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lj.pptx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lj.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lj.pptx(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简称:建模),对于系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系统建模一般采用解析法或实验法。第1页/共122页2.1 系统微分方程模型建立微分方程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如力学电磁学运动学热学等)来编写。本节重点讨论这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实验辨识法,即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编写。我们通过简单例子介绍解析法。第2页/共122页例1 列写图2.1所示RLC网络的微分方程。图2.1 RLC网络在做此题之前,先复习一下关于电感与电容的知识。第3页/共122页复习:电感与电容的知识uLi(t)请作为公式记下来!第4页/共122页(2.1)(2.2)解:图2.1 RL
2、C网络第5页/共122页(2.3)(2.4)第6页/共122页【例2-2】建立如图2-2所示滤波电路以U1为输入量、U2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其中i1,i2i1,i2为中间变量。图2-2 滤波电路第7页/共122页图2-2 滤波电路解:(1)该系统为电学系统,遵循电学系统的相关规律。(2)由电工学知识中基尔霍夫定律,列写各环节或元件的方程为(2-7)(2-8)(2-9)第8页/共122页(4)由式(2-7)式(2-9)消去中间变量可得(5)标准化。将与系统输出量有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左端,与系统输入量有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右端,并把有关参数用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量来表示,可得式中,T1=R1C1R2C
3、2,T2=R1C1+R2C2+R1C2为时间常数。(2-10)(2-11)请大家动动手计算一下!上面(2-11)微分方程为二阶微分方程。第10页/共122页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1)(1)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如何联系在一起组成闭环系统的。(2)确定组成该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及使用的中间变量。(3)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根据各元件或环节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依次列写各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第11页/共122页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2)(4)将各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联立起来消去中间变量,得到一个仅含有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即为整个系统的运动方程。(5)标准化。将与系统
4、输入量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右侧,与输出变量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左侧,并按降幂排列,最后将系统有关参数规划为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形式。第12页/共122页注意 我们要求熟练掌握涉及RLC电路的微分方程的建模,对于机电系统以及机械系统建立微分方程不作要求,仅供大家参考。第13页/共122页补充:Laplace变换基础拉氏变换的概念 若将实变量t的函数f(t)乘以指数函数est(其中s=+j,是一个复变数),再在0到之间对t进行积分,就得到一个新的函数F(s)。F(s)称为f(t)的拉氏变换,可用符号Lf(t)表示。上式称为拉氏变换的定义式。为了保证式中等号右边的积分存在,f(t)应满足下列条件:(1)若
5、t0,则f(t)=0。(2)若t0,则f(t)为分段连续。(3)若t,则est较f(t)衰减得更快。由于 是一个定积分,t将在新函数中消失。因此,F(s)只取决于s,它是复变数s的函数。拉氏变换将原来的实变量函数f(t)转化为复变量函数F(s)。拉氏变换是一种单值变换,f(t)和F(s)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通常称f(t)为原函数,F(s)为象函数。第20页/共122页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原函数f(t)象函数F(s)(t)1l(t)teatt n(n=1,2,3)teatsintcost 实用中,常把原函数与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列成对照表的形式。通过查表就能够知道原函数的象函数或象函数的原函数
6、。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对照表如表2-1所示。表2-1 2-1 常用函数拉氏变换表第21页/共122页拉氏变换的基本定理(1 1)线性定理。1.两个函数和的拉氏变换等于两个函数拉氏变换的和,即Lf1(t)+f2(t)=Lf1(t)+Lf2(t)=F1(s)+F2(s)2.函数放大K倍的拉氏变换等于函数拉氏变换的K倍,即 LKf(t)=KF(s)(2 2)微分定理。函数求导的拉氏变换等于函数拉氏变换乘以s的求导次幂(初始条件需为零),即当初始条件f(0)=0时,Lf(t)=sF(s)。同理,若初始条件为f(0)=f(0)=f(n1)(0)=0则 Lf(n)(t)=snF(s)(3 3)积分定理。函数
7、积分的拉氏变换等于函数拉氏变换除以s的积分次幂(初始条件需为零),即当初始条件 时,。同理,当初始条件为零时,则有第22页/共122页拉氏变换的基本定理(4 4)初值定理。函数初始值(t0的数值),等于函数拉氏变换乘以s后的s的极限值,即(5 5)终值定理。函数的稳态值(t的数值)等于函数拉氏变换乘以s后的s0的极限值,即 拉氏变换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古典控制理论中,拉氏变换法可将实数域中的微分、积分运算变换为复数域内简单的代数运算。而且在变换过程中,还可以将初始条件的影响很容易地考虑进去。同时,拉氏变换、反变换的运算可以查拉氏变换表,如表2-1所示,这将大大减少工作
8、量。复习完拉氏变换相关内容,我们开始学习传递函数的内容。第23页/共122页2.3 传递函数2.3.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第24页/共122页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设 y(t)和 u(t)及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均为零,即零初始条件,则对上式中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并令 可得s的代数方程为:第25页/共122页于是,即得系统传递函数为上式G(S)。接上页:第26页/共122页(2)传递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mn且所有
9、系数均为实数。2)传递函数是系统或元件数学模型的另一种形式,是一种用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4)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g(t),g(t)是系统在单位脉冲(t)输入时的输出响应。第27页/共122页例6 已知某RLC网络的微分方程为解:当初始条件为零时,拉氏变换为则传递函数为第28页/共122页2.3.2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比例环节微分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一阶惯性环节二阶振荡环节延迟环节这些典型环节是:一个物理系统是由许多元件组合而成的。虽然各种元件的具体结构和作用原理是多种多样的,但若抛开具体结构和物理特点,从传递函数的
10、数学模型来看,可以划分成几种典型环节:第29页/共122页 典型环节是按照数学模型的共性划分的,它和具体元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典型环节只代表一种特定的运动规律,不一定是一种具体的元件。第30页/共122页(1)比例环节定义:比例环节又称放大环节,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为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比例环节的表达式为: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式中K为常数,称为比例环节的放大系数或增益。特点:输入输出量成比例,无失真和时间延迟。实例:比例放大器,齿轮,电阻(电位器)等。第31页/共122页(2)微分环节1)理想微分环节定义:在暂态过程中,输出量为输入量的微分,即:特点:输出量正比输入量变化的速度,能预
11、示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第32页/共122页图2.7(C)微分环节举例:测速发电机当其输入量为转角 ,输出量为电枢电压uc时,具有微分环节作用。当测速发电机的角速度为,则而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c与其角速度成正比,由此传递函数为第33页/共122页2)实际微分环节图2.7(a)uc如图2.7(a)所示的RC串联电路是实际中常用的微分环节的例子。图2.7(a)所示的电路的微分方程为相应的传递函数为当RC1时第34页/共122页3)比例微分环节图2.7(b)所示的RC电路也是微分环节。图2.7(b)该电路的传递函数为:T=RC-微分时间常数第35页/共122页(3)积分环节特点: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
12、成正比例积分环节的动态方程为:或对应的传递函数为:实例:积分放大器第36页/共122页举例: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积分环节,输入ur(t),输出uc(t),其传递函数为 ur(t)uc(t)大家想想怎么来求传递函数!第37页/共122页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积分器,其输入电压u r(t)和输出电压uc(t)之间的关系为: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可以求出传递函数为解:第38页/共122页(4)一阶惯性环节假设一阶惯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其传递函数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2.34)(2.35)第39页/共122页图2.9 RC电路举例:一阶惯性环节ur(t)uc(t)第40页/共122页其输入电压ur(t)和输出电
13、压uc(t)之间的关系为: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可以求出传递函数为:解:第41页/共122页(5)二阶振荡环节(二阶惯性环节)假设二阶振荡环节的微分方程为:其传递函数为:(2.36)(2.37)式中n 为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为阻尼比,在后面时域分析(第3章)中将详细讨论。第42页/共122页(6)延迟环节(时滞环节)其数学表达式为输出量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拉氏变换为所以,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为特点:输入信号加入后,输出信号要延迟一段时间后才重现输入信号。式中称延迟时间 第43页/共122页 需要指出,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场合是存在迟延的,比如皮带或管道输送过程、管道反应和管道混合过程,多个设备串联以
14、及测量装置系统等。迟延过大往往会使控制效果恶化,甚至使系统失去稳定。补充:第44页/共122页2.4 系统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在控制工程中,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常将各元件在系统中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图形来表示,即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结构图信号流图本节内容2.5节内容第45页/共122页2.4.1 系统结构图 结构图是由许多对信号进行单向运算的方框和一些信号流向线组成;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传递环节的方框和引出点。结构图: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系统结构图是系统中各元件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它清楚地表明了系统中各个环节间的相互关系。1.由图2.10,我们来学习
15、系统结构图的4种基本符号。第46页/共122页图2.10 结构图的基本组成单元信号线引出点(或测量点)比较点(或综合点)方框(或环节)(1)信号线:是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传递线上标明被传递的信号,如图2.10(a)所示。(2)引出点:从同一信号处引出的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上完全相同,引出点可以表示信号引出或被测量的位置,如图2.10(b)所示。(3)比较点:对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箭头上的加号或减号表示信号是相加还是相减。如图2.10(c)所示。(4)方框: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运算。方框中写入元件的传递函故,可作为单向运算的算子。这时,方框的输出量与输入量具有确定
16、的因果关系,即Y(s)=G(s)U(s)。图2.10(d)所示为一个方框单元。第47页/共122页2.2.结构图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达了系统的组成和相互联系,可以方便地评价每一个元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信号的传递严格按照单向性原则,对于输出对输入的反作用,通过反馈支路来单独表示。(2)对结构图进行一定的代数运算和等效变换,可方便地求得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3.3.建立系统结构图的基本步骤:(1)列写每个元件的原始方程(可以保留所有变量,这样在结构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各元件的内部结构和变量,便于分析作用原理),要考虑相互间的负载效应。(2)设置初始条件为零,对这些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将每个变换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lj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