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pdf
《2020版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知识排查 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 v 方向相同。(2)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 v 方向相反。3.基本规律 (1)速度时间关系:vv0at(2)位移时间关系:xv0t12at2(3)速度位移关系:v2v202ax(4)平均速度公式:xv0v2t 初速度为零v00vatx12at2v22axxv2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差:xaT2,xmxn(mn)aT2 2.中间时刻速度:vt2v0v2 v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
2、:vgt。(2)位移公式:h12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1)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4)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5)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研究得出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答案(1)(2)(3)(4)(5)2.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3、速直线运动,将其运动时间顺次分成 123 的三段,则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A.135 B.149 C.1827 D.11681 答案 C 3.人教版必修 1P40T3改编以 18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 3 s 内前进 36 m,则汽车在 5 s 内的位移为()A.50 m B.45 m C.40.5 m D.40 m 解析 根据 xv0t12at2得 3618312a32,即 a4 m/s2。汽车停止所需时间为 tv0a184 s4.5 s5 s,所以 4.5 s 末汽车停车,5 s 内的位移 xv22a18224 m40.5 m,故选项 C 正确。答案 C 4
4、.小王同学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房子的高度,他将一个直径为 0.5 cm 的小球从房顶由静止自由落下,在快要落到地面的地方利用光电门记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0.3 ms,通过计算可以知道房子高度大约为()A.14 m B.16 m C.10 m D.12 m 解析 小球落地的速度为 vdt0.51020.3103 m/s503 m/s,由公式 v22gh,所以hv22g503221014 m,所以选项 A 正确,选项 B、C、D 错误。答案 A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运动学公式中符号的规定 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若 v00,
5、一般以 a 的方向为正方向。2.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典例】如图 1 所示,冰壶以速度 v 垂直进入四个宽为 l 的矩形区域沿虚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四个矩形区域的 E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冰壶通过前三个矩形的时间为 t,试通过所学知识分析并计算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可选用多种方法)图 1 解析 法一 一般公式法 根据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由 A 到 E,有 4lvt112at21,0vat1 式中,t1为冰壶通过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a 为其加速度的大小 由 A 到 D,有 3lvt12at2 联立解得 t12t 或 t123t 显然 t123t 不符合题意
6、,应舍去。所以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 tt1tt。法二 逆向思维法 冰壶通过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冰壶从 E 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由 E 到 A,有 4l12at21 式中,t1为冰壶通过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a 为其加速度的大小 由 E 到 D,有 l12a(t1t)2 联立解得 t12t 或 t123t 显然 t123t 不符合题意,应舍去。所以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 tt1tt。法三 图象法 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冰壶由 A 到E 的位移与由 D 到 E 的位移之比为 41,由于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
7、于对应边长的平方之比,则 tOEtOD21,故 tDEtODt,即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 tt。答案 t 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方法 1.(2018连云港模拟)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 3 s 内的位移为 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 3 s 末的速度一定是 6 m/s 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 2 m/s2 C.物体在前 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 25 m D.物体在第 5 s 内的位移一定是 9 m 解析 由第 3 s 内的位移可以求出第 2.5 s 的瞬时速度 vxt51 m/s5 m/s,由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未知,无法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故无法求解
8、第 3 s 末的速度及第 5 s 内的位移,选项A、B、D 错误;前 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 s 的瞬时速度,故前5 s内的位移一定是xvt55 m25 m,选项C 正确。答案 C 2.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 8 s 末开始刹车,经 4 s 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是()A.14 B.12 C.21 D.41 解析 设前后两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a2,开始刹车时汽车速度为 v,则 a1vt1,a2vt2,所以 a1a2t2t112。答案 B 3.(20184 月浙江选考)如图 2 所示,竖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
9、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为 104 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 8 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 1 m/s2。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 0,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图 2 A.13 s B.16 s C.21 s D.26 s 解析 运动分成三段,开始匀加速启动,接下来以 8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到井口。加速阶段时间 t1va8 s,位移 x112at232 m。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对称,t38 s,x332 m 匀速阶段 x2(1043232)m40 m,所以 t2x2v5 s 所以 t总t1t2t321 s,所以选 C。答案 C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
10、体运动的研究 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典例】如图 3 所示木杆长 5 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 20 m 处圆筒 AB,圆筒 AB 长为 5 m,取 g10 m/s2,求:图 3(1)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 A 所用的时间 t1是多少?(2)木杆通过圆筒 AB 所用的时间 t2是多少?解析(1)木
11、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 A 用时 t下A2h下Ag21510 s 3 s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 A 用时 t上 A2h上Ag22010 s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 A 所用的时间 t1t上 At下 A(2 3)s。(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 A 用时 t下 A2h下Ag21510 s 3 s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 B 用时 t上 B2h上Bg22510 s 5 s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 t2t上 Bt下 A(5 3)s。答案(1)(2 3)s(2)(5 3)s 1.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为 h 处自由下落,开始的h3用时为 t,重力加速度为 g,则()A
12、.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 3t B.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 3t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 6gt 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 3gt 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h12gt2,h312gt2,解得 t 3t,A 正确,B 错误;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vgt 3gt,C、D 错误。答案 A 2.(2018浙江选考模拟)如图 4 所示,只要测量了小明释放直尺到小张捏住直尺这段时间内直尺下落的高度 h,就能确定小张的反应时间 t,其所依据的关系式为(重力加速度为 g)()图 4 A.thv B.t2hv C.t2hg D.t2hg 解析 直尺下落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 h12gt2,代入数
13、据解得 t2hg,C 正确。答案 C 3.(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考适应性考试)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是 0.02 s。有位同学从墙面前某点,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 5 的照片,由于小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 AB,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 6 cm,从这些信息估算该小石子下落的起点到 A 点的距离最接近于()图 5 A.0.45 m B.1.8 m C.3.6 m D.4.5 m 解析 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留下径迹 AB 的对应运动时间即为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设开始下落点为 O。由照片可以看出,AB 长对应两块砖的厚度,即 AB的实际长度为
14、:AB62 cm0.12 m,设 OAh,则 OBh0.12,根据 h12gt2,得从 O 到 A 的时间为:tA2hg,从 O 到 B 的时间为:tB2(h0.12)g,又 tBtA0.02 s,联立解得 h1.8 m,故选项 B 正确。答案 B 多过程运动问题 解答多过程问题的注意点(1)由题意画出物体在各阶段时运动示意图,直观呈现物体的运动过程。(2)明确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找出题目给定的已知量,待求量以及中间量。(3)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同时列出物体各阶段间的关联方程。【典例】(2018浙江东阳中学测试)如图 6 所示,在某次阅兵中,某直升机在地面上空某
15、高度 A 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 10 时 56 分 40 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AB 段加速后,进入 BC 段的匀速受阅区,11 时准时通过 C 位置,已知:AB4 km,BC8 km。求:图 6(1)直升机在 BC 段的速度大小;(2)直升机在 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解析(1)直升机从 A 点到 C 点共用时间 t200 s,设到达 B 点的速度为 v,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xABvt124 000 m,xBCvt28 000 m,t1t2200 s。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80 m/s。(2)由vt124 000 m 解得 t1100 s,
16、所以 avt180100 m/s20.8 m/s2。答案(1)80 m/s(2)0.8 m/s2 1.如图 7 所示,t0 时,质量为 0.5 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 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 C 点,每隔 2 s 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7 t/s 0 2 4 6 v/(ms1)0 8 12 8 A.t103 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 B 点 B.t12 s 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 C 点 C.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12 m/s D.A、B 间的距离大于 B
17、、C 间的距离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如果第 4 s 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该为 16 m/s,从而判断出第 4 s 已过 B 点,是在 2 s 到 4 s 之间经过 B 点,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a1vt82 m/s24 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 a22 m/s2,根据运动学公式 8a1t1a2t212,t1t22 s 解出 t143 s,知经过103 s 到达 B 点,到达 B 点时速度 va1t403 m/s,所以最大速度不是 12 m/s,而是 vBa1t4103 m/s13.3 m/s,故 A 正确,C 错误;第 6 s 末速度是 8 m/s,到停下来还需时间 t082 s4 s,所以
18、到 C 点时间是 10 s,故 B 错误;根据 v2v202ax,求出 AB 段的长度为2009 m,BC 段长度为4009 m,则 A、B 间的距离小于 B、C 间的距离,故 D 错误。答案 A 2.(2018金华模拟)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十字路口增设了“直行待行区”。当提示“进入直行待行区”时车辆可以越过停车线进入“直行待行区”;当直行绿灯亮起时,可从“直行待行区”直行通过十字路口。假设某十字路口限速 40 km/h,“直行待行区”的长度为 10 m,从提示“进入直行待行区”到直行绿灯亮起的时间为 4 s。图 8(1)甲汽车司机看到“进入直行待行区”提示时立即从停车线由
19、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直行待行区”的前端虚线处正好直行绿灯亮起,求甲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并判断绿灯亮起时是否超速;(2)乙汽车司机看到“进入直行待行区”提示时,乙车刚好以 36 km/h 的速度经过停车线并同时刹车,为了恰好停在直行区前端虚线处,求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所用时间。解析(1)由 x12a1t21得 a11.25 m/s2 v1a1t15 m/s18 km/h40 km/h,故甲汽车在绿灯亮起时不超速(2)由 v222a2x 得 a25 m/s2 由 v2a2t2得 t22 s 答案(1)1.25 m/s2 不超速(2)5 m/s2 2 s 3.(2018浙江金华期末)如图 9
20、 所示,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 1 s 有一个小孩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和丙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 12.5 m 和 17.5 m,求:图 9(1)小孩在下滑过程的加速度是多大?(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少?(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不会超过几个?解析(1)甲、乙之距 x112.5 m,乙、丙之距 x217.5 m,由 x2x1aT2得,加速度 ax2x1T217.512.512 m/s25 m/s2。(2)乙的速度 v乙x1x22T12.517.521 m/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物理 浙江 高考 一轮 复习 讲义 必修 第一章 变速 直线运动 规律 Word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407333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