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的基本知识三大营养物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的基本知识三大营养物质.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脂类是一类具有重要脂类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人类膳食中不能完全人类膳食中不能完全没有脂类,但脂类摄没有脂类,但脂类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某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某些肿瘤。些肿瘤。第三节第三节 生命的构成物生命的构成物质质脂类脂类 脂:常温时呈固体状态脂:常温时呈固体状态 脂肪脂肪 油:呈液体状态油:呈液体状态 一一 脂类脂类 类脂:类脂:与脂和油很类似的化合与脂和油很类似的化合 物,主要有以下五种:磷物,主要有以下五种:磷 脂、鞘脂类、糖脂、类固脂、鞘脂类、糖脂、类固 醇及固醇、脂蛋白类。醇及固醇、脂蛋白类。二二 脂肪的作用:脂肪
2、的作用:提供能量:提供能量:1克的脂肪提供克的脂肪提供9千卡的能量,千卡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两倍多。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两倍多。构成细胞组织,是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构成细胞组织,是细胞膜的主要物质。维持体温正常维持体温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可隔皮下脂肪组织可隔热保温。热保温。保护脏器作用保护脏器作用:脂肪组织对脏器有脂肪组织对脏器有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伤害。内分泌作用:内分泌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瘦素、肿瘤脂肪组织分泌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参与机体的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代谢、免疫
3、、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提供必需脂肪酸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油酸、-亚亚麻酸麻酸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没有脂肪,维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没有脂肪,维生素生素A、D、E、K无法被人体吸收。无法被人体吸收。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产生肠抑胃素,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产生肠抑胃素,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改善食物感官性状:改变食物的色、香、改善食物感官性状: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味、形,促进食欲。三、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1.脂肪酸脂肪酸 是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动植物中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其中能被动植物中脂肪酸的种类很
4、多,其中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人体吸收利用的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酸。在化学上根据碳链上双键的数量,又可把在化学上根据碳链上双键的数量,又可把脂肪酸分成:脂肪酸分成: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如奶油中的丁酸)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如奶油中的丁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如动、植物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如动、植物中的油酸)中的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含2个以上双键,如一般个以上双键,如一般植物油中的亚油酸)。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多,尤以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多,尤以长链饱和脂肪酸较多,在摄入过高时长链饱和脂肪酸较多,在摄入过高
5、时 易造成胆固醇血症。易造成胆固醇血症。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可以降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生理功能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EFA是磷脂的重要成分,而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对细胞膜的结构特别重要。如缺乏红细胞脆性增加易于溶血,皮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引起湿疹等。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因亚油酸可合成花生四烯酸,再由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与胆固醇代谢有关:与胆固醇脂化,有利于胆固醇分解代谢,防止在体内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或必需脂肪酸不宜过量摄食,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其结构中的不饱和双键可发生过氧化反应
6、,产生过氧化脂质,它可能是促进衰老和发生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儿童缺乏脂肪酸,易患湿疹四、EPA与DHA 1.概念EPA为20碳5烯酸(C20:5,n-3),DHA为22碳6烯酸(C22:6,n-3),均为人体需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人体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合成。多存在于海产品中(深海鱼油)。2.生理功能 降低血浆甘油三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五、从营养学角度如何认识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它的主要功能有:存在于细胞膜中,发挥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没有胆固醇,细胞的生长、分裂、更新
7、等一系列生理功能将无法进行。在神经系统中,神经髓鞘则由胆固醇、神经磷脂和神经糖苷脂等组成。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3的原料,这是的原料,这是因为胆固醇的氧化产生因为胆固醇的氧化产生7-去氢胆固醇和麦去氢胆固醇和麦角固醇,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变角固醇,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变成维生素成维生素D3;这是人体获得维生素;这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一的一条途径,是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有效措施。条途径,是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有效措施。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如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如肾上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是合成胆汁酸的原料。胆汁酸的功能是使是合
8、成胆汁酸的原料。胆汁酸的功能是使脂肪乳化,帮助消化吸收。脂肪乳化,帮助消化吸收。但是长期大量的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过多摄入胆固醇会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因为胆固醇能增加血管内膜的通透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使中、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这样易诱发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一般成年人每日胆因醇摄入量不宜超过300毫克。五、脂肪的膳食参考摄入量脂肪适宜摄入量(AI)成人摄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2030%。每日适宜摄取量为20-30克 必需脂肪酸能量占总热能3%。胆固醇300mg六、脂肪的膳食来源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动物的脂肪
9、组 织和肉类)。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种子)。亚油酸(植物油)。亚麻酸(豆油、紫苏籽油)。EPA、DHA(海产品、深海鱼油)。磷脂(蛋黄、肝脏、大豆、花生)。胆固醇(脑、肝、肾、蛋、肉、奶)。第四节 生命的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称糖类。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2.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3.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糖原、淀粉、膳食纤维*。(1)单糖类:食物中的单糖类主要为葡萄糖、)单糖类:食物中的单糖类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果糖和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是能直接被是能直接被人
10、体吸收利用的人体吸收利用的最重要的单糖,主要存在于植物食物,如葡萄、香蕉、最重要的单糖,主要存在于植物食物,如葡萄、香蕉、柿子等多种水果中,蜂蜜、玉米等食物和动物食物柿子等多种水果中,蜂蜜、玉米等食物和动物食物中也有。中也有。果糖主要存在于各种味甜的水果及蜂蜜中,是最甜的果糖主要存在于各种味甜的水果及蜂蜜中,是最甜的一种糖,在体内被吸收后可变为葡萄糖。一种糖,在体内被吸收后可变为葡萄糖。半乳糖是乳糖分解的产物半乳糖是乳糖分解的产物(2)双糖类:)双糖类:由两分子单由两分子单糖糖组成的碳水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化合物。常见的天然存在常见的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双糖于食品中的双糖有蔗糖、乳糖有蔗糖、乳糖和
11、和麦芽糖等。麦芽糖等。蔗糖:在甘蔗、蔗糖:在甘蔗、甜甜菜中菜中含量含量较多。较多。白糖、红糖白糖、红糖和砂糖都是。和砂糖都是。乳糖:主要存在于奶与奶制品中,甜味只有蔗糖的六分之一。麦芽糖:在谷类种子萌发的芽中含量较多,尤其以麦芽中含量最高。故称麦芽糖。(3)多糖类:)多糖类:由数百乃至数千个葡由数百乃至数千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无甜味,不易溶于水,无甜味,不易溶于水,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为单糖,能被消化的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为单糖,能被消化的多糖有:多糖有:淀粉: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绝大部分为淀粉: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绝大部分为淀粉。不溶于冷水,在谷类、豆类、淀粉。不溶于冷水,在谷类、豆
12、类、硬硬 果类和薯类中含量丰富。当加热时果类和薯类中含量丰富。当加热时膨胀为糊状物,易被淀粉酶消化。膨胀为糊状物,易被淀粉酶消化。糊精:为淀粉分解产生的小分子的碳水化糊精:为淀粉分解产生的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如烤面包时表面形成一层焦黄的硬合物,如烤面包时表面形成一层焦黄的硬皮,都是淀粉变成的糊精。糊精在肠道内皮,都是淀粉变成的糊精。糊精在肠道内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减少肠内细菌的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减少肠内细菌的腐化作用。腐化作用。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贮存形式,又称动物淀粉,溶于水。存在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当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多余的糖转化为糖原,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体内缺糖时,糖原在
13、相应酶的作用下转为葡萄糖。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提供能量: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提供16.7kJ(4.0kcal)的能量。2.是机体的构成成分:糖脂、糖蛋白核糖。3.节约蛋白质作用: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节省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增加氮储留。4.维持脂肪的正常代谢抗生酮作用: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的草酰乙酸,同脂肪分解产生的乙酰基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从而,避免了由于脂肪酸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所导致的酮血症。5.解毒作用: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能结合某些外来化学物,将其排出体外。6.维持血糖恒定7.提高适口性:几天不吃米饭、馒头、面条你会感觉不舒服。碳水化合物每日适宜的摄入量为总热量的5565%。四、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AI):碳水化合物应提供55%65%的膳食总能量(2岁以下婴幼儿除外)。相当于每天摄入约300400g碳水化合物,至少为275g。粮谷类、块根类、薯类。五、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