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一章读后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一章读后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一章读后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其实是一本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国古人传记。林语堂用英文记录下了这位千古文人的一生,语言颇为新颖。下面是WTT整理的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参考!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一苏东坡传,其实是一本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国古人传记。林语堂用英文记录下了这位千古文人的一生,语言颇为新颖。毕竟,很少有人用西方人的价值观来评点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苏东坡的。书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的爱慕仰望之情溢于言表: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_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_、巨儒政治家、
2、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彷徨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缺乏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可以说是宋代为数不多的文政兼擅的一个人,也正是这出人的才干给了他一段坎坷的人生旅途。他的文采,用林语堂的话说,堪比西方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以人物论,有好似英国小说家萨柯雷。他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倒有几分像法国的雨果,而他动人的特点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生。光从这点看,便可知苏轼此人令人捉摸不透的个性与人生。说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起王安石。这不
3、仅仅因为他们二人都是宋代出名于世的文学家,更在于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直到如今人们还在不断地为那段复杂的历史争论。林语堂那么对王安石的认识是非常消极的,几笔把他勾勒成了一个政坛上的小丑,将北宋衰败的原因几乎全盘归结到他的身上。确实,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到达他心中的效果,林语堂是这样解释他的失败的:“任何的变革永远是打着所谓人民利益的旗帜,却与人民的想法背道而驰。这样的变革是不会成功的。”和王安石变法的联络似乎在历史书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比喻也许是出于为苏东坡辩护,但却令人对王安石新政有了形象的理解。苏东坡与司马光一样,是极度反对新政的保守派。然而,他们的命运却被改革时的当权者随意践踏,“元佑党籍碑”
4、也榜上有名。为此,林语堂深感不平。因此,书中不仅仅否认了王安石的政治观点,连他的文化功底也不放过。王安石的三经新义被说成是他的小儿子与一群“政治走狗”仓促编成的,而且错误百出,但参加科考的学子能否考中就取决于能否作他这本书的应声虫。除此之外,林语堂还对王安石关于字学的学问挖苦了一番。他这样形容王安石对文字的理解:“这门乖僻的学问完全是梦想,最终成为了茶余酒后的笑谈。”比方说,“波”这个字触动了王安石丰富的想象力,他解释说:“波”,乃“水之皮”也。明明“波”是由意旁“氵”与声旁“皮”组成的,可他却荒唐地解释为“水之皮”。苏东坡得知后,戏谑道:“波假设是水之皮,那么滑就是水之骨了”。王安石与苏东坡
5、政见上的冲突造就了北宋末年的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可当历史太过精彩时,真相是谁也说不清的。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二第二次读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心中的慨叹又多了几分。细究苏东坡其人其事,觉得在品性上我与他有相通之处。他假设遇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我也经常因心直口快,伤了别人而不自知;他待人亲切热情,大方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却觉得自己富比王侯,我也真诚与人交往,大方率直,对金钱冷淡,重精神而轻物质;他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不快乐时也很难作出快乐状,我也将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从来不做违心之举;他不能忘情于绿水青山,总喜欢让自然之魅力浸润他的心神,我也喜流连于万壑千岩之间,在韶光美景中焕发我的身心;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我也只重视别人的闪光处,常忽略别人之缺乏,处处能包容人;他能在每一逆境中安然度过,仍然不忘享受生活,我也能面对挫折时不言失败,不计个人得失,仍然心存感谢热爱生活;他能在作品中流露本性,真笃而诚恳,发乎内心,我也能自得其乐,字字从真纯的心肺间流出-但是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别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他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是不可以预测的,我之所以大言不惭,与东坡自比,不过是仰其鼻息的自我陶醉罢了。记得七年前有一段时间沉浸于临苏东坡之书,本科自考第 4 页 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