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优秀PPT.ppt





《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优秀PPT.ppt(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20页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1 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2 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2.4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系统动态结构图2.5 2.5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6 2.6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2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20页 控制系统一般来说都是相当复杂的物理系统,它控制系统一般来说都是相当复杂的物理系统,它们的组成可以是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电、机械、们的组
2、成可以是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电、机械、液压、气动等。液压、气动等。但若它们的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相同,但若它们的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相同,则它们的分析和设计也就完全一样。则它们的分析和设计也就完全一样。3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20页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定义:数学模型定义:根据系统运动过程的物理、化学等规律,所写出根据系统运动过程的物理、化学等规律,所写出的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特性和输出与输入关系的的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特性和输出与输入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微分方程、传递函
3、数、动态结构图、信号流图、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信号流图、状态方程。态方程。4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20页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类型:数学模型的类型:1.1.静态模型静态模型与与动态模型动态模型n 描述系统静态(工作状态不变或慢变过程)特性的描述系统静态(工作状态不变或慢变过程)特性的模型,称为静态数学模型。模型,称为静态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一般是以代静态数学模型一般是以代数方程表示的,数学表达式中的变量不依赖于时间,是数方程表示的,数学表达式中的变量不依赖于时间,是输入输出之间的稳态关系。输入输出之间的稳态关系。n 描述系统动态或瞬
4、态特性的模型,称为动态数学模描述系统动态或瞬态特性的模型,称为动态数学模型。型。动态数学模型中的变量依赖于时间,一般是微分动态数学模型中的变量依赖于时间,一般是微分方程等形式。静态数学模型可以看成是动态数学模型方程等形式。静态数学模型可以看成是动态数学模型的特殊情况。的特殊情况。5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20页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类型:数学模型的类型:2 2.连续时间模型连续时间模型与离散时间模型与离散时间模型 根据数学模型所描述的系统中的信号是否存在离散根据数学模型所描述的系统中的信号是否存在离散信号,数学模型分为信号,数学模型分为连续时间模型连
5、续时间模型和和离散时间模型离散时间模型,简,简称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称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n连续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连续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等。式等。n离散数学模型有差分方程、离散数学模型有差分方程、Z Z传递函数、离散状态空间传递函数、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等。表达式等。6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20页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类型:数学模型的类型:3.3.参数模型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 从描述方式上看,数学模型分为从描述方式上看,数学模型分为参数模型参数模型和和非参数型非参数型两大类。两大类。n 参
6、数模型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的数学模型,如传递参数模型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的数学模型,如传递函数、差分方程、状态方程等。函数、差分方程、状态方程等。n 非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是直接或间接从物理系统的试验分析中得到是直接或间接从物理系统的试验分析中得到的响应曲线表示的数学模型,如脉冲响应、阶跃响应、频的响应曲线表示的数学模型,如脉冲响应、阶跃响应、频率特性曲线等。率特性曲线等。7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20页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注释:注释:建模一般应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参数及计算所要求建模一般应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参数及计算所要求的精度忽略去一些次要因素,使模型既能反映系
7、统的动的精度忽略去一些次要因素,使模型既能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又能简化分析、计算。态特性,又能简化分析、计算。数学模型虽然有不同的表示形式,但它们之间数学模型虽然有不同的表示形式,但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可以由一种形式的模型转换为另一可以互相转换,可以由一种形式的模型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模型。种形式的模型。8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20页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动态微分方程(时域数学模型):动态微分方程(时域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数学模型,要研究系统的是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数学模型,要研究系统的运动,必须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运动,必须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一个控制系统由若干具有不同
8、功能的元件组成,一个控制系统由若干具有不同功能的元件组成,首先要根据各个元件的物理规律,列写各个元件的微首先要根据各个元件的物理规律,列写各个元件的微分方程,得到一个微分方程组分方程,得到一个微分方程组 ,然后消去中间变量,然后消去中间变量,即得控制系统总的输入和输出的微分方程。即得控制系统总的输入和输出的微分方程。9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20页微分方程的建立微分方程的建立1、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和输出量;、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和输出量;2、根据物理或化学定律,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的传递、根据物理或化学定律,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的传递顺序,列写每个元件的运动方程;顺序,列写每个元件的运动方程
9、;3、消除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式;、消除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式;4、标准化,即将与输入有关的放在、标准化,即将与输入有关的放在“=”的右侧,输出的右侧,输出有关的放在有关的放在“=”的左侧,并按降幂排列。的左侧,并按降幂排列。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10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20页 例例2 2.1.1 RCRC网网络络的的微微分分方方程程。给给定定输输入入电电压压u ur r为为系系统统的的输入量,电容上的电压输入量,电容上的电压u uc c为系统的输出量。为系统的输出量。解解:设设回路回路电电流流为为i i,由,由电电路路 理理论论可知,可知,电电阻上
10、的阻上的电压为电压为电电容上的容上的电压电压与与电电流的关系流的关系为为由基由基尔尔霍夫霍夫电压电压定律,列写回路定律,列写回路方程式方程式 图图2.1 RC网络电路网络电路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20页 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u u1 1、i i 得得 (1)(1)令令 为电路时间常数,则为电路时间常数,则 (2)(2)式式(2)(2)即即为为RCRC网网络络的的微微分分方方程程,它它是是一一阶阶常常系系数数线线性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20页 例例2.2 2.2 列列写写如如图图2 2.2.2所所示示RC RC 网网络络的的微微分分方方程程。给给定定输输入入电电
11、压压 为为系系统统的的输输入入量量,电电容容 上上的的电电压压 为为系统的输出量。系统的输出量。解解:由基由基尔尔霍夫霍夫电压电压定律,列写回路方程定律,列写回路方程 (3)(3)(4)(4)图图2.2 RC网络电路网络电路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20页 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容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容 中的电流为中的电流为 电容电容 中的电流为中的电流为 ,所以,所以 (5)(5)(6)(6)下面消去中间变量下面消去中间变量 、。将式。将式(6)(6)代入式代入式(5)(5)得得 (7)(7)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20页 (9)(9)将式将式(9)(9)代入式代入式(8)(8)得得 (
12、10)(10)标准化得标准化得 (11)(11)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20页 其中其中 ,为电路的时间,为电路的时间常数。常数。注注意意,图图2.22.2所所示示RCRC网网络络虽虽然然是是两两个个图图2.12.1所所示示RCRC网网络络的的串串联联,但但应应该该注注意意到到前前面面一一个个RCRC网网络络不不是是开开路路,后后面面一一个个RCRC网网络络是是前前面面一一个个RCRC网网络络的的负负载载,式式(11)(11)中中 的的这这一一项项就反映了就反映了这这一一负载负载效效应应。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20页例例2.3 R-L-C 2.3 R-L-C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基基尔尔霍
13、夫霍夫电压电压、电电流定律流定律)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17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20页例例2.4 2.4 弹簧弹簧阻尼器系统阻尼器系统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18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20页电磁力矩:电磁力矩:安培定律安培定律电枢反电势:电枢反电势: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电枢回路:电枢回路:克希霍夫克希霍夫力矩平衡:力矩平衡:牛顿定律牛顿定律例例2.5 2.5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19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20页电机时间常数电机时间常数电机传递系数电机传递系数消去中间消去中间变量变量 i,Mi,Mm m,
14、E,Eb b 可得:可得: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0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20页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1 1)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并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并根据需要引进一些中间变量。中间变量。(2 2)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据各变量所)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化学等定律,列写各变量之间的动态方程,遵循的物理、化学等定律,列写各变量之间的动态方程,一般为微分方程组。一般为微分方程组。常用的定律有:电路系统的基尔霍夫定律、力学常用的定律有:电路系统的基尔霍夫定律、力学系统的牛顿定律
15、和热力学定律等等。系统的牛顿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等等。(3 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输出量与输入量关系的微)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输出量与输入量关系的微分方程,即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分方程,即微分方程数学模型。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1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20页(4 4)微分方程标准形式)微分方程标准形式 与输入量有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右边;与输入量有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左边与输出量有关的各项写在方程的左边方程两边导数项均按降阶排列。方程两边导数项均按降阶排列。其一般形式为其一般形式为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2注意:注意:由于实际系统
16、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我们甚至不由于实际系统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我们甚至不清楚内部机理,所以,列写实际工程系统的微分方程是清楚内部机理,所以,列写实际工程系统的微分方程是很困难的。很困难的。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20页n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n n 2.3 传递函数n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n 2.5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n 2.6 信号流图2.2 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3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20页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非线性:非线性:只要两个变量之
17、间的数学描述不是直线方程,那么就称只要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学描述不是直线方程,那么就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严格地讲,实际系统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非线严格地讲,实际系统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性的。由于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比较困难,因此提出了线性由于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比较困难,因此提出了线性化问题。如果能够合理地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将大大简化化问题。如果能够合理地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将大大简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虽然此方法是近似的,但只要这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虽然此方法是近似的,但只要这样做所造成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此方法任不失为一种很样做所造成的误差
18、在允许范围内,此方法任不失为一种很有实际意义的手段。有实际意义的手段。24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20页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1.几种常见的非线性几种常见的非线性 25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20页2 2、线性化的方法线性化的方法(1 1)忽略弱非线性环节:)忽略弱非线性环节:如果元件的非线性因素较弱或者不在系统线性工作范围以如果元件的非线性因素较弱或者不在系统线性工作范围以内,则它们对系统的影响很小,就可以忽略;内,则它们对系统的影响很小,就可以忽略;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26(2 2)偏微法(小偏差法,切线法,增量线性化法)偏微法(小偏差法,切线法,
19、增量线性化法)偏微法基于一种假设,就是在控制系统的整个调节偏微法基于一种假设,就是在控制系统的整个调节过程中,各个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只是在平衡点附近过程中,各个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只是在平衡点附近作微小变化。作微小变化。这一假设是符合许多控制系统实际工作情况的,因为对这一假设是符合许多控制系统实际工作情况的,因为对闭环控制系统而言,一有偏差就产生控制作用,来减小或消闭环控制系统而言,一有偏差就产生控制作用,来减小或消除偏差,所以各元件只能工作在平衡点附近。除偏差,所以各元件只能工作在平衡点附近。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20页 设设 A(x0,y0)A(x0,y0)平衡点,函数平衡点,函数在
20、平衡点处连续可微,则可将函在平衡点处连续可微,则可将函数在平衡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数在平衡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忽略二次以上的各项,上式可以写成忽略二次以上的各项,上式可以写成 其中其中这就是非线性元件的线性化数学模型这就是非线性元件的线性化数学模型27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20页取一次近似,且令取一次近似,且令 有有 例例 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求求小扰动小扰动线性化方程。线性化方程。解解 在工作点在工作点(x(x0 0,y,y0 0)处展开泰勒级数处展开泰勒级数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28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20页 解解 在 处泰勒展开,取
21、一次近似 代入原方程可得 例例 某容器的液位高度某容器的液位高度 h h 与液体流入量与液体流入量 Q Q 满足方程满足方程式式中中 S S 为为液液位位容容器器的的横横截截面面积积。若若 h h 与与 Q Q 在在其其工工作作点点附附近近做做微微量量变化变化,试导出,试导出 h h 关于关于 Q Q 的线性化方程。的线性化方程。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29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20页在平衡点处系统满足 上两式相减可得线性化方程 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30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20页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31非线性方程线性化非线性方程
22、线性化n 非线非线性性系统,必须连续可导系统,必须连续可导n 小范围内变化,即某个邻域小范围内变化,即某个邻域n 工作点不同,线工作点不同,线性性比例比例K K值不同值不同n 不适用与严重非线不适用与严重非线性性场合,如继电特性场合,如继电特性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20页 如果一非线性元件输入输出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一非线性元件输入输出关系如图所示 此时不能用偏微分法,可用平均斜率法得线性化方程为此时不能用偏微分法,可用平均斜率法得线性化方程为(3 3)平均斜率法)平均斜率法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32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20页 注意:注意:上述几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非线性
23、程度较低的上述几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非线性程度较低的系统,对于某些严重的非线性,如系统,对于某些严重的非线性,如 不能作线性化处理,一般用相平面法及描述函数法进行分析。不能作线性化处理,一般用相平面法及描述函数法进行分析。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33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20页n 2.1 建立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n 2.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线性化 n 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n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n 2.5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n 2.6 信号流图第第2 2章章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34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20页1 1 拉普
24、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 2 2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3 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35 线性控制系统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求线性控制系统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求解这个微分方程,就得到表示系统动态特性的过渡过程,解这个微分方程,就得到表示系统动态特性的过渡过程,因此,方便地求解微分方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方便地求解微分方程是至关重要的。拉氏变换就是一种用来简化求解微分方程的运拉氏变换就是一种用来简化求解微分方程的运算方法。算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20页1 1、复数有关概念复数有关概念(1 1)复数、复函数)复数、复函数 n复数
25、复数n复函数复函数 例例1 1(2 2)模、相角)模、相角 (3 3)复数的共轭)复数的共轭(4 4)解析)解析:若若F(s)F(s)在在 s s 点的各阶点的各阶 导数都存在,则导数都存在,则F(s)F(s)在在 s s 点解析。点解析。n模模n相角相角 2.3.12.3.1 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36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20页2 2、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的定义 像像函数函数原原函数函数372.3.12.3.1 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若有若有时间时间函数函数 f(t),对对其乘于收其乘于收敛敛因子因子 e-st,其中,其中s=+j为一个复为一个复变量,然后对变量,然后对 t 从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