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pptx
《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ppt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学?(本章内容与同学们将来临床实践有何关系?)第1页/共75页 2007年3月12日7时许,一批工人在拆除位于上海浦东南码头路200号的上海溶剂厂时,废弃设备中的氯气残留物泄漏,导致59人中毒。事发后,上海消防、安监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处置,控制住了气体泄漏源头。吸入氯气的工人均被送往附近的上海浦南医院。如果你是负责现场处置和医疗抢救的医生,你该怎样处理?第2页/共75页 学什么?请随我走进课堂第3页/共75页 劳动 健康 良好 促进 不良 损害 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损害 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外伤第4页/共75页第1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第5页/共75页一、
2、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1.概念: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影响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第6页/共75页2.分类:获得具体的认识第7页/共75页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工艺过程劳动条件 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生产环境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主要来源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工艺流程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操作体位和方式,智/体比例第8页/共75页生产工艺过程中 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毒物 铅、汞、苯、农药等铅、汞、苯、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 矽尘、石棉尘等矽尘、石棉尘等 物理性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作业等高温、高湿作业等 异常气压 潜水潜函作业
3、、高原作业等潜水潜函作业、高原作业等 电离辐射 X射线、射线、射线等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 紫外辐射、射频辐射等紫外辐射、射频辐射等 噪声、振动 生物性因素 炭疽炭疽/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血吸虫、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血吸虫、临床采集生物材料及实验室病原检测等临床采集生物材料及实验室病原检测等第9页/共75页劳动过程中 劳动组织不合理 轮班、倒班作息制度不合理轮班、倒班作息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 长时间强体力劳动后的极度疲劳长时间强体力劳动后的极度疲劳 生产定额不当 安排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安排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第10页/共75页生产环境中 自然有害环境 野外矿山作业野外矿山作业
4、气候炎热、通风不良、太阳辐射气候炎热、通风不良、太阳辐射 人为有害因素 建筑设计缺陷或生产工艺不合理所致车间内污染建筑设计缺陷或生产工艺不合理所致车间内污染 实际生产场所常常是多因素同时存在,产生联合作用.第11页/共75页现在,你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具体的认识了吗?第12页/共75页下面请继续跟我学习职业性损害的相关知识。第13页/共75页二、职业性损害 Occupational adverse effect 1.概念:作业者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损害 2.分类: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 职业性损害 工作有关疾病 work-related disease 职业
5、性外伤 occupational trauma第14页/共75页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损害致病模式:职业有害因素 接触因素 作用条件 个体因素 职业性损害接触者个体特征第15页/共75页#作用条件(发病影响因素)接触因素 接触机会 (工种不同,接触有害因素种类/性质不同,发病不同)接触方式 (进入途径不同,损害特点不同,发病也不同)接触强度 (浓度不同,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量不同,发病不同)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不同,体内总吸收量不同,发病不同)强度和接触时间是决定机体接触水平的主要因素第16页/共75页个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患病、生活方式与习惯、卫生服务等 既往
6、肝炎 +肝脏毒物 肝病发病的影响 吸烟 +呼吸道毒物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个体危险因素(host risk factors):所有可以增加职业有害因素致病机会和易感程度的因素 易感者或高危人群(vulnerable group):具有致病危险因素的个体 联合作用第17页/共75页4.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 概念: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即当职业性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或生活能力。明确的因果关系 超过阈值 失
7、代偿 广义职业病第18页/共75页范围(职业病名单)法定职业病: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有一定范围的。国家以法规的形式对职业病的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种国家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科技水平不同,或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范围不尽相同。第19页/共75页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名单:卫法监发2002108号 有10大类115种(略)法定职业病患者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compensable disease)第20页/共75页职业病的发病特点 发病与病因的关系 病因明确 职业性有害因素 发生职业病,一定有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 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会发生职业
8、病 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发病也能得到控制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病第21页/共75页发病与病因的关系 大多数病因可以检测和识别的,并且存在接触水平效应关系、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病因是客观存在的,可以检测和识别出来 病因接触水平与有害生物学效应指标间存在依存关系 病因接触水平与疾病发生概率间存在依存关系 第22页/共75页发病规律 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常有一定数量的同一种职业病发病病例。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人群,如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常出现相同种类的职业病的流行(发病集丛/病例聚集),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第23页/共75页发病规律 如能早期发现,早期
9、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早期损害,病变可逆,易修复。“三早”(发病预防)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措施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仅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仍在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中的继续发病。控制发病的关键是整治有害作业环境,针对病因预防。第24页/共75页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要保护职业人群健康,开展第一、第二级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职业病是通过生产活动,人为地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杜绝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即可预防职业病发病。第25页/共75页职业病诊断 诊断原则:收集准确可靠的资料,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相关规定,由具有职业卫生服务资质
10、的机构,综合分析,集体诊断。掌握政策性,注意科学性。政策性:体现国家对职工的关心,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应当防止误诊、漏诊和冒诊,既要避免国家和集体利益遭受损失,也要避免挫伤工人生产积极性。第26页/共75页科学性: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准确诊断。同时强调综合分析各种资料,由具有资质的诊断小组集体作出诊断,避免资料缺陷和个人偏差。诊断结果是临床医师处理职业病的依据。第27页/共75页诊断依据职业史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实验室 检查第28页/共75页诊断依据:职业史 是诊断职业病的前提条件。主要了解:工人所在车间/工种/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种类、时间(包括每天实际接
11、触时间和长期的接触工龄)/强度(浓度)/接触总量、接触方式、工程防护措施及其控制效果、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情况等。同工种其他人员患病情况。收集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是为支持诊断而搜集证据。第29页/共75页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进一步获得支持诊断的佐证。深入作业现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环境卫生条件、防护措施及其使用效果等。查阅既往有害因素监测资料 或现场采集/测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 第30页/共75页临床资料 从病史和临床表现方面寻找职业病发病规律 病史 了解接触和发病的时间先后关系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导 致发病,并逐渐加重,这种时序规律是疾病 发生因果联系特征之一
12、接触在先,发病在后,间隔一定潜伏期 如果疾病表现与危害接触在同一时点上,则很难说明其间的因果关系第31页/共75页临床表现 病人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是否符合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职业病的特征两者相符,支持诊断但要注意早期病例和不典型病例第32页/共75页实验室检查 进一步收集证据#生物材料(血、尿、呼出气等)检查 寻找接触证据毒物、代谢产物含量检查 寻找引起的有害效应证据 生理指标测定(白细胞、血小板等变化)生化测定(酶活性改变/加合物形成等)#特定损害的器械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肺活量、X线胸片、听力测定等 白指实验第33页/共75页寻找的证据越多,特异度越高(针对性越强),越
13、能支持职业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具有相同疾病表现的非职业性疾病相鉴别第34页/共75页诊断的其它要求 1)诊断机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2)集体诊断 三人以上职业卫生医师集体诊断 3)推定诊断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的,在排除其它致病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第35页/共75页 4)诊断举证 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 实提供必要的资料 5)诊断复查 确诊的职业病患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诊断书上注明的复查时间安排复查 6)诊断证明书 由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职业病诊断机构 审查盖章 7)
14、诊断要求 科学、公正、公平、公开、及时、便民第36页/共75页职业病处理原则 治疗确诊者 随访可疑者(观察对象)报告*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 时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凡有1例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急性中毒以及 发生1名职业性炭疽时,接诊医疗机构应立即 电话报告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并及 时发出报告卡。*慢性职业病由各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在15天内报 告患者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第37页/共75页鉴定职业病鉴定、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安置根据有害因素性质和危害特点决定 边工作边治疗(暂不调离)治愈后即重返岗位 治愈后短期内不接触,再接触 永
15、久调离,力所能及工作、全休等 职业病待遇第38页/共75页5.工作有关疾病 Work-related Disease 概念:工作有关疾病也叫职业性多发病。包含3层意思: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工作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且不是其唯一的和直接的病因。不良生活习惯 工作 既往疾病 有关 遗传因素 疾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 病因 精神压力 第39页/共75页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了健康,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患疾病的病情,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由职业有害因素 所增加的发病率某职业人群普通人群第40页/共75页停止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改善作业条件,可使工作有关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性 有害 因素 损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