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概论矿场油气集输.pptx





《油气储运概论矿场油气集输.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储运概论矿场油气集输.pptx(1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材和参考书油气储运工程,严大凡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油气集输,冯叔初等,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年;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杨筱蘅、张国忠编著,石油大学出 版社,1996年;油库设计与管理.郭光臣等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年。输气管设计与管理,姚光镇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第1页/共169页第一章 绪论第2页/共169页一、油气储运工程的任务把油井、气井产物高效、节能地处理成合格的天然气、原油、水和固体排放物。调节油气田的生产。把原油和天然气安全、经济地输送到各个炼油企业和用户。实现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国家成品油和天然气销售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第3页/共169页二、油气储运系统(1)油
2、气集输系统油井计量站联合站合格原油合格天然气达到排放或回注标准的水或砂气井气体处理设施压气站输气管道系统用户第4页/共169页油气储运系统(2)管道输送系统首站中间站末站储存设施或用户管网第5页/共169页油气储运系统(3)油气储存与销售系统炼油厂各级储备与分配库加油站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码头汽车火车轮船第6页/共169页三、油气储运系统发展概况油气高效的处理方法与新型处理设备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全国输送网络形成。油气处理与输送的高效节能技术和安全输送技术。储存系统安全和国家石油储备。第7页/共169页四、本课程内容矿场油气集输系统长距离输油管道系统长距离输气管道系统城市输配气工程海上油气田的油
3、气储运油气储存工艺油气储运系统安全第8页/共169页矿场油气集输系统矿场油气集输系统第二章第二章第9页/共169页第一节 油气集输系统流程第10页/共169页一、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油井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净化天然气凝液回收和储存(轻烃回收)含油污水处理第11页/共169页二、油田油气集输流程油气收集流程-油井至联合站油气处理流程-联合站内流程油气输送流程-联合站至原油库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适用、可靠、经济、高效、注重环保”第12页/共169页(一)油气集输流程命名1、按不同加热方式:不加热集油流程、井场加热集油流程、热水伴随集油流程、蒸汽伴随集油流程、掺
4、稀油集油流程、掺热水集油流程、掺活性水集油流程、掺蒸汽集油流程。2、按通往油井的管线数目:单管集油流程、双管集油流程和三管集油流程。第13页/共169页油气集输流程命名(续)3、按集油管网形态:米字型管网、环型管网、树状管网、串联管网。4、按油气集输系统布站级数:油井和原油库之间集输站场级数;一级布站集油流程:只有集中处理站;二级布站集油流程: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三级布站集油流程:计量站、接转站(增压)和集中处理站;5、集输系统密闭程度:开式和密闭流程第14页/共169页(二)油田集油流程举例1、双管掺活性水流程第15页/共169页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2、二级布站油气集输流程第16页/共16
5、9页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3、单管环形集油流程第17页/共169页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4、稠油集输流程高温集油流程:单管加热集油流程和掺稀降粘流程。第18页/共169页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掺蒸汽集油流程第19页/共169页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5、气田集气流程集气管网:高压(10MPa)、中压(1.610MPa)、低压(1.6MPa)井场需经两级节流降压 一级用来控制气井质量,二级降压使气体压力满足采气管线起点压力要求。注意:为防止气体降压后采气管线内因降温形成水合物,应在一级降 压的上游注入水合物抑制剂(甲醇或己二醇),或加热提高气 体温度。采气站:气液分离、计量、调压和脱除有害气体。第
6、20页/共169页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第21页/共169页第二节 矿场集输管路第22页/共169页一、集输管路分类按流动介质的相数:单相、两相、多相管路。输油管和输气管都属于单相管路。油气或油气水混输管路分属两相或多相管路,简称混输管路。矿场集输管路中大约有70属于两相或多相混输管路;油田范围内主要存在油气水三相,用一条管路输送一口或多口油井所产油气水的管路。第23页/共169页集输管路分类(续)采用混输管路的必要性 在矿场的条件下,混输管路在经济上往往优于用两条管路分别输送输量不大的原油和天然气。尤其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混输管路更有单相管路不可比拟的优点。特别是随着滩海油气田的开发,两相或多
7、相混输管路越来越多,混输管路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第24页/共169页二、油气混输的应用 混输技术广泛应用 沙漠油田 陆地上的边际油田 滩海油田及海上油田 混输管路的发展趋势 小直径、短距离逐步向大直径、输送距离长的方向发展。第25页/共169页三、油气混输的特点1、流型变化多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划分不能通过简单的雷诺数的大小来划分,通常通过观察气液两相在管内的流动情况并根据压力波动特征来确定流型。埃尔乌斯流型划分法较好地说明了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变化特点。埃尔乌斯把两相管路的流型分为气泡流、气团流、分层流、波浪流、冲击流、不完全环状流、环状流和弥散流等八种。第26页/共169页油气混输流型油气混输流
8、型 气泡流气泡流 气团流气团流点击图片播放动画点击图片播放动画第27页/共169页油气混输流型油气混输流型 分分层层流流 波波浪流浪流第28页/共169页油气混输流型油气混输流型 冲冲击击流流 不不完完全全环环状流状流第29页/共169页油气混输流型油气混输流型 环环状状流流 弥弥散流散流第30页/共169页三、油气混输的特点(续)2、存在相间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两相的速度常常不同,使气液相间产生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例如,在两相管路内液体的剧烈起伏造成相间界面粗糙,增加了相间滑脱损失;液面的起伏使气体的流通面积忽大忽小,气体忽而膨胀忽而压缩,气体流动方向亦随着液面起伏而变化
9、,使两相流动时的相间能量损失增加。第31页/共169页三、油气混输的特点(续)2 2、存在相间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续)流速较高的气体,常常把一部分液体拖带到气体中去,脱离液流主体时要消耗能量;被气流吹成液滴或颗粒更小的雾滴要消耗能量;由流速较慢的液流主体进入流速较快的气流中的液滴或雾滴获得加速度要消耗能量,这些都存在能量交换。第32页/共169页三、油气混输的特点(续)3、存在传质现象油气混输管路中,随着管线的延长,压力越来越低,有气体析出,此时气体的质量流量增加,密度增加;而液体的质量流量减少,密度增加。注蒸汽管路中,起点压力约在150170大气压,温度为300,质量含气率约70。随着压力的
10、降低,散热量增加,质量含气率下降。第33页/共169页三、油气混输的特点(续)4、流动不稳定在气液两相管路中,气液两相各占一部分管路体积,当气液输量发生变化时,各相所占管路体积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引起管路的不稳定工作。在滩海油气混输管路中甚至出现严重冲击流,影响油田生产。第34页/共169页第三节 原油与天然气的加工处理第35页/共169页一、油田产品质量指标油田产品o出矿原油o天然气o液化石油气o稳定轻烃第36页/共169页(一)出矿原油合格原油的质量含水率不大于1;优质原油的质量含水率不大于0.5;有的油田还规定原油的含盐量不大于50毫克/升;60 C时原油的饱和蒸气压不大于1大气压(绝对
11、)。第37页/共169页第38页/共169页(二)天然气随原油一起从油井流出的伴生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后,要求在最高输送压力下的露点应低于环境最低平均温度5 C以上。一般还要求硫化氢(H2S)含量不大于10毫克标米3。有机硫含量不大于250毫克标米3。C5+烃类的含量不大于10克标米3。第39页/共169页第40页/共169页(3)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中:甲烷和乙烷组分的摩尔百分数不大于3戊烷以上组分的摩尔百分数不大于2 38 C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大于15大气压(绝对)-10 C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小于3大气压(绝对)体积含水率不大于0.5硫化氢含量不大于5毫克/升第41页/共169页第42页/共1
12、69页(四)稳定轻烃第43页/共169页二、油气分离地层中的石油到达井口后沿出油管、集油管流动,形成油气共存混合物。为满足油井产品计量、矿场加工、储存、长距离输送的需要,将混合物按液体和气体分开,成为原油和天然气,即油气分离。油气分离:平衡分离(自发过程)机械分离第44页/共169页(一)分离器的类型和工作要求1、分离器类型(1)重力分离型:常用的为卧式和立式重力 分离器。(2)碰撞聚结型:丝网聚结、波纹板聚结 (3)旋流分离型:反向流、轴向流旋流分离 器、紧凑型分离器。(4)旋转膨胀型第45页/共169页卧式重力分离器第46页/共169页卧式重力分离器 入口分流器 经过入口分流器,油气的流向
13、和流速突然改变,油气得以初步分离。第47页/共169页卧式重力分离器集液部分 该部分需要一定的体积:a、原油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便于油中气泡升至液面 并入汽相;b、提供缓冲容积,均衡进 出原油流量波动。c、为使气液界面面积最大,分离器充满二分之一液体。集液部分的原油经液面控制器控制的出油阀流出。第48页/共169页卧式重力分离器重力沉降部分 a、来自入口分流器的气 体水平流过该部分。b、气流携带的油滴依靠 重力沉降至气液界面。c、该部分沉降的油滴粒径 为100微米及以上。第49页/共169页卧式重力分离器除雾器 a、未沉降至液面的、粒 径更小的液滴(10 100微米)随气体流经除雾器;b、经碰撞
14、、聚结合并成大油滴,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液部分。c、要求:结构简单,气体通过的压降较小脱除油滴的气体经压力控制阀流入集气管线。第50页/共169页立式分离器第51页/共169页卧式与立式分离器比较重力沉降部分气流与液滴运动方向不同 卧式分离器:垂直 立式分离器:相反 卧式分离器适合处理气油比较大的流体。气液界面:卧式气液界面面积较大 原油含气量少。单位处理量成本:卧式较低。卧式易于安装、检查、保养,易制成移动式。气流液滴气流液滴第52页/共169页卧式与立式分离器比较(续)立式分离器适于处理含固体杂质较多的油气混合物;立式占地面积小。适于海洋采油。液面容易控制。对于普通的油气分离,特别是存在乳状液
15、、泡沫或高气油比时,卧式分离器较经济;气油比低或很高的场合(如涤气器)立式较为有效。第53页/共169页波纹板型-vane packs第54页/共169页波纹板第55页/共169页旋风分离器第56页/共169页紧凑型气液分离器第57页/共169页传统分离与分离新概念第58页/共169页旋转膨胀型分离器第59页/共169页GLCC第60页/共169页(一)分离器的类型和工作要求(续)2、对分离器工作质量的要求气液界面大、滞留时间长;油气混合物接近相平衡状态。具有良好的机械分离效果,气中少带液,液中少带气。第61页/共169页(二)分离器的工艺设计原则1、从气体中分出油滴要求:油滴沉降至气液界面的
16、时间小于气 流把油滴带出分离器时间。沉降时间主要与液滴直径有关,油滴直径 为10270微米。由上述原则设计出分离器尺寸。第62页/共169页(二)分离器的工艺设计原则(续)2、从原油中分出气泡原油中气泡上升速度大于任一液面的下 降速度。不起泡原油停留时间13分钟,起泡原 油停留时间520分钟。第63页/共169页(二)分离器的工艺设计原则(续)3、分离器总体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气中除液和液中除气的要求;不同气液比用液位调节器进行调节;处理量大时多台并联工作。第64页/共169页(三)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液相停留时间530分钟。第65页/共169页第66页/共169页(四)分离缓冲罐对缓冲能力要求高的分
17、离器称分离缓冲罐。分离器最高与最低液位之间的容积称缓冲 容积,相应的充满时间为缓冲时间(15 30分钟)。第67页/共169页 一次分离、连续分离和多级分离(1)一次分离 一次分离是油气混合物的油气两相一直在保持接触的条件下逐渐降低压力,最后流入常压储罐,在罐中一次把油气分开。(五)一次分离与多级分离第68页/共169页(2)连续分离连续分离是指气液混合物在管道中压力不断降低,并且不断将逸出的天然气排出,直到压力降为常压。该方法生产中无法使用。第69页/共169页(3)多级分离压力降到一定数值把气体排出,压力再降到一定数值,在把气体排出,如此反复。一个分离器和一个储罐为二级分离;二个分离器和一
18、个储罐为三级分离。第70页/共169页(1)多级分离所得的储罐原油收率高;(2)多级分离所得的原油密度小,有利于提高原油的质量。(3)储罐原油的蒸汽压低,蒸发损耗少。(4)多级分离所得天然气数量少,重组分在气体中的比例少。(5)多级分离大多数气体从第一级分出,这些气体具有较高的压力,可直接依靠地层能量输送,不建或少建输气压气站,减少能耗和输气成本。多级分离的特点第71页/共169页三、原油净化第72页/共169页原油净化的目的油井产物:原油、天然气、水、盐、泥砂等。危害水增大了油井采出液的体积,降低了设备和管道的有效利用率 增大了管道输送中的动力和热力消耗 引起金属管道和设备的结垢与腐蚀 对炼
19、油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第73页/共169页原油中水的种类游离水 常温下可以沉降分离出乳化水 很难用沉降法分出。乳化水与原油的混合物称油水乳状液或原油乳状液。第74页/共169页(一)原油乳状液油包水型乳状液W/O 水以极微小颗粒分散在原油中,水是分散相(内相),油是连续相(外相)。水包油型乳状液O/W 油以极小颗粒分散在水中,油是内相、水是外相。形成条件为:剧烈混合、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存在。第75页/共169页(二)原油脱水方法脱游离水和脱乳化水,主要解决脱乳化水问题。乳状液的破坏称破乳。破乳过程:分散水滴相互靠近、碰撞、界面膜破裂、水滴合并、沉降分离。原油脱水方法 注入化学破乳剂、重力沉降脱
20、水、利用亲水表面使乳化水粗粒化脱水、离心力脱水、电脱水等。第76页/共169页(三)原油热化学脱水将含水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原油中加入适量的破乳剂。目的 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和乳状液类型,破坏乳状液稳定性,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第77页/共169页1、破乳剂的分类和筛选按分子结构: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 溶于水时能电离形成离子非离子型 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水溶性、油溶性和部分溶于油的混合溶性三类。针对性强,使用时必须进行筛选。第78页/共169页2、热化学脱水流程必须有破乳剂加入地点和油水分离容器。第79页/共169页(四)原油电脱水若热化学脱水达不到商品原油含水率指标时,可采用电脱水。第80页
21、/共169页1、电脱水机理适用于处理含水率小于30%油包水型乳状液。将原油置于高压直流或交流电场中,由于电场对水滴的作用,削弱了水滴界面膜的强度,促进水滴的碰撞,使水滴聚结成粒径较大的水滴,在原油中沉降分离出来。聚结方式:电泳聚结、偶极聚结、震荡聚结。交流电场中,偶极聚结、震荡聚结为主;直流电场中电泳聚结为主,偶极聚结为辅。第81页/共169页(1)电泳聚结把原油乳状液置于通电的两个平行电极中,水 滴将向同自身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运动,即带负电荷的水滴向正电极运动,带正电荷的水滴向负极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因水滴的大小不等、带电量不同,运动速度也不同,水滴会发生碰撞聚结。第82页/共169
22、页(2)偶极聚结水滴受电场的极化和静电感应,水滴两端带上不同极性的电荷,形成诱导偶极。受电场作用,水滴变形,界面膜强度降低。多个水滴形成水链,相互吸引,碰撞合并成大水滴。第83页/共169页(3)振荡聚结交流电场中电场方向不断改变,水滴内的各种正负离子不断做周期性往复运动,使水滴两端的电荷极性发生变化,界面膜受到冲击,强度降低,水滴聚结沉降。第84页/共169页2、电脱水器第85页/共169页四、原油稳定第86页/共169页1、原油在集输过程中的蒸发损失 原油中含有C1C4的挥发性很强的轻组分,储存时 会产生蒸发损失将原油中挥发性强的轻组分脱出,降低原油蒸汽压,这一工艺过程称原油稳定。一般降到
23、最高储存温度下饱和蒸汽压为当地大气压力的0.7倍。稳定脱出气体变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轻烃。原油稳定方法;负压闪蒸、正压闪蒸和分馏。第87页/共169页2、负压闪蒸 原油稳定的闪蒸压力(绝对压力)比当地大气压低即在负压条件下闪蒸,以脱除其中易挥发的轻烃组分,这种方法称为原油负压稳定法,又称为负压闪蒸法。负压稳定的操作压力一般比当地大气压低0.030.030.05PMa0.05PMa;操作温度一般为50508080。该法适用于含轻烃较少的原油,当每吨原油的预测脱气量在5m5m3 3左右时,适合采用此法。第88页/共169页负压闪蒸的典型工艺流程示意图1电脱水器;2原油稳定塔;3真空压缩机;4冷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气 储运 概论 矿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