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乐昌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21届乐昌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乐昌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届乐昌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转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
2、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
3、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浙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风俗之美,教化之成,未尝不由于是。此谱牒之设所为深有功于世道,而君子详慎之不敢忽也。”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
4、“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同的价值导向?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家族文化特色?其原因和奥秘都在这里。(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风通常可以理解为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并形成的某
5、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B.不同时代、不同家族的家谱家训,虽然形式各具自己的家族特色,但宣扬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C.在家谱家训中,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等教导的建立基础都是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同。D.家族文化之所以能够与君子文化融合,是因为家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核心理念源自君子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密切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君子之风的观点。B.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意在强调家风中的无形部分对家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C.文章第三段基于“家国同构”理念,阐明了家与国之间、优良家风与君子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D.文章
6、第四段通过引用文献资料进一步阐释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说服力较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文化可以浸透家谱家训,使传统伦理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B.对于如何立身处世,君子文化和家族文化所给的答案都是励志勉学和精忠报国。C.世家望族的家谱家训以君子文化为主调而凸显家族文化特色,这种情况并不罕见。D.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君子文化,未来还将潜移默化地滋润中华儿女的心田。(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寻我家 蔡楠 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的。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并不大,我曾经骑着摩托车,在阳光灿
7、烂的时候,围着这座城市不停地寻找,找遍了大街小巷高楼平房,都没有找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到电视台去登广告。我的广告词是这样拟写的:某男,因不慎丢失家庭一个,内有 30 岁的年轻妇女一名,六岁男孩一名。另有家具什物若干。记忆中家庭住址在 Xxx 街 xx 巷 x 号,有见到者或帮助找到者,请通知电视台广告部转,必有重谢!我把广告词交给广告部主任,主任又将它交给台长。台长大笔一挥作了指示:现在丢失家庭的人很多,据统计在我市 3040 岁的男女青年中,丢失家庭率高达 67.8%,且还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这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凡来我台登播寻找家庭广告者,一律免费!我高
8、兴地谢过台长,留下呼机号码,千恩万谢一番,出了电视台。登出广告的第二天上午,我的呼机叫了。那时我正在一家豪华宾馆里睡懒觉。我复了机,是电视台打来的。他们已经为我找到了家,一会儿就派车送我回去,要我立即去电视台!我激动万分,坐着电视台的车踏上了归家的路。车子七拐八绕,在一个高大的建筑物前停住了。广告部主任领我绕过高大建筑物,踅进一条小巷,在一个古铜色的铁门前停住了。他和蔼地对我说:“到了,这就是 Xxx 街 x x 巷 x 号,你回家吧!”我掏出钥匙开门。啪,锁开了。我终于又一次走进了自己的家。我看见妻子正在客厅猫腰撅腚地擦地,六岁的儿子正在写字台上写作业。我没敢打扰他们,我想悄悄绕过客厅回到我
9、和妻子的卧室。这时妻子扔掉拖布惊慌地开口了:“站住!你是谁?你想干什么?”“钟蕾,是我呀!”我叫着妻子的名字,我回自己的家来了!钟蕾后退一步,定定地望着我:“这怎么是你的家呢?”“这怎么不是我的家呢?你看这两间正房两间陪房,是我操待着盖的。院里的石灰砖,是我的哥儿们帮助咱们砌的,客厅这套进口仿皮沙发是我打三折优惠从一个关系店里买来的,卧室里挂着的那幅字是著名书法家铁西为我写的,他还请我雅正呢!这怎么就不是我的家呢?”“你说的一点也不错,这些都是我丈夫干的。可我怎么就不认识你呢?”钟蕾仍然摇着头。“你怎么会不认识我呢?我们是在九O年五月一日结得婚对不对?我们的儿子是在我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出生的对
10、不对?再有他随你的姓叫钟小蕾对不对”“对呀对呀,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也好象在那见过你,可我怎么就想不起你来呢”钟蕾睁大眼睛,上下左右地探测了我一圈,仍然摇头。她喊来了儿子“钟小蕾过来,你看看这个闯进咱们家的人,他是你爸吗?”“不是”钟小蕾瞪着骨碌碌的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爸爸不是正在厨房做饭吗?我去喊他来,爸爸,爸爸”我的儿子钟小蕾从厨房里喊来了他的爸爸。是他爸爸,却不是我,是一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的中年男人。那男人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天哪!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我比他要年轻要英俊。比他能挣钱,比他能做事,比他 那男人问明了情况,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护住钟蕾母子,厉声说:“这是我的家,请
11、你出去,出去,出去!要不我可揍你了!”我乞求般地望望钟蕾母子。钟蕾紧紧地贴在中年男人的身上,一副漠然置之的样子。钟小蕾呢?他两手插腰,虎视眈眈地站在那个不是我的爸爸身边,一副上阵父子兵的神态。我的心底升起一股贯彻骨髓的悲哀。我逃也似地跑出这个失而复得的家。大街上,杨花柳絮仍在漫天飘舞,我在杨花柳絮中迷失。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那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至今仍在寻找。(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A.小说中我记得家庭详细住址,却寻求电视台帮忙寻找,我打开了自家大门,结尾却说这不是我家。这是用荒诞的情节表达生活的真实。B.文章结尾处“杨花柳絮漫天飘舞”营造出
12、“迷茫”的氛围,呼应了小说中“我找不到家了”的情节,体现了“我”迷茫的精神状态。C.小说塑造了“我”这一典型形象:理想磨平,激情淡褪,迷失了人生方向。结尾处出现“中年男人”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D.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失而复得的家,是因为家里的妻儿并不认识我。我感受到了凉彻骨髓的悲哀,这说明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5.文章开篇即写“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
13、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的作用。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一)传承家训:主流价值观的通俗化。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
14、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二)遵行家礼:主流价值观的日用化。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
15、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三)制定家规:主流价值观的规约化。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
16、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
17、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B.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C.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D.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将
18、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代家教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的内在联系。B.文章第二段围绕家训的内涵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C.文章论述中以颜氏家训 朱子家礼 郑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为论据,具有说服力。D.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B.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C.家规大都是由
19、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D.家规能直接地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
20、,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
21、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11.下列
2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B.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大型典礼。C.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共三百篇,故称“诗三百”。D.书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B.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C.司马迁
23、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D.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的治史能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岑参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注】唐玄宗天宝七载(748 年)八月,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
24、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临行前,当时在长安的岑参写了这首诗赠他。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通过描写秋季边地独有的景象,表现边塞的苦寒荒凉,衬托送别的悲凉心境。B.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昆仑山南的斜月,听到胡人吹响的胡笳,视听结合,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C.第六句写诗人遥望目送友人,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惆怅之情。D.萧关、天山、昆仑山用来泛指边关,构成诗歌广阔的地域空间,显示出边塞诗浑阔的意境。15.“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25、)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两句就绘出了天姥山高峻而有气势的特点。(2)登高中的“_,_”一联诗,写秋景而笔力出神,气势磅礴,但豪放中也隐约地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的感伤。(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写周瑜的装束来显其儒雅,用“_”写我的容貌来表达其岁月流逝、壮志难酬的失意心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17.下列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图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环比都在 2020 年 1 月涨幅最高。B.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乐昌市 第一 中学 语文期末 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