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pdf
《2021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从中国古代隐身术的传说,到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人类一直梦想“隐形”。一些国家的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制出了一种薄膜式“超级材料”或称“特异介质材料”。这种材料克服了以往材料坚硬易碎的缺点,用单功能层的聚合物薄膜制成,是可实现隐形的超级材料,这意味着人类向实现哈利波特隐形斗篷的幻想又迈出了一大步。利用超级材料实现“隐形”,是由英国两所大学的两名教授分别领导的研究小组独立研
2、究的课题。2006年 5 月,伦哈特教授和潘德瑞教授等提出了利用特异介质材料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隐形的理论,即“变换光学理论”。物体之所以被人眼看见,是因其阻挡了直射的光线,令光线发生了反射。如果我们制造一种隐形材料,让光线在其表面如流水绕过岩石般一滑而过,继续保持直线传播,那么,被隐形材料覆盖的物体就不会反射出肉眼所见的光来,也就“隐形”了。海市蜃楼是自然界光线弯曲折射传播最好的例子。控制光线的折射路径是实现隐形的关键,而超级材料可以实现。超级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其工作原理是阻断并引导光线。它是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电磁介质,来实现人工控制光沿弯曲路线行进。除了英国两名教授外,美
3、国杜克大学的大卫R史密斯教授在潘德瑞的理论发表几个月后,就首次成功地让一个直径 5 厘米的铜圆环几乎无法被微波发现。今年 3 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实现三维物体隐形:实验使用一种叫“径直激光平板刻录”的技术,改变了超级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使观看隐形效果的角度达到 60 度。此外,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还通过黄金谐振涂层制作出了丝状材料的隐形斗篷。由于丝的特性,使得这种丝状超级材料在医学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我国著名隐形材料专家陈焕阳教授说,变换光学给了隐形研究新的空间,它甚至还可以做得更多,这正是这个领域的迷人之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终极的隐形在原理
4、上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所谓的宽频隐形,都需要以其隐形效果变弱为代价。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在可见光范围内完全实现隐形的隐身斗篷。但超级材料的隐形功能已经受到各国军事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在医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人民日报2010 年 12 月 15 日,略有改动)1.下列有关“超级材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超级材料是伦哈特教授和潘德瑞教授根据“变换光学理论”,用单功能层的聚合物薄膜制成的可实现隐形的材料。B.超级材料也称作“特异介质材料”,是一种薄膜式的人工复合材料,具有柔韧的特征,适合制作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C.超级材料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电磁介质,通过
5、阻断并引导光线来实现人工控制光沿弯曲线路行进,从而达到隐形。D.这种材料具有隐形的功能,已经引起各国军事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在军事、医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物体之所以被隐形,是光线在其表面如流水绕过岩石般一滑而过,继续保持直线传播,因而就不会被人们的肉眼看到。B.在英国两位教授的理论发表后,美国杜克大学的大卫R史密斯教授首次成功地让一个直径 5 厘米的铜圆环几乎无法被微波发现。C.德国的科学家团队使用一种叫“径直激光平板刻录”的技术,改变了超级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成功实现三维物体隐形。D.从原理上讲,终极的只能在很窄的频
6、段实现,频段越宽隐形效果越差,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在可见光范围完全隐形的材料。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制造出了能够控制自然界光线折射路径的超级材料,使之弯曲折射传播,就可以根据观赏的需要使海市蜃楼随时出现。B.丝的特性是细长柔软易弯曲,通过黄金谐振涂层制作出的隐形丝状医学材料,在治疗疾病方面使用更方便,会减轻病人的痛苦。C.隐性材料和隐性技术,在军事上可以实现更好的隐蔽,能够有效地迷惑敌人,保护自己,战术意义重要,应用前景广阔。D.英美等国科学家已经在“隐形”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实现终极“隐形”的梦想。(二)现代文阅读 II(
7、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
8、。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
9、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
10、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
11、,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话还没有说完
12、,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B.“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C.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D.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
13、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5.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想念重庆的烟火味儿 杨康 只要稍稍离开几天,我就会想念重庆。不管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无法减轻分毫。离开重庆不久,我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呈现出一幅火锅画面。三五好友,相约嘈杂街边,满桌毛肚、鸭肠、藕片、土豆、茼蒿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摆龙门阵。每每想到这里,口齿生津。到了外地我也吃火锅,但看着服务员身着职业装端来一盆红艳艳的锅底,总觉得缺点味儿。我根深蒂固地认为,火锅这玩意儿,只有
14、在嘉陵江和长江滋养的重庆才是有灵魂的。在重庆,火锅沸腾起来,那股麻与辣,散在空气里入胃入心。久不相见的朋友聚在一起,只管尽兴。带着些许醉意穿过灯火辉煌的不夜城,长江和嘉陵江汩汩流淌的江水会勾起许多记忆。有多少次如梦如幻地在火锅飘香中穿城而过,味蕾就有多少次的记忆和苏醒。想重庆,最先是舌尖上的回味吧。麻辣鲜香是其永恒的底色,如果说火锅是重庆的阳春白雪,那么小面则是重庆的下里巴人。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面店,几乎十步一家。当然,味道也是各有千秋。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各家有各家不对外透露的绝技。从面条的初始原料,到辣椒花椒的选用,再到面条的下锅起锅,都有讲究。新店和老店琳琅满目,但只要用心经营的店,
15、几乎都有自己的回头客。小面制作讲究,也因此总会在清晨聚集大量食客。“老板,一碗小面,多海椒,加煎蛋!”重庆的一天,在食客们的叫喊声中逐渐开始。在重庆呆久了,便不再愿意去磁器口、洪崖洞这些似乎专为外地游客而准备的地方,这些旅游景点似乎更符合外地游客的口味。想重庆,更是一种视觉上的想。漫步南滨路或者北滨路,对岸的灯火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一座梦幻城堡。重庆的起伏和错落,就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尤其在灯火辉煌的夜色中,重庆的美更是一览无余。高楼与高楼比肩而立,公路与公路盘旋交织,错综复杂中又井然有序。我喜欢闲情漫步,走哪儿算哪儿。随便一抬头,就是好风景。随便一停步,便是重庆人的热情洋溢。依山而建,重庆是一
16、幅醒着的油画。无论你位于画中的哪一笔,接下来的那一笔定不会让你失望,定会让你发出惊叹。外地朋友来了,我会在一顿火锅之后带他们随便登上一辆公交车。在走走停停的顿挫中,在车内相互寒暄的方言里,聆听重庆余音。想重庆,不得不想那两条江。长江的浑浊与嘉陵江的清澈纠缠在一起,在朝天门码头停泊的豪华游轮无意间增加了江的奢华。透过江边粗粗的缆绳,可以想见当年码头上穿梭自如的人和热闹的交易。现在的码头,是一个适合怀旧的地方,夜幕升起,有流浪歌手在此卖唱。重庆市内某媒体的微博宣传语这样说:“这座城的早晨都由一条微博和两条大江开启。”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细细一想,确实有点儿意思。如果重庆没有这两条江,那简
17、直不可想象。柔情似水的重庆,烟火气息浓郁的重庆,只需离开那么一小会儿,就会让人很想很想。倘若离开得再久一点,只怕是会得相思病。“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这是我初来重庆时,在公交车身上看到的一句广告语。竟想不到,多年后的现实,早就被它一语道破。想重庆,想重庆的美食美景,想重庆的人,想到心底去了。(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重庆浓烈而深沉的思念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带着些许醉意穿过灯火辉煌的不夜城”,“醉意”既是朋友畅饮的结果,也暗指作者沉醉在江水勾起的记忆中。C.火锅和小面同为重庆名吃,但从“阳春白雪”和“
18、下里巴人”的命名可以看出作者更喜欢重庆火锅。D.作者写不再愿意去磁器口、洪崖洞等旅游景点,意在说明在重庆呆久了,身心完全融入到重庆的生活中,自己已然是重庆人了。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明晰又善于变化,语言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用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B.文章用“五线谱上的音符”来比喻重庆的起伏与错落,既描写重庆的律动之美,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C.“聆听重庆余音”化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突出重庆方言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表达了重庆人的热情好客。D.文章最后一段呼应开头,明确“重庆的烟火味儿”的所指,进一步强化对重庆的想念
19、之情。9.相比在重庆吃火锅时的尽兴,作者认为在外地吃火锅“总觉得缺点味儿”,你是如何理解“总觉得缺点味儿”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析。10.围绕“想念重庆的烟火味儿”,作者在行文中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
20、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取材于墨子非乐)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 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
21、,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听其雅 颂之声,而志意得()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
22、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取材于荀子乐论)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 度:法度 B.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 流:放纵 C.曲直、繁省、廉肉、节奏 廉:清亮 D.其化人也速 化:教化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厚措敛乎万民 何不虑以为大尊浮乎江湖 B.形而不为道 裂地而封之 C.使其声足以乐 而不流埏填以为器 D.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人之有是四端也 1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处,正确的一项是()A.豪 雅 变 B.豪 庄 变 C.广 雅 正 D.广 庄 正 14.文中画线的句子
23、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B.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C.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D.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音乐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所以开展音乐活动是错误的。B.荀子认为人的情
24、感变化表现在音乐之中,这种表现必须进行引导才能避免祸乱。C.乐论从设置音乐的原则和方法两个角度批驳了非乐的观点。D.荀子认为音乐感化可使家庭内部相爱相亲,朝廷上下相慕相敬,天下百姓归顺服依。1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17.结合文本,谈谈墨子和荀子对待音乐的见解有何不同。你更赞赏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各题。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曹雪芹 秋花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1】短檠【2】,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
25、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3】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4】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注释:【1】爇 ru:点燃。【2】檠 qng:灯架,蜡烛台。【3】脉脉:细雨连绵。【4】此词创作于公元 1094年 8 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惠州。18.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诗人眼中,蜡烛也具有灵性。曹诗中它会同主人公一起因悲愁而流泪,在这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中国 人民大学 附属中学 分校 语文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