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7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7篇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
2、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
3、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 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
4、两端。(嘉峪关、鸭绿江) 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然居于地位,同时也涌现出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考回答: 1、列举表格,老师推荐表格,填表。 2、根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的?(学生讨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
5、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 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 5、根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 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
6、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 2、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大概情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
7、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大概情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诸多。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隋的统一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西汉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进而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的时间。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
8、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学习与探究 结合课件学习隋灭陈流线图,探究隋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学习隋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 1、三省六部制,发展经济,编定户籍,统一南北
9、货币和度量衡制度; 2、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通大运河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3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
10、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扼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
11、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
12、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2、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2、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
13、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学情分析 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
14、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去过北京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材料收集、教师引导、图片观察、小组交流、畅谈感悟、体会突破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 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 自学检测 做(导与练)上的填空和选择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5、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和长城吗?基本没有。你们知道故宫和长城吗?学生或多或少知道。让学生回答,调动记忆。 师:既然大家都了解不多,那么,就让老师当导游,我们一起去游览故宫和长城吧! 二、要了解故宫,先了解我们的首都北京。阅读P119每课一得,简单了解北京的历史。 三、问学生:新北京城的来历 学生回答。答案课文P115第一句。注:来历。 教师简单补充;明成祖朱棣系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封地北平是现在的北京。因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死后即由长孙朱允文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文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建议而削藩,以免重蹈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覆辙。在此背景下,燕王朱棣身处危难,于是以“
16、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在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随后即皇帝位。不久迁都北京。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有讲到这一段历史。 四、问学生:定都北京的原因。 学生回答。答案课文P115小字第一段。注:原因。 五、认真掌握北京城的三重:由外向里的顺序,注:京城百姓皇城百官办公场所宫城皇帝加公居住展示北京相关图片资料 六、简单了解紫禁城与故宫的关系。 七、重点掌握故宫的特点。 展示故宫相关图片资料 1、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故宫由明成祖所建,它是明清时期的皇宫。 2、故宫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色彩金碧辉煌 前朝后寝 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气魄宏伟,规划严整
17、,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 数字与九有关,体现九五之尊名称都有仁、和等字体现儒家思想。 3、故宫是如何体现王权至上的特征的? 紫禁城之名 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 布局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几乎所有的数字都和九有关,等都体现了王权至上的观念。 4、故宫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何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与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展示长城相关图片资料 1、明朝修建长城的原因: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南下侵扰。 2、明长城有什么特点?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花二百年时间。明长城全长600
18、0多公里,在规模、质量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看课文图标出相关的内容 3、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曾修建过长城?中国古代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朝代都修过长城。 4、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不同之处? 明长城与秦长城不同之处: 1、目的: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秦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建筑成就:明长城的修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5、长城在历史上有何作用?长城的作用 1、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2、政治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经济上:为边疆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宁的环境,促进了
19、民族的融合。 6、长城精神是什么? 长城精神 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关注现实, 课堂延伸 展示“今日长城之痛系列图片,学生讨论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倡议世人爱护长城。 课堂练习 1、明长城的东西至点是。 A、辽东、临洮 B、山海关、临洮 C、山海关、嘉峪关 D、辽东、嘉峪关 2、迁都北京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神宗 本课小结: 宏伟壮丽的气势、金碧辉煌的色彩、完美和谐的艺术效果,故宫是帝王的宫殿,一方面体现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成为帝王至高无上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横空出
20、世莽昆仑。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跨崇山、越峻岭,穿草原、过沙漠,骤然崛起,纵横交错,绵延起伏1万余里万里长城。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项空前雄伟、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伟大奇迹。千百年来,万里长城一直令华夏儿女自豪,今国际友人赞叹。长城的雄姿、长城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悠悠岁月,挡不住长城的万古雄风;浩翰空间,隔不断长城的不朽魅力!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
21、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
22、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整顿地方吏治;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
23、: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兴修水利工程;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手工业: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 商业: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
24、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07年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任用名相整顿地方吏治;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三、唐朝的衰亡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大概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
25、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
26、学生在回首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扼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
27、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扼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课外延伸: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28、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P16页的练一练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名称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7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
29、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xx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7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