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pptx
《植物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结构分类与药理作用 蒽醌类(anthraquinones)化合物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主要集中分布于蓼科、茜草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紫葳科等植物中。天然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丹参、番泻叶、芦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合物。其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如泻下、抗菌、抗病毒、止血、利尿和抗肿瘤作用,还有一些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心脏病,是一类很有前途的生物活性成分。第1页/共26页 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二蒽酮。蒽 醌 基 本 母 核第2页/共26页1、羟基蒽醌类(1)大黄素型 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多数化合物呈黄色。
2、例如常用中药大黄中的主要蒽醌成分。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 唐古特大黄第3页/共26页(2)茜草素型 羟基分布在右侧的苯环上,化合物颜色较深,多为橙黄色至橙红色。如:中药茜草的主要成分茜草素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作用茜草及茜草根茎第4页/共26页2、蒽酚和蒽酮类 蒽酚、蒽酮是蒽醌的还原产物,常与蒽醌同时存在于药材中,且能相互转化。还原型的蒽酚、蒽酮多存在于新鲜药材中,对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副作用)。第5页/共26页如:鼠李科植物长叶冻绿长叶冻绿长叶冻绿主要成分柯桠素为
3、蒽酚类型;具有清扫解毒、杀虫利湿作用;如: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黄大中含有大黄酚蒽酮成分;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第6页/共26页3、二蒽酮类 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通过C-C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结合方式多为C10-C10连接。第7页/共26页如: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有效成分番泻苷类。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作用。第8页/共26页4、二蒽醌类 为两分子蒽醌通过碳-碳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天然二蒽醌类化合物中的蒽醌环都是相同而对称的,由于空间位阻的相互排斥,故两个蒽环呈反向排列。第9页/共26页如: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翼核果干燥茎主要成分醌
4、茜素为二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补益气血,祛风活络作用第10页/共26页(二)蒽醌类化合物的其他生物活性1、泻下作用 大黄、番泻叶含有蒽醌类成分,其中以番泻苷的作用最强。2、抗菌作用 蒽醌类成分大多 有抗菌作用,其中以大黄酸的活性最强。3、抗肿瘤作用第11页/共26页二、理化性质(一)性状醌类化合物如果母核上没有酚羟基取代,基本上无色,但随着酚羟基等助色团的引入则表现有一定颜色,取代基的助色团越多,颜色也就越深。多为黄色至橙红色固体。一般都具荧光,并在不同PH时显示不同的颜色。游离形式多为完好结晶。结合成苷则难以得到完好结晶,多呈粉末状。第12页/共26页(二)升华性 游离醌类多具有升华性。一般来说
5、其升华温度随酸性增强而升高。(三)挥发性 小分子苯醌及萘醌具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四)溶解性 游离醌: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醌苷类:易溶于甲醇、乙醇、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第13页/共26页(五)酸碱性1、酸性 蒽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因此具有酚的通性,呈弱酸性,但酸性强弱与分子中是否存在羧基、酚羟基的数目及结合位置有关。2、碱性 由于羰基上的氧原子具有微弱的碱性,能溶于浓硫酸中生成盐再转成阳碳离子,同时颜色显著加深。第14页/共26页三、检识方法(一)碱液呈色反应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检识羟基蒽醌成分的最常用方法显色反应与形成共轭体系的酚羟基和羰基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中蒽醌类 化合物 提取 分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