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ppt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防治法第1页/共72页 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煤炭、冶金、化工、建筑、汽车制造、医药等传统工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煤炭、冶金、化工、建筑、汽车制造、医药等传统工业以及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三十多个行业。以及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三十多个行业。接触职业病危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接触职业危害人数居世界首位。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接触职业危害人数居世界首位。法定职业病名单涉及粉尘、急、慢性化学中毒、职业肿瘤、传染病等法定职业病名单涉及粉尘、急、慢性化学中毒、职业肿瘤、传染病等1010类类115115种。种。第2页/共72页(一)全球职业危害状况WHO
2、统计:全球每年发生1.6亿职业性疾病病例。全球每年因工作有关损伤与疾病导致死亡人数为1100万人,其中仅石棉一项每年就杀死10万名工人。还有每年发生2亿5千万次工伤事故,死亡达30万人。案例案例第3页/共72页ILO统计资料的一组数据表明:欧盟国家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已累计有1000万人是职业事故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累计有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全球职业危害状况(续)第4页/共72页经济损失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对各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有直接的影响。职业性疾病和损伤所带来的负担和造成的整体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ILOILO估计
3、,全球工伤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 4%4%!全球职业危害状况(续)第5页/共72页(二)我国职业危害现状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职业病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05年5月上旬结束的“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透露,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我国现从业人员约有8亿,也就是说每四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人可受到职业病危害。在受职业危害的人数中,尘肺病占80%.其他急慢性中毒约占第6页/共72页20%,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58万多人,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有14万多人死亡
4、,现有患者44万多人。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低,报告不全,因此估计实际发病要比报告的病例数多10倍,尘肺病实际发生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第7页/共72页(三)经济损失据统计,目前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根据全国4444个耐火材料厂的统计,每例尘肺病人每年的经济损失为3.413.41万元,按照现患尘肺病4242万人计,直接损失就达120120多亿元,新增尘肺病例的经济损失也在以每年6 6亿多元的速度增加。据联合国的资料估计,由于职业病和职业外伤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4%。第8
5、页/共72页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病危害(职业危害)第9页/共72页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第10页/共72页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 生产性粉尘至今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达32463246万种国家环保局注册登记的化学物2.62.6万种新化学物每年以2 2万种速度迅速增加我国每年约有10001000种新化学品投放市场大约有200200万种化学品在市场上流通可引起中毒的化学物
6、质约4040余类第11页/共72页化学因素引起的损害中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中毒性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中毒性呼吸系统损害(含尘肺)中毒性血液和造血系统损害中毒性肝损伤(病)中毒性肾脏疾病中毒性心脏损害化学性猝死化学性眼部损害化学性灼伤生殖功能的损害第12页/共72页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物理因素及其危害高温和热辐射(日射病,热射病,热痉挛等)高(低)气压(潜函病,高原病等)噪声(可引起听力损伤,噪声聋)振动(可引起全身或局部振动病)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射频、激光等)第13页/共72页 (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
7、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第14页/共72页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定额不当;个别系统或器官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等第15页/共72页3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实际工作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第16页/共72页(二)职业病ILOILO:由于暴露于工作活动的危险因素下而患的疾病。学术上的定义:凡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导
8、致的疾病是职业病。立法定义l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第17页/共72页职业病特点职业病是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职业危害后果是远期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职业病难以治疗,但可以预防职业病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第18页/共72页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粉尘、毒物等物理因素: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高温、噪声、振动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其他因素:功效学、精神因素等国家重点防治:粉尘、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第19页/共72页1.生产性粉尘的概念、
9、来源和分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生产性粉尘。常见的有铸件的翻砂、清砂以及化工、冶炼、煤炭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第20页/共72页2.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其存在的形态包括气态、蒸汽、雾态、烟气和气溶胶态。在生产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苯中毒、CO、CO2、硫化氢、氨、氯气等。第21页/共72页200
10、3年12月23日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罗家16井井喷,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持续泄漏84个小时。事故发生后,卫生机构共收治灾区病人10175人,其中住院964人,门诊9211人,危重病人77人。死亡243人,方圆10公里的家禽死亡。第22页/共72页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10大类115种)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第23页/共72页(三)我国职业卫生面临的新问题(1)、职业性疾病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
11、新的职业危害不断显现。出现了过去罕见的职业病(如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慢性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三氯乙烯所致剥脱性皮炎、急性一甲胺中毒性肺水肿、亚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性肝病等)第24页/共72页问题(2)80年代曾获得控制的重度笨中毒(再障、苯白血病)在民营企业的职工中重新出现(如浙江的鞋厂、河北的箱包厂),甚至造成死亡或致残。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死亡人数明显增加新的职业危害和潜在职业危害(致癌物、生殖/发育毒物、致突变物)明显增加第25页/共72页问题(3)尘肺发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浙江温州市泰顺县一工程公司承包沈阳至本溪吴家岭隧道工程,短短两年内479民返乡民工中查出
12、196人患有尘肺病,发病最短的仅为一个月。我区目前也出现了尘肺发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的趋势。第26页/共72页问题(4)传统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面临市场经济的 挑战,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和大量外资 企业的涌人,职业病危害呈现转移趋势 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也存在职业病危害向西地区转移的可能性第27页/共72页问题(5)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促进了职业危害的扩散。目前全国乡镇企业约2000余万个,从业人员1.6亿,其中82%的乡镇工业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可疑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1.4%,个别个体或乡镇企
13、业甚至与工人签订生死合同;第28页/共72页问题(6)3、用工制度的改变,加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人城市,形成庞大的流动劳动力大军,使原本局限于企业内的职业危害从职业人群向社会人群广泛扩散,大量职业病患者流入社会;这些劳动者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职业危害的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有害因素对他们健康造成的影响难以估计,也难以控制。第29页/共72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介第30页/共72页一.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职业病防治法,经中华人民共
14、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第31页/共72页意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所有用人单位、劳动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任务第32页/共72页第33页/共72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9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第34页/共72页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劳动过程的防
15、护职业健康监护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监督管理罚则第35页/共72页三.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特点(一)广泛覆盖、重点防治法广泛地覆盖了我国领域内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重点解决当前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最主要的职业病问题,包括职业性粉尘危害、放射性危害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危害第36页/共72页(二)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建立保证权利义务履行的相关法律制度,并监督其有效地实施。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政府职业卫生防治监督部门第37页/共72页四.内容1.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主
16、要内容 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组织机构、人员、各种管理制度 建立作业场所危害控制制度作业场所危害监测评价危害公告、警示标志危害控制措施:防护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第38页/共72页2.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健康体检规定紧急情况下应急体检规定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粉尘、放射性、急性危害作业特别规定第39页/共72页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标准;(2 2)、有与职业病
17、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对原材料、设备供货商的规定控制职业危害转移的规定第40页/共72页 (3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 、洗浴间 、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4)4)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着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5)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它要求。第41页/共72页 3.3.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