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97-2023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8.pdf
《新《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97-2023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97-2023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8.pdf(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lmcJJ JGJ 297-2013 备案号J1596-2013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of buildings 2013-06-09 发布2013-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ener窃rJGJ 297-201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3 年1 2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013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 297 2013,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1、7.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6月9日3 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
3、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计算、消能器的技术性能、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消能部件的连接与构造、消能部件的施工、验收和维护。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广州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大学(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邮政编码:510006)。4 本规程主编单位:广州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4、太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隆诚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南京丹普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国方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赛弗工程减震技术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周福霖周云吕西林程绍革郭彦林翁大根李爱群李宏男叶列平滕军刘伟庆闰维明谭平吴波苗启松曾德民张文芳刘文锋叶燎原苏经宇刘维亚吴从本陈清祥徐斌宫海徐赵东潘鹏潘文尹学军刘康安佟建国张敏徐丽陈明中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亚勇汪大绥莫庸委宁郁银泉冯远薛彦涛方泰生章一萍陈星吴斌5 目次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
5、.2 符号.4 3 基本规定53.1 一般要求.5 3.2 消能器要求.6 3.3 结构分析.6 3.4 连接与节点.7 3.5 消能部件材料与施工.7 3.6 耐久性规定.8 4 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计算.9 4.1 一般规定.9 4.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134.3 坚向地震作用计算.18 4.4 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19 5 消能器的技术性能.21 5.l 一般要求.21 5.2 位移相关型消能器.225.3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26 5.4 屈曲约束支撑.305.5 复合型消能器.32 5.6 消能器性能检验与性能参数确定.32 6 1肖能减震结构设计.35 6.1 4般规定.35 6 6
6、.2 消能部件布置原则.35 6.3 消能部件设计及附加阻尼比.36 6.4 主体结构设计.39 6.5 消能减震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40 7 1肖能部件的连接与构造.43 7.1 一般规定.43 7.2 预埋件计算.43 7.3 支撑和支墩、剪力墙计算 44 7.4 节点板计算.447.5 消能器与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47 8 消能部件的施工、验收和维护.48 8.1 一般规定.48 8.2 消能部件进场验收.488.3 消能部件的施工安装顺序.49 8.4施工测量和消能部件的安装、校正.50 8.5 消能部件安装的焊接和紧固件连接.50 8.6 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验收.51 8.7 消能部
7、件的维护.52 本规程用词说明.54 引用标准名录.55 附:条文说明.57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2 2.2 Symbols.4 3 Basic Requirements.5 3.1 General Requirements5 3.2 Requirements of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6 3.3 Structural Analysis.6 3.4 Connection and Joint.7 3.5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
8、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7 3.6 Durability Reqmrements8 4 Earthquake Action and Seismic Effects 9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4.2 Horizontal Earthquake Action 13 4.3 Vertical Earthquak巳Action18 4.4 Effects of Combinations of Iads and Seismic Actions 19 5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Dissi
9、pation Devices.21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21 5.2 Displacement Dependen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22 5.3 Velocity Dependen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26 5.4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30 5.5 Composit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32 5.6 Test and Determination of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Energy Diss1
10、pat1on Devices 32 8 6 Design of Energy Dissipation Buildings.35 6.1 General Requirements35 6.2 Distribution Principle of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35 6.3 Design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and Additional Damping Rat1036 6.4 Design of Mam Structure 39 6.5 Perform且nce-BasedDesign of Energy Dissipatio
11、n Buildings40 7 Connecting and Details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43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43 7.2 Calculation of Embedded Parts43 7.3 Calculation of Brace,Pier and Shearwall44 7.4 Calculation of Gusset Plate 44 7.5 Connecting Details betwee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and Main Structures 47 8 Co
12、nstruction,Quality Acceptance and Maintenance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48 8.1 General Requirements48 8.2 Site Acceptance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48 8.3 Installation Sequence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49 8.4 Construction Survey,Installation and Correc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50 8.5 W
13、eld and Fasten Connec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 50 8.6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51 8.7 Maintenance of Energy Dissipation Parts.5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5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55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57 9 1总则1.0.1 为了贯彻执
14、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在消能减震工程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o.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新建建筑结构和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消能减震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及有特殊要求的新建建筑结构和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消能减震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1.o.3按本规程设计与施工的消能减震结构,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消能部件正常工作,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消能部件正常工作,主体结构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
15、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消能部件不应丧失功能,主体结构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o.4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消能器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1肖能器是通过内部材料或构件的摩擦,弹塑性滞回变形或蒙古(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能量的装置。包括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和复合型消能器。2.1.2 消能减震结构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设置消能器的结构。消能减震结构包括主体结构、
16、消能部件。2.1.3 位移相关型消能器displacement dependent energy dis sipation device 耗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的相对位移相关的消能器,如金属消能器、摩擦消能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等。2.1.4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velocitydependen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耗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的相对速度有关的消能器,如蒙古滞消能器、蒙古弹性消能器等。2.1.5 复合型消能器composit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耗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有关的消能器,如铅茹弹性消能器等。2.1.6
17、 金属消能器metal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由各种不同金属材料(软钢、铅等)元件或构件制成,利用金属元件或构件屈服时产生的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7 摩擦消能器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由钢元件或构件、摩擦片和预压螺栓等组成,利用两个或两2 个以上元件或构件间相对位移时产生摩擦做功而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8 屈由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由核心单元、外约束单元等组成,利用核心单元产生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9 蒙古滞消能器viscous ene
18、rgy dissipation device 由缸体、活塞、教滞材料等部分组成,利用蒙古滞材料运动时产生教滞阻尼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10 蒙古弹性消能器viscoelastic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由蒙古弹性材料和约束钢板或圆(方形或矩形)钢筒等组成,利用茹弹性材料间产生的剪切或拉压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的减震装置。2.1.11 泊能部件energy dissipation part 由消能器和支撑或连接消能器构件组成的部分。2.1.12 消能减震层energy dissipation layer 布置消能部件的楼层。2.1.13 附加阻尼比addition
19、al damping ratio 消能减震结构往复运动时消能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有效阻尼比。2.1.14 附加刚度additional stiffness 消能减震结构往复运动时消能部件附加给主体结构的刚度。2.1.15 1肖能器极限位移ultimate displacement of energy dis sipation device 消能器能达到的最大变形量,消能器的变形超过该值后认为消能器失去消能功能。2.1.16 消能器极限速度ultimate velocity of energy dissipation de vice 消能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值,消能器的速度超过该值后认为消能器失去消
20、能功能。2.1.17 消能器设计位移design displacement of energy dissi-3 pation device 消能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达到的位移值。2.1.18 消能器设计速度design velocity of energy dissipation de吭白消能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达到的速度值。2.2符口可2.2.1 结构参数Fsy 设置消能部件的主体结构层间屈服剪力;K1一一结构抗扭刚度;T,一一消能减震结构的第i阶振型周期;C消能减震结构总阻尼比;s1 主体结构阻尼比;结构自振频率;/;.Upy一一消能部件在水平方向的屈服位移或起滑位移;
21、/;.Usy一一一设置消能部件的主体结构层间屈服位移。2.2.2 消能器参数Co 消能器的线性阻尼系数;C1 第j个消能器由试验确定的线性阻尼系数;Fd 消能器在相应位移下的阻尼力;G一蒙古弹性材料剪切模量;C:一一蒙古弹性材料储存模量;Kb 支撑构件沿消能方向的刚度;lv 教弹性消能器的教弹性材料的总厚度;WC)第1个消能部件在结构预期层间位移!;.u1下往复循环一周所消耗的能量;蒙古弹性材料允许的最大剪切应变;Sd 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udmax一一一沿消能方向消能器最大可能的位移;/;.u一一沿消能方向消能器的位移。4 3基本规定3.1一般要求3.1.1 1肖能减震结构
22、设计可分为新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和既有建筑结构消能减震加固设计。3.1.2新建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本规程第1.0.2条的规定,既有建筑结构采用消能减震加固时,抗震设防目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规定。3.1.3 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需求,分别选定针对整个结构、局部部位或关键部位、关键部件、重要构件、次要构件以及建筑构件和消能部件的性能目标。3.1.4 确定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案时,消能部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肖能部件宜根据需要沿结构主轴方向设置,形成均匀合理的结构体系。2 1肖能部件宜设置在层间相对变形或速度较大的位置。
23、3 1肖能部件的设置,应便于检查、维护和替换,设计文件中应注明消能器使用的环境、检查和维护要求。3.1.5 消能器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类型、使用环境、结构控制参数等因素,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时预期的结构位移或内力控制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消能器。3.1.6 当消能减震结构遭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后,应对消能器进行检查和维护。3.1.7抗震设防烈度为7、8、9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120m、80m的大型消能减震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设置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建筑设计应预留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和5 空间。3.2 消能器要求3.2.1 消能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消能器应具备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
24、能量的能力,消能器的极限位移应大于消能器设计位移的120%。速度相关型消能器极限速度应大于消能器设计速度的120%。2 在10年一遇标准风荷载作用下,摩擦消能器不应进入滑动状态,金属消能器和屈曲约束支撑不应产生屈服。3 消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型消能器应满足位移相关型消能器性能要求。4 消能器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3.2.2 应用于消能减震结构中的消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消能器应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2 消能器的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3.2.3 消能器的抽样和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消能器的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2 消能器的
25、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二方进行。3.3结构分析3.3.1 消能减震结构分析模型应正确地反映不同荷载工况的传递途径、在不同地震动水准下主体结构和消能器所处的工作状态。3.3.2 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应根据主体结构、消能器的工作状态选择,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3.3.3 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应为主体结构阻尼比和消能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阻尼比的总和,结构阻尼比应根据主体结构处于弹性或弹塑性工作状态分别确定。6 3.3.4 消能减震结构的总刚度应为结构刚度和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刚度之和。3.3.5 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应采用成熟的模型并经试验验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 新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97-2023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8 2023 建筑结构 规范 大全 JGJ297 建筑 减震 技术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