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课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课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课时.ppt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2 2课时)课时)学习要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强化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 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 科学奖惩的教育观及实施策略第1页/共66页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8课时)课时)主讲主讲:李伟诗李伟诗第2页/共66页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强化反应反应公 式:“刺激强化反应”小 资 料:小白鼠实验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斯金纳做了一个著名的小白鼠实验,这个实验是在预先建造好的木箱中进行的。木箱的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下面有食物盘,按键下去食物盘中就会出现一粒食物。空腹的小白鼠被放入这个木箱,
2、它会自动出现各种试误行为,偶尔按键,出现食物。经过几次反复,两次按键之间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小白鼠为不断获得食物,形成按键反应。斯金纳将其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小白鼠为获得食物主动作用于小木箱,这就是操作;这粒食物是小白鼠按键反应的概率发生变化所依存的条件,这就是强化刺激。这个实验表明,当一个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次出现的概率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基本规律。第3页/共66页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 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与操作,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了解环境,便能预测行为;只要控制环境,便能控制行为
3、。第4页/共66页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的关键 行为得到强化较稳固的行为;行为不再得到强化行为消退乃至消失;行为得到惩罚避免再次表现类似行为。强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第5页/共66页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性质与类型:物质报酬强化控制学生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逐渐降低 言语信息强化支持学生学习自律 第6页/共66页案例:物质奖励也会失灵案例:物质奖励也会失灵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第一阶段,解题后不进行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被试1美
4、元奖励,而控制组被试无奖励。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让所有被试原地自由活动,而心理学家则在旁边悄悄观察,看看谁在这段时间继续解难题。实验结果显出如下趋势:实验组(即有奖励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但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他们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和努力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即没有奖励的被试者)在第三阶段反而有更多的人宁愿放弃休息继续解题,表明了这部分人的兴趣和努力在增强。第7页/共66页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 强化本身所引发的情感体验或态度倾向:正向情感体验继续保持原有行为 负向情感体验逐渐减弱原有行为 引发受罚者消极情绪 第8页/共66页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
5、的影响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时机、程序与时间间隔 时机上:行为出现立即强化在行为和后果间建立直接联系 程序上:小步子强化使被强化行为反应形成良性行为。时间间隔上:连续强化短时间内巩固或消除某种行为 易导致膺足现象,降低强化效果 间歇强化形成稳定行为,很难被消退第9页/共66页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对象强化对象 案例:女儿班级的小红花榜案例:女儿班级的小红花榜强化的量与强度强化的量与强度 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后一次强化前一次强化 第10页/共66页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形式“有功即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奖赏的期待“有过必罚”有助于
6、学生改变原有不良行为“以赏代罚”有助于鼓励学生不做不好的事“无功即过”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第11页/共66页“有过必罚有过必罚”理论追踪理论追踪 赫尔巴特主张首先利用惩罚性的威胁,以强制性的手段管理儿童。其次要运用监督的办法,监视儿童的行为,不让其撒野。第三是命令和禁止,使儿童绝对服从。第四是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主要办法有批评、警告、“站墙角”、“剥夺自由”、“禁止吃食物”、“关禁闭”、使用惩罚簿等。此外,赫尔巴特还提出了要把教师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手段。教育要不要惩罚?教育要不要惩罚?蒙台梭利无奖惩教育观蒙台梭利无奖惩教育观第12页/共66页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
7、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
8、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理论拓展: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 第13页/共66页理论拓展: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一是不当众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不全盘否定: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三是深入了解犯错原因:避免批评盲目性四是妙用表扬和奖励: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第14页/共66页理论拓展:理论拓展: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科学认识
9、奖惩,正确实施奖惩一.科学认识奖惩 1.奖惩:中性的教育 2.奖惩:有意义的教育 3.奖惩:爱的教育 4.奖惩: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第15页/共66页理论拓展:理论拓展: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二.正确实施奖惩1.奖惩的动机:肺腑之爱2.奖惩的指向:准确科学 奖惩:对事,不对人 奖惩:过程结果并重3.奖惩的理由:合理公正4.奖惩的形式:生动多样5.奖惩的方法:灵活变通6.奖惩都应把握一定的“度”第16页/共66页理论拓展:理论拓展: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奖惩的方法应该灵活变通(1)选择时机(2)分清场合(3)因人而异 惩比奖的难度系数大得
10、多。有研究证明,惩罚的效果,只有8%与错误的内容有关,42%与教师的做法有关,50%与教师的言谈有关。第17页/共66页第二节: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值(第二节: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值(2 2课时)课时)学习要点: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相互决定论 模 仿 自我效能 自我强化 期望和期望值 2.社会认知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第18页/共66页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案例导入案例导入父母闹离婚的孩子为啥家长争着为自己的孩子找“好班”孩子怎么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不一样?第19页/共66页相互决定论相互决定论理论板块理论板块 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彼此联结、相互决定。这种个体、个体的
11、行为及行为所处的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持续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相互决定论”。第20页/共66页相互决定论相互决定论理论板块理论板块三者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1.行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环境:行为倾向显化 行为:筛选环境 2.认知因素与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决定 期 待行为结果 自我估价行动追求 3.个体认知同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决定 个 体:激活不同环境反应 不同环境反应:影响个体认知第21页/共66页相互决定论相互决定论理论探讨理论探讨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观点:近朱者不易赤,但近墨者易黑观点:近朱者不易赤
12、,但近墨者易黑 (道德习化,阻力最小)道德习化,阻力最小)第22页/共66页模仿模仿案例导入案例导入为啥要给孩子找个好同桌?为啥要给孩子找个好同桌?模仿模仿班杜拉的实验班杜拉的实验 把4到6岁的儿童分为两组,儿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成人演示了四种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结束时,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受到了奖励,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受到了惩罚。这是否意味着:看到奖励的儿童比看到惩罚的儿童习得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呢?第23页/共66页模仿模仿理论板块理论板块 也叫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或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发学习者做
13、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模仿是儿童习得各种行为的基础,其作用广泛地显现于动作模拟、语言掌握、态度习得及人格形成诸领域。模仿的机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主动介入的过程 第24页/共66页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理论板块理论板块 定义: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对自己完成这一活动所做的能力判断。功能:个体认知对个体行为起主导作用,这种认知因素的核心成分就是自我效能。比之现实的能力,这种自我效能感对行为主体产生更大影响。自我效能感强:自我效能感强:面对新的问题往往兴趣浓厚,全力投入,与之相随的是自我效能的不断强化与提高。自我效能感差:自我效能感差:总是不自信,害怕困难,其目标往往也比较低。第25页/共66页自我
14、效能自我效能理论拓展理论拓展如何培养问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实施“赏识教育”“一句鼓励的话比一千句批评更管用!”2.激发成功体验 “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的关键在于体验成功!”第26页/共66页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案例导入案例导入当爱迪生被小学老师宣判是名低能儿时,嘲笑他的人们怎能想象长大后他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权威老师的宣判无疑是个打击,深深影响爱迪生今后的人生,他被校方开除学籍,回到家里接受母亲的家庭教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并不因此自我否定,反倒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他学得如何在逆境中自立,扩大自己探索宇宙知识的空间领域。事实上他因为肯定自己的能力,燃起迈向成功的希望,
15、于是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观摩他人的专业技能,从而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充分发挥本身潜在能力。假使爱迪生因被宣判为低能儿,从此自怨命运不公,那么就没有今日伟大成就之爱迪生,或许人类至今仍无普遍使用电灯的幸福可言。由此足见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爱迪生便是积极正面的成功实例。(来源:拿破仑.希尔人人都能成功)第27页/共66页自我强化自我强化理论板块理论板块 人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强化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达到标准的行为。前提:获得行为的标准和前提 过程: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表现:自我调节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
16、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第28页/共66页期望和期望值期望和期望值案例导入案例导入哪怕是废纸也不放弃 一个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扔到地上,问一个有点自暴自弃的学生:“这张纸有几种命运?”学生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学生回答:“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教授捡起那张纸撕成两半后又扔在地上,学生回答:“它还是一张废纸。”教授很快在撕成两半的纸上画了一幅人物素描,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少女裙摆上美丽的褶皱。那名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教授的意思,干脆利落地回答:“您赋予了这张废纸希望和期待,使它有了价值。”问题学生”的
17、命运就是一张纸,成败只在于他们和我们教师如何去看待。第29页/共66页期望和期望值期望和期望值理论板块理论板块定义:期望是事先预料的行为结局,也指在实际遭遇某情境之前就对它作出预期。功能:个体可以减轻焦虑、提高应对能力。定义:期望值(Bandura称之为动机)是遵照享乐主义原则,个体对行为的某个特定结果所赋予的值。功能:正性期望值促进个体行为改变,反之阻碍个体行为改变。第30页/共66页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3 3课时)课时)学习要点:学习动机理论概说 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 学习动机的构成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第31页/共66页 视频:退学的优等生第三节第三节
18、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案例导入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案例导入第32页/共66页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概念1: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概念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从事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内部状态。第33页/共66页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1.需要理论:需要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动机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为主义 理论 及其 价值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