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主要的社会动机社交情绪第1页/共40页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概念动机的过程社会动机的功能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第2页/共40页一、社会动机的概念动机 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第3页/共40页理解:1、目标是动机的要素之一。由动机驱使的一切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方向性。目标越清晰明了,就越容易转化为动机。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个体的动机就无法产生。需要是个体在“感到缺乏什
2、么”和“期望得到什么”的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区别:需要不等于动机,而是动机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个体认识到这种需要,并产生了一定的目标行为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3、动机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没有动机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由动机产生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又能增强或削弱动机,甚至使动机消失。第4页/共40页二、动机的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动机过程示意图: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实现目标需要满足、紧张消除新的需要第5页/共40页三、社会动机的功能(一)激活功能 动机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二)指向功能 个体行为总是指向一
3、定目标,因而具有目的性。在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不会停止。(较稳定的指向某一目标)(三)调节功能 个体行为在达到目标前,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只要动机还存在,它会以其他形式存在(行为上的外显-内隐)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第6页/共40页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 U型曲线 动机引发与维持活动,但其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倒U 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高,动机水平过低与过高,均导致活动效率下降。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第7页/共40页在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
4、的提高而上升(如:在任务简单或比较熟练时);当任务难度增加时,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P127图2-3(如:当任务难度增加时,如果动机过强,容易引起情绪不稳定甚至焦虑状态,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效率下降。)“考前焦虑症”第8页/共40页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和社会行为社会动机是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与个体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行为利他行为(三个动机两个行为)第9页/共40页一、亲合动机(又称合群动机)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保证社会需要的最基本动机,由亲和
5、需要引起)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导致亲合行为。亲合需要亲合动机亲合行为 第10页/共40页(一)亲合起源于依恋人是一种群居的社会动物(有亲和性需要,基本倾向是亲和,但是有时候也不排除独处的需要)。合群在个体的早期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即婴儿愿意和父母在一起。惊慌不安时寻找父母,双亲在场便减少这种不安状态。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例如婴儿的哭和笑都是不经学习就会的先天行为。哭和笑有助于依恋的形成。另一方面,双亲的出现使婴儿微笑,停止哭泣,这本身是一种强化。(人类幼年的软弱性引起依恋的需要,父母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爱抚,强化了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为社会性亲和行为打下基础。因此,早年良好的亲子
6、关系,有助于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的发展)。第11页/共40页(二)亲合的作用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例如爱的需要,交往与尊重的需要。2获得信息 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孤陋寡闻)(不断获得信息,生活的变化与交流,是个体的需要。因此,坐牢、关禁闭,剥夺与外界交流的自由,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措施。)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价。(社交场合的“落单”)第12页/共40页(三)影响亲合的因素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压
7、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如: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隔离(剥夺)者(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沙赫特研究: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倾向,“死里逃生”如:囚徒和修道士的痛苦和不安)第13页/共40页2情绪因素 从亲合产生的心理背景看,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如:看恐怖电影)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这是因为在焦虑状况下,与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焦虑,反
8、而可能增加焦虑。(如:考试前焦虑状态,亲和性差。)3出生顺序 它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而且是按出生顺序递减。这可能是因为在多子女家庭中,双亲对第一个孩子关心照料更多,其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的缘故。第14页/共40页二、成就动机定义: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一种内在的力量)。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代表人物 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德 在成就动机研究中有开拓性贡献。第15页/共40页(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1个体的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教育中强调成就的倾向(上
9、进心),是高水平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强调培养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应试教育的弊端)2社会的高度发展,人口、资源、经济因素不可或缺,但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成就动机较高。经济成功的原因中,成就动机水平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4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成就动机与这些国家二十年后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一代人的成就动机决定国家一个时期的发展)第16页/共40页(二)抱负水平定义: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愿望(或者自我期望),与个体实际成就可能有差距。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
10、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孩子的教育)第17页/共40页(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 吸引力越大,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越大。(吸引力越大,则主体热情越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成功的可能性大)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自认为实现成功的可能性)很有把握的事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如果个体成功的主观概率低,达到的目标风险小,则目标的价值也小,此时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就小。反之,如果自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大,达到目标的风险比较大,则目标的激励作用就越
11、大。(险中取胜)3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 机会越多,成就动机就越强。以上因素中,个体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起的作用较大。第18页/共40页(四)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1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一般的说)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劝告式的引导使儿童的成就动机发展较好,儿童对成功的追求热情较高;而过度管束和限制使儿童独立性发展较差,往往成人后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成就需要;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儿童的成就感,这是自我实现者高峰体验的基础。(软糖试验)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动机 社交 情绪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