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45-2023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88.pdf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45-2023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8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45-2023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88.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CJJ 145-2010 备案号 J 1085-2010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as-fired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engineering2010-08-18 发布 2011-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as-fired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engineeringCJ J
2、145-201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1 年3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0 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as-fired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engineering Q J 145-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关开本:8 5 0 X 1 1 6 8毫 米1/3 2印张:2 M字数:7 2千字 2010年1
3、2月第一版 201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3.00元 统一书号:15112 17950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ttp:/w w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757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燃气 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 号为C J J 1 4 5 -2 0 1 0,自 2 0 1 1 年 3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4.3.9、4.3.1 0、4.3.1 1、4.5.1、5.1.8、5.1.1 0 条为强制性条 文,
4、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 0 年 8 月 1 8 日根据原建设部 关于印发 二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 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 2 0 0 4 6 6 号)的 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 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系统配置;4.能源站;5.燃气系统及设备;6.供配电系统及设备;7.余热 利用系统及设备;8.监控系统;9.施工与验收;1 0.运行管理。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
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 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惠新里3 号;邮编:1 0 0 0 2 9)。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本 规 程 参 加 单 位: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煤气公司 深圳市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双良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川崎重工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段 洁 仪 杨 健 冯 继 蓓 杨 杰 刘 素 亭 孙 明 烨 梁 永 建
6、高 峻 黄 湘 宿 建 峰 张 长 江 陈 秋 雄陈延林钱 琦徐伟亮汪军民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振铭廖荣平陈 敏李宇红韩晓平施明融苗长青李先瑞杨世江李春林潘军松目 次mi.i雜.2系统配置.43.1系统组成及运行方式.43.2冷,热,电负 荷.43.3设备配置.5能源站.74.1站址选择.74.2工艺布置.84.3建筑与结构.94.4 麵.104.5通风与排烟.114.6照 明.13燃气系统及设备.145.1燃气供应系统.145.2燃气设备.155.3辅助设施.16供配电系统及设备.176.1电力系统.1 76.2发电设备.186.3辅助设施.196.4电气主接线.206.5继电保护与计量.2
7、06.6接地保护.2 16.7电缆选择与敷设.2167 余热利用系统及设备.2 37.1余热利用系统.237.2余热利用设备.237.3辅 助 设 施.248 监控系统.2 58.1监 测.258.2控 制.268.3保护与报警.269施工与验收.289.1施工准备.289.2设备安装.289.3管道安装.289.4设备调试及试运行.299.5竣工验收.3010运行管理.321 0.1运行和维护.321 0.2系统启动和停机.3210.3检验与维修.33本规程用词说明.34引用标准名录.35附:条文说明.3 77Contents1 G e n e ra l P rov i s i on s .
8、12 T e rm s .23 S y s t e m C on f i gu ra t i on .43.1 System Composi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s.43.2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Load.43.3 Equipment Configuration.54 E n e rgy S t a t i on .74.1 Location Selection.74.2 Process Layout.84.3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94.4 Fire Protection.104.5 Venti
9、lation and Waste Gas Exhaust.114.6 Illumination.135 G a s S y s t e m a n d E q u i pm e n t s .1 45.1 Gas Supply System.145.2 Gas Equipment.155.3 Auxiliary Equipment.166 P ow e r S u pply S y s t e m a n d E q u i pm e n t .1 76.1 Power System.176.2 Power Generating Equipment.186.3 Auxiliary Equipm
10、ent.196.4 Electrical Main Connection.206.5 Relay Protection and Metering.206.6 Ground Protection.216.7 Cable Selection and Laying.2187 E x h a u s t H e a t S y s t e m a n d E q u i pm e n t .2 37.1 Exhaust Heat System.237.2 Exhaust Heat Equipment.237.3 Auxiliary Equipment.248 M on i t ori n g a n
11、d C on t rol S y s t e m.2 58.1 Monitoring.258.2 Control.268.3 Protection and Alarm.269 C on s t ru c t i on a n d A c c e pt a n c e .2 89.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heck.289.2 Equipment Installation.289.3 Pipline Installation.289.4 Equipment Test and Commissioning.299.5 Acceptance Check of Finish
12、 Construction.301 0 O pe ra t i on a n d M a n a ge m e n t .3 210.1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3210.2 Start and Stop.3210.3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33E x pla n a t i on of W ord i n g i n T h i s S pe c i f i c a t i on .3 4L i s t of Q u ot e d S t a n d a rd s .3 5A d 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
13、isions.3791.0.1 为提高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安全的燃气冷热 电三联供系统(以下简称“联供系统”),规范工程的建设和管 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燃气为一次能源,发电机总容量小于或 等于1 5 M W,新建、改建、扩建的供应冷、热、电能的分布式 能源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1.0.3联供系统宜采用并网的运行方式。1.0.4联供系统应遵循电能自发自用、余热利用最大化的原则,系统的设备配置及运行模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1.0.5联供系统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应大于7 0%。1.0.6联供系统的设 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 程的规定外,尚
14、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ga s-f i re d c om b i n e d c ooli n g,h e a t i n g a n d pow e r s y s t e m布置在用户附近,以燃气为一次能源用于发电,并利用发电 余热制冷、供热,同时向用户输出电能、热(冷)的分布式能源 供应系统。2.0.2 孤网运行 ope ra t i n g i n i s ola t e d m od e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机独立运行的方式。2.0.3 并网运行 ope ra t i n g i n gri d pa ra lle l m od e燃气
15、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机与公共电网并列运行,不向 公共电网输送电能的方式。2.0.4 上网运行 ope ra t i n g i n gri d c on n e c t e d m od e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机与公共电网并列运行,可向 公共电网输送电能的方式。2.0.5 能源站 e n e rgy s t a t i on设置冷热电联供系统设备及相关附属设施的区域或场所。2.0.6 发电机组 ge n e ra t or s e t由原动机、发电机、启动装置、控制装置等组成的发电 设备。2.0.7 余热 e x h a u s t h e a t原动机冷却水热能及原动机排烟热能。2.
16、0.8 余热锅炉 e x h a u s t h e a t b oi le r利用原动机的排烟及冷却水热能,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2.0.9 补燃型余热锅炉 s u pple m e n t a ry-f i re d e x h a u s t h e a t b oi le r 除利用余热外,还带有燃烧器,可通过直接燃烧燃气产生蒸 汽或热水的余热锅炉。2.0.10余热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e x h a u s t h e a t a b s orpt i on c h i lle rs (h e a t e r)直接利用原动机冷却水和排烟进行制冷、热的机组。可分为 烟气型及烟气热水型冷
17、(温)水机组。2.0.11补燃型余热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s u pple m e n t a ry-f i re d e x h a u s t h e a t a b s orpt i on c h i lle rs (h e a t e r)除利用余热外,还带有燃烧器,可通过直接燃烧燃气制冷、热的余热吸收式冷(温)水机组。2.0.1 2 主机间 c om b u s t i on e q u i pm e n t room 能源站中布置燃气燃烧设备的房间。3系 统 配 置3.1 系统组成及运行方式3.1.1 联供系统应由动力系统、供配电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燃气供应系统、监控系统组成。3.
18、1.2 当热负荷主要为空调制冷、供热负荷时,联供系统余热 利用设备宜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当热负荷主要为蒸汽或 热水负荷时,联供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余热锅炉。3.1.3 当没有公共电网或公共电网接入困难,且联供系统所带 电负荷比较稳定时,发电机可采用孤网运行方式,否则应采用并 网运行方式。3.1.4 孤网运行的联供系统,发电机组应自动跟踪用户的用电 负荷。3.1.5 并网运行的联供系统,发电机组应与公共电网自动同步。3.1.6 上网运行的联供系统,其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 和运行管理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执行电力行业的相关标准。3.1.7 发电机应在联供系统供应冷、热负荷时运行,供冷、
19、供 热系统应优先利用发电余热制冷、供热。3.1.8 联供系统的组成形式、设备容量、工艺流程及运行方式,应根据燃气供应条件和冷、热、电、气的价格,经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3.2冷、热、电负荷3.2.1 对既有建筑进行联供系统设计时,应调查实际冷、热、电负荷数据,并应根据实测运行数据绘制不同季节典型日逐时负 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3.2.2 对新建建筑或不能获得实测运行数据的既有建筑进行联供系统设计时,应根据本建筑设计负荷资料,参考相似建筑实测 负荷数据进行估算,并应绘制不同季节典型日逐时负荷曲线和年 负荷曲线。3.2.3绘制不同季节典型日逐时负荷曲线时,应根据各项负荷 的种类、性质以及蓄热(冷)容量
20、分别逐时叠加。3.2.4进行联供系统技术经济分析时,应根据逐时负荷曲线计 算联供系统全年供冷量、供热量、供电量。3.3设 备 配 置3.3.1联供系统发电机组应针对不同运行方式确定设备容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并网运行方式时,发电机组容量应根据基本电负 荷曲线确定,单台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低负荷运行要求;2当采用孤网运行方式时,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所带电负 荷的峰值需求。3.3.2 当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时,发电机组不宜少于2台。3.3.3 余热利用设备应根据发电机余热参数确定。温度高于 1 2 0 C的烟气热量和温度高于8 5 C的冷却水热量应利用,温度高 于6 5 C的冷却水热量宜利用
21、。3.3.4 确宰联供系统设备容量时,应计算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 率,且应#合本规程第1.0.5条的规定。3.3.5联供系统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v =3.6 W R t:n+Q 2 X 1 0 0%(3.3.5)X WL式中:V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W年净输出电量(k W h);Qi年有效余热供热总量(MJ);Q2年有效余热供冷总量(MJ);B年燃气总耗量(m3);Ql燃气低位发热量(MJ/m3)。3.3.6能源站的供冷热设备总容量应根据用户设计冷热负荷确 定。当发电余热不能满足设计冷热负荷时,应设置补充冷热能供 应设备。补充冷热能供应设备可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压 缩式
22、冷水机组、热泵、锅炉等,且可采用蓄冷、蓄热装置。4能 源 站4.1站 址 选 择4.1.1能源站宜靠近供电区域的主配电室。4.1.2能源站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 B 5 0 0 1 6 的有关规定。能源站主机间应为丁类厂房,燃 气增压间、调压间应为甲类厂房。4.1.3能源站宜独立设置或室外布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 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4.1.4当主机间受条件限制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应布置在建 筑物的地下一层、首层或屋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或等于0.7 5 的燃 气作燃料时,不得布置在地下或半
23、地下建筑(室)内;2 建筑物内地下室、半地下室及首层的主机间应靠外墙布 置,且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3能源站布置在建筑物地下一层或首层时,单台发电机容 量不应大于3 M W;4能源站布置在建筑物屋顶时,单台发电机容量不应大于 2MW,且应对建筑结构进行验算;5能源站设置在屋顶上时,主机间距屋顶安全出口的距离 应大于6.0 m。4.1.5能源站冷(温)水机组及常(负)压燃气锅炉可设置在 建筑物地下二层。4.1.6能源站变配电室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 0 k V 及 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 B 5 0 0 5 3 的有关规定。4.1.7能源站布置在室外时,燃气设备边缘与
24、相邻建筑外墙面 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4.1.7 的规定。7表4.1.7室外布置能源站燃气设备边缘与相邻 建筑外墙面的最小水平净距燃气最高压力(M P a)最小水平净距(m)一般建筑重要公共建筑、一类高层民用建筑0.84.08.01.67.01 4.02.51 1.02 1.04.1.8冷却塔、风冷散热器和室外布置的能源站等,应与周围 建筑布局相协调。4.2工 艺 布 置4.2.1能源站宜设置主机间、辅机间、变配电室、控制室、燃 气计量间等。4.2.2控制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室的门、窗宜采用隔声门窗;2控制室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隔声、室温、新风等劳动保 护要求。4.2.3发电机组及冷、热
25、供应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有设备安装、检修、运输的空间及场地;2设备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O m;3设备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和设备维修要求。主机间内 设备的净距不宜小于1.2m。4.2.4汽水系统应装设安全设施。4.2.5外表面温度高于50C的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隔热。对 不宜保温,且人员可能接触的部位应设护栏或警示牌。4.2.6能源站室外布置时,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设备的要求对发 电机组及辅助设备设置防雨、防冻、防腐、防雷等设施。4.2.7能源站设备及室外设施等应选用低噪声产品,能源站噪 声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和 工业8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 B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45-2023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88 城建 市政 规范 大全 CJJ145 2023 燃气 冷热 三联 工程技术 规程 8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