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T367-2023 高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88.pdf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T367-2023 高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8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T367-2023 高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88.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口J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 J T3 6 7 2 01 1_ _ _ _ I E j同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 e n e r a lt e c h n i c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h i g hs p e e dm a g l e vv e h i c l e s2 0 1 卜0 5 1 7 发布2 0 1 1 1 2-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C J T3 6 7 2 01 1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使用条件5 车辆基本参数6 基本要求7 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8 车体及其内装设备9 磁浮走
2、行部1 0电气系统1 1 悬浮导向系统1 2 紧急制动系统1 3 控制与诊断系统1 4 测速定位系统1 5 空调通风系统1 6 气路系统1 7 卫生及供水系统1 8 通讯与乘客信息系统1 9 安全设施2 0 试验与验收2 1 标志-2 2 运输与质量保证期限参考文献目次【1112344566788889999O0Ol刖昌C J T3 6 7 2 0 11本标准按照G B T1 1 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日。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磁浮交通
3、发展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沈阳变压器研究所、成都中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2 1(集团)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祥明、林国斌、刘万明、吴小东、廖志明、胡杰、何大海、罗湘萍、刘颖、徐俊起、严培良、高定刚、h 格非、韩鹏、凌璐、王绍银、翁秀玲、洪少枝、盛雄伟、李洁、张辉、江巍、薛世海、胡华泉、查泰勤、胡伯仁、李云钢、余龙华、张昆仑、罗世辉、孙章、郭艳霞、李晓龙、李健鸣、陈乐生、严云升、楚子林、关庆罡、李世成、刘杰、刘志刚、张
4、振纲、朱耀忠、单晨晓、朱颖、王松兆。1 范围高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 J T3 6 7 2 0 11本标准规定了高速磁浮交通车辆的使用条件、基本参数、车辆基本要求、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车体及其内装设备、磁浮走行部、电气系统、悬浮导向系统、紧急制动系统、控制与诊断系统、测速定位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气路系统、卫生及供水系统、通讯与乘客信息系统、安全设施、试验与验收、标志、运输与质量保证期限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为5 0 0k m h 的高速磁浮交通车辆(以下简称车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5、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4 2 0 8 外壳防护等级(I E C6 0 5 2 9:2 0 0 1,I D T)G B T5 5 9 9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 B T1 2 5 2 8 交流额定电压3k V 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G B T1 4 8 9 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I E C6 1 1 3 3:1 9 9 2,M O D)G B T2 1 4 1 3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I E C6 0 0 7 7:1 9 9 9,I D T)G B T2 1 4 1 4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隐患防护的规
6、定(I E C6 1 9 9 1:2 0 0 0,I D T)G B T2 1 5 6 2 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 A M s)规范和说明(I E C6 2 2 7 8:2 0 0 2,I D T)G B T2 1 5 6 3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 E C6 1 3 7 3:1 9 9 9,I D T)G B T2 4 3 3 8 4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 2 部分:机车车辆设备(I E C6 2 2 3 6 3 2:2 0 0 3,M o D)T B T1 8 0 4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T B T3 1 3 9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I S
7、 O1 2 9 4 4 5 色漆和清漆防护漆体系对钢结构的腐蚀防护第5 部分:防护漆体系U I C6 5 1 机车、动车、动车组和带司机室拖车的司机室布置3 术语和定义3 13 23 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高速磁浮交通车辆h i 曲s p e e dm a g l e vv e h i c l e通过电磁吸力提供悬浮导向功能,由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的轨道交通车辆。电磁悬浮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l e v i t a t i o n利用可控电磁吸力使车辆与轨道下表面保持非接触状态。悬浮间隙l e v i t a t i o ng a p在列车悬浮运行
8、时,车辆悬浮磁铁上表面与轨道上安装的定子铁芯下表面之间的垂向距离。C J T3 6 7 2 01 13 4导向g u i d a n c e利用可控电磁吸力使车辆与轨道的横向导向面保持非接触状态。3 5测速定位设备v e l o c i t yl o c a t i o nd e v i c e在车上设置的用于检测列车运行速度、所处位置和运行方向的设备。3 6紧急制动e m e r g e n c yb r a k e紧急情况下,通过电制动和机械制动将列车停在预定停车点,或以最大制动力使列车在最短距离内停车。3 7磁浮走行部l e v i t a t i o nr u n n i n gs t
9、 o c k包括磁铁模块、摇枕横梁模块、纵粱模块及各种悬挂系统零部件在内的用于实现磁浮列车悬浮、导向、牵引、制动等功能的车辆部件。3 8滑橇s l i d i n gd e v i c e,s k i d用于车辆停车支撑和应急滑行支撑,并具有一定摩擦制动功能的机械部件。3 9基准r e f e r e n c e基准是控制车辆与轨道相对位置关系和车辆各部件尺寸的测量参考点。3 1 0轨距g a u g e轨道两侧导向面平面之间的横向距离。3 1 1端车e n ds e c t i o n带有司机室的车辆。3 1 2中车m i d d l es e c t i o n无司机室的车辆。3 1 3高
10、速磁浮交通列车(简称列车)h i i g hs p e e dm a g l e vt r a i n,t r a i n编组成列,可以正常载客的若干高速磁浮车辆的完整组合。4 使用条件4 1 环境条件4 1 1 正常工作海拔不超过14 0 0 m。4 1 2 环境温度在-2 5 至4 0 之间。4 1 3 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 0(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 5)。4 1 4 车辆应能承受风、沙、雨、雪的侵袭及车辆清洗时清洗剂的作用。4 1 5 因列车运行区域不同而存在气候条件差异时,用户与制造商可在合同中另外规定使用环境条件。2c _ j r3 6 7 2 0 1 14 2 线路条
11、件4 2 1 线路轨距:28 0 0 i n m。4 2 2 最小平曲线半径:3 5 0m。4 2 3 最小竖曲线半径:5 3 0m。4 2 4 最大纵坡度:l O O。4 2 5 最大横坡度:1 2。4 3 供电条件4 3 1 受电方式a)列车速度低于2 0k m b 时:接触轨一受流器受电。b)列车速度高于2 0k m h 但低于1 0 0k m h 时:接触轨一受流器受电和车上直线发电机发电组合。c)列车速度高于1 0 0k m h 时:车上直线发电机发电。4 3 2 供电电压采用接触轨一受流器受电时,接触轨供电电压为D C3 3 0V(波动范围D C2 7 0v D C3 6 0V)。
12、5 车辆基本参数车辆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表1 车辆基本参数序号名称端车审蕈1车体基本长度m m2 72 1 1 2 47 6 8 62车体基本宽度r a m37 0 03车体基本高度r a m42 0 0。4车内净高r a m2 1 0 05车门宽高m m9 0 0 X 19 5 06车内地板面距轨面高r a m9 5 47横向静态钳距r a m28 2 48横向动态钳距r a m28 2 29垂向静态钳距m m4 2 51 0垂向动态钳距r a m4 1 81 1车辆载荷中心距r a m22 2 0 a1 2车辆最大重量t6 97 21 3空车重量t5 65 4 51 4车辆额定载重
13、时重量t6 56 87 5 个悬浮模块长度(每个悬浮模块长30 9 6r a m)+车头部分。以车厢连接车钩中心线为尺寸基线,8 个悬浮模块长度。不包括车顶天线。a 与线路左右两侧定子中心距一致。C J T3 6 7 2 01 16 基本要求6 1 车辆应符合相关车辆限界的要求,新造及改进车辆应进行车辆限界校核。6 2 车辆的各种设备及附属设施应布置合理,安装牢固可靠,便于检查、维修,同时应考虑车辆意外情况对其影响。6 3 车辆设计应考虑模块化和轻量化,提高可用性并保证运载能力。6 4 同一型号的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6 5 车辆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应符合G B T2 1 5 6
14、2 的要求。6 6 整备状态下的车辆重量不应超过合同中规定值的3。6 7 车辆客室地板面距轨面高度应与车站站台面相协调,车辆空重车高度调整装置应能有效地保持车辆地板面高度不因载客量的变化而明显改变。地板面高度在任何使用情况下均不应低于站台面。6 8 列车应能以规定的速度安全通过最小半径区段。6 9 列车与牵引、制动相关的特性应符合用户与制造商双方同意的设计文件的要求。6 1 0 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不应低于4 0 0k m h。6 1 1 牵引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a)列车最大加速度(减速度)不应大于1 5m s 2。b)正常运行加速度(减速度)应不大于I 0m s 2。6 1 2 噪声a)列车以
15、4 0 0k m h 的速度通过时,在距离线路轨道中心线2 5m 水平面、距轨面1 5m 高度处,噪声的瞬时最大声压级不大于9 7d B(A)。b)中车中部座位、距地板面1 2m 高度处的连续等效声压级不应大于表2 噪声值。6 1 3 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指标应符合G B T5 5 9 9 中平稳性指标W 2 5 的要求。6 1 4 车辆各种设备的冲击振动试验应符合G B T2 1 5 6 3 的规定。6 1 5 车辆主体结构设计寿命应大于3 0 年。表2 中车中部座位、距地板面1 2n l 高度处的噪声值l速度(k m h)3 0 05 0 0连续等效声压级d B(A)6 88 06 1 6 车
16、辆应符合额定载重最不利分布情况的要求。6 1 7 车辆的结构材料、零部件应采用高阻燃性或难燃材料制造。采用的材料及材料的阻燃性、材料燃烧与热分解时挥发的有害气体和烟密度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否则应进行阻燃处理或用阻燃、非燃材料加以封罩。6 1 8 车辆防腐蚀涂装应符合I s O1 2 9 4 4 5 的要求,在耐受大气腐蚀等级为C 3 条件下,涂层耐久性应达到1 5 年以上。车身表面涂层应达到优质装饰性涂层要求。6 1 9 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T B T3 1 3 9 的要求。7 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7 1 车辆型式车辆宜有端车和中车两种型式。47 2 列车编组列车
17、应依据客流需求和牵引能力编组,列车宜由2 节端车与若干节中车编组。7 3 联结装置7 3 1 车钩应具有弹性缓冲功能,能抑制车厢间的相对移动。7 3 2 联结装置应能承受不小于2 5 3k N 的纵向拉压作用力。7 3 3 端车仅在与中车连接的一端设有车钩,中车的两端应设有车钩。8 车体厦其内装设备C J T3 6 7 2 0 118 1 车体8 1 1同型号车辆应具有统一的基本结构型式。8 1 2车体结构设计应避免与走行机构发生共振。8 1 3 车体的整体承载结构在使用期限内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疲劳损伤。8 1 4 车体的强度和刚度应通过计算和试验证明。试验的加载方法和使用的许用应力值取值应符
18、合用户与制造商均认可的国家或国际标准。8 1 5 整备状态下车辆的车厢地板高度应以轨道面为基准。8 1 6 车体结构强度应符合空气静态压力士60 0 0P a、动态压力22 5 0P a 的要求。8 1 7 车体以及各种设备的外壳和所有开孔、门窗、孔盖均能防止雨雪侵入。封闭式的箱、柜应做到密闭良好,机械清洗时不应渗水、漏水。车体表面应平滑。8 1 8 车厢的密封性能应符合车厢内外气压差为50 0 0P a 时,ls 内气压变化不大于5 0 0P a,3s 内不大于8 0 0P a,1 0s 内不大于10 0 0 P a 的要求。8 1 9 端车的车头端应设置防冲撞装置,用于吸收冲击能量。8 1
19、 1 0 车厢的主结构与内装构件之间应敷设吸湿性小,膨胀率低、性能稳定的防寒、隔热、隔声材料。8 1 11车体应有架车、起吊的位置,以便于拆装起吊和救援。8 2 司机室8 2 1司机室与客室之间的贯通门净开宽度不应小于5 5 0m m,高度不应低于18 0 0m m。8 2 2 控制台的外形、结构与司机座位的布置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司机在座位上能方便清晰地观察到控制台上的仪表、指示灯秆故障显示器等各种显示设备和前方线路。8 2 3 司机座椅应为固定的软式或半软式座椅,其高度、前后位置应可以调节。8 2 4 司机室灯光照明在地板中央的照度为3l x 5I x,控制台面为5I x 1 0i
20、x,并应设置较强照度的照明装置,以适应室内设备检查维修时的需要。8 2 5 司机室的主结构和前窗玻璃应符合U I C6 5 1 中抗击穿强度要求,前窗玻璃在任何部位受到冲击或撞击时不应崩散。8 3 客室8 3 1 客室侧门的净开宽度不应小于9 0 0m m,高度不应低于19 5 0m m。8 3 2 客室间的贯通门应为双扇自动门,并可通过按钮转换为手工开闭。在全开位置时应有锁定机构。8 3 3 客室侧门的开闭传动和控制应安全可靠。侧门的开闭状态及允许开门的解锁信号应与运控系统连锁。应在全部客室侧门关闭并锁定后,列车才能行驶。行驶中应确保门的可靠锁闭。应在列车停5c z v3 6 7 2 0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T367-2023 高速磁浮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88 城建 市政 规范 大全 CJT367 2023 高速 交通 车辆 通用 技术 条件 8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