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腧穴总论.pptx
《针灸学腧穴总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腧穴总论.ppt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腧穴的概念 第1页/共39页一、从字义上解释一、从字义上解释腧(树、数音)-输-运输、输注、转输之意,比喻人体气血如自然界的水流现象在人体中运输灌注。穴-孔隙、空隙聚集之意,表明穴位多位于体表的 陷之处,为经气所汇聚的场所2、从功能上理解、从功能上理解表现: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表现: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为生理机能点为生理机能点“脉气所发”、“输注气血”、“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脉者,血之府也;穴者,脉气所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神气:正气、真气。游行:作用、活动。非简单的形态结构为疾病的反应点为疾病的反应点为疾病表现的部
2、位、阳性反应点为疾病表现的部位、阳性反应点如胃溃疡,在胃俞、足三里有过敏和压痛。“腧穴者,邪气之所客也”客:停留、侵袭。又如:风门风府风汇聚的场所、风邪所侵袭的部位风池也为祛风要穴风市为治疗上的刺激点(接受刺激、补泻实、调和阴阳气血、防病治病)为治疗上的刺激点(接受刺激、补泻实、调和阴阳气血、防病治病)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腧穴的概念腧穴的概念第2页/共39页腧穴的别名:腧穴的别名:节、输穴、俞穴、气府、穴位、穴道、孔穴、会、骨空(孔音)节、输穴、俞穴、气府、穴位、穴道、孔穴、会、骨空(孔音)腧、输、俞的区别:腧、输、俞的区别:“腧穴腧穴”是指穴位的统称;是
3、指穴位的统称;“输穴输穴”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腧穴中的第三个穴位;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腧穴中的第三个穴位;“俞穴俞穴”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即五脏俞和六腑俞的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即五脏俞和六腑俞的背俞穴。背俞穴。第3页/共39页第二节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 第4页/共39页一、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无定位、定名阶段:这是腧穴发展的最初阶段。古人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逐渐总结出“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这一阶段既没有固定的部位,也无所谓穴名。2).定位、定名阶段:随着医疗
4、经验的积累,逐渐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灸,从而又认识到,某些穴位有明确的位置和主治病症,进而发展到给腧穴确定位置并加以命名。3).定位、定名、归经阶段:随着医疗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穴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不再把腧穴看成是体表孤立的点,并与经络脏腑相联系,通过总结、分析,分别归属各经,这是腑穴发展的成熟阶段。第5页/共39页腧穴的归经,在内经一书中已奠定了基础,论及穴名约160个;至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腑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入腧穴针灸图
5、经,详载了354个穴名;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载经穴名亦为354个,他将全身经穴按循行顺序排列,称“十四经穴”;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载经穴穴名359个,并列举了辨证选穴的范例,充实了针灸辨证施治的内容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定经穴名361个。第6页/共39页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二、腧穴的分类 第7页/共39页十四经穴-是指分布在十四经脉上,有着共同的主治规律的一类腧穴。特点:定名、定位、定经、定数、有着共同的主治作用。不仅能主治本经病证,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如:肺经穴(11个)-主治咳喘、胸闷。如列缺 太渊 中府 胃经穴(45个)主治胃痛、呕吐、胀满、纳呆。如足三里内庭丰隆十四经穴
6、第8页/共39页经外奇穴是指尚未归属于十四经脉,但具有特殊主治作用(奇效)的一类腧穴,又称输奇、经外穴。特点:有定名、定位、无定数、可增加,大多数不在十四经脉上,但有特殊的主治作用(奇效)如:十宣太阳印堂四缝八风八邪经外奇穴第9页/共39页阿是穴是指以疼痛的部位作为腧穴所在部位的一类腧穴。即“以痛为腧”(疼痛指自发性疼痛或在检查按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压痛)源于内经,孙思邈首创特点:无定位、无定数、可在可不在十四经上,统称“阿是穴”或“不定穴”、“天应穴”阿是穴第10页/共39页三、腧穴的命名1.根据宇宙自然景物来命名:天地 地仓 承山 合谷 阳陵泉 阳溪2.根据象形比拟的手法来命名:拟动物-犊鼻
7、 鱼际拟植物-攒竹 丝竹空 禾髎 拟建筑-玉堂 天井 地仓3.根据穴位所在的部位来命名:耳门 颊车 颧髎 乳根 大椎4.根据腧穴主治作用来命名:迎香 耳门 水分 哑门 风池 归来 光明 晴明5.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来命名:阴阳类-阳溪 阳池 阳关 阳陵泉 至阳 阴郄 至阴 三阴交 阴陵泉脏腑类-心俞 肝俞 脾俞 胃俞 胱膀俞气血类-气海 血海精神类-精宫(志室)神门 神庭 主神志、调理神的活动6.腧穴的命名多采用综合命名 阳陵泉(足少阳)地仓(比喻口)承山 承泣 承浆腧穴的名称均有一定的含意,干金冀方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第11页/共39页第三节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第12页/共3
8、9页2.检测穴位诊断疾病 1.扪穴检查诊断疾病 即用电测定法、知热感度测定等,探测体表相关特定穴,以判断其经气的失衡状态及相关脏腑的病变。以手指指腹按压相应的特定穴,或触摸其局部硬结、隆起、凹陷、条索状、圆状反应物等,推断疾病所在经脉、脏腑。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腧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之所,当人体各组织脏器和经络功能失调时,可在相应的腧穴上有所反应。因此,通过对某些腧穴的检测可以协助诊断疾病。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第13页/共39页第四节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第14页/共39页3.特殊作用 2.远治作用 1.近治作用 特殊
9、作用是指腧穴具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胆囊穴治疗胆绞痛等。远治作用是指十四经所属腧穴,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远隔部位的组织、脏器及经脉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不仅治本经的咳嗽、胸闷,还能治疗与其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头痛、项强。近治作用是指一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证。如眼区及其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穴位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及其周围的中皖、建里、梁门等穴位均能治疗胃病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 第15页/共39页2.分部主治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学腧穴 总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