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系统组成与结构.pptx
《自然地理系统组成与结构.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系统组成与结构.ppt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 一、最基本的物质组成一、最基本的物质组成二、基本物质体系(四大圈层)二、基本物质体系(四大圈层)三、组成要素三、组成要素 第1页/共98页第一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 一、最基本的物质组成一、最基本的物质组成最基本的层次是由最基本的层次是由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组成。组成。大气大气:氮氮(78.09%)(78.09%)、氧、氧(20.95%)(20.95%)、氩、氩(0.93)(0.93),二,二氧化碳氧化碳(0.03%)(0.03%),其它元素极微少。,其它元素极微少。水体水体:氢和氧氢和氧(96.5%)(96.5%),其余常量及微量元素,其余常量及微量元素(3.5%)(
2、3.5%)。岩石岩石:氧氧(46.60%)(46.60%),硅,硅(27.72%)(27.72%),铝、铁、钙、,铝、铁、钙、钠、钾、镁六种元素钠、钾、镁六种元素(24.00%)(24.00%),其余所有元素,其余所有元素(2.00%)(2.00%)。第2页/共98页二、基本物质体系 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三相物质)共存是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三相物质)共存是地球表层所有物质的组成特征;球表层所有物质的组成特征;基于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形态体系将基于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形态体系将自然地理系统划分为四大圈层。自然地理系统划分为四大圈层。自然地理系统的自然地理系统的基
3、本物质体系基本物质体系,即是由气体组成的,即是由气体组成的大气圈大气圈、以水体为主组成的、以水体为主组成的水圈水圈、以岩石为主的、以岩石为主的岩岩石圈石圈和以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和以生物有机体组成的生物圈生物圈等四大圈层。等四大圈层。第3页/共98页1 1、大气圈大气圈中的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体,由大气圈中的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体,由干洁空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气、水汽、悬浮尘粒和和杂质杂质组成。组成。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WMOWMO)根据气温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根据气温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方向的分布,将整个大气层分为方向的分布,将整个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空的中间层
4、、暖层和散逸层以及高空的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五个圈层。五个圈层。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4页/共98页q大气圈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与水圈、岩石圈表层以及生物圈处于经常的相与水圈、岩石圈表层以及生物圈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中,也是太阳辐射能主要的转换贮存空间。互作用中,也是太阳辐射能主要的转换贮存空间。平流层:平流层:其中、下部为厚约其中、下部为厚约20km20km的臭氧层,阻碍波长的臭氧层,阻碍波长小于小于0.29m0.29m的紫外光通过,对地表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紫外光通过,对地表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有重要保护作用。平流层还保护地球少受大部分陨石的有重要保护作用。平流层还保护地
5、球少受大部分陨石的袭击。袭击。电离层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反射作用是人类现代化通讯信息传对无线电波的反射作用是人类现代化通讯信息传播的保证。播的保证。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5页/共98页2 2、水圈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成为空中、地表和地下,成为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大气水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大气水以及存在动植物有机体中的以及存在动植物有机体中的生物水生物水。这些水体,。这些水体,通过水循环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包围地球通过水循环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联
6、系的包围地球的水圈。的水圈。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6页/共98页q 水圈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水是地表分布最广和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物质,水是地表分布最广和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物质,是参与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成分。是参与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成分。水分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水分和热量的不水分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上形成不同的自然地带。同组合使地球上形成不同的自然地带。水溶解岩石中的固体物质,为生物提供各种养分水溶解岩石中的固体物质,为生物提供各种养分创造了前提条件。创造了前提条件。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7页/共98页3 3、岩石圈q 主要由沉积岩、
7、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的固体圈层。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的固体圈层。q 岩石圈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岩石圈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v岩石圈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运动造成相应的不同等岩石圈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运动造成相应的不同等级的地貌形态,使地表变得起伏不平,为自然地理环境级的地貌形态,使地表变得起伏不平,为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外力作用创造前提。中的外力作用创造前提。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8页/共98页q 岩石圈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岩石圈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v岩岩石石圈圈的的低低洼洼处处是是海海洋洋、湖湖泊泊等等水水体体聚聚集集的的场场所所。高高处处陆陆地地部部分分是是人人类类及及各各种种陆陆生生
8、生生物物的的栖栖居居生生活活场场所。所。v岩岩石石的的风风化化壳壳物物质质为为成成土土作作用用提提供供基基础础,最最终终形形成成土壤层,并以其丰富的矿物质养分满足植物的需要。土壤层,并以其丰富的矿物质养分满足植物的需要。v岩岩石石圈圈蕴蕴藏藏的的多多种种矿矿藏藏为为人人类类的的生生产产活活动动与与社社会会的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9页/共98页4 4、生物圈地球表层有生物存在且生物生命活动影响所及的空间为地球表层有生物存在且生物生命活动影响所及的空间为生物圈。生物圈。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说,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活着的有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说,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活着的
9、有机体连同与这些有机体相互作用着的环境构成的生物圈。机体连同与这些有机体相互作用着的环境构成的生物圈。生物圈不是独立于地球其它圈层之外的,单纯由某一形生物圈不是独立于地球其它圈层之外的,单纯由某一形态物质所组成的圈层,它是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态物质所组成的圈层,它是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集。集。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10页/共98页q生生物物圈圈与与大大气气圈圈、水水圈圈和和岩岩石石圈圈之之间间有有着着极极为为密密切的依存联系切的依存联系生生命命活活动动与与生生物物进进化化要要有有稳稳定定的的太太阳阳能能源源,须须经经过过一一定定的的大大气气层层的的传传递递与与“过过滤滤”才才能能为为生生
10、物物所所安安全全利利用用。一一定定合合适适气气压压的的大大气气为为生生物物的的生生命命活活动动提提供供氧氧气气与与二二氧氧化化碳。碳。生生物物圈圈必必须须依依赖赖水水的的存存在在,水水是是维维系系生生命命的的基基础础物物质质,又是生物体进行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介质。又是生物体进行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介质。岩岩石石圈圈与与水水圈圈能能提提供供的的营营养养物物质质和和比比较较合合适适的的其其它它环环境境因素,才能维持生命的发展和生物圈的演化。因素,才能维持生命的发展和生物圈的演化。二、基本物质体系 第11页/共98页三、组成要素 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貌地貌、气候气
11、候、水文水文、生物生物及及土壤土壤,即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简称,简称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和水文是决定自然地理系统差异的基地貌、气候和水文是决定自然地理系统差异的基础要素、本质要素;土壤与生物则是以前三者为础要素、本质要素;土壤与生物则是以前三者为基础的派生要素,是使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表现更基础的派生要素,是使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表现更丰富、更为复杂的要素。丰富、更为复杂的要素。第12页/共98页q 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意义v地貌地貌是经过转化的太阳能以外营力形式与地球内营力是经过转化的太阳能以外营力形式与地球内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构成自然地理
12、系统的空间基础。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构成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基础。v气候气候是多年内大气的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的综合的表是多年内大气的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的综合的表现。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特现。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特征的重要因子。征的重要因子。v水文水文是指地表环境中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动态及是指地表环境中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动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综合表现。其时空分布特征的综合表现。三、组成要素 第13页/共98页q 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意义v生物是地球环境中的后生成分,自生物出现以后,自生物是地球环境中的后生成分,自生物出现以后,自然地理系统才日
13、趋完整,生物在其中的重要性日益加然地理系统才日趋完整,生物在其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强。v土壤是自然地理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派生土壤是自然地理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派生要素。要素。三、组成要素 第14页/共98页第二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 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是指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格局。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格局。一、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一般特征一、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一般特征(1 1)分层性)分层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分层性或者说: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分层性或者说是圈层性,这是由于地球本身的圈层
14、性特点所决定的。是圈层性,这是由于地球本身的圈层性特点所决定的。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系统最普遍的结构特征。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系统最普遍的结构特征。(2 2)交织性)交织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重:自然地理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重迭、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迭、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第15页/共98页一、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一般特征(3 3)集中性)集中性:海陆表面特别是陆地表面是大气圈、水圈:海陆表面特别是陆地表面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直接接触的部分,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和岩石圈相互直接接触的部分,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和交换,以及能量的转换在这里最为活
15、跃。交换,以及能量的转换在这里最为活跃。(4 4)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是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综合性是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是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是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大范围的自然地理系统其综合性更为强的结果。特别是大范围的自然地理系统其综合性更为强烈。烈。第16页/共98页一、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一般特征(5 5)差异性)差异性: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种种自然要: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种种自然要素的差别,形成不同结构的自然地理系统,从而产生了素的差别,形成不同结构的自然地理系统,从而产生了地域差异现象。可
16、见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综合性与差异地域差异现象。可见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综合性与差异性特征的统一,也决定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性特征的统一,也决定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6 6)多级性)多级性:自然地理系统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等级的自:自然地理系统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等级的自然综合体即体现了其多级性特征。它的最高等级应是以然综合体即体现了其多级性特征。它的最高等级应是以大气圈对流层、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大气圈对流层、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全球自然地理系统全球自然地理系统.第17页/共98页二、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 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在
17、时间上相对稳是指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格局。球表面上的分布格局。时间上相对稳定的含义是,地球表面各自然地理要素时间上相对稳定的含义是,地球表面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但它们的变化(演变)过程的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但它们的变化(演变)过程相当漫长,通常要用地质时间的概念来衡量。相当漫长,通常要用地质时间的概念来衡量。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即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的两个方面,即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第18页/共98页二、自然地理
18、系统的空间结构 (1 1)组成结构)组成结构: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结构是指自然: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结构是指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格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格局。局。(2 2)地域结构)地域结构: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结构是指地球: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结构是指地球表面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在不同地表面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在不同地域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域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是对立统一的。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是对立统一的。第19页/共98页第三节第三节 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19、一、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一、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二、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二、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三、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三、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四、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四、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五、生物圈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五、生物圈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20页/共98页一、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1、岩石风化与气候、岩石风化与气候2、岩石圈的变动与气候、岩石圈的变动与气候3、地貌与气候、地貌与气候4、风积地貌与沙尘暴、风积地貌与沙尘暴第21页/共98页1、岩石风化与气候、岩石风化与气候l岩石风化的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影响
20、与控制。图图1 1 不同气候不同气候-植被带风化强度的变化植被带风化强度的变化第22页/共98页1 1、岩石风化与气候、岩石风化与气候 岩石的化学元素风化,将吸收大气中的岩石的化学元素风化,将吸收大气中的CO2,以化学径流,以化学径流的形式被输入到海洋,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形式被输入到海洋,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吸收 CO2,将之固,将之固定并沉积到海底。岩石风化越强,吸收的定并沉积到海底。岩石风化越强,吸收的 CO2越多。当海洋越多。当海洋中释放到大气中的中释放到大气中的 CO2,不能补偿岩石风化从大气中吸收的,不能补偿岩石风化从大气中吸收的 CO2的数量时,大气中的的数量时,大气中的 CO2含
21、量将会减少,可能导致温室含量将会减少,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减弱,可能引起气候变冷。效应减弱,可能引起气候变冷。l岩石风化对气候也有反作用。第23页/共98页l 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的变化 纬度的变化洋流的变化大气活动中心位置的变化全球与区域气候的变化2 2、岩石圈的变动与气候、岩石圈的变动与气候第24页/共98页l 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2 2、岩石圈的变动与气候、岩石圈的变动与气候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地形起伏变化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
22、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第25页/共98页l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Ruddiman)。深色区域为变冷区域,颜色愈深,变冷愈显著。深色区域为变冷区域,颜色愈深,变冷愈显著。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影响。第26页/共98页 气候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高原的隆升,1月中纬地区对流层上部行星风的波动(弯曲)加强,使得高纬地区的冷空气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向中纬度地区,导致中纬度地区温度的降低。随着高原的隆升,地面积雪越来越多,地面反射率增高,使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
23、从而导致地面温度的降低。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差增大,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产物源源不断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的、参与风化的物质增多,使参与风化作用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使世界气候变冷(降低温室效应)。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影响。l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Ruddiman)。第27页/共98页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
24、、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影响。l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l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的范围。l 高原的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l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经过这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经过这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中部和美国西部内陆;中部和美国西部内陆;l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l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在高大地形
25、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第28页/共98页青藏高原隆升对季风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对季风环流的影响(Ruddiman)Ruddiman)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季节差异增大。隆起的地面,其显热与潜热的作用加强,夏季高原往往成为一个热源,冬季则往往成为一个冷源,从而加强了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季风环流。季风环流的加强,使气候的季节差异更加明显:冬季更加寒冷、干燥,夏季更加温暖、湿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星风系控制下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第29页/共98页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例如:青藏高原与美国西部高原的形成,对亚洲、北美和世界的气候产生不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地理 系统 组成 结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