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局域网技术PPT.ppt





《计算机网络原理-局域网技术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原理-局域网技术PPT.ppt(1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章 局域网技术v8.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v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两类使用点到点连接的网络 广域网使用广播信道(多路访问信道,随机访问信道)的网络局域网v关键问题:如何解决对信道争用v解决信道争用的协议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是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一部分Bus network计算机网络原理Logical Link Control Media Access Control 向上层提供向上层提供 连接环境连接环境对下层提供对下层提供 访问介质方法访问介质方法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模型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模型8.1.1 信道分配策略v静态分配策略v动态分配策略1
2、.静态分配策略v频分多路复用 FDM(波分复用WDM)原理:将频带平均分配给每个要参与通信的用户;优点:适合于用户较少,数目基本固定,各用户的通信量都较大的情况缺点:无法灵活地适应站点数及其通信量的变化v时分多路复用 TDM原理:每个用户拥有固定的信道传送时槽优点:适合于用户较少,数目基本固定,各用户的通信量都较大的情况缺点:无法灵活地适应站点数及其通信量的变化2.动态分配信道分配方法v随机访问和控制访问:站点模型v每个站点是独立的,有数据要发送时才占用信道,属异步时分复用。随机访问(争用)v各个站点有数据就发送,冲突后再协调,重发。v适合负载轻的网络,信道利用率低,延迟短访问控制v轮转:每个
3、节点轮流获得信道使用权v预约;先声明,获得使用权再发送v无冲突和碰撞,负载重时信道利用率高,负载轻时效率低。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有限冲突协议1.争用协议v20世纪70年代,美国夏威夷大学的ALOHA网通过无线广播信道将分散在各个岛屿上的远程终端连接到本部的主机上,是最早采用争用协议的网络。v有两个版本:纯ALOHA协议(Pure ALOHA):每个站点只要有数据就可发送;通过监听信道来发现是否发生冲突;若冲突,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发送。时隙ALOHA协议(Slotted ALOHA):将信道时间分为离散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可以用来发送一个帧。一个站点有数据发送时,必须等到下
4、个时间片的开始才能发送。与纯ALOHA相比信道的利用率提高一倍。(1)纯)纯ALOHA站站1站站2站站N1站站N接口接口1625374T0站1站2站N1站N帧到达发送成功发送成功发送成功发送成功发送成功冲突重发冲突重发冲突重发冲突再重发1234567T0T0T0T0v吞吐量吞吐量S:在帧的发送时间T0内成功发送的平均帧数。0S1.v网络负载网络负载 G:在T0内总共发送的平均帧数。包括发送成功的帧和因冲突未发送成功的帧。G=S:未发生冲突,GS:有冲突v在稳定状态下:在稳定状态下:S=G PvP:发送成功的概率v采用定长帧v帧时:发送一帧所需时间阴影帧的易破坏区Vulnerable perio
5、d for the shaded frame.SG e2G0.100.200.184不稳定区域SG0.51.01.52.0当G=0.5时,S得到最大值:0.184.吞吐量吞吐量(2)时分ALOHAv基本思想将时间分成离散的时间片(slot),每个时间片用来传输一个帧,每个用户只能在一个时间片的开始传送帧,其它与纯ALOHA系统同。该系统要求全局时钟同步。v与纯ALOHA比较,每个帧的易损时间区缩小了,冲突的概率随之减小,因而系统吞吐量随之提高。vS=Ge-G,当G=1时,S达到最大值,为0.368。每一个幀在到达后,一般都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每一个幀在到达后,一般都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
6、(该该时间小于时间小于T0),然后在下一时间片开始时才能发送出去。然后在下一时间片开始时才能发送出去。时隙ALOHA的易损时间区纯ALOHA和时分ALOHA的性能比较(3)载波侦听多重访问(CSMA)协议v1-坚持CSMA站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若信道忙则坚持监听直至发现信道空闲,一旦信道空闲立即(概率1)发送数据,发现冲突后随机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开始监听信道。影响协议性能的因素:信号传播延迟,1-坚持的策略。该协议适合于规模较小和负载较轻的网络。v非坚持CSMA站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若信道忙则放弃监听,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再监听,若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信道利用率高于1-坚持CSM
7、A,但延迟特性要差些。1-坚持 CSMA非坚持 CSMAvp-坚持CSMA适用于时分信道。站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信道忙则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再监听,信道空闲则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将发送推迟到下一个时间片。下一个时间片执行相同的操作直至发送成功或检测到信道忙。该协议试图在1-坚持CSMA和非坚持CSMA间取得性能的折衷,影响协议性能的关键在于p的选择。p-坚持 CSMA几个CSMA协议的性能比较带有冲突检测的CSMA/CDv工作原理:监听到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数据,且边发送边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冲突方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干扰信号串强化冲突,通知全网站点,使信道很快空闲,随后各自等待一
8、段随机时间,发现信道空闲又发送数据,经过几轮竞争后有一个节点发送成功。vCSMA/CD的状态周期:由竞争周期、传输周期和空闲周期交织而成。v冲突检测方法:(1)比较接收到的信号电压的大小 (2)检测曼彻斯特编码的过零点 (3)比较接收到的信号与刚发出的信号CSMA/CD的状态周期AB碰撞t=2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t=B 发送数据B 检测到发生碰撞 t=t=0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 CSMA/CD 检测冲突时间站点开始发送后最多经2时间就能确认传输是否成功t1 kmABt碰撞t=B 检测到信道空闲发送数据t=/2发生碰撞t=2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t=B 发送数据B 检测到发生碰撞 t=ABA
9、BAB t=0 A 检测到信道空闲发送数据ABt=0t=B 检测到发生碰撞停止发送STOPt=2 A 检测到发生碰撞STOPAB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 CSMA/CD 检测冲突时间v设A,B为网络中相距最远的两个节点,则信号从A到B再回到A所需的时间:vSlot Time 2S/0.7C+2tPHYv为了保证A能够听到与B的碰撞,A发送的时间必须 Slot Time v因此所发的最小帧长Lmin Slot Time Rv2S/0.7C+2tPHY R可以看出可以看出:v最小帧长度不变时,传输速率与网络跨距成反比;最小帧长度不变时,传输速率与网络跨距成反比;v传输率固定时,网络跨距与最小帧长度成
10、正比;传输率固定时,网络跨距与最小帧长度成正比;v网络跨距固定时,传输率与最小帧长度成正比。网络跨距固定时,传输率与最小帧长度成正比。等待的随机时间,用截断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随机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竞争时间片的长度 2 端到端的传播时延(即最远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检测到冲突后,退避等待的随机时间?算法规则如下:设 1 个时间片等于两站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2);(1)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一个参量L=2,(2)退避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取值为 1到L 个时间片中的 一个随机数 (3)当再发送帧时若又发生冲突,则L加倍(4)设置一个最大重发次数,超过该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2.无冲
11、突协议v位图协议该协议的本质是要求站点在发送前先进行预约,然后在预约的时间里发送数据,该协议不会产生冲突。v二进制倒计数协议每个站发送数据前先发送其二进制地址(长度都相等),这些地址在信道中被线性相加,协议选择其中地址最高的站作为胜出者,允许其继续发送数据。v对不同地址的节点不公平:地址码大者总是优先获得发言权二进制倒计数协议3.有限争用协议v竞争协议:轻负载下延迟特性好,重负载下信道利用率低;v无冲突协议:重负载下信道利用率高,轻负载下延迟特性不好;v有限竞争协议:结合以上两类协议的优点和克服各自的缺点,在轻负载下获得良好的延迟特性,而在重负载下获得较高的信道利用率。v有限竞争协议的基本思想
12、对用户进行分组,每个时隙内只允许一个组的用户竞争信道,通过减少在同一个时隙内竞争信道的用户数来提高竞争成功的概率;组内用户数量随系统负载的变化动态调整,负载越轻用户数越多,负载越重用户数越少,在两个极端上分别退化为竞争协议和无冲突协议;协议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根据系统负载自适应调整组的划分,将时隙分配给用户。自适应树搜索时间片0:A以下站点发送,冲突时间片1:B以下站点发送,冲突时间片2:D以下站点发送,无发送时间片3:E以下站点发送,冲突时间片4:2发送,成功时间片5:3发送,成功时间片6:C以下站点发送,无发送q 为了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局域网能够相互连通进行通信,IEEE于1980年2月下设了
13、一个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城域网标准的制订,形成的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q ISO于1984年3月采纳其作为局域网城域网的国际标准系列,称为ISO 8802标准。q IEEE 802标准主要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的一部分。8.2 IEEE802标准与局域网标准与局域网v局域网的标准:局域网的标准:IEEE802(ISO8802)IEEE802是一个标准系列:是一个标准系列:IEEE802,IEEE802.1IEEE802.14v其体系结构只包含了两个层次:其体系结构只包含了两个层次: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逻辑链路控制和介
14、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两个子层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逻辑链路控制逻辑链路控制 LLC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 MAC 高层高层 OSI IEEE 802物理层物理层PHY由由TCP/IP和和NOS实现实现IEEE802描述了最低两层的功能以及它们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和接口标准概述MAC 子层与 LLC 子层q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负责解决设备使用共享信道的问题。q 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完成通常意义下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分成MAC、LLC两个子层的好处q
15、局域网可采用多种传输介质与拓扑,相应地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就有多种。将数据链路层分成两个子层,只要设计合理,使得MAC子层向上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就能将底层的实现细节完全屏蔽掉。即:不同的物理网络,物理层与MAC子层不同,而LLC子层相同,网络的上层协议可运行于任何一种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上。q 这种分层方法也使得IEEE 802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以很方便地接纳新的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不同的MAC,相同的LLC局域网体系结构局域网体系结构SAP:服务访问点,是低层向高层提供服务的地方IEEE802系列中的主要标准系列中的主要标准v802.2 逻辑链路控制逻辑链路控制v802.3
16、 CSMA/CD(以太网)(以太网)v802.4 Token Bus(令牌总线)(令牌总线)v802.5 Token Ring(令牌环)(令牌环)v802.6 分布队列双总线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MAN标准标准v802.8 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光纤分布数据接口)v802.11 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IEEE802体系结构示意图体系结构示意图v数据链路层在不同的子标准中定义分别对应于LLC子层和MAC子层 802.3CSMA/CD802.4Token Bus802.5Token Ring802.6DQDB802.8FDDI802.2 LLC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物
17、理层LLCMAC802.1D Bridge8 0 2 体体系系结结构构PHY网际互联网际互联IEEE 802 标准标准8.2.2 IEEE80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v提供三种服务:v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适用于广播、组播通信,周期性数据采集v确认的无连接服务:适用于传送可靠性和实时性都要求的信息,如告警信息v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适用于长文件传输 8.2.3 IEEE802.3:CSMA/CDvCSMA/CD网(网(以太网)的产生与发展以太网)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世纪70年代中期由施乐公司(年代中期由施乐公司(Bob Metcalfe)提出,)提出,数据率为数据率为2.94Mb/s,称为,称为Et
18、hernet(以太网)(以太网)v最初人们认为电磁波是通过最初人们认为电磁波是通过“以太以太”来传播的来传播的经经DEC,Intel和和Xerox公司改进为公司改进为10Mb/s标准(标准(DIX标准)标准)vvDIX V1DIX V1(19801980)、)、)、)、DIX V2DIX V2(19821982)Ethernet IIEthernet IIv特征:基带传输、总线拓扑、特征:基带传输、总线拓扑、CSMA/CD、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同轴电缆19851985年被采纳为年被采纳为年被采纳为年被采纳为IEEE 802.3,支持多种传输媒体。,支持多种传输媒体。v“带有冲突检测的
19、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Ethernet II和和IEEE 802.3二者区别很小二者区别很小v仅是帧格式和支持的传输介质略有不同仅是帧格式和支持的传输介质略有不同目前已发展到万兆以太网,仍在继续发展目前已发展到万兆以太网,仍在继续发展 IEEE 802.3规定了以太网的规定了以太网的MAC层和物理层,其中物理层规定了其接口层和物理层,其中物理层规定了其接口特性和传输媒介,其规范名称的简写格式包括三部分特性和传输媒介,其规范名称的简写格式包括三部分:传输速率(传输速率(Mbps)+信号方式(基带还是频带)信号方式(基带还是频带)+
20、传输距离(或介质类型)传输距离(或介质类型)数据率(数据率(Mbps)基带或宽带基带或宽带Base,Broad段最大长度(百米)或段最大长度(百米)或介质类型(介质类型(T,F,X)10 Base 51、IEEE802.3 物理层规范物理层规范IEEE802.3的10M可选方案10Base5 粗缆粗缆Ethernet 10Base2 细缆细缆Ethernet 10BaseT 双绞线双绞线 10Broad36 宽带宽带 10BaseF 光缆光缆2.CSMA/CD总线实现模型3.IEEE802.3 MAC帧格式3.IEEE802.3 MAC帧格式帧格式PR:前导码前导码-10101010序列,用于
21、使接收方与发送方同步序列,用于使接收方与发送方同步SFD:帧首定界符帧首定界符 10101011,表示一帧的开始,表示一帧的开始DA/SA:目的:目的/源源MAC地址地址LEN:数据长度(数据部分的字节数),取值范围:数据长度(数据部分的字节数),取值范围:0-1500Type:类型,高层协议标识类型,高层协议标识LLC-PDU(Data):数据,最少):数据,最少46字节字节,最多最多1500字节,不够时以字节,不够时以Pad填充填充 Pad:填充字段(可选),其作用是保证帧长不小于填充字段(可选),其作用是保证帧长不小于64字节字节FCS:帧校验序列(帧校验序列(CRC-32)6 6 2
22、46-1500 4字节字节 FCSSATypeDADataPadEthernetIEEE 802.3 2/6 2/6 2 46-1500 4 字节字节FCSSALENDALLC-PDUPad 校验区间校验区间64-1518 字节字节PR SFD 7 1PRSFD 7 1用途:保证帧长64字节MAC地址地址v又称为又称为物理地址物理地址,它是网络站点的全球唯一的标识,它是网络站点的全球唯一的标识符,与其物理位置无关。符,与其物理位置无关。注意:注意:MACMAC地址是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处理,而不是在物理地址是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处理,而不是在物理层。层。v网络站点的每一个网络接口都有一个网络站点的每一
23、个网络接口都有一个MACMAC地址。地址。MACMAC地址大多固化在网络站点的硬件中地址大多固化在网络站点的硬件中v一个站点允许有多个一个站点允许有多个MACMAC地址,个数取决于该站点网地址,个数取决于该站点网络接口的个数。例如络接口的个数。例如安装有多块网卡的计算机;安装有多块网卡的计算机;有多个以太网接口的路由器。有多个以太网接口的路由器。v网络接口的网络接口的MACMAC地址可以认为就是宿主设备的网络地地址可以认为就是宿主设备的网络地址。址。vIEEE802.3IEEE802.3标准规定:标准规定:MACMAC地址的长度为地址的长度为6 6个字节个字节,共,共4848位;位;v可表示可
24、表示2 246467070万亿个地址(有万亿个地址(有2 2位用于特殊用途)位用于特殊用途)高高2424位称为机构惟一标识符位称为机构惟一标识符OUIOUI ,由,由IEEEIEEE统一分统一分配给设备生产厂商;配给设备生产厂商;v如如3COM3COM公司的公司的OUI=02608COUI=02608C低低2424位称为扩展标识符位称为扩展标识符EIEI,由厂商自行分配给所,由厂商自行分配给所生产的每一块网卡或设备的网络接口。生产的每一块网卡或设备的网络接口。也可以是也可以是2 2个字个字节,但节,但2 2字节的字节的地址很少使用。地址很少使用。I/GOUI(22位)位)G/LEI(24位)位
25、)0=全局管理地址全局管理地址1=本地管理地址(一般不用)本地管理地址(一般不用)0=单播地址单播地址1=组播地址组播地址4.IEEE802.3 MAC子层功能vIEEE802.3 标准提供了MAC子层的功能说明,内容主要有数据封装和媒体访问管理两个方面。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数据封装)包括成帧(帧定界和帧同步)、编址(源地址及目的地址的处理)和差错检测(物理媒体传输差错的检测)等;媒体访问管理包括媒体分配和竞争处理。LLC子层对LLC子层的访问发送数据封装 接收数据封装MAC子层发送介质访问管理 接收介质访问管理对物理接口的访问发送数据编码 接收数据编码物理层收发信号PLS8.2.4 IEE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原理 局域网 技术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