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定.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功能评定.ppt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人体运动的种类1、按部位分类:(1)全身运动 (2)局部运动2、按用力方式分类:(1)被动运动:自助被动运动(2)主动运动:1)助力主动运动 2)主动运动 3)抗阻力主动运动:A、等张抗阻运动 B、等长抗阻运动 C、等速抗阻运动第1页/共47页3、按肌肉收缩分类:(1)静态收缩:1)等长收缩:适用于早期康复 2)协同收缩:类似等长收缩(2)动态收缩:1)等张收缩:A、向心性收缩或等张缩短 B、离心性收缩或等张延伸 2)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而张力与速度一直在变化的一种运动方式。第2页/共47页二、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
2、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1)徒手肌力检查(MMT)(2)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3)等速肌力测试。第3页/共47页徒手肌力检查MMTManual muscle testing。肌力检查的一种方法:不借助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是用来评定由于疾病、外伤、废用所导致的肌力低下的范围与程度的主要方法。实用、简单、应用广泛。第4页/共47页MMT肌力分级标准级别级别名称名称标准标准相当正常肌力的相当正常肌力的0零(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01微缩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102差在减重/去重力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253尚可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
3、力504良好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755正常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100注:每一级还可以用“”和“-”号进一步细分,以补充分级的不足。本量表适用于56岁以后儿童或能理解和合作的儿童。第5页/共47页MMT分级标准第6页/共47页MMT的特点不需检查器具,简便易行不受检查场所限制以自身重量作为肌力评价基础,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分别测试各组肌肉,幅度从0-5级,一般仪器只适合3级以上结果可靠、有效有一定局限性: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的收缩耐力,且定量分级较粗,难以排除测试者主观评价的误差要。第7页/共47页应用MMT的一般原则在学习前应对如下问题加以明确:大脑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者
4、一组肌肉的收缩。因此MMT是有关的主要动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完成的运动。学习MMT一定要强化解剖生理知识,包括每一块肌肉的起止点,肌肉的作用,引起关节运动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当一肌肉力量减弱或消失时可能出现的代偿运动。徒手肌力检查是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所致的偏瘫,由于受到原始反射的影响而导致痉挛和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不能完成分离运动。故本法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第8页/共47页MMT评定程序正确的体位固定被测肌肉肢体近端检查受测试肌肉轮廓让受试肌肉做标准的测试动作。第9页/共47页MMT评定时的注意事项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
5、的无力肌肉的替代动作疲劳时、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测试测试时应左右比较,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作健侧的对比观察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与肌肉或肌群牵拉方向相反;施加的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段的远端部位。对肌力达4级以上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动相反的方向肢体运动时,被检查肌肉附着点近段肢体应得到可靠的固定第10页/共47页2、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度。可分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对于两个长骨构成为关节而言,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的远端骨朝向或离开近端骨运动的过程中,远端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
6、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1)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产生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2)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第11页/共47页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瘢痕与粘连;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各种病损所致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等第12页/共47页ROM测定的目的: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分析可能的原因;选择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第13页/共47
7、页 测量工具 通用量角器方盘量角器电子量角器第14页/共47页测量工具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第15页/共47页 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手上肢第16页/共47页 下肢第17页/共47页第18页/共47页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肩关节屈曲、伸展ROM测量: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轴心肩峰,固定臂与腋中线平行,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正常值:屈曲 0-1800 伸展 0-500 第19页/共47页肩关节内收、外展 ROM测量: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轴心肩峰,固定臂与与身体中线平行,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正常值:内收 0-750外展 0-1800第20页/共47页肩关节内旋、外旋 ROM测量:仰卧,肩外
8、展90,肘屈90,轴心鹰嘴,固定臂与腋中线平行,移动臂与前臂纵轴平行。正常值:内旋0-900外旋0-900第21页/共47页肘关节屈曲、伸展ROM测量:仰卧或坐或立位,臂取解剖位,轴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与肱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桡骨纵轴平行。正常值:屈曲 0-1500 伸展 00 过伸展 0-100第22页/共47页前臂旋前、旋后ROM测量:坐位,上臂置于体侧,肘屈90,前臂中立位,轴心尺骨茎突,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腕关节背面(测旋前)或掌面(测旋后)正常值:旋前0-900旋后0-900第23页/共47页腕关节掌屈、背伸ROM测量:坐或站位,前臂完全旋前,轴心尺骨茎突固定臂与前臂纵轴平行,移
9、动臂与第二掌骨纵轴平行。正常值:掌屈0-900 背伸0-700 第24页/共47页腕关节桡偏、尺偏ROM测量:坐位,屈肘,前臂旋前,腕中立位,轴心腕背侧中点,固定臂前臂背侧中线,移动臂第三掌骨纵轴。正常值:桡偏0-250尺偏0-550第25页/共47页上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关节节 运动运动 受检体位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测角计放置方法 正常值正常值轴心轴心 固定臂固定臂 移动臂移动臂 肩肩屈屈 伸伸坐或立位,臂置于体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侧,肘伸直肩峰肩峰 与腋中线平与腋中线平行行与肱骨纵轴平行与肱骨纵轴平行屈屈屈屈0 0180180伸伸伸伸0 05050外展外展 坐和站位,臂置
10、于体坐和站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侧,肘伸直肩峰肩峰与身体中线与身体中线平行平行 同上同上0 0180180内旋内旋 外旋外旋仰卧,肩外展仰卧,肩外展9090,肘屈,肘屈9090鹰嘴鹰嘴与腋中线平与腋中线平行行与前臂纵轴平行与前臂纵轴平行各各0 090 90 肘肘 屈屈 伸伸仰卧或坐或立仰卧或坐或立位位,臂取解剖位臂取解剖位肱骨外上髁肱骨外上髁 与肱骨纵轴与肱骨纵轴平行平行与桡骨纵轴平与桡骨纵轴平行行0 0150 150 桡桡尺尺 旋前旋前 旋后旋后坐位坐位,上臂置于体侧上臂置于体侧,肘屈肘屈90,90,前臂中前臂中立位立位尺骨茎突尺骨茎突与地面垂直与地面垂直腕关节背面腕关节背面(测旋前)或(测
11、旋前)或掌面(测旋后)掌面(测旋后)各各0 090 90 腕腕屈屈 伸伸坐或站位坐或站位,前臂完全前臂完全旋前旋前尺骨茎突尺骨茎突与前臂纵轴与前臂纵轴平行平行与第二掌骨纵与第二掌骨纵轴平行轴平行屈屈屈屈0 09090伸伸伸伸0 07070尺侧偏移尺侧偏移 桡侧偏移桡侧偏移坐位,屈肘,前臂坐位,屈肘,前臂旋前,腕中立位旋前,腕中立位腕背侧中点腕背侧中点 前臂背侧中前臂背侧中线线第三掌骨纵轴第三掌骨纵轴 桡偏桡偏桡偏桡偏0 02525尺偏尺偏尺偏尺偏0 05555第26页/共47页关节关节 运动运动 受检体位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测角计放置方法 正常值正常值 轴心轴心 固定臂固定臂 移动臂移动臂
12、 掌指掌指 屈伸屈伸 坐位,坐位,腕中立位腕中立位 近节指骨近端近节指骨近端 与掌骨平行与掌骨平行 与近指骨与近指骨平行平行 伸伸0 02020,屈,屈0 09090(拇指(拇指0 03030)指间指间 屈伸屈伸 同上同上 远侧指骨近端远侧指骨近端 与近侧指骨与近侧指骨平行平行 与远指骨与远指骨平行平行 近指间为近指间为0 0100100远指间为远指间为0 08080拇指拇指腕掌腕掌 内收内收 外展外展 同上同上 腕掌关节腕掌关节 与食指平行与食指平行 与拇指平与拇指平行行 0 06060手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手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手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手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第27页/共47页下肢主
13、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关节 运动运动 受检体位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测角计放置方法 正常值正常值 轴心轴心固定臂固定臂移动臂移动臂髋髋 屈屈 仰卧或侧卧,对侧仰卧或侧卧,对侧下肢伸直下肢伸直股骨大转子股骨大转子 与身体纵轴与身体纵轴平行平行与股骨纵轴与股骨纵轴平行平行0 0125125伸伸 侧卧,被测下肢在侧卧,被测下肢在上上同上同上 同上同上 同上同上 0 015 15 内收内收 外展外展仰卧仰卧 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左右髂前上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棘连线的垂直线直线 髂前上棘至髂前上棘至髌骨中心的髌骨中心的连线连线 各各0 04545内旋内旋 外旋外旋仰卧,两小腿于床仰卧,两小腿于床缘外下垂
14、缘外下垂髌骨下端髌骨下端 与地面垂直与地面垂直 与胫骨纵轴与胫骨纵轴平行平行各各0 045 45 膝膝 屈屈 伸伸俯卧、侧卧或坐在俯卧、侧卧或坐在椅子边缘椅子边缘膝关节或腓骨小膝关节或腓骨小头头与股骨纵轴与股骨纵轴平行平行与胫骨纵轴与胫骨纵轴平行平行屈:屈:0 0150150伸:伸:00踝踝 背屈背屈 跖屈跖屈仰卧,踝处于中立仰卧,踝处于中立位位腓骨纵轴线与腓骨纵轴线与足外缘交叉处足外缘交叉处与腓骨纵轴与腓骨纵轴平行平行与第五跖骨与第五跖骨纵轴平行纵轴平行背屈:背屈:0 02020跖屈:跖屈:0 04545内翻内翻外翻外翻俯卧,足位于床缘俯卧,足位于床缘外外踝后方两踝中踝后方两踝中点点小腿后纵
15、轴小腿后纵轴轴心与足跟轴心与足跟中点连线中点连线内翻内翻0 03535外翻外翻 0 02525第28页/共47页髋关节前屈 ROM测量:仰卧或侧卧,对侧下肢仰卧或侧卧,对侧下肢伸直,轴心股骨大转子,伸直,轴心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身体纵轴平行,固定臂与身体纵轴平行,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正常值:前屈 0-1250 第29页/共47页髋关节内旋、外旋 ROM 测量:仰卧,两小腿于床缘外下垂,轴心髌骨下端,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正常值:内旋 0-450 外旋 0-450第30页/共47页膝关节屈曲、伸展 ROM测量:俯卧、侧卧或坐在椅子边缘,轴心膝关节或腓骨小头
16、,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正常值:屈曲 0-1500 伸展 00 过伸 0-100 第31页/共47页关节关节运动运动受检体位受检体位测角计放置方法测角计放置方法正常值正常值轴心轴心固定臂固定臂移动臂移动臂颈部颈部 前屈前屈坐或立位,坐或立位,在侧方测量在侧方测量肩峰肩峰平行前额面平行前额面中心线中心线头顶与耳孔连头顶与耳孔连线线0 06060后伸后伸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0 05050左旋左旋 右旋右旋坐或仰卧,坐或仰卧,于头顶测量于头顶测量头顶后方头顶后方头顶中心矢头顶中心矢状面状面鼻梁与枕骨结鼻梁与枕骨结节的连线节的连线各各0 07070左侧屈左侧屈 右侧屈
17、右侧屈坐或立位,坐或立位,于后方测量于后方测量第第7 7颈椎棘突颈椎棘突第第7 7颈椎与第颈椎与第5 5腰椎棘突的腰椎棘突的连线连线头顶中心与第头顶中心与第7 7颈椎棘突的连颈椎棘突的连线线各各0 05050胸腰胸腰 前屈前屈坐位或立位坐位或立位第第5 5腰椎棘突腰椎棘突通过第通过第5 5腰椎腰椎棘突的垂线棘突的垂线第第7 7颈椎与第颈椎与第5 5腰椎棘突连线腰椎棘突连线0 04545后伸后伸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0 03030左旋左旋 右旋右旋坐位,臀部坐位,臀部固定固定头顶部中点头顶部中点双侧髂棘上双侧髂棘上缘连线的平缘连线的平行线行线双侧肩峰连线双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的平行线0
18、04040左侧屈左侧屈 右侧屈右侧屈坐位或立位坐位或立位第第5 5腰椎棘突腰椎棘突两侧髂嵴连两侧髂嵴连线中点的垂线中点的垂线线第第7 7颈椎与第颈椎与第5 5腰椎棘突连线腰椎棘突连线各各0 05050脊柱活动度的评定脊柱活动度的评定脊柱活动度的评定脊柱活动度的评定 第32页/共47页胸腰椎前屈胸腰椎前屈 ROMROM测量测量:坐位或:坐位或立位,轴心第立位,轴心第5 5腰椎棘突,固腰椎棘突,固定臂通过第定臂通过第5 5腰椎棘突的垂线腰椎棘突的垂线移动臂第移动臂第7 7颈椎与第颈椎与第5 5腰椎棘突腰椎棘突连线。连线。正常值:前屈0-450第33页/共47页胸腰椎后伸ROM测量:坐位或立位,轴心
19、第5腰椎棘突,固定臂通过第5腰椎棘突的垂线移动臂第7颈椎与第5腰椎棘突连线。正常值:后伸0-450第34页/共47页第35页/共47页影响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因素及测量的注意事项影响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因素及测量的注意事项1 1、严格操作,专人负责,提高准确性。、严格操作,专人负责,提高准确性。2 2、采用正确的测试姿势,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采用正确的测试姿势,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3 3、应与健侧相应关节对比测量。、应与健侧相应关节对比测量。4 4、选选择择好好测测量量工工具具和和参参考考点点,关关节节活活动动时时要要防防止止量量角角器器固定臂移动。固定臂移动。5 5、不宜在关节活动锻炼后检
20、查。、不宜在关节活动锻炼后检查。6 6、先检查主动活动度,后检查被动活动度。、先检查主动活动度,后检查被动活动度。7 7、注意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关系的差别。、注意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关系的差别。8 8、注注意意疼疼痛痛、肿肿胀胀、手手术术后后不不理理解解、不不合合作作的的因因素素对对关关节活动度有影响。节活动度有影响。第36页/共47页3、上下肢功能的评定上肢功能的评定:主要评定拇指、示指、中指运动功能的,以及肩、肘、腕、指的整体功能和触觉、深感觉、两点分辨觉等感觉功能。下肢功能的评定:主要有步行功能、步态和髋、膝、踝关节和稳定性。第37页/共47页4、肌张力评定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
21、紧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展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肌张力改变包括: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第38页/共47页肌张力改变肌张力改变包括: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1、肌张力增高:(1)痉挛:在被动屈伸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又称折刀现象,为椎体束损害现象。(2)强直: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又称铅管样强直,为椎体外损害表现。第39页/共47页第40页/共47页2、肌张力降低:肌肉松软、屈伸肢体时阻力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表现为迟缓型麻痹(paralysis),见
22、于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病变等。特点:肌腹柔软,腱反射消失、被动ROM扩大第41页/共47页第42页/共47页痉挛的评定轻度:在肌肉最短的位置上做PROM活动,在ROM的后1/4,即肌肉位置接近最长时,才出现抵抗和阻力。中度:在肌肉最短的位置上做PROM活动,在ROM的 中1/2处即出现抵抗和阻力。重度:在肌肉最短的位置上做PROM活动,在ROM开始的 内已出现明显的阻力。第43页/共47页 0 0级级 无肌张力增加无肌张力增加级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ROMROM之之末末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的阻力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
23、的阻力+级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曲时,在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曲时,在ROMROM后后50%50%范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当继续把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当继续把ROMROM检查进行到底时,始检查进行到底时,始终有小的阻力终有小的阻力级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ROM的的大部分大部分时,阻力时,阻力均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移动均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移动级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PROMPROM检查有检查有困难困难级级 僵直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受累部分不能屈伸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第44页/共47页迟缓性麻痹程度的评定轻度:包括肌张力低下;肌力下降;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并释放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重力,然后立即落下;仍有一些功能活动中到重度:包括肌张力显著低下或消失;肌力零级或极(徒手肌力检查);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上并释放时,立即落下;不能进行任何有功能的活动。第45页/共47页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肌腱的挛缩、关节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检查必须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中进行嘱被测试者尽量松弛检查者活动受试者肢体时,应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活动,并比较两侧肢体第46页/共4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7页/共4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