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件第五章运输层.ppt
《计算机课件第五章运输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课件第五章运输层.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Computer Network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二章 链路层第三章 机网络体系结构第四章 网络层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第六章 Internet应用第七章第八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第九章 网络应用系统集成实例第十章 Winsock网络编程基础 2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1 传输层协议概述一、进程间的通信 传输层位于应用层和网际层之间。传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向上面的应用层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服务。传输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只存在于通信子网以外的主机中。通信子网中没有传输层。3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2、54321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主机 A主机 B应用进程应用进程路由器 1路由器 2AP1LAN2WANAP2AP3AP4IP 层LAN1AP1AP2AP4端口端口54321IP 协议的作用范围运输层协议 TCP 和 UDP 的作用范围AP34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两个主机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又称为端到端的通信。“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逻辑通信”的意思是:运输层之间的通信好像是沿水平方向传送数据。但事实上这两个运输层之间并没有一条水平方向的物理连接。IP协议只能将分组送到目的主机,但无法交付给主机中的
3、应用进程。传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但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5Computer Network应用进程应用进程IP 协议的作用范围(提供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TCP 和 UDP 协议的作用范围(提供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因 特 网运输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的主要区别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6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功能:1)传输层具有复用和分用功能;2)传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控制;3)根据应用的不同,运输层使用两种不同的传输协 议:面向连接TCP 的和无连接的UDP。7Computer Network 运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网络核心的细节(如网络拓扑、
4、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 络是不可靠的(只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但这种逻辑 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 道是一条不可靠信道。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8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二、TCP/IP体系中传输层的两个协议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通信之前无需建立连接,接受方收到数据报后,不需要给出确认。TFTP、NFS2、传输控制协议TCP 通信之前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9
5、Computer Network3、TCP与UDP 两个对等运输实体在通信时传送的数据单位叫作运输协议数据单元 TPDU(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TCP传送的数据单位是TCP报文段(segment)。UDP 传送的数据单位是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注意:运输层的UDP用户数据报与网际层的IP数据报有很大区别。IP 数据报要经过互连网中许多路由器的存储转发,但UDP用户数 据报是在运输层的端到端抽象的逻辑信道中传送的。TCP报文段是在运输层抽象的端到端逻辑信道中传送,这种信 道是可靠的全双工信道。但这样的信道却不知道究竟经过了哪 些路由器,而这些路由器也根本不
6、知道上面的运输层是否建立 了TCP连接。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10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三、套接字和端口1、端口的作用 为了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用统一的方法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标志。TCP和UDP使用与应用层接口处的端口与上层应用进程进行通信。通信的终点是应用进程,把端口想象是通信的终点。应用层各种进程是通过相应的端口与传输实体进行交互。没有端口就无法分开应用层的不同进程。11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12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端口号 端口用一个 16 位端口号进行标
7、志。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熟知端口 由一些常用的应用层程序固定使用,01023;登记端口号 数值为102449151,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使用这个范围的端口号必须在 IANA 登记,以防止重复。客户端口号或短暂端口号 数值为4915265535,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当服务器进程收到客户进程的报文时,就知道了客户进程所使用的动态端口号。通信结束后,这个端口号可供其他客户进程以后使用。13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常用的传输层端口号14Computer Netw
8、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15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插口(socket)为了在通信时不致发生混乱,必须把端口号和主机的IP地址结合在一起使用。一个连接由它的两个端点来标识,端点称为插口/套接字:套接字套接字socket=(IPsocket=(IP地址地址:端口号端口号)48bit 48bit(32bit:16bit32bit:16bit)注意:在整个因特网中,运输层通信的一对插口必须是 唯一的。例:(131.6.23.13,1500)和(130.42.85.15,25)(131.6.23.13,1501)和(130.42.85.15,25)(128.36.1.22
9、,1500)和(130.42.85.15,25)16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只在IP的数据报服务上增加了端口功能和差错检测功能。UDP提供不可靠的交付。1、UDP 的主要特点 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 不使用拥塞控制。UDP是面向报文的。UDP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 通信的要求。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17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UDP数据报 由首部字段+
10、数据字段组成。伪首部源端口目的端口长 度检验和数 据首 部UDP长度源 IP 地址目的 IP 地址017IP 数据报字节44112122222字节发送在前数 据首 部UDP 用户数据报18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 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TCPIP体系结构中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全双工的可靠交付的服务 可靠、按序、无丢失、无重复 TCP连接是一条虚连接而不是一条真正的物理连接。TCP对应用进程一次把多长的报文发送到TCP的缓存中 是不关心的。TCP根据对方给出的窗口值和当前网络拥塞的程度来决 定一个报文段应包含多少个字节(UDP发送的报文长度是 应用进程给出的)
11、。TCP可把太长的数据块划分短一些再传送。TCP也可等 待积累有足够多的字节后再构成报文段发送出去。19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一、TCP的连接 TCP通信在进行实际数据传输前必须在信源端与信宿端建立一条连接,然后双方就可以在其上发送数据流。每一条 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即两个套接字)所确定。即:TCP 连接:=socket1,socket2 =(IP1:port1),(IP2:port2)此外,面向连接传输的每个报文都需要接收端确认,未确认报文被认为是出错报文或传输超时而引起重传,以此保证面向连接的可靠性。TCP能提高效率,但事先建立连接和事后拆除连
12、接需要一定开销。20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1、连接进程TCP连接过程是状态的转换21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建立连接l要使通信的任一方确定对方的存在;l要允许双方协商一些参数,如最大报文段长度、最大 窗口大小、服务质量等;l能够对传输实体资源进行分配,如缓存大小、连接表中的项目等。TCP采用“三次握手”方式建立连接。22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三次握手”防止由于源发送端主机已失效的连接请 求报文段而产生的错误23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关闭连接 在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以
13、发出关闭连接请求 发送CLOSE的一方在接收到对方的已关闭的信息之前,还要继续接收数据,直到接收到对方的已关闭的信息而接收失败为止。24Computer Network二、差错控制 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差错控制是检查是否出现差错以及如何纠正差错的技术自动重发请求法(ARQ)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分组附加一定的冗余检错码一并发送,接收方则根据检错码对数据分组进行差错检测,若发现错误,就返回请求重发的应答,发送方收到请求重发的应答后,便重新传送该数据分组。这种差错控制方法就称为自动重发请求法(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ARQ法。A
14、RQ法仅需返回少量控制信息,便可有效地确认所发数据帧是否正确被接收。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5Computer Network1、停止等待(Stop and Wait)技术 发送方每发送一数据分组后就要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接收方确认正确接收后再继续发送下一分组。停止等待(Stop and Wait)技术的收、发送方仅需设置一个分组的缓冲存储空间,便可有效地实现数据重发并确保接收方接收的数据不会重复。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6Computer Network2、连续ARQ技术 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一系列数据分组,即不用等前一分组被确认便可发送下一分组。这就需要在发送方设置一个较大的缓冲存储空间
15、(重发表),用以存放若干待确认的数据分组。当发送方得到对某分组的确认分组后便可从重发表中将该分组删除。连续ARQ技术的链路传输效率大大提高,但相应地需要更大的缓冲存储空间。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7Computer NetworkGo-Back-N策略:NAK2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8Computer Network选择重发(Selective Repeat):NAK2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9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三、TCP的编号与确认 TCP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 接收端每接收一次数据,就送回一个确认报文;发送端每发送一个数据报文段,就期待接收相应
16、的确认信息,并启动一个计时器,若计时器计数完毕而确认还未到达,则发送端重新发送该数据报文段。超时计时器的重传时间的自适应算法重传时间应略大于“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延T”。30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TCP将所要传送的整个报文看成是一个个字节组成的数据流,然后对每一个字节单独连续编号。TCP将要传送的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放在首部的序号字段中。TCP确认是对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表示确认,且为已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加1,即表示期望下一次收到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TCP提供全双工的可靠交付的服务,因而可在传送数据时捎带传送确认信息。31Computer Netw
17、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2Computer Network四、TCP的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涉及链路上字符、帧、分组的发送速率的控制,以使接收方在接收中有足够的缓冲存储空间来接收每一个字符、帧和分组。1、窗口机制 在连续ARQ协议中,应当将已发送出去但未被确认的数据分组的数目加以限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设定所谓的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3Computer Network 发送窗口 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发送窗口的大小WT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连续ARQ协议规定接收端可以在连续收到几个正确的数据帧以后,才对最后一个数据帧发确认信息。
18、即,对某一数据帧的确认就表明该数据帧及其以前所有各帧均已正确无误收到了。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4Computer Network 接收窗口 用来控制接收端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帧而不可以接收哪些帧。在接收端只有当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将该数据帧收下。若接收到的数据帧落在接收窗口之外,则一律将其丢弃。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移动时,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移动。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的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5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6Computer Network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2、TCP的可变窗口技术 TCP
19、的可靠传输机制用字节的序号进行控制。TCP 所有的确认都是基于序号而不是基于报文段。TCP采用“可变发送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发送窗口在连接建立时由双方商定。在通信过程中,接收端可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随时动态调整接收窗口的大小,然后告诉对方,使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保持一致由接收端控制发送端。TCP连接的往返时间RTT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使用特定的算法估算较为合理的重传时间。37Computer Network前移不允许发送已发送并收到确认A 的发送窗口=20允许发送的序号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20、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B 期望收到的序号前沿后沿前移收缩根据 B 给出的窗口值A 构造出自己的发送窗口 TCP 标准强烈不赞成发送窗口前沿向后收缩 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38Computer Network不允许发送已发送并收到确认A 的发送窗口位置不变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56P1P2P3不允许接收已发送确认并交付主机B 的接收窗口允许接收26 27 28 29 3
21、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未按序收到可用窗口A 发送了 11 个字节的数据 P3 P1=A 的发送窗口(又称为通知窗口)P2 P1=已发送但尚未收到确认的字节数P3 P2=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的字节数(又称为可用窗口)39Computer Network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A 的发送窗口向前滑动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课件 第五 运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