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大纲.pdf
《统计学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教学大纲.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统计学教学大纲 张 巍 编写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62 目 录 前 言.866 第一章 绪 论.867 第一节 统计学概述.867 一、统计的含义.867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867 三、统计学的分类.867 第二节 统计学的作用及学习方法.867 一、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867 二、学习统计学的数学基础.868 三、学习统计学的方法.868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868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868 二、标志与变量.868 三、标与指标体系.868 复习与思考题.869 拓展阅读书目.869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870 第一节 统计测量尺度.870 一、统计测量尺度概述
2、.870 二、测量层次与测量尺度的正确应用.870 第二节 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871 一、统计调查概述.871 二、统计调查方案.871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872 四、统计调查方法.872 五、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874 第三节 二手资料的收集.874 一、二手资料的概念与特征.874 二、二手资料的主要收集渠道.874 第四节 统计调查误差.874 一、调查误差概述.874 二、调查误差的种类与产生原因.874 三、调查误差的控制与消除.875 复习与思考题.875 拓展阅读书目.875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876 第一节 统计整理与统计分组.876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
3、骤.876 统计学 863二、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数据分组.876 第二节 分布数列的编制.877 一、分布数列的概念与种类.877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877 三、分配数列的类型.878 四、频数和频率.878 五、次数分布特征.879 六、累计次数与累计频率.879 第三节 统计图表.879 一、统计图.879 二、统计表.879 复习与思考题.879 拓展阅读书目.880 第四章 总量指标.881 第一节 总量指标概述.881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881 二、总量指标的基本分类.881 三、计算方法.881 第二节 相对指标.882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及作用.882 二、相对指标的种
4、类.882 三、使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882 复习与思考题.882 拓展阅读书目.882 第五章 变量数列分析.884 第一节 集中趋势的测定.884 一、集中趋势的涵义和测定意义.884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884 第二节 离中趋势的测定.887 一、离中趋势的涵义.887 二、全距.887 三、标准差及方差.888 四、变异系数指标.888 五、是非标志的标准差及方差.888 复习与思考题.890 拓展阅读书目.890 第六章 抽样推断.891 第一节 抽样方案的设计.891 一、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891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891 三、抽样误差.892 四、抽样估计的意义
5、和一般步骤.893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64 五、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准则.894 六、抽样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894 第二节 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测定.894 一、抽样分布.894 二、抽样估计量的优良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895 三、抽样误差.895 四、抽样平均误差.895 五、抽样极限误差.895 第三节 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估计.895 一、点估计.895 二、区间估计.896 三、样本数目的确定.896 复习与思考题.898 拓展阅读书目.898 第七章 相关分析.899 第一节 相关分析.899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899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899 三、相关关系的
6、测定.899 四、相关系数.899 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900 一、回归分析概述.900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900 三、回归估计标准差.902 四、线性相关的显著性检验.903 五、回归估计与预测.904 复习与思考题.904 拓展阅读书目.904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905 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905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905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905 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905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905 一、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905 二、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907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907 一、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907 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
7、均增长速度.907 第四节 时间数列的因素解析.908 一、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908 二、长期趋势的测定.908 统计学 865复习与思考题.909 拓展阅读书目.909 第九章 统计指数分析.910 第一节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910 一、指数的概念和性质.910 二、指数的分类.910 第二节 综合指数.910 一、综合指数的基本形式.910 二、综合指数的一般编制原则和方法.911 三、两种综合指数简介.911 第三节 平均指数.912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912 二、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912 三、平均指数的编制.912 第四节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法.913 一、指数体系的
8、概念及基本形式.913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913 三、指数因素分析法的种类及应用.913 复习与思考题.914 拓展阅读书目.914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66 前 言 本课程从逻辑上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 1 章为第一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统计的涵义、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统计研究对象、特点和作用;掌握统计活动方法、过程、任务和组织;理解并记忆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从而对本书有整体印象。第二部分包括 2345 章,主要了解统计研究各个阶段及各种研究方法,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描述分析和推断分析的有关内容。各阶段既有一定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紧密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合乎逻辑的认识
9、过程。通过学习,要明确统计研究各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掌握各种统计研究方法,如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组的方法、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计算和运用等。第三部分包括第 8 章,主要介绍抽样推断的有关知识,包括抽样估计的意义和一般步骤、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抽样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作用;理解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掌握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抽样估计推断和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方法,初步具备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抽样方法收集资料并据以做出正确推断的能力。第四部分包括第 9、10、11 章,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即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学
10、习目的是明确时间数列和统计指数的概念、种类、作用和编制原则,掌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特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研究事物的变动趋势和相互关系。统计学 867第一章 绪 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科学。本章提纲挈领地介绍了统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使我们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章学习,应明确“统计”的涵义、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统计研究对象、特点和作用;掌握统计活动方法、过程、任务和组织;理解并记忆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从而对全书有整体印象。学时分配:3 学时 第一节 统计学概述 一、统计的含义(一)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
11、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二)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三)是研究总体一定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论学科。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一切自然与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它具有数量性和总体性的特点。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统计有时指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统计有时指统计资料,即通过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各项数据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统计有时指统计科学,即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统计的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
12、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是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为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从人们社会活动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种涵义。17 世纪末统计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统计著作,开始形成不同的统计学派,主要有政治算术学派、记述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马克思主义统计理论体系。三、统计学的分类(一)理论统计学,研究统计的一般方法和理论;(二)应用统计学,研究运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问题。第二节 统计学的作用及学习方法 一、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一)统计学是通用的方法论科学,是通用的基础课。(二)统计学与我们的生活
13、息息相关。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68 二、学习统计学的数学基础 学习基础统计知识的数学基础:算术符号、分数、小数、四则运算、比例、乘方和开方、正负数、零的运算规则和简化。学习高级统计知识的数学基础:平面解析几何、导数、微积分、概率论。三、学习统计学的方法 理解统计思想、掌握统计术语、熟悉统计符号、记住统计公式、使用统计工具。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也称为个体。二、标志与变量 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称为标志。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
14、标志。数量标志通称为变量,变量的各种不同的值称为变量值。三、标与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自然与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指标可以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或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指标体系指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一)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指标具有可量
15、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一)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二)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也称总量指标,一般通过数量标志值直接汇总而来,用绝对数表示,指标数值均有单位;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关系
16、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互相联系的指标群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互统计学 869相依从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一个指标的作用总是有限的,它只能反映现象总体的某一侧面,只有使用指标体系才能反映现象总体全貌。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学的?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2怎样理解统计总体的内涵,总体与样本之间的区别?3有人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研究的必要”,此观点正确吗,为什么?4简述统计学与数学的联系与区别。拓展阅读书目 1统计学-2
17、1 世纪教材上海财大出版社。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1。3应用统计学胡健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0 月。4统计学袁卫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9 月。5统计学教程刘汉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6统计学的世界-第五版,美戴维*S*穆尔,中信出版社,2003 年 6 月。7统计学(21 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月。8统计学-21 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9描述统计-21 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 月。
18、10Business Statistics by Example,美Terry Sincich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70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数据是统计研究的起点,因此,如何收集数据就成为统计学第一步要研究的内容。从数据收集的角度讲,数据可以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对原始资料的收集过程通常称为统计调查,次级资料的收集过程则基本上是一个阅览、查询的过程,本章对两种资料的收集方法分别进行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统计测量尺度和调查误差的有关内容。学习本章时应重点掌握统计测量尺度的分类和应用、统计调查的分类、调查设
19、计与问卷设计、调查误差的产生原因与控制。学时分配:3 学时 第一节 统计测量尺度 一、统计测量尺度概述 统计测量是使用某种方法使自然或社会事物量化,可以看作统计分类的过程。由于分类时依据的标准有所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测量尺度。统计测量尺度通常分为四类,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一)定类尺度是对事物的性质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定类变量的不同类别间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定类变量的值是以文字表述的,不能以数字表述(或用数字表述,但只具有符号上的意义)。定类尺度的例子如按性别的分类。(二)定序尺度是对事物顺序性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定序变量的不同类别间存在顺序性差异,因此在表述
20、或分析时不能随意排列,但其顺序性差异无法准确计量。定序变量确切的值也是用文字表述的,不能用数字表述(或用数字表述,但只具有符号上的意义)。定序尺度的例子如按文化程度的分类。(三)定距尺度是对事物绝对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定距变量的值以数字表述,有计量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定距变量的例子如摄氏温度。(四)定比尺度是对事物绝对和相对差异进行的辨别和区分。定比变量的值以数字表述,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定比变量的例子如身高、产值等。测量尺度的作用(一)决定数据的整理、显示方法;(二)决定数据的分析方法;(三)决定计算机的处理方法。二、测量层次与测量
21、尺度的正确应用 从定类尺度依次到定序、定距、定比尺度,测量层次依次提高。在应用时应注意:对于不同的事物,要正确选用测量尺度;对于同一事物,要尽量使用高层次的尺度;对于指标体系,要使用相同的尺度。统计学 871第二节 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 一、统计调查概述 统计调查是按一定的方式收集原始数据的工作过程,它是统计过程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既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将统计调查分为:(一)统计报表制度,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
22、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二)普查,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三)抽样调查,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四)重点调查,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五)典型调查,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调查目的,即为什么调查,确定调查目的是任何一项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调查目的需要不同的
23、调查资料,不同的调查资料又有不同的搜集方法。调查目的明确了,搜集资料的范围和方法也就确定下来了。(二)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是调查的物质承担者,是一个总体,调查单位则是总体中的每一个总体单位(注意区分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在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
24、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每一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工业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每一职工是调查单位,每一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三)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项目即调查内容,若以规范的表格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调查表,调查项目即依附于调查单位(总体单位)的统计标志,其标志表现就是统计调查所得的资料。确定调查项目时,首先应注意所选择的项目能够取得确切资料,其次注意所选择的项目应有确切的涵义和统一解释,另外要注意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便于核对和分析。(四)调查时间,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调
25、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即数据是现象在哪一时点或哪一时期的数量表现,二是调查全过程和每个调查阶段所需的时间,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时间是资料所反映的起讫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是统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72 一规定的标准时点。调查时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属企业在 1996 年 1 月底上报 95 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则调查时间是一年,调查时限是一个月;又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属企业在 96 年 1 月 10 日上报 95 年产成品库存资料,则调查时间是标准时间 1995 年 12 月 31 日,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