2023年正义论读后感5_正义论读后感.docx
《2023年正义论读后感5_正义论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正义论读后感5_正义论读后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正义论读后感5_正义论读后感 正义论读后感5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正义论读后感”。 读后感1(2023-08-04 05:42:10) 转载 正义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人们只所以一直谈论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人类社会还从来没有彻底的实现过正义。在这个充满了不正义的世界上,正义实际上一直是以一种审美的形式而存在的。这种审美不仅映衬了人类的苦难现实,更昭示了人类不屈的理想和坚韧的意志。透过苦难的审美同时揭示出了人类的局限和尊贵。人类的局限在于人类的自私自利,贪婪,好斗的本性和有限的认识能力决定了在一个复杂的世俗社会体系中根本无法完全实现人际正义;人类的
2、高贵在于,能够主动认识并试图超越这种基于物种的特性和局限性,从而保持了对理想的追求和执着。如果能同时带着局限和高贵两个侧面来看待历史,则也许能更好的解开人类的文明之锁。带着这把钥匙,你能有幸更清楚的理解人类的笑靥和愁容,沉醉与挣扎,群欢与孤独以及人类在荆棘斑斑的朝圣之路上的跳跃与陷落。的却,人类从来没有满足过,但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在凡是上帝的拯救没有达到的地方,人类都会设法自救。一部人类生存史,就是一部拯救的历史。而在这个拯救的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努力围绕着正义这个主题。 正义论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罗尔斯的晚年杰作。罗尔斯一生都致力于正义问题的研究,而正义论一书则可算是他这方面研究的一个总结和升
3、华。罗尔斯主要学术生涯虽然在美国,然而其学术思想却更多的受到欧洲大陆理性主义的影响。表现出来,就是他的著作喜欢宏大的体系和严禁的思辨论证。该书的出版在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人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同时交织着兴奋与焦虑。兴奋是因为此书时常能提出深刻而新颖的观点,焦虑则因为此书涉及多个学科,文本较为晦涩,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我并不认为,我一遍的阅读能就能把握住作者想要表达的多少思想,也不认为这篇短短的小文能够将我所把握的内容能尽数表述出来。相反,此文目的仅仅是就我觉得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稍作介绍和阐释。倘若我的介绍和阐释没有犯下大的错误,也就知足
4、了。 一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最富创意也是最富洞见的就是他的无知之幕的假设。很多社会学家都已经指出,每个人的观念中都无可避免地包含着偏见和利己倾向,因此,在一个社会群体中,要求人们对正义的标准达成一致共识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人们对于正义的标准达不成共识,那么一切在正义的名义下进行的所谓制度设计都可以理解为一部份人的偏见和特权。对于偏见和特权,人们显然没有自然法上的服从义务,因此人们在现实中的服从必然归因于国家机器的强制和压迫。这样一种解释,不仅让启蒙运动以来人们所建筑的政治文明大厦突然坍塌,而且也给人类的未来图景罩上了一层阴影,使得人们失去了浪漫憧憬的理性基 础。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就是一种试图排除人
5、的主观偏见,从而客观的界定正义标准而引入的假设。 罗尔斯借用了传统社会契约理论中的自然状态,并将之改造为原初状态。在原初状态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理性的,生活中都有一种轻度的匮乏,彼此间保持一定的冷淡。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不知道关于自身的所有特殊信息,比如:阶级地位,社会地位,职位,财富,资质,意志力,年龄,性别等。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就是这样一种对一切关于个人特殊信息的无知状态。但是,原初状 态中的人并非一无所知,相反每个人都有关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的知识,比如知道人和人之间需要进行分工合作等。处于无知之幕之下的人如果要达成契约,进而按照契约的方式建造他们的社会结构,那么这种契约将符合正义原
6、则。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由于都不知道自己的特殊信息,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和每一个他人都看作相同的,从而不再有主观的偏见。在没有偏见的基础上,每个人对于正义的标准就有可能趋于一致。同时,由于彼此间的相互冷淡,使得每个人依然保持着自利倾向。在无知之幕的遮盖之下,每个人自利倾向的结果,就是只能选择一种正义的社会结构。 人们在无知之幕下选择的正义,罗尔斯称之为“作为公平的正义”,因为这种正义是在真正公平的条件下被选择的。罗尔斯认为正义可以区分为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社会正义的问题主要是社会结构的问题即社会制度体系问题。“作为公平的正义”就是一种社会结构的正义。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
7、可以最终概括为两大原则: 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他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这些原则又有优先次序:即平等自由原则是第一位的,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是第二位的,差别原则是第三位的。 需要指出的是,罗尔斯将机会平等区分为形式的机会平等和公正的机会平等。形式的机会平等是指所有的人都有合法的权利进入所有有利的社会地位。然而在罗
8、尔斯看来,这种形式的机会平等却恰恰是机会不平等的。原因在于,这种形式的机会平等确保了每个人由于先天资质,家庭出身等偶然因素所导致的接近社会有利地位的起点不平等。罗尔斯认为先天资质,家庭出身等偶然因素不是某些个人应得的,相反应将之视为一种共同的社会财产。社会制度安排必须使得每个人在接近社会有利地位的条件上接近平等,这种平等就是罗尔斯的公正的机会平等。实现公正的机会平等的一条途径就是差别原则即拥有较好先天条件的人进入有利的社会地位必须要能够增进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罗尔斯主张应将这种公平的机会平等进一步确定为一种社会制度,从而将之转化为程序正义。 罗尔斯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程序正义。第一种,完善的程序正义
9、,它包括两个特征:首先,对什么是公平的分配有一个独立的标准;其次,能够设计出一种保证达到预期标准的程序。常说的分蛋糕的例子就属于完善的程序正义。第二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其特征是,有一个独立的公平的标准,却没有一种程序能确保达到预期的标准。司法审判由于受制于证据,时效,法官个人偏见等诸多因素,就属于不完善的程序正义。第三种,纯粹的程序正义,其特征是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公平的标准,结果的公平取决于对程序的遵守。赌博就属于这种纯粹的程序正义。罗尔斯明确指出,“公平机会原则的作用是要保证合作体系为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 读后感2 (2023-08-04 05:46:36) 转载 二 在原处状态中,在无知之
10、幕之下,人们果然会选择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吗?对此罗尔斯进行了较为复杂的论证。他主要是通过列举可能的正义观念,然后通过排除和比较的方法,最终得出人们会选择两个正义原则的结论。比如,他认为功利主义原则虽然也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善,然而“功利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把人看作目的本身如果各方接受功利标准,他们就缺少队他们的自尊的支持”。而自尊,在罗尔斯看来是“一个理性人无论他想要别的什么善他都想要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善。与功利主义原则相反,两个正义原则将每个人的利益都包含在一种互利互惠的社会结构中,公开肯定支持每个人的自尊。因此,在功利原则和两个正义原则之间,人们会选择后者。 历史上,关于正义原则存在过另一种
11、较有说服力的论证方式即公平观察者理论。该理论源自休谟和亚当斯密,内容是:假如一个拥有所有有关的环境知识,有理性的和公平的理想的观察者将从一种普遍的观点赞成某一社会体系,那么这个社会体系就是正当的。这样一种假设在理论上看是成立的,但是其现实意义却大打折扣。因为,既然这样一个超人无法真实存在,那么这个超人所赞成的社会体系就不能为我们所察知。与此相对,在契约论基础上选择的两个正义原则可以作为其他正义原则的演绎基础,从而为实际社会体系奠定理论基石。 要想将两个正义原则转化为公开的规范体系,还需要更多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根据两个正义原则制定一部宪法;第二,根据宪法制定法律;第三,执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正义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