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pdf
《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pdf(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姓名:何泽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蒋平20081118摘要基于I E C6 18 5 0 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及应用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何泽家指导教师蒋平教授摘要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变电站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因其特有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一些大的电力科研机构都在积极的开展数字化变电站相关技术研究,并积极地将研究成果进行示范性推广应用。本文首先将传统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数
2、字化变电站的结构及特征,然后就数字化变电站中两大关键技术一正c6 1 8 5 0 标准与光电互感器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两者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在充分理解并掌握I E C6 1 8 5 0 及相关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I E C6 1 8 5 0 7 的性能参数模型,并应用仿真方法在I E C6 1 8 5 0 报文延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建立在以太网上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仿真模型,并验证了使用基于G O O S E 的报文,可以有效减少报文量,使变电站通信网络性能符合自动化实时要求。通过对I E C 6 0 8 7 0 5 与I E C6 1 8 5 0 标准的研究,
3、得出I E C 6 0 8 7 0 与匝C6 1 8 5 0 规约间的转换方法。最后,本文结合无锡圆石变数字化变电站改造工程实际,研究了P S I 3 0 0 0 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测控装置以及综合自动化后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总结了国内数字化变电站改造的实现方式,并结合淮安城南变1 1 0 k V 数字化变电站改造项目特点,给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关键词:I E C6 1 8 5 0:数字化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G O O S E:合并器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 e s e a
4、r c ha n da p p f i c a t i o no n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nb a s e do nI E C6 18 5 0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i n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M i e r o c l e c t r o n i cT e c h n o l o g ya n dN e t w o r k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5、,t h et e c h n o l o g yo f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ni sd e v e l o p e di n t oak i n d o fn e wt e c h n o l o g yu s e di ns u b s t a t i o n A si t su n i q u et e c h n i c a la d v a n t a g e,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i sf o c u s e,do nd i 百t a ls u b s t a t i o nb o t hd
6、o m e s t i ca n da b r o a d S o m el a r g ep o w e r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r ep e r f o r m i n gal o to fr e s e a r c h e sr e l a t e dt od i 罾h a ls u b s t a t i o n,a n de x t e n d i n gt h er e s u l t si n t 0e x e m p l a r yi m p l e m e n t sa c t i v e t y T h i sp a
7、 p e rf i r s tc o m p a r e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u b s t a t i o na n d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na n di n t r o d u c e s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n n et w ok e yt e c h n o l o g i e si n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8、 n,t h eS t a n d a r do fI E C6 18 5 0a n de l e c t r o n i ct r a n s f o r m e r,a r ed e e p l ys t u d i e d 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p r o b l e m so fb o t ht e c h n o l o g i e sa r ea l s op o i n t e do u t O nt h eb a s i s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g r a s p i n gt h eS t a n
9、 d a r do fI E C618 5 0a n dr e l a t e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a n d a r d s,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d e x e so fI E C618 5 0 7i sm o d e l e d A f t e r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m e s s a g ed e l a ym o d e lo fI E C618 5 0,s i m u l a t i o ni su s e dt os t u d yt h er e a l-t i m
10、 e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b e t w e e ns u b s t a t i o n si nt h eE t h e m e t,w h i c hv e r i f i e st h a tt h em e s s a g ec a nb ee f f e c t i v e l yr e d u c e d,b a s e do nt h eu s eo fG O O S Em e s s a g e,S Ot l l a tt h er e q u i r e m e
11、 n to f a u t o m a t i o na n dr e a l t i m ep e r f o r m a n c ea r er e a c h e d B yt h er e s e a r c ho nS t a n d a r do nI E C 6 0 8 7 0 5a n dI E C6 18 5 0,t h em e t h o do fc o n v e r s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i sa c q u i r e d A tl a s t,w i t ht h ea c t u a lr e f o r mp r o j e c
12、 to f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ni nW u X i,t h ep r o t e c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d e v i c e si nP S I-3 0 0 0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n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i n t e g r a t e da u t o m a t i o ns)r s t e mi ss t u d i e d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i s,t h er e a l i
13、 z i n gw a yo f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d o m e s t i cd i:西t a ls u b s t a t i o ni ss t u d i e da n ds u m m e du p C o m b i n e d 丽t l l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i nS o u t h e r nC i t yS u b s t a t i o no fH u a i a n,ad e t a i ls c h e r n ei sg i v e n S o m
14、 ep o s s i b l et e c h n o l o g ys o l u t i o n sf o rd i i 西t a ls u b s t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h a tm a ya r i s eo n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p r o j e c t si sg i v e n,a sw e l l,w h i c hl a yas o l i dt e c h n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15、d 蝤t a ls u b s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I E C618 5 0;d i g i t a ls u b s t a t i o n;e l e c t r o n i ct r a n s f o r m e r;,G O O S E;m e r g i n gu n i t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16、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彳望I 窒堕日期:一蟛I-I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研究生签名听丑窒数师签名:日期: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弟一早三百下匕本章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理论及数字化变电站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论文的
17、主要研究工作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电力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采用现代工业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信号的采集,以及对断路器的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实时监视、测量、控制、调整、保护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 2 0 k V 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靠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也是目前交电站建设的主要模式鼠。然而,随着电力供应和需求的不断发展,常规变电站技术的不足之处越来越显示出
18、来。1 1 1 常规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特点是变电站二次系统采用单元间隔的布置形式、装置之间相对独立、装置间缺乏整体的协调和功能优化【6 3】,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闯题:(1)信息难以共享由于信息采集部分来自不同的T A,因此,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主要环节的测控保护、故障录播器等系统信息的应用、处理分属于不同的专业管理部门。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I E D)以功能划分。独立运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变电站与控制中心之间通信以及控制中心层面不同应用之间缺乏统一的建模规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各个信息向电网控制中心进行传递,控制中心以不同应用之间的信息交互以专业为界。从而会导
19、致实际运行中来自不同信息采集单元的设备信息无法共享,形成各种“信息孤岛”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变电站各种信息的对象进行统一建模,把属于不同技术管理部门、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其他一些技术集成到交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使得交电站的信息在相应的运行和管理部门之间得到充分共享。(2)设备之间不具有互操作性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过程中,人们期待解决不同设备厂家二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I n t e r o p e r a b l i l i t y),甚至互换性(I n t e r c h a n g e a b l i l i t y)。互操作性是指变电站内智能设备在同一个网络上或通信通道上能够工作,并实现共
20、享信息和命令的能力。互换性,则是指一个厂家生产的装置可用另一个厂家的装置替换,而不需要改变系统中其他元件。缺乏互操作性的I E D 对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长期维护与运行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互操作性与互换性是电力部门、制造厂商及标准化组织最终共同目标 4 1。各个厂家l E D 之间不能实现互操作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功能和接口规范,通信标准采用缺乏一致性,各个厂家相同规约实现上也有差异,例如I E C 制定I E C6 0 8 7 0 5 1 0 3 标准时提出了继电保护装置等I E D 设备之间采用通用报文来实现“自我描述”的概念,但标准缺乏通用报文具体应用的指导性规范,虽然在附录中补充了很
21、多不符合互操作性原则的专用报文但仍然无法很好的解决互操作性问题。(3)系统的可扩展性差在常规变电站增加间隔或自动化系统中更新测控装置或继电保护装置时,由于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差异往往需要增加规约转换设备,并且需要进行现场调试,甚至还可能需要更改自动化系统数据库定义并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更新时就更加困难。(4)系统可靠性受二次电缆影响二次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变电站设备I E D 应具有一定的耐受电磁干扰的能力,同时,必须确保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入到l i D 的电磁干扰必须低于装置本身的耐受水平。实际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发生由于电缆遭遇电磁干扰和一次设备传输过电压引起二次设备
22、运行异常;尽管相关规定已经要求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一点接地,但是由于二次回路接地点的状态无法实时检测,二次回路两点接地情况仍时有发生,甚至造成设备误动作。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主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中2 1 5 个事故案例中,因二次系统问题引起的不正确动作有9 2 次,占4 2 8,二次电缆实际构成了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隐患。1 1 2 新技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影响随着非常规互感器、I E C6 1 8 5 0 标准、网络通信技术及智能断路器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常规变电站系统应用“瓶颈”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o j J。(1)非常规互感器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非常规互感器呈现
23、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测量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等特性。最终将替代传统电磁式互感器。非常规互感器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输出低电平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直接用于微机保护和电子式计量设备,除了许多中间环节,适应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需要,而且由于动态范围比较大,能同时适用于测量和保护两种功能。因此,非常规互感器对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具有革命性意义。(2)I E C6 1 8 5 0 标准I E C6 1 8 5 0 标准是全世界唯一的变电站网络通信标准,也将成为电力系统中从调度中心到变电站、变电站内、配电自动化无缝自动化标准【1 6 1。I E C6 1 8
24、5 0 标准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即插即用”,最终实现“一个世界、一个技术、一个标准”(3)网络通信技术二次系统包括信号回路和控制网路,而互感器输出的电压、电流值由电缆传送到各个二次设备构成了主要的二次回路。随着二次设备逐步升级换代到微机设备,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加上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用数字通信手段传递电量信号,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取代传统的金属电缆,构成网络通信的二次系统已成为可能(1 3 1。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的基础,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复杂的I O 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
25、享、资源共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以太网技术正被广泛引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采集、测量单元和间隔层保护、控制单元中,构成基于网络控制的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系统的通信具有实时性、优先级、通信效率高的特点。(4)智能断路器技术非常规互感器的出现及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对断路器设备内部的电、磁、温度、机械、机构动作状态监测成为可能。可通过及时分析检测数据,判断断路器设备运行的状况及趋势,安排检修和维护时间,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代替传统的定期检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智能化一次设备采用数字化的监视和控制手段,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既减少了设备停电检修的几率和时间,减少了运行成本,也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IEC 61850 标准 数字化 变电站 技术研究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