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docx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
2、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3、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 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4、?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 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1. 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 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
5、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
6、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
7、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的度数。 巩固练习 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求: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
8、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
9、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x2+y=0 y=2x+4 y+?x x=2/y+1 (x+y)/3-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
10、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的解。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是方程组的解,求a,b的值。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的解.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
11、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 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3.例 已知方程3X+2Y=10 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
12、的Y的值;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当X=-2,0 时,所对应的Y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
13、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
14、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那么_,理由是_;如果5=3,或笔_,那么_,
15、理由是_; 如果2+ 5= _ 或者_,那么ab,理由是_. (2) (3) 2.如图2,若2=6,则_,如果3+4+5+6=180, 那么_,如果9=_,那么ADBC;如果9=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
16、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如果3+4+5+6=180, 那么_,如果9=_,那么ADBC;如果9=_,那么ABCD. (第1题) (
17、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1=4,所以DE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