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_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保证措施_5.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1 预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6.1.1 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要素 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事故预防管理上,可针对事故特点建立事故预警体系。各种类型事故预警的管理过程可能不同,但预警的模式具有一致性。在构建预警体系时,需遵循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以及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建立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的上下统一和协调。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相互关系如图 6.1-1 所示。图 6.1-1 预警体系基本框架(一)外部环
2、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2 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3.技术变化的预警 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 1.质量管理预警 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2.设备管理预警 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3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 3 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四)事故预警系统 事故预警系统是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以及对事故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判别给出安全风险
4、预警级别,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及时做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6.1.2 预警体系的建立 预警体系是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一种“自组织”系统,它是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系统。(一)预警体系建立的原则 1.及时性 预警体系的出发点就是当事故还在萌芽状态时,就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提前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2.全面性 对生产过程中人、
5、物、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各方面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合理对策。4 3.高效性 预警必须有高效率,只有如此,才能对各种隐患和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措施迅速改变不利局面。4.客观性 生产运行中,隐患存在是客观的,必须正确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能因为可能涉及形象或负面影响隐匿有关信息,要积极主动的应对。(二)预警体系实现的功能 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作用的发挥。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主要由预警监测、预警信息管理、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预测评价等工作内容组成。(1)预警监测 实现和完成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状况的监测任务,并
6、将采集的原始信息实时存人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2)预警信息管理 预警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和推断等管理工作。(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预警评价指标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是预警体系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也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 5 键环节之一。构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一般包括:1)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一般可分为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以及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等。2)预警准则的确定:预警准则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
7、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3)预警方法的确定:包括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和漏警等方法。4)预警阈值的确定: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阈值。若为综合预警,一般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意味着将有事故出现,可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阈值。(4)预警评价 预警评价包括确定评价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建立相应的预测系统,确定预警级别和预警信号标准等工作。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
8、环、管等方面的因素,预测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实现必要的未来预测和预警。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如:6 I 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2.预控对策 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预警是制定预控对策的前提,预控对策是根据具体的警情确定控制方案,尽早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等。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三个活动阶段。(1)
9、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的目的在于预警分析以及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其任务:一是确定预警体系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下预警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确保预控对策的实施。(2)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包括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模拟预警管理方案,总结预警监控活动的经验或教训,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等。(3)事故危机管理 事故危机管理是在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时的管 7 理对策,是预警管理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3.预警
10、分析和预控对策的关系 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后者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但两者相辅相成,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预警分析是预警体系完成其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预控对策是预警体系职能活动的目标,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预警体系无法完整实现其功能,也难于很好地实施事故预警的目的。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活动的对象是有差异的,前者的对象是在正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后者的对象则是已被确认的事故现象。但如果工程已处于事故状态,那么两者的活动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事故状态中的生产现象。另外,不论生产活动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事故状态,预警分
11、析的活动对象总是包容预控对策的活动对象,或者说,预控活动的对象总是预警分析活动对象中的主要矛盾。6.1.3 预警体系的运行 完善的预警体系为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体系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一)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 8 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利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并建立信息档案。通过对前后数据、实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和比较,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
12、息档案中的信息是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二)识别 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三)诊断 对已被识别的各种事故现象,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险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四)评价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
13、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通过预警评价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五)监测、识别、诊断、评价的关系 9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其中,监测活动的检测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管理系统所共享的,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方式存人到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中。另:外,这四个环节活动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共享性和统一性。6.2 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无事故,施工无重大伤亡事故,最大限度减小负伤率,消防无火警事故,治安达标,严格按照有关法
14、规、文件进行施工。1.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2.各项目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3.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公司每天检查一次。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整改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时间如期整改完毕完成书面反馈。4.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及公司工程部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5.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制度,加强文明施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开展学习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和十项安全技术措施,对职工进行三能安全教育,各班组相应每周开一次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例会。总结经验和事故教训,落实下一步
15、计划、杜绝伤亡事故,加强本 1 0 人的自我保护和应变能力。表彰先进、处罚违章。6.坚持持证上岗制度,特殊工程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7.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选穿合身的工作服,并做到“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穿合适软底的鞋并绑紧鞋带。8.加强现场的施工,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日常清洁工作,各班组应加强文明施工教育和检查,施工用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的位置应与施工平面图布置一致。9.安全用电。施工用电配备一律采用三相五线制并设专人负责,电线一律架空绝缘线,配电箱必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必须有绝缘接地防雨装置,施工设备有接地漏电装电装置,电缆电线接头用绝缘胶布包扎并且做好
16、防雨防潮工作,未经专职电工的操作,不得擅自接拉照明用电。机械的使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10.在各道口夜间挂红灯警示过往车辆,在施工期间在公路上设警示牌。11养护机具使用及养护措施安全:A、带刀片机具:工人在使用带刀片的园林绿化养护机具(如割草机、割灌机、绿篱碰剪、绿篱修剪机、高枝剪、手锯等)应注意人身安全,绿化养护工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带上工作手套,着装专业工作服,佩带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B、农药机具:在使用农药机等绿化养护机具时,操作工作人应注意农药对人体的伤害,操作时应带上橡胶手套、专用雨衣及防毒面具,做好防毒措施;1 1 C、农药管理:农药等有毒物品有专职人员看管,农药进出有
17、明确登记。对绿化苗木进行病虫害防治而进行的农药施用后,必须对此进行挂牌提醒,以防治附近居民特别是儿童触摸后发生农药中毒事件;农药施用后农药包装及瓶罐一律回收,以防污染水源造成人员中毒;D、其他机具:其他一般不出现对人有伤害的机具在使用过程中也要防止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以防对工作人员造成人体伤害。6.3 安全防护用品的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 一、安全防护用品投入计划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经济基础。企业在年初改制以后,根据“条例”规定,经法人代表提议,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公司安全委员会”,加大对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公司经理办公会上研究决定了安全生产资
18、金投入,并制定了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用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安全帽 顶 300 安全带 条 300 安全网 平方米 300(一)每年初公司提取预计年总产值的 23作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视市场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提取数额,但最少不低于年总产值的 2。(二)所提取资金转入“安委会”帐户,设专户储存,专款专用。1 2 (三)公司各有关部门就防护用品、文明管理施工、施工机具维修、维护,按规定应缴纳的保险费、环境保护费用、消防费用、安全岗位奖励基金,及安全培训费用等与安委会进行商讨,确定投资比例和使用计划。(四)每一笔安全投入资金的开支,应由安委会分管人员考查认定,经安委会主任签字方可动用。(五)用专项
19、资金购置的防护用品必须有产品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经安全委员会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六)安全投入资金的提取和开支情况,每年年底公布一次,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七)因安全资金投入不到位或被挪为它用,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二、安全防护用品选择 为了防止假冒、伪劣或存在质量缺陷的安全设施和用品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规范采购行为,确保使用安全,特制订本办法。(一)选择合格供应商 1、基层单位(项目部)应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相关材料的供应单位进行评价,择优选取,建立合格供应商台帐。2、合格供应商必须具备:生产、经营许可证;技术和生产及质量保证能力;当地主管门颁发的准用证
20、证明材料(法律、法规要求);市场信誉和履约能力;(二)购置 1 3 批量购置:施工项目部编制需求计划,经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批后,由分公司同选定的合格供应商签订购货合同。购货合同中应约定:材料的品名、规格、型号、质量等级;生产制造规程和标准;验收准则和方法;供应商应提供购置材料的相关资料。零星材料购置:由分公司材料员根据审批后的需求计划,到已选定的合格供应商处购置,索取相关资料(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准用证,批量检测合格证明等)。(三)验收 1、批量材料进场: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根据约定的要求进行分批次集中检测;零星材料进场: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随时进行检查验收,发现有质量
21、问题的,送有关检测部门复检,安全员做好检查验收记录。2、安全员负责收取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准用证,批量检测合格证明等资料,建立登记台帐。3、验收方式:查质量合格证明材料、质量检测报告;查外观尺寸、规格和实物质量;按规定抽样复试等。4、对未检品、不合格品作好标识,不合格品清退出施工现场。(四)保管 对通过检查验收的材料,进入库房妥然保管,并进行分类标识,建立登记台帐。按实际需要发放,建立发放登记台帐。对库存满一年的安全防护材料、用品,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进行复查,凡变质、1 4 受损伤的及时清理,不允许发放使用。6.4 安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管理(一)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要求 1、
22、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劳动条件,需要保护的部位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型。2、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型号、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3、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有效,严防误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护具,禁止违章使用或擅自代用。4、特殊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还应经培训、实际操作考核合格。5、职工进入生产岗位、检修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论处。6、不许穿戴(或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许滥用劳动防护用品。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明火作业的工人,禁止发放、使用化纤防护用
23、品。防护服装的式佯,应当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为主,做到适用美观、大方。7、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加保护,不得拆改,应经常保持整洁、完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如有缺损应及时处理。(二)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1、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和发放周期,由企业的安全技术部 1 5 门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根据各工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配备具有相应安全、卫生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2、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品,防毒面县,防尘口罩等职工个人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特定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3、用人单位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
24、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安全技术部门和工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4、用人单位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对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5、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实不能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它劳动防护用品。6、防毒面具的发放应根据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毒物的种类,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滤毒罐(盒),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并按国家标准规定,定期更换滤毒罐(盒)。7、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部门等有
25、关人员,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8、企业应有公用的安全帽、工作服,供外来参观、学习、检查工作人励临时借用。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保持整洁,专人保管。1 6 9、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保证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10、用人单位应根据上级部门规定的使用期限,结合企业经济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增发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规定使用期限。11、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卡片。按时记载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情况和办理调转手续。定时核对工种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期限。12、凡发给车间、工段、班组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指定专人管理。如有丢失,要查清责任,折价赔偿。属于借用的,应按时交还。13、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失效报废制度。14、禁止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现金发给个人,发放的防护用品不准转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