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老熟品评与勾兑.pptx





《白酒老熟品评与勾兑.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酒老熟品评与勾兑.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要内容第一节 白酒的人工老熟方法第二节 白酒中的主要香味物质第三节 白酒中的口味物质及来源第四节 白酒中的怪味第五节 白酒的尝评第六节 白酒的勾兑 第1页/共108页白酒中:酒精、水是大量成分;香味、酸味、辣味等是微量成分;(辣味从何而来下一张幻灯片??)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着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变化。生物与化学变化:缓慢,包括:醇、醛氧化:醇氧化生成醛、酸,使酒度降低;醇酸酯化:醇酸生成酯,使总酯增加,酸度、酒度降低;醇醛缩合:醇醛重排,减少刺激性。形成香味物质;物理变化:改变白酒中酒精的辣味和冲鼻味;如贮藏了30403040年的4040威士忌酒,在味觉上只相当于10151015酒精含量所
2、引起的刺激味(?)。极性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成大分子。水、酒精、部分微量成分是极性分子;第一节 白酒的人工老熟方法第2页/共108页产生“辛辣和刺鼻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自由酒精分子”的存在;(自由酒精分子才和味觉、嗅觉器官发生作用),因此,在白酒中存在的自由酒精分子越多,刺激性就越大。贮存时间,缔合作用,自由酒精分子数量,对味觉和嗅觉器官的刺激作用(柔和)。第3页/共108页(二)人工老熟(微波处理、高频处理、磁场处理)缩短周期,降低成本,采取人工的方法促进酒的老熟,称之为人工老熟。1微波处理(1)产生高频振荡,促使酒体中各种极性分子整齐排列,形成更稳定的大分子群,使酒醇和;(2)瞬间使酒中
3、某些化学键断裂,有利于重新形成稳定的大分子缔合群,从而促进了氧化还原、酯化反应;(3)微波产热,加速了酒分子运动,升高了酒温,加速了醛、硫化氢等的挥发,酒的酯化;2高频处理 利用高频电场和紫外线光源,可加速酒精水分子之间的缔合,有利于白酒的老熟。采用14MC,800W,输出为50的中子处理仪,以15A,10min处理,效果最好。第4页/共108页3.超声波 加强氧化,促进酒液极性分子整齐排列、低分子化合物的聚合与缩合反应;4磁场处理 酒液在强磁场作用下,使分子定向排列、同时产生微量的H2O2。放出原子氧O,促进了酒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加快了白酒的老熟。5.冷、热处理 冷、热处理,可增强酒分子的
4、运动,强化反冷、热处理,可增强酒分子的运动,强化反应条件,增加反应机率,加速酒的老熟。应条件,增加反应机率,加速酒的老熟。如:新酒在5060保温三天,无大变化。如在60和-60环境中各保持24h,效果显著。第5页/共108页6.通气处理 适当通气,促进氧化,否则,虽可增强口味柔和性,但会使香味淡薄。7.声光处理 超声辐射场的声子借助激光辐射场的光子的高能量,撞击某些物质分子的化学键,使化学键断裂或部分断裂、或大分子团变为小分子、或成为活化络合物,再进行新的组合;大曲酒声光处理35min,能达到自然贮存1年的程度;(8)综合处理多种方法结合;第6页/共108页9.其他钴辐射(剂量难定、异香突出、
5、投资大);高压处理(5MPa,难达到);机械振荡(效果不好);超滤法(可增加柔和性);利用人工老熟的方法,一般酒质略差的酒,效果稍为明显,质量好的酒,处理效果反而不明显。总之,自然老熟的效果优于人工老熟。第7页/共108页物理法人工催陈的基本原理?(1 1)促进缔合作用;(2 2)加速低沸点成分的挥发;(3 3)增强各物质的分子活化能,促进化学变化;第8页/共108页第二节 白酒中的主要香味物质 中国白酒是复杂的混合物,乙醇+水+多种香味成分(醇、酯、酸、醛酮、缩醛、芳香族、含氮(吡嗪)和呋喃等)。第9页/共108页白酒微量成分 序序号号类别类别数量数量(种)(种)总量总量(mg/l)含量较大
6、的主要成分含量较大的主要成分主成分主成分占总量占总量1醇类醇类361000-1500 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95%以上以上2酯类酯类995000左右左右 各种酸的乙酯各种酸的乙酯95%以上以上3酸类酸类551500左右左右95%以上以上4 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20500-1700乙醛、乙醛、2,3-丁二酮、丁二酮、3-羟基羟基丁酮丁酮80%以上以上37500左右左右 乙缩醛乙缩醛95%以上以上5 芳香化合物芳香化合物26100左右左右/6 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38100左右左右/7 呋喃化合物呋喃化合物7/8 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6/9醚类醚类14/10 芳香烃类芳香烃类
7、1/11 其它化合物其它化合物3/第10页/共108页色谱骨架成分:含量大于2-3mg/100ml的成分。占微量成分总量的95%以上。协调成分:乙醛、乙缩醛和乙酸、乳酸、已酸、丁酸等。乙醛和乙缩醛作用:对香气有较强的协调功能;乙酸、乳酸、已酸、丁酸:对味有极强的协调功能。协调成分的主要作用:香气的协调;香与味之间的协调;味与味之间的协调。复杂成分:色谱分析含量小于2-3mg/100ml的所有成分。占微量成分总量的5%,它决定白酒白酒的档次和质量等级。下一页第11页/共108页表1312 白酒骨架成分 类别成 分酯类乙酸乙酯、已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丙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醇类正丙醇、
8、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甲醇、正已醇、-苯乙醇醛类乙醛、乙缩醛、异醛、糠戊醛、异丁醛酸类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已酸、庚酸、乳酸、甲酸返回第12页/共108页1 1、醇类: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浓、酱),属于醇甜和助香剂的主要物质来源,对形成酒的风味和促使酒体丰满、浓厚起着重要的作用;醇类也是酯类的前驱物质。2 2、酯类:具有芳香的化合物,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在各种香型白酒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形成酒体香气浓郁的主要因素,白酒中各成分的作用:第13页/共108页3 3、酸类主要是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机酸类,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后味。O
9、O4 4、醛酮类化合物包括乙醛、2 2,3-3-丁二酮和3-3-羟基丁酮等。5 5、缩醛类乙缩醛含量最多,呈香呈味物质。第14页/共108页6 6、芳香族化合物4-4-乙基愈疮木酚、苯甲醛、香草醛和酪醇等芳香族化合物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而在米香型酒中次之。7 7、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嗪类物质(四甲基、三甲基吡、2,6-2,6-二甲基)。8 8、呋喃化合物以呋喃甲醛较为突出,是酱香型白酒的特征成分之一。第15页/共108页2、不同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特点(1)浓香型白酒 (6)凤型(2)清香型白酒 (7)豉香型(3)酱香型白酒 (8)药型(4)米香型白酒 (9
10、)芝麻香型(5)浓酱兼香型 (10)特型 第16页/共108页(1)浓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特点:酯类:约占微量成分总量的60%,有机酸类:约占14-16%,醇类:约为12%,羰基化合物(不含乙缩醛):约占6-8%其它类化合物:占总量的1-2%。特征成分:主体香味成分:已酸乙酯。对浓香型白酒影响较大的是四大酯:已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第17页/共108页(2)清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特点:酯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有机酸、醇类、羰基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如呋喃、吡嗪类)含量极少。总酯含量与总酸含量的比值比浓香型白酒高。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为1:0.60.8左右。特征香味组分:乙酸乙酯第
11、18页/共108页(3)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特点:香味成分更为复杂。总酸含量高;总醇含量高,尤以正丙醇含量最高,富含高沸点的化合物,是各香型白酒相应组分之冠。杂环化合物总量上和数量居各香型白酒之首,醛酮含量高,除含较多的乙醛、乙缩醛之外,糠醛含量为所有各香型白酒之冠;含氮化合物为各香型白酒之冠。第19页/共108页特征香味成分a、呋喃化合物,以糠醛含量为较高。b、芳香族化合物,有苯甲醛,4-乙基愈木酚、酪醇等。c、吡嗪类化合物,以四甲基吡嗪为主。第20页/共108页(4)米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特点:香味组分总含量较少,总酸含量较低;总醇含量超过了总酯含量;酯类化合物中,乳酸乙酯含量最多,超过了乙
12、酸乙酯的含量;醇类化合物中,异戊醇含量最高,正丙醇和异丁醇的含量也相当高,-苯乙醇的含量高;有机酸中,乳酸含量高;羰基化合物含量较低。特征香味成分: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第21页/共108页(5)浓酱兼香型香味成分的特点:总酸含量较高;总酸:总酯为1:2.5,小于酱香而大于浓香;庚酸与庚酸乙酯含量较高;总醇含量较高,正丙醇含量尤为突出;高沸点物质较高;四大酯的比例关系为已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特征成分特点:已酸乙酯和正丙醇,庚酸及其乙酯、乙-辛酮、乙酸异戊酯、乙酸-二甲基丁酯、异丁酸和丁酸。第22页/共108页(6)凤型 香味成分特点:香味成分介于浓香型白酒与清香型白酒之间;
13、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乙酸羟胺和丙酸羟胺;乙酸乙酯与已酸乙酯的比例关系对风格特点影响较大,醇酯比值大于清香型和浓香型白酒。特征香味成分:乙酸乙酯与已酸乙酯具有特殊的量比关系;丙酸羟胺和乙酸羟胺含量较高。第23页/共108页(7)豉香型 香味成分特点:酸酯含量低;-苯乙醇含量高,为白酒之冠。特征香味组分:-蒎烯、-苯乙醇、庚二酸、辛二酸和壬二酸及其二乙酯。第24页/共108页(8)药香型 香味成分特点:三高一低一高:丁酸乙酯含量高。二高:高级醇含量高。主要是正丙醇和仲丁醇含量高。三高:总酸含量高。其含量是其它名白酒的23倍,其中又以丁酸含量最高为其主要特征。一低:乳酸乙酯含量低。第25页
14、/共108页(9)芝麻香型香味成分的特点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醇和四甲基吡嗪含量较高。特征香味组分:3-甲硫基丙醇。第26页/共108页(10)特型香味成分的特点:富含奇数碳脂肪酸乙酯,包括丙、戊、庚和壬酸乙酯,其含量为各类白酒之冠;含有多量的正丙醇。正丙醇的含量与丙酸乙酯及丙酸之间具有极好的相关性;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超过其它白酒近一倍,相应的脂肪酸含量也较高。特征香味组分:丙酸乙酯,并限定了丁酸乙酯与丙酸乙酯的比值。第27页/共108页第三节 白酒中的口味物质及来源 白酒除有浓郁的酒香外,还有苦、辣、酸、甜、涩、咸、臭等杂味存在,它们对白酒的风味都有直接的影响。对白酒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呈味物质
15、有:第28页/共108页1 1、甜味(2 2种来源):(1 1)醇类,特别是多元醇是酒甜味主要来源(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甜味也相应加强)。如丙三醇 赤癣醇(丁四醇)阿拉伯醇(戊五醇)甘露醇(己六醇)。丁四醇的甜味比蔗糖大2 2倍,己六醇有很强的甜味,它在水果甜味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元醇是粘稠体,还能给酒带来丰满的醇厚感,使白酒口味软绵(茅台酒特别绵,与其甘油含量大很有关系)。(2 2)双乙酰、醋翁(3-3-羟基丁酮),是酒甜味另一来源,具有蜂蜜样浓甜香味,能赋予酒浓厚感。泸香型白酒由于甘油、双乙酰、2 2,3-3-丁二醇含量较高,它们与己酸乙酯配合得当时,构成了泸香型酒的典型香、甜风味。酿造原料
16、和发酵过程中均会产生甜味物质,如玉米中的植酸,在发酵时水解成环己六醇和磷酸,前者为酒的醇甜物质,后者可促使甘油的生成。第29页/共108页2 2、酸味酸味主要由氢离子刺激味觉而引起。在白酒中:酸量少,酒寡淡,后味短;酸量大,酸味露头,酒味粗糙。适量的酸可对酒味起到缓冲作用,并在贮存过程中逐步形成芳香酯。酸对酒的甜味也有影响,过酸,会掩盖甜味,影响酒的“回甜”。白酒所含的酸可分为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挥发性酸:甲酸、乙酸、丙酸、戊酸、己酸、辛酸等,它们的分子量越大,口味越软;分子量越小,刺激性越强。非挥发性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葡萄糖酸等属于,它们能增加酒的醇厚感。挥发酸是构成酒的“
17、后味”的重要物质之一。在白酒蒸馏时,能挥发进入成品中,它们在馏分中的分布为:酒尾酒身酒头。发酵时由于产酸菌的污染,会导致生酸过多,成品中酸度会显著增加,影响酒的质量和风味。第30页/共108页3 3、苦味酒类的苦味主要是由过量的高级醇,过量的琥珀酸,少量的单宁,较多的酚类和糠醛引起的。高级醇形成的杂醇油,是香味的重要成分,但过量则成为苦涩之源。异戊醇有苦味,正丙醇极苦,酪醇稀薄时是极好的香味成分,过多呈苦味。生物碱多数也是苦的。苦味的产生:(1 1)由原料带入,如高梁中的单宁,(2 2)工艺引起,例如,病甘薯中的甘薯酮(C(C1818H H2222O O5 5)是苦味物质,在蒸馏时会被水蒸汽拖
18、带进入成品酒中,使酒产生强烈的苦味;或用曲量过多,特别是麸曲,会带入大量黑曲霉孢子,产生强烈苦味。第31页/共108页4 4、辣味(1 1)高浓度酒精会形成辣味。(2 2)白酒中的辣味主要来自醛类。极微量的乙醛即形成辣味,甘油醛呈催泪刺激性辣味,乙缩醛、过量的糠醛、高级醇也会产生辣味。降低白酒中醛含量:一是控制发酵条件,减少醛的形成(冬季做好醅房管理,加强保温,紧踩池边,温醅放底);二是控制蒸酒条件:“缓汽蒸酒、掐头去尾”;三是清蒸填充料与新酒贮存;第32页/共108页5 5、咸味(1)一般卤族元素的离子均会产生咸味。(2)硫酸、硝酸以及有机酸的碱金属盐类均有咸味。微量的盐类(如NaCl)Na
19、Cl),能促进味觉的灵敏,使酒味显得浓厚。若咸味太高,可从酿造用水入手。硬度太高,均会使酒带有上述离子及其盐类而显咸味,使酒味变得粗糙。第33页/共108页6 6、涩味涩味:某些物质能促使舌头粘膜的蛋白质凝固,产生收敛作用,就会感到涩味。(1 1)白酒中多量的乳酸、乳酸乙酯、高级醇、单宁等物质,会使酒带有涩味。(2 2)酿酒时使用的谷糠太多,处理不好,除了会给酒带来糠臭味,也会产生涩味。第34页/共108页白酒的酒味,应强调“味调”,过甜、过酸、过辣、过苦、过涩等都会降低酒的质量。好酒必须滋味调和,还应具有浓(浓郁、浓厚),醇(醇滑,绵柔),甜(回甜、留甘),净(气味纯净),长(回味悠长)等特
20、点。第35页/共108页第四节 白酒中的怪味一、臭 味 白酒中都含有臭味成分,但常被刺激的香味物质所掩盖。臭味是嗅觉反应,某种香气超常就视为臭(气)味;主要代表:硫化氢、硫醇、杂醇油、丁酸、戊酸、己酸、乙硫醚、游离氨、丙烯醛和果胶质等;臭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原料:蛋白质含量高,经发酵后产生杂醇油及含硫化合物;杂菌易污染:酒糟发粘发臭;大火大汽蒸馏;第36页/共108页二、油 味 白酒应有的风味与油味是互不相容的。油味的主要来源:原辅材料:油脂肪含量高;取酒:水溶性高级脂肪流入酒(去尾不足);第37页/共108页三、糠 味 白酒中的糠味,主要是不重视辅料的选择和处理的结果,使酒中呈现生谷壳味,糠味
21、产生的主要:辅料没精选,不合乎生产要求。辅料没有经过清蒸消毒。第38页/共108页四、焦 糊 味 白酒中的焦糊味,来自于生产操作不细心。焦糊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底锅没有洗净或底锅水烧干;第39页/共108页第五节 白酒的尝评主要内容:1 1、尝评的意义和作用2 2、尝评的基础知识3 3、尝评的方法与规则白酒的尝评:尝评: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来对酒质进行评价或判断的一种方法;尝评是白酒勾兑和调味的基础;第40页/共108页一、尝评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物理化学分析法只能了解酒的主要成分指标,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出酒的色、香、味、风格特点。尝评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1 1、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
22、步改革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2 2、定等级,便于分级、分质、分库贮存。3 3、保证产品质量。4 4、检验勾兑、调味效果(找差距)。第41页/共108页二、尝评的基础知识1 1、嗅觉和味觉酒的感官检验,就是通过人体器官(眼、鼻、口等)来判断。(1 1)嗅觉人嗅觉细胞感觉到香气。有气味的分子吸入鼻腔接触嗅膜溶解或化学刺激细胞神经传递中枢嗅觉;人的嗅觉非常灵敏,但容易疲劳。第42页/共108页(2 2)味觉溶解的食物,刺激味蕾上的味觉细胞,后传达到大脑,分辨出味道。人的味蕾约有90009000个,分布在口腔周围,大部分在舌头上,不同的位置的味觉并不相同;味觉也容易产生疲劳;第43页/共1
23、08页2 2、白酒的尝评步骤与方法白酒的感官质量:包括色、香、味、格四个部分,品评就是要通过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并综合色、香、味确定其风格的过程。(1 1)色白酒色的鉴别:举杯对光(白布或白纸为底),用肉眼观察酒的色调、透明度、悬浮物、沉淀物。正常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的澄清液体、不浑无浊;第44页/共108页(2 2)香白酒香的鉴别:第一遍嗅香:置酒杯于鼻下7-10cm7-10cm左右,头略低,轻嗅其气味。第一印象一般较灵敏、准确。嗅一杯,立刻记下一杯的香气情况,避免各杯相互混淆,稍事休息后再作第二遍嗅香,一般较灵敏、准确;第二遍嗅香:转动酒杯,急速呼吸,用心辨别气味。一组酒经过2-3
24、2-3次嗅闻,就可根据自己的感受,按香气的浓淡或优劣排出顺序;正常白酒: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而无其他邪杂味;第45页/共108页特殊嗅香方法(细致分辨):a a、滤纸法:滤纸吸定量酒样嗅香放置10min10min再嗅香;可判别放香的浓淡和时间的长短,辨别出酒液有无邪杂味及气味的大小。b b、手心滴握法:加定量酒样于手心握紧嗅香;验证所判断的香气是否正确;c c、手背法:酒样于手背 及时嗅香;用于辨别酒香气的浓淡、香气的真伪、留香的长短;d d、空杯法:倒出酒样,留出空杯,放置一段时间(或过夜)嗅香;检查留香(酱香型酒的评品);第46页/共108页(3 3)味味是尝评中最重要的部分。尝
25、评顺序可依香气次序,先从香气较淡的开始,将酒饮入口中。注意:酒液入口时要慢而稳,使酒液先接触舌尖,次两侧,最后到舌根,使酒液铺满舌面,进行酒味的协调及刺激的强弱柔和、有无异杂味、是否愉快等判断。边尝,边记录。入口的酒量,高度白酒2-3ml2-3ml,低度白酒为3-5ml3-5ml;酒液在口中停留时间为2-32-3秒,时间过长,易疲劳。第47页/共108页(4 4)风格 风格 =酒体 =典型性指是色、香、味的综合表现;是原料、工艺巧妙结合的产物;第48页/共108页3 3、白酒尝评的方法一般采用差异品评法,主要包括以下方式:a a、一杯品尝法:前后样酒是否相同的判断(有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酒 品评 勾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