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铁路信号系统技术规范(T-SHJX 049—2022).pdf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技术规范(T-SHJX 049—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域铁路信号系统技术规范(T-SHJX 049—2022).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signal system of suburban railways)T/SHJX 049-2022 2022 上海 前 言 根据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市域铁路分会关于发布的通知(沪交协域铁(2021)第2号)的要求,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缩略语;总体要求;通用技术要求;CTCS2+ATO专用技术要求;CBTC专用技术要求;车载
2、兼容技术要求;地面兼容技术要求;附录AC。本规范由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市域铁路分会负责管理,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及人员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建议和资料反馈至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1265号,邮编200070,E-mai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按照 GB/T 1.1-2020 规则编制。请注意本规范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授 权 委 托 单 位: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市域铁路分会 主 编 单 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上海
3、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主 要 编 制 人:刘建红 刘智平 汪小勇 何利英 欧冬秀 孙来平 刘 洋 赵 博 张 雷 刘华祥 刘明霞 参 与 编 制 人:刘 建 高 翔 金建飞 沈 拓 叶一彪 韦涵君 陈佳飞 罗志刚 王培林 高博文 纪玉清 吴海明 张金龙 陈春辉 孟寒松 陈恒宇 张昱敏 魏秀颖 王冬海 吴 翔 周公建 陈 亮 主 要 审 查 人:陈茂华 朱 宏 李 涛 王 强 李文涛 韩 兵 杨 俐 徐敢锋 朱 翔 洪海珠 武长海 张敏慧 目 录 1 总 则.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缩略语.3.1 术 语
4、.3.2 缩略语.4 总体要求.4.1 基本要求.4.2 总体功能要求.5 通用技术要求.5.1 系统性能参数.5.2 RAMS 要求.5.3 信息网络安全.5.4 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5.5 环境适应性.5.6 供电要求.5.7 接口要求.6 CTCS2+ATO 专用技术要求.6.1 系统构成.6.2 列车运行调度指挥.6.3 列车运行控制.7 CBTC 专用技术要求.7.1 系统构成与功能.7.2 列车运行调度指挥.7.3 列车运行控制.8 车载兼容技术要求.9 地面兼容技术要求.附录 A 典型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结构图.附录 B 系统兼容混合运营典型场景.附录 C 故障及应急运营典型场景.本
5、规范用词说明.1 总 则 1.0.1 针对市域铁路信号系统制式多样性的特点和不同信号系统制式线路间存在列车跨线运行的需求,结合既有信号系统与市域铁路功能定位和运营特征的适应性,制定本规范。1.0.2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的总体要求、通用技术要求、CTCS2+ATO专用技术要求、CBTC专用技术要求以及系统兼容技术要求等。1.0.3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设计速度100km/h160km/h市域铁路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线路的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工程设计、系统研发、工程建设以及运营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6、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4338.4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 GB/T 24338.5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GB/T 25058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119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GB/T 32347.2 轨道交通 设备环境条件 第2部分:地面电气设备 GB/T 32347.3 轨道交通 设备环境条件 第3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TB/T 1
7、448 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绝缘耐压 TB/T 1528 铁路信号电源系统设备 TB/T 2846 铁路地面信号产品振动试验方法 TB/T 3027 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 TB/T 3074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 TB/T 3324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总体技术要求 TB/T 3498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TB/T 3516 CTCS-2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TB 10007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TB 10623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TB 10624 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 TB 10180 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 TJ/DW 149 城际铁路CT
8、CS-2+ATO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TJ/DW 202 高速铁路ATO系统总体暂行技术规范 TJ/DW 220 高速铁路ATO系统列控中心相关功能及接口暂行技术条件 TJ/DW 219 高速铁路ATO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相关功能及接口暂行技术条件 TJ/DW 221 高速铁路ATO系统应答器设置及应用暂行技术条件 T/SHJX 002 上海市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Q/CR 442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Q/CR 518 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 T/CAMET 04005.1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总体规范 第1部分:系统需求 T/CAMET04010 城市轨道交
9、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系统规范 T_CAMET 04011.7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第7部分-信号各子系统与维护支持子系统(MSS)问接口 T/CAMET 04018.1 城市轨道交通 CBTC信号系统规范第1部分:ATP子系统 T/CAMET 04018.2 城市轨道交通 CBTC信号系统规范第2部分:ATO子系统 T/CAMET 04018.3 城市轨道交通 CBTC信号系统规范第3部分:ATS子系统 T/CAMET 04018.4 城市轨道交通 CBTC信号系统规范第4部分:CI子系统 T/CAMET 04018.5
10、 城市轨道交通 CBTC信号系统规范第5部分:基于WLAN的DCS子系统 交办运20221号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缩略语 3.1 术 语 3.1.1 市域铁路 suburban railway 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TB 10624-2020,2.1.1 3.1.2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通过不依赖轨旁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的列车主动定位技术,连续车-地双向数据通信技术以及能够执行安全功能的车载和地
11、面处理器而构建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J/T407-2012,3.1.1 3.1.3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 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并以分级形式满足不同线路运输需求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总称。GB50262-2013,14.6.14 3.1.4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级 CTCS level 2(CTCS-2)基于轨道电路和点式应答器传输信息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GB50262-2013,14.6.17 3.1.5 自动化等级 grade of automation 根据运营工作人员和系统所承担的列车运行基本功能的责任划分确定的列车运行的
12、自动化分级。GB/T32588.1-2016,3.1.6 3.1.6 列车自动控制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信号系统自动实现列车监控、安全防护和运行控制等技术的总称。GB50157-2013,2.0.37 3.1.7 列车自动防护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自动实现列车运行间隔、超速防护、进路安全和车门等监控技术的总称。GB50157-2013,2.0.39 3.1.8 列车自动运行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自动实现列车加速、调速、停车和车门开闭、提示等控制技术的总称。GB50157-2013,2.0.40 3.1
13、.9 计算机联锁 computer interlocking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自动实现进路、道岔、信号机等防护技术的总称。CJ/T407-2012,3.1 3.1.10 调度集中系统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 实现列车运行调度的计算机集中控制与指挥系统。GB50262-2013,14.5.1 3.1.11 互联互通 interoperability 装备不同信号厂家车载设备的列车可以在装备不同信号厂家轨旁设备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内或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上无缝互通安全可靠运营。CZJS/T0033-2015,1.3 3.1.12 跨线运行 cross-l
14、ine operation 运营列车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制式相同或兼容的线路中,由一条线路进入另外一条线路进行共线运行的方式。3.1.13 共管区 area of common jurisdiction 为实现列车在两种不同系统制式线路上跨线运营时,在两种不同制式线路的轨旁设置信号重叠区域,在该区域内同时设置两种不同系统制式的信号地面设备。3.1.14 车载兼容 compatible with on-board equipment 车载设备在具有不同轨旁信号制式的线路上运行,并能根据轨旁不同的信号制式实现车载制式的自适应转换。3.1.15 地面兼容 compatible with ground e
15、quipment 全线或部分区域的轨旁设置支持不同信号制式的设备,装备不同制式车载设备的列车可同时在该线路范围内运行。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M Automatic Mode 自动驾驶模式 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列车自动控制 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列车自动运行 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列车自动防护 ATS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列车自动监控 CBTC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
16、制 系统 CI Computer Interlocking 计算机联锁 CM Coded Train Operating Mode 列车自动防护模式 CTC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 调度集中控制系统 CTCS 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TCS-2 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 level2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第二级 DSU Data Storage Unit 数据存储单元 EB Emergency Braking 紧急制动 EOA End of Movement
17、Authority 行车许可终点 EUM Emergency Unrestricted Train Operating Mode 非限制人工 驾驶模式 GoA Grade of Automation 自动化等级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技术 LTE-M Long Term Evolution-Metro 地铁长期演进技术 LEU Lineside Electronic Unit 轨旁电子单元 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TR Mean Time To Repair 平均修复时间 RAMS Reliabili
18、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Safety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 RM Restricted Train Operating Mode 限制人工驾驶模式 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 TCC Train Control Center 列控中心 ZC Zone Controller 区域控制器 4 总体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信号系统必须是安全、可靠、功能完整、技术成熟的系统,并预留升级条件。4.1.2 信号系统应满足单线和多线的大小交路混合运行、快慢车混合运行,以及不同编组和不同性能参数的列车公交
19、化运营要求。4.1.3 市域铁路网内部具备互联互通跨线运营要求时,信号系统宜采用同一系统制式。4.1.4 市域铁路与国家铁路存在跨线运营要求时,信号系统宜采用CTCS-2制式。4.1.5 市域铁路与城际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存在跨线运营要求时,信号系统宜采用与城际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同一系统制式。当系统制式不一致时,可采用车载兼容或地面兼容方式实现跨线运营需求,具体运营场景详见本标准附录B。4.1.6 涉及行车安全的信号系统及电路设计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4.1.7 信号系统应满足自动运行等级GoA2级及以上水平的运营要求。4.1.8 信号系统应优先采用具有统一规范标准的CTCS制式或ATC制
20、式。当选用CTCS制式时,宜采用CTCS2+ATO列控系统;当选用ATC制式时,宜采用互联互通CBTC列控系统。【4.1.8】条文解释:目前市域铁路信号系统可选制式主要有CTCS制式和ATC制式两大类,其中CTCS制式包括CTCS-0、CTCS-2、CTCS-3等列控系统,其中CTCS-2和CTCS-3还具备ATO功能;ATC制式包括点式ATC、CBTC等列控系统。结合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行车密度、速度等级等特征,应优先考虑选择CTCS2+ATO或具有互联互通功能的CBTC系统。4.1.9 采用CTCS2+ATO列控系统,应满足不小于20对/h运输能力的最小行车间隔要求;采用CBTC列控系统,
21、应满足不小于24对/h运输能力的最小行车间隔要求。4.1.10 信号系统正线应满足双线、双向运行要求,正向应按追踪运行,反向运行宜采用自动站间闭塞;采用CTCS2+ATO列控系统的出入线宜采用双线双方向自动闭塞;CBTC列控系统反向运行具备ATP功能。4.1.11 当CTCS2+ATO线路和CBTC线路要实现互联互通跨线运行,采用车载兼容时,列车在区间宜采用不停车转换,在站内宜采用停车手动/自动转换;采用地面兼容时应设置CTCS2+ATO和CBTC系统共管区域,该区域地面轨旁信号设备应满足CTCS2+ATO与CBTC两种列车混合运行要求。4.2 总体功能要求 4.2.1 信号系统应具备列车运行
22、自动调整、站前(原地)及站后自动折返功能,折返能力应与行车能力相匹配。4.2.2 信号系统应具备站台范围精确停车、站台门与车门联动、与站台紧急关闭按钮联动等功能。4.2.3 信号系统地面及车载设备应采用统一的时间信息。4.2.4 信号系统应采用与采用制式相适应的自动及人工驾驶模式。4.2.5 信号系统中的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联锁、电源等设备应采用冗余技术,涉及行车安全的核心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且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及故障恢复能力。4.2.6 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系统宜采用中心和车站二级系统架构,具备对市域铁路全线网列车调度指挥和管理,通过联锁、列控等信号设备实现集中控制,同时应具备分
23、散自律控制和非常站控两种模式功能。4.2.7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具备列车运行安全防护、自动驾驶、故障降级模式等功能。4.2.8 联锁系统应具备对所管辖车站范围内的信号机、道岔和进路的安全管理,宜采用全电子的接口方式,联锁控制逻辑应满足相应信号系统制式的规则要求。4.2.9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应直接采集不具备自监测功能的信号设备及其结合部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信息,同时能够与具备自监测功能的信号设备接口,获取设备监测信息。具备良好的隔离措施,不得影响被监测信号设备正常工作。4.2.10 数据传输网络应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为各信号子系统内部、信号子系统间信息交互提供传输通道。具备列车跨线运营的线路之间
24、的数据传输网络互联互通功能,并预留其他线路接入条件。4.2.11 移动通信应满足市域铁路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营时,市域列车车载设备应能适应不同移动通信系统实现车地信息传输、避免无线干扰的基本要求。4.2.12 信号系统所包括的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车站联锁、数据通信网络、信号集中监测、信号电源设备、光电缆线路和防雷接地等技术要求均应按照现行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规范执行。5 通用技术要求 5.1 系统性能参数 5.1.1 信号系统的系统容量宜按远期线路规模、最大在线列车数设计,并留有一定余量。5.1.2 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其现场信息采集及处理周期
25、应小于2s。实时控制、各工作站及显示终端等的操作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5.1.3 停车定位精度要求 1 停车控制过程应满足舒适度、快捷性和停车精度的要求。列车减速度的变化率宜不大于 0.75m/s3,站台定点停车精度宜为0.3m,不应超过0.5m,ATO 停车精度要求达到0.3m 的概率不低于 99.99%。2 车载设备的测速分辨率不大于1km/h;测速误差不大于2%;在车站范围内定点停车的位置最大测量误差不大于0.5m;在区间运行时列车位置最大测量误差不大于10m;在折返停车时列车位置最大测量误差不大于1m。5.1.4 自动折返间隔应不大于3min,CTCS2+ATO制式的车载设备换端时间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技术规范T-SHJX 0492022 铁路信号 系统 技术规范 SHJX 049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