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_罗利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_罗利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_罗利玲.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8中国纤检 2013年 10月(下)标准预警Standard.Early Warning1 前言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抗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出现便风靡全球,现已形成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额销售量。在日本,80%以上的袜子、内衣等都为抗菌纺织品,其在抗菌加工产品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继续扩大。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
2、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2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比较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
3、性测试方法。2.1 定性测试方法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其区别如表1。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扩抗菌纺织品测试
4、标准的比较Comparison of Antibacterial Textiles Testing Standard 文/罗利玲 吴剑云 杨芳芳摘要:简述了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与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抗菌测试方法,分析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的异同与局限性,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392013年 10月(下)中国纤检 标准预警Standard.Early Warning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从环境与安全的角度来看,定性分析的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体现在它起到抗菌防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不破坏人体正常
5、的微生物群。一般而言,抗菌剂的活性越广,对高级物种(包括人类)的毒性越大。很多抗菌织物(如内衣、毛巾、床上用品等)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有的还是长时间接触,因此全面评估这些抗菌微生物纺织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十分重要。FZ/T 730232006中要求抗菌针织品所应用的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指标为:抗菌织物洗涤一次后,抑菌带宽度D5mm。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采用定量测试。2.2 定量测试方法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包括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
6、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抗菌效果中的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D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和GB/T 20944.3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等等。常见的测试方法比较如表2。GB/T 159791995 主要针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测试方法。这类产品使用时间较短,且对抗菌性能的要求较高,样品只需要与菌液经过
7、短期的接触就可以显示出抗菌效果,故在测试操作中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较短。目前多用于医疗用品的抑菌杀菌测试。ISO 20743:2007根据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确定了三种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JIS L 1902:2008根据ISO 20743:2007修订,定量测试方法包括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此标准中与ISO 20743:2007中相同的定量测试方法是一致的。AATCC 1002004、ISO 20743:2007和JIS L 1902:2008 都没有提及抗菌评定基准,目前国内极少使用。FZ/T 730232006和GB/T 209442007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测试
8、标准,相对其他标准,这两个标准在试验菌种、洗涤剂、洗涤方法、空白对照样及抗菌效果的判定等方面都有详细说明。FZ/T 730232006中抗菌效果检验方法包括奎因法、吸收法和振荡法。奎因法参照美国的Quinn Test法制定,是一种比较简易和快速的测试方法,可用于细菌和部分真菌检测。奎因法作为快速测试方法,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样品的抗菌性能。吸收法和振荡法试验操作比较复杂,费时长,但结果比较准确可靠。FZ/T 730232006中A级产品仲裁检验方法采用其附录D中的吸收法;AA级产品及AAA级产品仲裁检验方法采用其附录D中的振荡法。FZ/T 73023采用的洗涤试验方法参照了日本标准JIS L 0
9、217 的103方法和GB/T 8629,使用小型家庭双桶半自动洗衣机,洗涤程序繁琐,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GB/T 209442007中不要求样品必须洗涤,如需要考核抗菌纺织品耐洗性能,可按耐洗色牢度试比较方法JIS L 1902:2008(抑菌环法)AATCC 1472011(平行划线法)FZ/T 730232006(晕圈法)GB/T 20944.12007(琼脂平皿扩散法)操作简要将细菌均匀混入46的营养琼脂中,浇注于平板里,凝固后将样品贴在琼脂上,经过培养后,观察抑菌圈。将细菌培养物接种划线于琼脂表面,再将试样贴在划线上,经培养后,观察试片上不长菌的空白区域。将细菌接种物均匀涂布于凝固
10、琼脂平板上,将样品贴在琼脂上,经过培养后,观察抑菌圈。将琼脂分两层,下层10mL不加细菌,上层5mL加细菌。凝固后将样品贴在琼脂上,经过培养后,观察抑菌圈。菌液浓度(cfu/mL)106 107经24h培养的肉汤稀释10倍1.01065.0106 1.01085.0108试样规格直径28mm圆片或圆柱25mm50mm1.5cm1.5cm(试样洗涤一次)直径(255)mm圆片结果评价 当抑菌圈平均宽度 0,有 抑菌圈;当抑菌圈平均宽度=0,无抑菌圈。试样和琼脂接触的区域无菌落生长,则认为试样有抑菌性。抑菌圈宽度D1mm,判定为溶出型抗菌织物;若抑菌圈宽度D1mm,判定为非溶出型抗菌织物。当抑菌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纺织品 测试 标准 比较 罗利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