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中医内科学课件.ppt
《哮病—中医内科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病—中医内科学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哮 病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哮病的发病特点。熟悉哮病的发病特点。2明确哮病的病理有虚实之分,以实多虚少,明确哮病的病理有虚实之分,以实多虚少,标实本虚。诱因为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标实本虚。诱因为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3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4掌握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掌握哮病的治疗原则及五个证型的证治方药。掌握哮病的治疗原则及五个证型的证治方药。(一)概念(一)概念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痰阻气道
2、,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发作性的痰鸣气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吸气促困难,甚则喘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一、概述一、概述 (二)别名(二)别名 喘鸣、喘鸣、伏饮、伏饮、购蛤购蛤、呷嗽、呷嗽、上气上气、哮喘哮喘一、概述一、概述 (三)源流(三)源流 内经内经中虽无哮病,但有中虽无哮病,但有“喘鸣喘鸣”、“购蛤购蛤”之之类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类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一、概述一、概述一、概述一、概述(三)源流(三)源流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则称为则称为“上气上气”,不仅具体描述了本病,不仅具体描述了本病
3、 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提出了治疗方药,而且从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提出了治疗方药,而且从病 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伏饮”,堪称后世,堪称后世顽顽 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渊薮。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渊薮。(三)源流(三)源流 元代朱丹溪才首创元代朱丹溪才首创“哮喘哮喘”病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病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痰,提出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的治治 疗原则,不仅把本病从笼统的疗原则,不仅把本病从笼统的“喘鸣喘鸣”、“上气上气”中分中分 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而且确定了本病的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而且确定了本病
4、的 施治要领。施治要领。一、概述一、概述 明代虞搏明代虞搏医学正传医学正传明确地对哮与喘作出了明确地对哮与喘作出了区别:区别:“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喘促喉中喘促喉中如水如水鸡响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鸡响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一、概述一、概述 (四)范围(四)范围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其他急性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一、概述一、概述(一)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引起的(一)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引起的 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喉中哮鸣有声,
5、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 息不能平卧等,为哮病的各种证候所息不能平卧等,为哮病的各种证候所 共共 有,是哮病的证候特征。有,是哮病的证候特征。(二)本病呈发作性,发作有诱因:外感、饮(二)本病呈发作性,发作有诱因:外感、饮 食、情志、劳倦等食、情志、劳倦等。二、证候特征二、证候特征(三)发作前常有先兆:鼻痒、咽痒、喷嚏、流涕、(三)发作前常有先兆:鼻痒、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四)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经(四)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经 治疗仍持续达治疗仍持续达24小时以上称哮喘持续状态。小时以上称哮喘持续状态。(五)哮病缓解期,多
6、表现为肺、脾、肾虚的症状。(五)哮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脾、肾虚的症状。二、证候特征二、证候特征 外邪侵袭外邪侵袭 肺脾肾肺脾肾 肺不布津肺不布津 饮食不当饮食不当 睥失健运睥失健运 宿痰伏肺宿痰伏肺 体虚病后体虚病后 功能失调功能失调 肾失蒸化肾失蒸化 (主因)(主因)外邪、饮食外邪、饮食 情志、劳倦(情志、劳倦(诱因诱因)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随气升,气因痰阻 哮证哮证 热哮热哮 相互搏结,壅塞气道相互搏结,壅塞气道 发作发作 冷哮冷哮 肺虚肺虚 缓解期缓解期 脾虚脾虚 肾虚肾虚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 主因:宿痰伏肺主因:宿痰伏肺 诱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诱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
7、病机:痰气交阻,肺气上逆。病机:痰气交阻,肺气上逆。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肾、心。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肾、心。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 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咳嗽、胸闷等先兆。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有过敏史或家族史。4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5
8、血常规、胸部血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线、肺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四、诊诊 断断 1喘证喘证 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而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病的一个症状。五、鉴别诊断五、鉴别诊断 2支饮支饮 支饮虽然也有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多系部分慢支饮虽然也有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多系部分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势时轻时重,性
9、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咳和喘重于哮鸣。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咳和喘重于哮鸣。五、鉴别诊断五、鉴别诊断(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辨虚实 本病属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时以本病属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时以 正虚为主,但久病正虚者,发时每多虚实错杂。正虚为主,但久病正虚者,发时每多虚实错杂。2分寒热分寒热 在分清虚实的基础上,实证需分寒痰、热痰以及在分清虚实的基础上,实证需分寒痰、热痰以及 是否兼有表证的不同。是否兼有表证的不同。六、六、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 首要原则: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首要原则:发作时治标
10、,平时治本。景岳全书,喘促景岳全书,喘促说:说:“扶正气者,须辨阴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然发久者,气无不虚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甚而危者”。六、六、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三)分证论治1发作期发作期 寒哮寒哮 症状:症状:(1)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2)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 色晦暗带青,口不渴
11、,或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 渴喜热饮,天冷渴喜热饮,天冷 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3)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六、六、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射干、麻黄宣肺平喘,豁痰利咽;宣肺平喘,豁痰利咽;细辛、半夏、生姜细辛、半夏、生姜温肺蠲饮降逆;温肺蠲饮降逆;紫菀、款冬花、甘草紫菀、款冬花、甘草化痰止咳;化痰止咳;五味子五味子收敛肺气;收敛肺气;大枣大枣和中。和中。六、六、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并可)表寒里
12、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并可 酌配杏仁、苏子、青皮、橘皮等利气化痰;酌配杏仁、苏子、青皮、橘皮等利气化痰;(2)喘哮甚剧,恶寒背冷,痰白呈小泡沫,舌苔白)喘哮甚剧,恶寒背冷,痰白呈小泡沫,舌苔白 而水滑,脉弦缓有力,体无虚象,属典型寒实而水滑,脉弦缓有力,体无虚象,属典型寒实 证者,可服紫金丹。证者,可服紫金丹。(3)病久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病久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 低,气短不足以息,咯痰清稀,面色苍白,汗低,气短不足以息,咯痰清稀,面色苍白,汗 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当标本同治,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用苏子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