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德国启蒙主义.pptx
《西方文论德国启蒙主义.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论德国启蒙主义.ppt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德国启蒙主义16世纪以后的德国,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造成经济落后和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直到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才逐渐展开。德国启蒙运动的兴起首先是由于法国的影响,法国的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潮直接刺激了德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深感只有像法国那样的思想文化运动才能促成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摆脱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德国启蒙运动的目的同法国也有差异,它的当务之急还不是像法国那样制造反封建制度的革命舆论,而是首先以统一国家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第1页/共25页 德国在文艺领域18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高特雪特和温克尔曼古典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时表现为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摹仿,以后又表
2、现为对古典主义的批判,为发展统一的民族文学而斗争。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是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18世纪70年代发生的“狂飙突进”运动标志着德国启蒙运动的深入,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为建立德意志民族文学作出了理论贡献。第2页/共25页 德国启蒙运动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实现民族的统一。莱辛认为,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统一的途径,这一认识是他及同时代的德国人从事艺术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的巨大推动力。第3页/共25页2、莱辛的文学思想 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优秀剧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萨克森的一个牧师家庭,少年时期学习
3、古代语言,后来进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并醉心于自然科学、哲学、语言学,具有文学艺术的渊博知识。1748年到柏林,开始从事文学评论,与高持雪特进行论争,1765年写成美学名著拉奥孔1766年受聘为汉堡民族剧院的顾问和剧评家,出版评论集汉堡剧评。第4页/共25页第5页/共25页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又名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据考证,系阿格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
4、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百度百科)第6页/共25页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司,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
5、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的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见拉奥孔死,以为是拉奥孔当初的警告触怒了神灵,于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里,在进城之后特洛伊人还遭到了特洛伊预言家卡珊德拉的警告,但一切都被由希腊人奥德修斯所派去的间谍西农所编的谎话遮掩的天衣无缝,连当时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也深信不疑,接着就是士兵的庆祝,喝的迷醉,完全破除了戒备,夜里在冲天的火光里古老的特洛伊帝国走向了毁灭。拉奥孔之死一向是古罗马文学家和雕塑家们喜爱的题材,这组群雕拉奥孔就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agesandro
6、s)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polydoros)、阿塔诺多罗斯(athanodoros)。(百度百科)第7页/共25页 “斯彭司对于诗画互相类似的看法是最离奇的。他相信这两种艺术在古代结合得非常紧密,经常携手并行,诗人总是要向艺术家看齐,而艺术家也总是要向诗人看齐。斯彭司不曾想到,诗是一门范围较广的艺术,有一些美是由诗随呼随来的而却不是画所能达到的;诗往往有很好的理由把非图画性的美看得比图画性的美更重要。所以每逢他在古代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发现到顶细微的分歧时,他就陷入困境,想出一些最离奇的脱身术。”拉奥孔第8页/共25页 莱辛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界限:一是摹仿的媒介不同,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
7、为符号,诗以时间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因此,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二是摹仿的对象不同,画以空间中的颜色、形体为符号,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运用在时间中持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因此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中持续的事物。画表现静态的美,诗表现动态的美。静态美包括人体美和精神美,动态美包括思想感情与故事情节。三是艺术作品的效果不同,绘画作用于人的视觉,以形体、色彩引起欣赏者的美感;诗作用于人的听觉,通过声音、语言使欣赏考产生丰富的联想。莱辛认为诗与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摹仿的艺术,但由于摹仿的媒介、对象和产生的效果不同而成为各具特征的艺术,混淆两者的界限,也就否定了他们的特殊性。
8、第9页/共25页“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苦痛的情况下的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体苦痛冲淡,把哀专化为轻微的叹息。这并非因为哀号就显出心灵不高贵,而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拉奥孔第10页/共25页 莱辛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莱辛所说的诗与画的界限,实际上是指诗与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界限。他通过对维吉尔的诗所描写的拉奥孔和雕塑拉奥孔的比较,提出了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第11页/共25页因为绘画和雕塑作为空间艺术,它只宜描写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或某一瞬间的表情擅长表现静态事物,这就决定了它应着力描写的是事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文论 德国启蒙主义 西方 文论 德国 启蒙 主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