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ppt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21.2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一、一、词语解释词语解释1 1、缘缘溪行溪行 2 2、落英落英缤纷缤纷3 3、甚、甚异异之之 4 4、豁然豁然开朗开朗 5 5、俨然俨然 6 6、阡陌阡陌交通交通7 7、黄发垂髫黄发垂髫 8 8、怡然怡然9 9、具具答之答之 1010、咸咸来问讯来问讯1111、率、率妻子妻子邑人邑人 1212、绝境绝境 1313、不、不复复出焉出焉 1414、无论无论魏晋魏晋1515、延延至其家至其家 1616、处处、处处志志之之 1717、欣然欣然前往前往 1818、无问、无问津津者者沿着沿着落花落花对对感到诧异感到诧异开阔的样子开阔的样子整齐的样子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交错相通老人小孩老人小孩喜悦的样子喜悦的样子详尽详尽都都妻子儿女妻子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再再更不必说更不必说邀请邀请做标记做标记高兴的样子高兴的样子渡口渡口二、二、翻译翻译1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
3、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这个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这个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3 6 6、此中人语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不足为外人道了。”7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8 8、后遂无问津者。、后遂无问津者。9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0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1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4、汉,无论魏晋。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更不必说魏晋了。4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
5、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5四、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并怡
6、然自乐。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甚异之甚异之黄发垂髫,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怡然自乐6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先
7、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7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的是怎样的生活?)的生活?)3作者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立的美好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平等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没有
8、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整齐)。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相闻。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余人(其余的人家)各复延(邀请)至其余人(其余的人家)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家,皆出酒食。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
9、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922.短文两篇:陋室铭文学常文学常识:1本文本文选自自全唐文全唐文。作者,。作者,字梦得,洛阳人,字梦得,洛阳人,(朝代)(朝代)诗人,世称刘人,世称刘宾客,有客,有刘禹刘禹锡集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言文言词语:【名名】【灵灵】。【斯斯】。【馨(馨(xn)】【鸿儒儒(r)】【白丁白丁】【金金经】【调】【素琴素琴】【丝竹竹】【案案牍(d)】【劳形形】刘禹锡刘禹锡唐代唐代出名出名显灵显灵这这香气,这里指品德
10、高尚。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弄。调弄。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指佛经。指佛经。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劳累10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是: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
11、比喻,又是用,又是用表表现手法,表手法,表明陋室也具有明陋室也具有“名名”、“灵灵”的性的性质。4.以古代名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自况的语句是:句是:。运用。运用类比比的目的是:的目的是:5本文通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的的节操和操和()的情趣。的情趣。6陋室陋室铭和和爱莲说都采用了都采用了的写法。本文以有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之水比喻,引出主旨。,引出主旨。“”立意立意贯穿全篇。穿全篇。7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陋”字,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意思:。简答题简答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斯是陋室,
12、惟吾德馨(德馨)类比类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德馨”。高洁傲岸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托物言志托物言志陋室不陋陋室不陋11陋陋室室德馨1、斯斯是陋室,是陋室,惟惟吾德吾德馨馨。2、无、无丝竹竹之乱耳,五案之乱耳,五案牍之之劳形形3、苔痕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笑有鸿儒儒,往来无,往来无白丁白丁翻译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
13、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12爱莲说文学常文学常识:本文本文选自自,作者,作者,字茂叔,(朝代),字茂叔,(朝代)哲学家,元公是周敦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的谥号。号。周元公集周元公集周敦颐周敦颐北宋北宋 解释:解释:【蕃(蕃(f fn n)】【独独】【盛盛】【予予】【染染】【濯濯】【清涟清涟】【妖妖】【植植】【亵(亵(xixi)玩)玩】【谓谓】【隐逸隐逸】【君子君子】【鲜鲜】【宜宜】【众众】多多仅仅大规模大规模我我沾染沾染洗涤洗涤水清而有微波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这里指清水美丽而不端庄美丽而不端庄立立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4、认为认为隐居的人隐居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少少应当应当多多13词类活用活用【蔓蔓】【枝枝】【远】【清清】阅读探究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的可爱形象,形象,赋予予莲以美好的品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的情操?2、“陶后陶后鲜有有闻”中的中的“陶陶”指指谁?文中的?文中的“鲜”与哪个与哪个词语构成反构成反义词?名词作动词用,生枝蔓名词作动词用,生枝蔓名词作动词用,长枝节名词作动词用,长枝节形容词作动词用,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形容词作动词用,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从环境习性、
15、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指陶渊明。文中与指陶渊明。文中与“鲜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14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3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4 4“予独爱莲予独爱莲”中的中的“独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5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6 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作者把莲和牡
16、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7 7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的高尚品德的君子。8 8作者写莲表白自己作者写莲表白自己 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 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 的生活态度。的生活态度。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庄重、高雅。庄重
17、、高雅。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洁身自好洁身自好不愿隐逸不愿隐逸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 159“莲之之爱,同予者何人,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10.怎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11衬托分正托分正衬和反和反衬两种。本文用两种。本文用和和来来衬托托莲,其中菊花属于,其中菊花属于,牡丹属于,牡丹属于()。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势的人太多。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
18、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菊花菊花牡丹牡丹正衬正衬反衬反衬16迁移拓展迁移拓展1.1.细细考虑,细细考虑,“菊之爱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可。)2 2孟子认为: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
19、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如:赞成两重含义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如:赞成两重含义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境界更高。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孟母择邻”说的即说的即是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答法二
20、: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中的林道静。17用原文用原文语句回答。句回答。莲象征什么?象征什么?文中比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朴,不孤高自不孤高自许、哗众取众取宠(或表(或表现莲的高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操守)的名句是:高度概括高度概括莲高高贵品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比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君子
21、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的句子是:比比喻君子志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侮的句子是:句子是:“世人甚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这是因是因为牡丹是:牡丹是:;“予予独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的根本原因是:君子的美好品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181、予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濯清清涟而不而不妖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2、,香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益清,亭亭净植植,可,可远观而不可而不可亵玩玩焉焉3、菊之、菊之爱,陶后,陶后鲜有有闻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玩弄它。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19
2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魏学洢魏学洢(1596162515961625),),字字子敬子敬,明朝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浙江嘉善人,著有有茅檐集茅檐集。核舟记核舟记选选自自清朝清朝人人张潮张潮编辑的编辑的虞初新虞初新志志。20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点明雕刻品雕刻品“核舟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的主题及其来历.核舟记总总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的人物和题名。分分总总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1 1段)段)(2 25 5段)段)用事实说明雕用事实说明雕刻
24、者技艺精湛刻者技艺精湛(6 6段)段)请你细读课文、掌握结构请你细读课文、掌握结构21研读第一段:研读第一段: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大苏泛赤壁云。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奇巧奇巧22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积上:小构思上:巧雕刻的人
25、、物、字数量上:多奇巧研读第研读第2-52-5段,思考讨论:段,思考讨论:核舟核舟23核舟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如何具体说明奇巧如何具体说明奇巧:游览者的外貌游览者的外貌;姿态姿态;神情神情;衣衣褶褶 ;念珠念珠舟子的神情和姿态舟子的神情和姿态题字题字.篆文的笔画细篆文的笔画细,清楚清楚长、高长、高体积:船舱:船头:船尾:船背:24说明顺序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坐三人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中轩敞者舟尾横卧一楫舟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其船背稍夷整体整体局部局部中间中间两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