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内酰胺类抗生素.pptx
《药理学——内酰胺类抗生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内酰胺类抗生素.ppt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第1页/共52页-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1、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青霉素V2、耐酶青霉素类:甲氧西林3、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哌拉西林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美西林、匹美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1、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2、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第2页/共52页-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其他-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单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内酰胺类
2、抗生素的复方制剂第3页/共52页Mechanism of action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着能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相结合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在细菌生长、繁殖中发挥重要作用,PBPs包括细菌细胞壁合成有关的酶,如转肽酶(Transpeptidase)。第4页/共52页Mechanism of action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在转肽酶的催化下进行交联反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糖多肽,完成细胞壁的合成。第5页/共52页Mechanism of action青霉素等-内酰胺类抗生素与转肽酶的
3、活性中心共价结合,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Penicillins can inhibit the enzymes that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eptidoglycan layer of the cell wall.第6页/共52页Mechanism of action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敏感菌菌体渗透压高,以致菌体膨胀、裂解、死亡。So that the cell is incapable of withstanding the osmotic gradient between the cell wall and environment,the c
4、ell swells and ruptures.第7页/共52页Mechanism of action2、革兰氏阳性菌产生自溶酶,在细胞壁缺损下自溶革兰氏阳性菌产生自溶酶,在细胞壁缺损下自溶 作用作用Many bacteria(G+)produce degradative enzymes(autolysins).The action of autolysins proceeds in the absence of cell wall synthesis.第8页/共52页抗菌特点是一种杀菌剂是一种杀菌剂对繁殖期的细胞作用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对繁殖期的细胞作用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对人体细胞
5、毒性小对人体细胞毒性小Penicillins are thus bactericidal and are effective only against multiplying organisms,as resting ones are not making new cell wall.The remarkable safety of the penicilin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human cell walls have a different structure that is unaffected by penicillin.第9页/共52页耐药性(Resis
6、tance)产生水解酶:-内酰胺酶(-lactamase)可使药物结构中的-内酰胺环水解裂开,失去活性。与药物结合:-内酰胺酶可与某些耐酶-内酰胺类抗生素迅速结合,使药物停留在胞质膜外间隙中,不能达到作用靶位。改变PBPs:靶位结构发生改变,PBPs合成量增加或产生新的PBPs,与药物的结合减少。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第10页/共52页耐药性(Resistance)改变菌膜通透性:接触抗生素后,突变菌株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结构,导致-内酰胺类抗生素进入菌内大量减少增强药物外排缺乏自溶酶第11页/共52页第二节第二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nat
7、ural和人工半合成semi-synthetic的青霉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Most books divide the penicillins into different groups.第12页/共52页基本化学结构第13页/共52页青霉素分类青霉素分类广谱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4窄谱青霉素类窄谱青霉素类1耐酸青霉素类耐酸青霉素类2耐酶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3主要作用于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菌的青霉素类6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5第14页/共52页一、窄谱青霉素类来源及化学来源及化学青霉素G(penicillin G),是5种青霉素(X,F,G,K,双H)之一
8、 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干燥粉末溶于水后极不稳定,易降解失效,故应临用现配。本药剂量用国际单位U表示,其他青霉素均以mg为剂量单位。青霉素G钠1670U1mg第15页/共52页一、窄谱青霉素类体内过程体内过程不宜口服。通常作肌内注射,吸收迅速且完全。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部位。t1/2约0.51.0h,但药效作用46h。全部以原形迅速经尿排泄,可与丙磺舒竞争肾小管分泌。青霉素G有水溶液、混悬剂和油剂,后两种制剂的血药浓度均很低,不适用于急性或重症感染,仅用于轻症病人或预防感染。第16页/共52页一、窄谱青霉素类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很强,在细菌繁殖期有高度抗菌活性:大多数G+球菌,如敏感
9、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杆菌,如白喉棒状杆菌等;G-球菌,如脑膜炎奈瑟菌等;少数G-杆菌,如百日咳鲍特菌等;螺旋体、放线杆菌,如梅毒螺旋体等。第17页/共52页一、窄谱青霉素类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对大多数G-杆菌作用较弱,对肠球菌不敏感,对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病毒等无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极易产生耐药性第18页/共52页临床应用 敏感的G+球菌、G-球菌、螺旋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首选药。与抗毒素合用治疗破伤风、白喉。对阿米巴、立克次体、真菌及病毒无效。青霉素不能影响其症状及后果,但可有效消除带菌状态第19页/共52页临床应用G+:溶血性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内酰胺 抗生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