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pdf
《园林艺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园林艺术 绪论 一 园林艺术的含义 1 园林 园林在我国古代有多种名称。根据其特点性质不同而称为“苑、囿、园、圃、园池、园亭、庭园、别业、别墅、山庄等。其有以自然山林、山水、植物和动物为主的庭院、山庄,也有以建筑为主的离宫别馆。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具体讲:园林是以地体为基础,以生物(主要是植物)山石、建筑等为主要素材;以美的各种规律为指导原则;以景为单位;以自然为师;以生态环境科学为依据。通过设计师融多门
2、艺术、立意构思、规划设计、匠师精心施工所创造的多维空间而供人们游憩生活的美的境域。2 艺术 艺与术为同一概念,“艺犹术”。其一开始为才能的意思,所谓技能、技术、技艺、技巧等。以后逐渐转化借用为方法和手段。“艺、术”即欲达一定目的所借用的手段、方法。艺术涉及的内容广泛:文学、绘画、书法、表演、雕刻、建筑及园林艺术等。园林艺术研究园林创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问。园林艺术内容包括:艺术美原则在园林中的运用 风景构图艺术在园林中的运用 园林规划设计(布局)的艺术构思 园林各造园要素的艺术布局 其特点 内容上的概括性(概括集中的典型性)形象上的可感性(具体可感的形象性)创作上的新颖性(独特新颖的创造性)创意
3、上的情感性(真挚热烈的情感性)二 我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 1 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则加以利用(颐和园),无山水则常叠山引水。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水树石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2 诗情画意的构思 我国传统园林与诗歌、书画等文学艺术密切相联。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了情意、境界。3 园中有园的手法 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分为若干景区、景点,使景与景间既分隔又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子。4 建筑为主的组景 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传统园林中园林建筑常居
4、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 5 因地制宜的处理 根据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如:北方宫园的稳重雄伟,江南园林的明秀典雅,岭南庭园的畅朗轻盈。同时,因地不同又形成以山著称,以水得名,以花取胜,以竹引人等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1 园林学习网()三 我国园林的地位 我国造园系统是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之一(中国、古西亚、古希腊)有 5000 年的造园历史,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对世界园林作出了巨大贡献。(6 世纪传入曰本、朝鲜,17 世纪影响英国、法国等)1980 年苏州园林局创作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市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美国人的极高兴趣,称之为东方园林的佳作。19
5、83 年广州创作的“芳华园”在联邦德国墨尼黑展出,荣获 2 枚金奖,被称之为展览会上的明珠。1999 年广州创作的“粤晖园”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设计大奖及最佳展出奖。近年来我国园林先后出口东西方,相继在美国、曰本、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几十个国家展出很多座园林,深受国外欢迎。特别是昆明世博园我国园林的展出,使中国园林及其艺术成就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 学习要求及方法 园林集园艺、生物(植物、动物)建筑、地理、工程、文学绘画于一体。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这就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眼高手高:“眼高“指认识而言(理论水平)即对园林创作理论学习掌握情况。这是园林艺术课程主要要
6、解决的问题。“手高“指实践能力而言(动手表现能力)既对园林设计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情况。这种图面表现能力主要是通过绘画、设计初步、园林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学习和练习来不断提高。提高理论水平、掌握表现技能。触类旁通 学点美学、文学、绘画、书法,从中汲取创作灵感。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往往是在优美的山水诗、山水画(风景画)的影响、启迪下而创作的。园林得益于优美的山水诗、风景画。园林中的点景(匾额、楹联、题咏)升华了园林主题,创造了意境。(粤海风华:粤海风清一船驻景,滇池春暖万卉迎辉;残粒园)园林构图艺术美的原理指导。园林意境诗文、题咏来强调。园林布局(规划)借鉴绘画、书法的构图、布局理论方法。
7、做到四勤:即勤动腿、勤动嘴、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就是要广泛收集积累设计资料,即古今中外的园林设计资料(文章),调查现存的园林,并进行记载。动嘴就是勤问,向前辈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员学习,学习他人是怎样创作的。勤动脑就是多分析,包括学习他人是怎样分析的,如设计说明,分析的内容就是一个园子设计的成功经验与败笔的教训。勤动手就是勤学苦练,勤创作,包括练习,最好就是结合实际做设计。第一章 园林构图基本原理 第一节 园林构图的含义、特点及基本要求 一 含义 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构图是依据一定规律组合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园林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
8、创作技法。即规划布局。园林的内容即性质、功能、用途是园林构图形式美的依据。园林的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的物质基础。2 园林学习网()二 特点 1 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2 园林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3 园林构图受时间变化的影响 4 园林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三 园林构图(设计)基本要求 园林构图应作到实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并通过人工模仿自然的造景过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1 实用性(功能性):一切园林风景设计必须符合其使用功能的要求。2 技术性(科学性):在园林设计中,要使各种材料、结构、设备设施在科学的基础上为造园服务。3 艺术性:园林构图必须符合审美艺术
9、要求,按造型艺术原则进行设计。园林设计构图必须综合这三方面的要求,三者统一园林才具有生命力。只强调单方面的“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要求都不符合园林构图设计要求。第二节 园林美的特征 一 什么是美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的感情的观赏形象。园林是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再造)的自然环境,在其创造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这种劳动创造的园林景观(优美的山水景观、植物景观、建筑小品等)会展现出令人爱慕和喜悦的观赏形象,因此园林是美的。二 园林美的特征 园林美是生活美(社会美)、
10、自然美及艺术美的统一即是现实生活的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1 生活美:现实生活环境带来的美感。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生活游憩环境,提供了游人生活上的方便和舒适,精神上的放松。2 自然美:自然景物所表现的美感。象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风云雨雪、曰月星辰等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题材。此外,大自然的阴晴晦明、昼夜晨昏、春夏秋冬的瞬息变化也都是园林自然美的组成部分。3 艺术美:园林构图要遵循一定艺术美的原则,讲求美的形式,使园林风景在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及比拟与联想的艺术创作中趋于完美。三 园林美的创造 1 地形变化创造园林美 2 水景创造园林美 3 植物创造园林美 4 园林建筑创
11、造园林美 第三节 园林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 一 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 1 规则式园林(对称、整形、图案、几何、建筑)西方园林在十八世纪英国出现风景式园林之前,基本上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十七世纪法国凡尔赛宫庭园为代表。3 园林学习网()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树木花草等一般都要求严整对称,追求几何图案美。并以建筑和建筑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其基本特征如下:水体:园林水体的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采用整齐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喷泉为主。其中以大量的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缓坡组成。
12、在山地及丘陵,由阶梯式不同大小的台地、倾斜地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线为直线、折线组合。建筑:个体建筑采取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建筑和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的主轴和付轴系统控制全园。道路、广场:园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草坪、广场周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林带、绿篱包围。道路由直线、折线、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左右规整均衡的布局系统。植物:园内花卉布置以图案为主题的摸纹花坛和花境为主(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植物组成华丽图案)有时布置大规模花坛群。树木布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
13、木的整形与修剪以模拟建筑形体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们、绿亭。常用树木修剪成各种鸟兽。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水景和喷泉以外,其余多采用盆树、盆花、饰瓶、雕象为主要景物。雕象基座规则式,其位置多位于轴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上。2 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我国园林自周秦开始,无论是大型的帝王苑囿或小型的私家园林及现代园林,都是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我国自然山水园林从唐代(第六世纪)传入曰本,从十八世纪后期传入英国,古典园林颐和园、圆明园、拙政园、网师园、现代园林兰圃、草暖等。其以模仿自然为主,不要求对称严整。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适合于有山有水地形起伏地区。
14、其特征如下: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为自然起伏和缓地形或自然地形与人工堆筑的山丘结合。在山地及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地形断面多为自然曲线。水体:园林水体的外形轮廓均为自然曲线,水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多为自然山石驳岸。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瀑布、湖泊等为主。以瀑布作为水景的主题。建筑:园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布局。其建筑群和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不对称均衡的手法。道路、广场:园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自然曲线。封闭性草坪、广场周围以不对称建筑、山石、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成。植物:植物种植不成行成列,以反映自然界
15、植物群落起伏错落之美。花卉布置以自然花丛、花群、花带为主,不用模纹花坛和修剪的绿篱。树木布置以孤植、丛植、林植形式为主,以自然的树群、林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的整形与修剪不作鸟兽、建筑等形体的模拟。而是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外,尚采用置石、假山、桩景、盆景、雕象为主要景物。雕象基座自然式,其位置多设置于透景视线集中的焦点上。3 混合式园林 实际上绝对的规则式或绝对的自然式园林是少见的。如规则式园林中的意大利台地园,除中轴线以外,在台地外围背景仍然为自然式的树木。自然式园林中的颐和园,除大面积山水园外,其行宫及构图中心的佛香阁建筑群也采用了中
16、轴对称布局。园林中如果两种规划形式兼而有之,而且两种形式在园林构图中的比例大致相等,则称之为混合式园林。如北京中山公园、广州烈士陵园。第四节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如何将园林中的植物、山石、水体、建筑、道路、广场等园林素材组织起来,形成良好的景观,园林设计必须遵照一定艺术美的原则。4 园林学习网()一 统一与变化的原则 1 对比与微差(调和)对比与微差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为对比,对比的结果,彼此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微差,彼此协调,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形体的
17、对比与微差 园林布局中构成风景的物体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体。布局中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体时易取得协调统一的效果。而采用差异显著的形体易取得对比,可突出变化的效果。方向的对比与微差 在园林空间和立面景观及景物体形的处理中,常运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对比来丰富园林景物的形象。山水布局中,常把山水结合在一起,使垂直方向高耸的山体与横向平阔的水面互相衬托,从而避免了只有山或只有水的单调。彼此衬托,使山显得更高耸,水更平阔。园林空间安排上,常利用忽而横向,忽而纵向,忽而深远,忽而开阔的空间造成方向上的对比,增加空间方向上的变化效果。开合(闭)对比 园林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合可形成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景观效果。如
18、溪涧与湖泊、园中设园等。开敞空间周景物在视线以下,游人可旷望开朗的风景。闭合空间四周景物在视线以上,游人可近观闭锁的风景。虚实的对比 园林景物的虚实安排常常是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山与水,密林与疏林、草坪等的对比。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园林构图布局要作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景有轻松、轻快感。实景则有稳重、厚重感。实景有利于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但过实则令人感到沉闷而显得呆板。明暗的对比与微差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环境的明暗对人有不同的感受。明:给人以开朗、明洁、活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宁静、幽深的感觉。明暗对比强烈的景物布局令人有轻快振奋的感觉。明暗对比弱的景物令人有柔和静穆的
19、感觉。虚实的对比 园林景物的虚实安排常常是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山与水,密林与疏林、草坪等的对比。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园林构图布局要作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景有轻松、轻快感。实景则有稳重、厚重感。实景有利于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但过实则令人感到沉闷而显得呆板。色彩的对比与微差 色彩的对比与微差包括色相和色度的对比与微差。园林色彩上只要在色相及色度上差异明显就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差异较小就表现出调和的效果。质感的对比与微差 通过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材料质地和纹理等的性质。园林布局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的质地和纹理来丰富园林景物的形象。2 节奏和韵律 韵律:在艺术表现中的一种有规律的重复“统一”。节
20、奏:在艺术表现有规律的重复中进行有组织的变化。连续韵律:某组成因素等距离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其包括下列两种形式:渐变韵律:园林某组成因素按一定规律递增或递减形式出现的连续构图。起伏(曲折)韵律:园林某组成因素不是以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出现,而是在同一构图中以有增有减形式出现的连续构图。起伏韵律与渐变韵律的区别:渐变韵律变化或增或减,二者取其一,而且渐变是依次缓减或递增,表现为微差的增减变化。起伏韵律变化有增有减,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构图中,增减变化明显,表现为对比的增减变化。5 园林学习网()起伏韵律连续韵律的区别:连续韵律中重复出现的因素完全相同。起伏韵律重复出现的部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交错韵
21、律:园林(构件)某组成因素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其变化按纵横或多个方向进行。拟态韵律: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3 主从与重点 主与从 主与从的关系实际上是强调园林构图中各个造园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表现主从关系时,应做到“以主携从”“用从衬主”使主从融为一体。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组织轴线:在园林布局中,尤其是在规则是园林中,常运用轴线来安排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一般主要部分在主轴线上,从属部分放在两侧和副轴线上,形成主次分明,彼此呼应的局势。经营位置:景物与朝向的关系,主景一般坐北朝南。组织游览路线的来向,主景一般设在视线的焦点上。景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主景多位
22、于园林构图的重心。运用对比:运用形体、色彩、方向、虚实、开合、质感等对比手法,获得主次分明、主体突出的效果。如形体大小,繁简、高耸水平等。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即在园林中将某一局部(景观)作得细致一 些。其为园林布局中有意识地从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突 出。此外,也可用于一些非主要部分,以加强其表现力。重点处理的部份和方法: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主要部分 如:园林主要入口、主要道路广场、主要园林建筑附 近等。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的关键部分 如:主要道路的交叉口,转折处和结束部分。视线易 于集中停留的焦点处。游人活动集中的广场、建筑
23、附近。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 园林进行重点处理时,要加强艺术表现力,多从审美 构图的观赏要求出发,同时结合功能要求综合考虑。做一 般处理的部分时,则主要从功能要求去布局。4 联系与分隔 联系是因功能和艺术要求将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联系为求统一。分隔是因功能和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为若干局部。分隔取其变化。分隔的作用 遮蔽不美的部分、满足园林分区的要求、满足独特风景需要。分隔以后的艺术效果,是不受外界的影响,便于独创一格。联系的方式 园林中的各个景物与景区都不是孤立的,其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包含有形的联系及无形的联系。联系与分隔的手段 园林中常用假山、土山、树丛、
24、密林、建筑、桥、道路、水面、栏杆、等进行空间的分隔。常用月洞门、漏花窗、游廊、疏林草地、道路、水面等使空间彼此取得联系。此外,还有立意上的联系。6 园林学习网()第二章 园林风景艺术 第一节 景与景的感受 一 景、景点、景区 1 景:即风景、景致,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那样一种供游息、欣赏的空间环境。2 景点:园林绿地中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其为风景园林最基本的因素。3 景区:由若干景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观赏区域。由若干景区组成整个园林绿地。避暑山庄:由湖区、山区、平原区、宫廷区组成具有我国江南水乡秀丽景色、北方壮丽山川、草原牧区风光及宫廷建筑严整气氛的不
25、同景色。实为中国自然地理形势的缩影。留园:由中部山水园、东部建筑区(活动区)西部山林区、北部田园风光组成。云台花园:由飞瀑流彩、谊园、醉华苑、岩石园、玫瑰园、花溪流香及艳湖景区等构成。二 景的感受 景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而接受的。风景的美感必须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得到。从感官来 说,园林风景主要是看,即观赏,其次是听、闻、品。景的感受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随着景色的不同,以一种或几种感官同时感受。不同的景色会引起不同的感受,即触景生情。同一景色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风景的感受是随着人的阶级、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兴趣爱好及当时的情绪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景观,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艺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