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ppt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引言 人只有了解到什么是健全的人格,不断“认识自我”,并努力培养和发展起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使自己的生命真正发出光和热来。第1页/共34页一.人格的概念 首先说明一下,心理学中的人格与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格是两个概念。生活中常说的人格很大程度是对一个人道德的评价。而心理学中的人格与生活中所说的性格、脾气的范畴相仿。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阿尔波特曾列举出50种不同的定义,可见关于人格概念的分歧是很大的。但也有一致的方面,人格是与人的行为风格或行为模式有关的概念。卡特尔曾这么定义人格:“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情境中的行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联在一起
2、的。”人格可分为气质和性格两部分。第2页/共34页 有些人做起事来干脆利索,有的人则慢慢腾腾,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多愁善感,这些人之间的不同脾气,正是气质的具体表现。气质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而稳定的特征。人一出生,就具有某种气质的萌芽,有的孩子生下来就爱哭爱闹,有的则比较安静,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气质中的先天因素居多。当然环境也对气质有影响,有的人以前脾气暴躁,但出于工作的需要以及长期训练,则可以变得能克制自己。从此点也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脾气还是可以变得好一些的。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自私,有的人公正,有的人小气,有的人大方,这些不同的心理特征就是人们性格差异
3、的表现。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这也是和气质的主要区别。性格是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因此环境和实践的重大转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性格。第3页/共34页 性格和气质有区别也有联系。气质本身无优劣之分,脾气急或慢都是各有利弊,我们不能说急脾气的人就不是好人,或慢脾气的人就是好人。但性格就有优劣之分了,自私的人一般会遭到人们的否定,而刚正不阿的人则受到人们的爱戴。我们对性格的评价往往重视其社会价值取向。如同样的意志力强,对革命同志,我们说他坚强,对反动派,我们说他顽固到底。气质也对人的性格有影响。同样是爱体会人的情绪和爱思考的人,可能形成深思熟
4、虑的性格,也可能形成多疑的性格。第4页/共34页二、健全人格的特点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什么特点呢?首先,他在气质和性格上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例如:一个人脾气急一些是没有太大妨碍的,但是若对一些小事也大发雷霆,他就难以算为健全的人格了;同样一个人若对任何事都无所谓,从未着过急,其人格恐怕也非健全(除非是圣人)。一个人自私一点,大多数是可以不计较的,但是若过分自私。恐怕是大家不会接受的,也就不是健全的人格了。气质和性格的其他方面,如对人的信任速度、对自己的信心等等,也是如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人性格如果离整体水平太远的话,就难以被大家接受。第5页/共34页 其次,他有良好的社会功能。主要
5、表现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信任大家,同时也得到大家的信任,还有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既满足了人类交往的需要,同时也能互相帮助。另外,还有处理自己工作(或学习)、生活的能力。一个人若是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完全听从别人的安排,我们可以说此人社会功能是太差了。还要求他能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一个人若常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必须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使有几个狐朋狗友,还可两肋插刀,这样的人也没有良好的社会功能。最后,还要有自我康复的能力。好比我们感冒了,可以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将病毒消灭了,从而恢复健康。同样,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人格不健全的人,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或者怨天尤人,而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6、虽然免不了有短暂的情绪反应,但是能很快从痛苦中摆脱出来,积累经验。第6页/共34页 以上几条要同时具备我们才称之为健全的人格。并且它们之间也是有相互联系和。例如,一个过分自私的人,是很难有朋友的,也就谈不上良好的社会功能。第7页/共34页三、健全人格的形成 如何形成健全人格是个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这里,我们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一个婴儿的温饱问题是需要他人来解决的。只有幼儿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才能进一步满足他的安全的需要,他才能对人有信任感。如果一个幼儿的温饱解决不了,总是处于恐怖之中,则很难对人有信任感,长大之后也容易有自卑心理,对人不信任,常担心别人会骗他。为
7、了掩盖自卑,还常指出别人的不是,炫耀自己的成绩。这样的人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第8页/共34页其次,还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对子女精暴,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如孩子不听话,打!孩子没考好,打!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变得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要不就成为一个爱说谎的人,通过谎话来赢得别人同情,避免惩罚。父母自私,孩子也模仿家长,学得自私。父母说谎骗孩子,孩子将来也骗自己的孩子,也骗别人。父母过于溺爱子女,孩子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没有良的社会功能,独立应对挫折的能力差,自然难以形成健全人格。第9页/共34页第三,还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老师片面要求学习成绩,而忽视对
8、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会学习,不会交往,形不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然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观看电影、电视中的暴力镜头,同时又得不到家长、老师的指导,变得无视社会规范,讲究“哥们儿义气”,这些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无完人,谁的人格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青少年进青春期后,生理、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人交往的要求增多,在交往中能听取朋友意见,纠正自己性格上的缺憾,也是一件好事。遇到问题,也就是俗话说的“心里有解不开的结”时,能找心理医生,也未尝不是好办法。这些对于性格缺陷的及时纠正都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第10页/共34页四、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的理论很多,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艾立克逊的心理
9、社会发展理论。艾立克逊把人生从出生至老年分为了8个阶段。婴儿期“信赖”与“不信赖”。婴儿的温饱问题得到满足,则可以与人建立信赖感,并且可以保持到成年。如果生活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常挨饿或被遗弃,则将来对人也难有信赖感。幼儿期“自治自律”与“羞耻和疑惑”。23岁的孩子开始学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找玩具玩,开始了“自治自律”,如果孩子的这些还是由别人来做的话,则会出现“羞耻和疑感”。第11页/共34页儿童期“自动自发”与“罪恶感”。35岁的孩子,有了解外界的要求,喜欢打开玩具,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有“自动自发”的心理状态。但此时的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如果大人阻止,就认为是自己错了,有时幻
10、想自己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时,也产生“罪恶感”。如果人格向健全发展的话,要再稍大一些,就能区分幻想和现实,不会为自己的幻想产生“罪恶感”。一些人格发育不健全的人,成人之后仍对自己的一些不健康的想法有“罪恶感”,区分不了想法和行动。少年期“勤勉”和“自卑”。6岁以后的孩子有参加集体活动的要求,要上学,要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养成“勤勉”的生活习惯。相反,如果缺乏此方面的活动,也会表现的不好,产生“自卑。青春期”自我认识“与”“角色混乱”。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变化,心理也起了变化,生活的重心渐渐从家庭移向同龄的伙伴,对异性兴趣也大增。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思索自己的未来。“自我认识”可以说是青春期的
11、主要心理。如果缺乏自己的主张,对自己所处的角色不清,则容易有“角色混乱”的问题。第12页/共34页青年期“亲密”与“孤独”。18岁之后的青年常常有结伴行动、工作的愿望,希望有同性和异性朋友,青年期主要是建立“亲密”的感觉。否则青年则容易有“孤独”之感。成年期“生产”与“沉滞”。2040岁的成年期,由于要结婚、成家、工作顺利且有所作为,故为“生产”。否则,其生活则变得“沉滞”,一生无所作为。这一期是“生产”还是“沉滞”,则明显与前几期有关。中年期“完整”与“失望”。4065岁的中年期,如果此期能享受天伦之乐,总结经验,对子女有所交代,则为“完整”。假如生活向来空虚,无所作为,不堪回想,则为“失望
12、”。第13页/共34页五、人格的类型()强迫型(二)依赖型(三)焦虑型(四)障碍型第14页/共34页()强迫型 例:小王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每次值日时,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非常认真地做好卫生工作;每次做完作业,他总要检查几遍,因此在班里经常受到老师表扬。但同学们却不太愿和他交往,他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争论个没完,非要弄出个是非曲折来,在海湾战争前,讨论到美国是否会出兵,他竟然跑到同学家里继续争论。他很少玩,认为玩太影响学习,不仅自己不玩,看到别的同学多玩了一会儿,还要“批评”人家。他很少说:“我喜欢”却常说:“应该”。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的人呢?同学、老师和家长怎样和他相处呢?第15页/共34
13、页 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属于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做事谨小慎微,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这些人做事的原则;做事过分注意细节,而忽视了大的方面,追求完美,结果做起事来显得拖拉;而且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喜欢事必躬亲,担心别人做不好;事情的对错分得十分清楚;害怕表露情绪。第16页/共34页 其实,他和我们一样也需要关怀,也希望别人理解他。遇到这样性格的人时,我们尽量不要和他进行无谓的争论,不去探讨那些理性的问题,例如人类生存的意义等。可以多和他说些感情方面的话。例如,“你心情怎么样?做什么事情时最高兴啦”?让他体会到感情上的温暖。对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服刑人员 心理健康 教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