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4、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以大肠杆菌为例)(以大肠杆菌为例)双链的解开双链的解开 RNARNA引物的合成引物的合成 DNADNA链的延伸链的延伸 切除切除RNA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DNA片片段段(1)(1)双链的解开双链的解开一些概念:一些概念:v DNADNA的复制有特定的起始位点,叫做的复制有特定的起始位点,叫做复制原点复制原点。常用常用oriori(或或o o)表示。许多生物的复制原点都是表示。许多生物的复制原点都是富含富含A A、T T的区段。的区段。v大肠杆菌染色体大肠杆菌染色体DNADNA以及真核生物的细胞器以及真核生物的细胞器DN
2、ADNA为为双链环状,只有一个复制原点,而真核生物染色双链环状,只有一个复制原点,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体DNADNA是线性双链分子,含有许多复制起点。是线性双链分子,含有许多复制起点。v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叫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叫复制复制子(基因组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子(基因组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v复制原点由复制原点由DnaADnaA蛋白识别,蛋白识别,在原点由在原点由DnaBDnaB蛋白蛋白(解螺旋酶)将双螺旋解开成单链状态,分别作为(解螺旋酶)将双螺旋解开成单链状态,分别作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模板,合成其互补链(DNADNA双链的解开还需双链的解开还需DNAD
3、NA拓扑异拓扑异构酶构酶 、SSB)SSB),在原点处形成一个眼状结构,叫复在原点处形成一个眼状结构,叫复制眼。制眼。v DNADNA复制进行时,在眼的两侧出现两个叉子状的复制进行时,在眼的两侧出现两个叉子状的生长点生长点(growth point)growth point),叫叫复制叉复制叉。在复制叉上分。在复制叉上分布着各种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因子,它们构成的布着各种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因子,它们构成的复合物称为复合物称为复制体(复制体(replisomereplisome)复制叉复制叉复制叉复制叉复制叉起点复制叉延伸延伸起点领头链领头链随后链随后链3535DNA的双向复制的双向复制 (2
4、 2)RNARNA引物的合成引物的合成 引发体在复制叉上移动,沿模板链引发体在复制叉上移动,沿模板链5 5 3 3的方向移动,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同,识别合成的方向移动,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同,识别合成的起始位点,的起始位点,DnaBDnaB蛋白活化引物合成酶。引发蛋白活化引物合成酶。引发RNARNA引物的合成。引物的合成。领头链领头链先引发开始合成,以原来一条先引发开始合成,以原来一条DNADNA单链为模板(单链为模板(3 3 5 5),),按按5 5 3 3的方向的方向合成一段合成一段RNARNA引物链。领头链开始合成后,随后链也引物链。领头链开始合成后,随后链也开始合成其引物。引物长度约
5、为几个至开始合成其引物。引物长度约为几个至1010个核苷酸,个核苷酸,在引物的在引物的5 5端含端含3 3个磷酸残基(个磷酸残基(引物酶的底物是核引物酶的底物是核苷三磷酸苷三磷酸),),3 3端为游离的羟基。端为游离的羟基。RNA引物的合成称为“引发”。引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已经证明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淋巴细胞等DNA的复制的引发需要一种称为“引物体”(primosome)的RNA合成系统。引物体是由引物合成酶和另外的几种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它可以沿模板链向分叉的方向前进,并断断续续地引发生成后随链的引物RNA短链。引物RNA一般只含少数核苷酸残基(原核生物约为1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约为1
6、0个核苷酸左右)。(3 3)DNADNA链的延伸链的延伸在在DNADNA聚合酶聚合酶的催化下,的催化下,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5 5-三磷酸为底物,在三磷酸为底物,在RNARNA引物引物的的3 3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出焦磷酸。出焦磷酸。DNADNA链的延伸同链的延伸同时进行领头链和随后链的时进行领头链和随后链的合成。两条链方向相反。合成。两条链方向相反。领头链领头链 随后链随后链 冈崎片段冈崎片段 半不连续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冈崎模型冈崎模型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在引物的3-端逐个添加与模板碱基顺序互补的脱氧核苷酸单位以完
7、成冈崎片段或完整链的合成。然后通过DNA聚合酶的5至3的外切酶活性将RNA引物上的核苷酸单位逐个除去。每个核苷酸单位被切除后立即被与模板链相应位置碱基互补的脱氧核苷酸补上。这后一反应是利用前面的冈崎片段作为引物通过DNA聚合酶的聚合酶活性完成的。领头链领头链在在DNA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链。合成的链。随后链随后链在在DNA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条完整的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条完整的DNADNA链。链。半不连
8、续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在在DNADNA复制时,领头链是连续合成的复制时,领头链是连续合成的,而随后链的合而随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成是不连续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发现(发现(19681968):):同位素实验,同位素实验,3 3HdTHdT 短时间内为短时间内为DNADNA小片段小片段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检测到 DNADNA大片段。当用大片段。当用DNADNA连接酶的变异株时,检测到大量连接酶的变异株时,检测到大量DNADNA片段的积片段的积累。累。证明证明DNADNA复制中有小片段合成。复制中有小片段合成。测定测定DNADNA小片段,远远大于合成小
9、片段,远远大于合成DNADNA的一半。的一半。由于由于U U替代替代dTdT,被尿嘧被尿嘧啶啶-N-N-糖基酶切除。糖基酶切除。在缺少尿嘧啶在缺少尿嘧啶-N-N-糖基酶的突变植株中,糖基酶的突变植株中,检测到一半检测到一半3 3H H标记出现在小标记出现在小片段(片段(冈崎片段冈崎片段)中。)中。冈崎片段冈崎片段 在在DNADNA复制过程中,领头链能连续合成,而随复制过程中,领头链能连续合成,而随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 53 3 的多个短片段,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冈崎片段。冈崎片段。冈崎片段:冈崎片段
10、: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100-200100-200个核苷酸(核个核苷酸(核小体的小体的DNADNA单位)。原核生物中单位)。原核生物中1000-20001000-2000个核个核苷酸(相当于一个顺反子)。苷酸(相当于一个顺反子)。1968年冈崎等用3H脱氧胸苷掺入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然后分离标记的DNA产物,发现短时间内首先合成的是较短是DNA片段,接着出现较大的分子。一般把这些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进一步研究证明,冈崎片段在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细菌的冈崎片段较长,约有1000-20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的较短,约为100-200个核苷酸。冈崎等最初做的实验不能判断DNA链的不连续合
11、成只发生在一条链上,还是两条链都如此。后来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证明,在DNA进行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的,另一条链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聚合酶沿复制叉移动时,模板链为3至5的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而模板链为5至3的一条链是不连续的。人们就将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复制酶系不易从DNA模板上解离下来,因此前导链的合成总是连续的。但由于很多因素可影响到前导链的连续性,例如模板链的损伤、复制因子和底物的供应不足等,都会引起前导链复制中断并从另一新点起始。(4 4)切除)切除RNA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DNA片段片段 (复制终止)(复制终止)当新形成的
12、冈崎片段延长至一定长度,其当新形成的冈崎片段延长至一定长度,其3 3-OHOH端遇端遇到上一个冈崎片段时即停止合成。到上一个冈崎片段时即停止合成。复制叉移动到终止区即复制叉移动到终止区即停止复制停止复制(大肠杆菌有一个终止区)(大肠杆菌有一个终止区)。这时会发生一系列这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变化:在在DNADNA聚合酶聚合酶催化下切除催化下切除RNARNA引物引物;留下的空隙由留下的空隙由DNADNA聚合酶聚合酶催化合成一段催化合成一段DNADNA填补上填补上;在在DNADNA连接酶连接酶作用作用下,连接相邻的下,连接相邻的DNADNA链;链;修复掺入修复掺入DNADNA链的错配碱基链的错配碱基
13、;以;以修修复方式填补复方式填补终止区终止区50-10050-100bpbp的空缺。的空缺。这样以两条亲代这样以两条亲代DNADNA链为模板,各自形成一条新的链为模板,各自形成一条新的DNADNA互补链。结果是形成了互补链。结果是形成了两个两个DNADNA双股螺旋分子。双股螺旋分子。连接是DNA 连接酶的作用:各冈崎片段通过DNA连接酶相互连接最终形成后随链。DNA 连接酶催化一个DNA链的5-磷酸根与另一个DNA链的3-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但是这两个链必须都与同一个互补链结合,而且两个链必须是相临的,反应需要能量。DNA复制体的结构:DNA 合成的生点,即复制叉上,分布着各种各样于复制有关的
14、酶和辅助因子,它们在DNA链上形成离散的复合体,彼此配合,进行高度精确的复制,这异结构称为复制体(replisome)。这种复制体于细胞内存在的一般游离体(例如核糖体)不同,复制体只是于复制叉DNA特殊结构相结合的蛋白质复合物。就现在所知,涉及DNA复制过程的酶和蛋白质因子共有30多种。右图为复制体的最主要成分和复制的过程示意图解。图中DNA复制叉上进行的基本过程包括:双链的解开;RNA引物的合成;DNA俩的延长;切除RNA引物,添补缺口,连接相临的DNA片段;切除和修复掺入DNA链的脱氧尿苷酸和错配碱基。5、真核DNA 的复制:真核细胞DNA结构相当复杂,有关DNA复制的研究主要来自原核生物
15、。但近年来,由于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和体外复制系统的建立,真核细胞DNA的复制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在真核细胞中也发现了冈崎片段、RNA引物、DNA连接酶和各种有关DNA螺旋分子解旋的酶和蛋白质。因此,真核细胞DNA的复制的过程可能十分相似于原核细胞DNA的复制。但两者相比,主要又下列不同之处:真核细胞DNA的复制叉有多个起始点,即具有多个复制叉来完成,并且常是双向延长。而原核细胞常具一个复制叉。真核细胞的冈崎片段较小,常为100-200个核苷酸;引物也较小,约为10个核苷酸。真核细胞DNA复制的速度比原核生物慢,基因组比原核生物大。然而真核生物DNA上有多个复制点,所以复制的总速度可能比原核生物更
16、快。真核细胞的DNA在全部复制完成之前,起点不再从新开始复制,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起点可以连续发动复制。DNA聚合酶的作用有差别。原核具有3种聚合酶,真核具有4(或5)种聚合酶,且除了聚合酶外都不具有外切酶活力。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的末端DNA称为端粒(telomere)。端粒的复制由一种特殊的酶端粒酶(telomerase)所催化。端粒酶是一核糖核蛋白,它由RNA和蛋白质连种成分组成。端粒酶最早于1985年在四膜虫细胞中发现,现知该酶在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可能存在且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复制叉复制叉复制叉复制叉终止区终止区 端粒结构端粒结构3 3 5 5 3 3 5 5 端粒结构端粒结构端粒结
17、构端粒结构端粒酶是含端粒酶是含RNARNA的逆转录酶的逆转录酶 DNADNA复制的其它方式复制的其它方式大肠杆菌双链环状大肠杆菌双链环状DNADNA的复制的复制(一个复制起点,双(一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向复制)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DNADNA的复制方式的复制方式(多个复制(多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起点,双向复制)单向滚环式复制单向滚环式复制(噬菌体(噬菌体 X174DNAX174DNA单链环状)单链环状)3 D-D-环式复制方式环式复制方式(线粒体双链环状(线粒体双链环状DNADNA:两条链的复制起两条链的复制起点不同位置,且复制不同步)点不同位置,且复制不同步)总之,D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链 DNA 复制 分子 机制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