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考试规律构建备考方法修改.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循考试规律构建备考方法修改.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遵循考试规律,优化备考质量遵循考试规律,优化备考质量遵循命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遵循命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学会应对考试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学会应对考试第1页/共30页一、遵循考试规律,优化备考质量1 1、对考试的、对考试的几点认识几点认识2 2、考好试的、考好试的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第2页/共30页 考试是一种抽样测量。考试是一种抽样测量。考试是把一门考试是把一门课程的知识,抽取部分内容编成试题让学生课程的知识,抽取部分内容编成试题让学生解答,并从中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解答,并从中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用知识的能力。“抽样测量抽样测量”是把握考试的是把握考试的
2、关键。关键。考试是一种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共考试是一种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同参与的过程。考试性质有两种:水平性考考试性质有两种:水平性考试与选拔性考试。中考、高考属选拔性考试,试与选拔性考试。中考、高考属选拔性考试,是挑选具有能够胜任高一学段学习是挑选具有能够胜任高一学段学习 潜质的学生,它具有淘汰功能。潜质的学生,它具有淘汰功能。1 1、对考试的几点认识、对考试的几点认识第3页/共30页 高考、中考高考、中考是现阶段国家对青少年进行劳是现阶段国家对青少年进行劳动力分流的工作。缘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动力分流的工作。缘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考试结果决定考生未来的人生态势,现实的
3、就考试结果决定考生未来的人生态势,现实的就业压力和传统的望子成龙的影响等多种多样原业压力和传统的望子成龙的影响等多种多样原因,使得高考、升中考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因,使得高考、升中考具有极强的竞争性。考试是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共同参与的考试是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共同参与的 过程。过程。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抽象力、思维力、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抽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就广义来说,凡智力因素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就广义来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就狭以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就狭义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情感、意志、性格。义来说,非智力因
4、素主要是指情感、意志、性格。第4页/共30页非智力因素在考试中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在考试中的作用 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它们本身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于包它们本身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于包括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括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对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因此,它对考试能力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因此,它对考试能力的发挥有着控制与调节的作用。的发挥有着控制与调节的作用。考试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第5页/共30页2 2
5、、考好试的、考好试的三个条件三个条件掌握考试科目的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考试科目的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懂得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懂得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具有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技巧(非智力因素)具有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技巧(非智力因素)第6页/共30页掌握知识的要求掌握知识的要求掌握知识的总的要求:掌握知识的总的要求: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准确、完整、系统、牢固能力总的要求:能力总的要求:识记、理解、运用三种能力识记、理解、运用三种能力第7页/共30页掌握知识的具体要求准确准确是对概念、观点、原理等的内涵和外延能清晰理解和掌握,对易混、易错的是对概念、观点、原理等的内涵和外延能清晰理解和掌握,对易
6、混、易错的知识能正确判断、划清各种容易与之相混的知识界限。知识能正确判断、划清各种容易与之相混的知识界限。完整完整是要全面掌握考纲要求的知识,不能只抓重点知识,因为考试是抽样考查,是要全面掌握考纲要求的知识,不能只抓重点知识,因为考试是抽样考查,而考生预先不知道考哪些知识点,因而只能全面完整的掌握。而考生预先不知道考哪些知识点,因而只能全面完整的掌握。系统系统是要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包括学科内部、是要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包括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学科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的联系。学科之间、学科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的联系。牢固是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
7、要懂得没有记忆力就没有知识面。牢固是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要懂得没有记忆力就没有知识面。第8页/共30页学习能力的要求学习能力的要求1、识记 指再现和再认有关的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2、理解 在识记基础上对有关的知识的转换能力或解释、推理能力。(1)转换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述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2)解释,即不仅能识别有关的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能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3)推理,指跨越知识本身去对结果作出推论。3、运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的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的能力。第9页/共30页1 试题的三要素试
8、题的三要素情境情境问题问题立意立意二、遵循命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二、遵循命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2、解答题型的各种方法、解答题型的各种方法第10页/共30页1 1、试题的三要素、试题的三要素(1 1)立意)立意 指试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知识和哪些能指试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知识和哪些能力。力。(2 2)情境)情境 指试题所供的材料,是考查内容的载体。指试题所供的材料,是考查内容的载体。(3 3)设问)设问 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立意的落脚点。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立意的落脚点。第11页/共30页情境的多样性情境的多样性 简明扼要的概念,理论命题简明扼要的概念,理论命题 如: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9、根本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引文题引文题 材料题材料题 讨论或辩论材料题讨论或辩论材料题 图表题图表题第12页/共30页设问的类型设问的类型显露型:显露型:设问指向非常明确,一目了然。设问指向非常明确,一目了然。如如“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样”隐蔽型:隐蔽型:设问隐藏在文字材料之中,指向不明确,设问隐藏在文字材料之中,指向不明确,审题难度大审题难度大第13页/共30页解题成败的关键在于审题解题成败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审题是审清题目的设问,分清题中已是审清题目的设问,分清题中已知和未知,寻找解题的出路和方法。知和未知,寻找解
10、题的出路和方法。正确审题的条件:正确审题的条件:一是掌握知识的水一是掌握知识的水平;二是智力活动水平,即运用知识平;二是智力活动水平,即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能力。第14页/共30页2 2、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辨析题、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辨析题解答辨析题的关键是从辨题的关键词中审明题解答辨析题的关键是从辨题的关键词中审明题目所设的问目所设的问 如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如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该题的实际设问如下几问:该题的实际设问如下几问:判断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判断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政府管理范围应怎样为宜?政府管理范围应怎样为宜?所供的命题是否正确?所供的命题是否正确?在这一基础上弄清这
11、些提法是教材什么知识内在这一基础上弄清这些提法是教材什么知识内容的转换,然后按教材的内容作出回答。容的转换,然后按教材的内容作出回答。第15页/共30页例: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例: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发展该题实际设问如下:该题实际设问如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吗?发展吗?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必然阻碍生产力的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吗?发展吗?
12、该命题是否正确?该命题是否正确?第16页/共30页 例: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因而我国已发展为社会主义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因而我国已发展为社会主义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该题实际设了如下几问:该题实际设了如下几问: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提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提法正确吗?正确吗?我国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吗?我国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吗?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由是什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由是什么?第17页/共30页3 3、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论述题、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论述题根据试题的关键词审清试题的设问按照试题
13、的答案要求把相关的知识构成新的知识整体答案特点:(1 1)答案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不能照搬教材)答案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不能照搬教材(2 2)有较强的实践性,基础知识之间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有较强的实践性,基础知识之间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3 3)按题目的要求,把所学的知识重新分解组合成新的整体。)按题目的要求,把所学的知识重新分解组合成新的整体。第18页/共30页4 4、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选择题、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选择题题型分题型分类类答题指向通答题指向通常表述用语常表述用语正确选项正确选项错误选项错误选项内涵是内涵是什么?什么?指的是指的是这就是这就是它的内涵是它的内涵是它包
14、含它包含对题干内容对题干内容的正确解释的正确解释与题干内容与题干内容一致的观点一致的观点超出题干内超出题干内容的观点容的观点(内涵过宽)(内涵过宽)与题干无联与题干无联系的观点系的观点错误的观点错误的观点第19页/共30页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选择题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选择题题型分类题型分类答题指向通答题指向通常表述用语常表述用语正确选项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错误选项外延题外延题(有哪些)(有哪些)?属于属于主要有主要有体现在体现在指向范围指向范围的正确观的正确观点点指向范畴外指向范畴外的观点的观点(外延过大)(外延过大)表述观点错表述观点错误误第20页/共30页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选择题运用三要素理论解
15、答选择题题型题型分类分类答题指向通答题指向通常表述用语常表述用语正确正确选项选项错误选项错误选项因果题因果题(为什(为什么)?么)?因为因为这是由这是由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导致导致属引起属引起和被引和被引起关系起关系解释题干的观点解释题干的观点对题干内容变相重对题干内容变相重复的观点复的观点因果倒置的观点因果倒置的观点(非为因果题干)(非为因果题干)表述错误的观点表述错误的观点第21页/共30页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选择题运用三要素理论解答选择题题型题型分类分类答题指向答题指向通常表述通常表述用语用语 正确选项正确选项错误选项错误选项说明题说明题表明题表明题这说明这说明这表明这表明由此可见由此可见
16、它的启示它的启示对题干内容正确的解释对题干内容正确的解释对题干内容的一致观点对题干内容的一致观点题干事物的因题干事物的因题干事物的果题干事物的果题干事物的直接意义题干事物的直接意义题干事物的直接作用题干事物的直接作用表述错误的表述错误的观点观点与指向无必与指向无必然联系的观然联系的观点点理由不充分理由不充分的观点的观点第22页/共30页3 3、遵循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学会应对考试学会应对考试(1 1)考试的心理障碍)考试的心理障碍(2 2)提高考试的适应性)提高考试的适应性(3 3)掌握科学应试技巧)掌握科学应试技巧第23页/共30页(1 1)考试的心理障碍)考试的心理障碍考试焦
17、虑:考试焦虑:由考试引起的焦虑。这种焦虑常无意识地受到过去经验的强化。由考试引起的焦虑。这种焦虑常无意识地受到过去经验的强化。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主要包括紧张、恐怖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焦虑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主要包括紧张、恐怖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焦虑的程度过大,就会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的程度过大,就会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考试恐怖症:考试恐怖症:对考试过分害怕,以至临考时紧张不安。对考试过分害怕,以至临考时紧张不安。第24页/共30页应考焦虑综合症的表现应考焦虑综合症的表现注意力异常:注意力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或对某些事过于关注。注意力不集中,或对某些事过于关注。记忆力出现障碍:记忆力出现障
18、碍:记忆内容不连贯,或出现提笔忘字现象。记忆内容不连贯,或出现提笔忘字现象。思维障碍:思维障碍:反应问题迟钝,判断问题困难,思维混乱。反应问题迟钝,判断问题困难,思维混乱。情绪障碍:情绪障碍:表现为异常兴奋或抑郁容易冲动。表现为异常兴奋或抑郁容易冲动。第25页/共30页(2 2)提高应考适应性)提高应考适应性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排除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排除心理压力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焦虑情绪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焦虑情绪创造宽松环境,保持良好心境创造宽松环境,保持良好心境学会科学应考,提高考试能力学会科学应考,提高考试能力第26页/共30页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智力因素。智力因
19、素。正常智力发展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正常智力发展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和考试的基础。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容易和考试的基础。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反之成绩较差。取得好的成绩,反之成绩较差。考试方法。考试方法。善于总结应考的人会取得好的成绩。善于总结应考的人会取得好的成绩。考试目标。考试目标。恰当的考试目标会对考试成绩产生恰当的考试目标会对考试成绩产生积极作用。过高或过低的考试目标对于考试成积极作用。过高或过低的考试目标对于考试成绩则有负面影响。绩则有负面影响。考试动机。考试动机。考试动机只有维持在一定限度内才考试动机只有维持在一定限度内才有利于应考。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对考试不利。有利于应考。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对考试不利。第27页/共30页(3 3)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审题是关键,字句多斟酌审题是关键,字句多斟酌解答无定序,先易而后难解答无定序,先易而后难小题莫大作,大题不等闲小题莫大作,大题不等闲莫把题漏看,反复细检查莫把题漏看,反复细检查第28页/共30页第29页/共3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0页/共3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