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pdf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例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摘要:摘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由于考试失利,而产生焦虑情绪。案例采用心理咨询初诊接待程序,充分了解求助者的一般资料和个人成长史,详细了解问题发生发展过程和求助原因,结合临床观察,对求助者心理状态进行认真分析诊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基础上,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经过4 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都明显改善,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一、一般资料1 人口学资料刘某,女,汉族,21 岁,某大学学生,住校。2 个人成长史王某为独生女,从小就性格温和,做事认真,追求完美,个性要强。父母为个体户,工作繁忙
2、,感情和睦,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求助者要求较高。求助者高一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器重。3 精神状态来访时该学生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但思维清晰,语速正常,未发现幻觉、妄想及其他障碍,自知力完整,迫切希望咨询师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4 身体状态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和传染病史,否认有家族精神病史,近期体检无任何躯体异常症状。5 社会功能能正常上课,但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下降,与同学的人际关系正常。6 心理测验结果(1)SCL-90 测试结果:抑郁,焦虑,测验结果显示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因子分在正常范围。(2)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 55 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3)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 58 分,提示有轻度焦虑。二、主述和个人陈述二、主述和个人陈述1 主述进入大学后自感学习压力大,近一个月注意力低下,时不时头昏,失眠,无食欲,自感压力很大。2、个人陈述:我从小就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父母对自己也很放心。可是来了大学以后,我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这些都是次要的,我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好了,可是期中考试却只考了班级第18 名。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至少应该考进前10 名吧,没想到竟然这么糟糕!我觉得同学都在背后议论我,瞧不起我。而且我还考在这样一个学校,我真失败透了,还特别对不起父母
4、,让他们都失望透了,我以后肯定没什么前途了。马上又要期末考了,我不想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我花了许多钱,要再考不好不知道怎么跟家里交代。我现在一坐在教室心里就感觉很烦,上课总是走神,也无法专心学习,脑子很乱,吃不香睡不好,不想在学校呆着,总想回家,有时候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比她们笨。我觉得很难受,所以来找您帮帮我,尽快尽快摆脱目前的状态。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1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思路清晰,说话流利。有礼貌,求治心切,合作主动。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幻想。谈及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时无精打采,紧张痛苦。2 求助者同学的反映求助者以前性格开朗,自从考试
5、感觉没考好后,话明显少了,情绪低落,偶尔和同学交流也会说害怕以后考试还是这样甚至更糟,对不起父母。四、评估与诊断四、评估与诊断1.诊断结果:将该来访者确诊为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内的心理不健康。(2)来访者是由于现实压力(考试没考好)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3)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时间;(4)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社会功能未严重受损,但效率下降。(5)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内容尚未充分泛化,仅局限与
6、考试有关的范围内。(6)心理测量量表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结果。3.鉴别诊断(1)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来访者心理问题有明显现实色彩,情绪虽然有抑郁和焦虑,但基本局限在与考试相关的部分。父母方面压力很大,有明显的道德色彩。(3)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不太强烈的现实刺激即考试不理想引起的,持续时间短,仅一个多月,反应也仅局限在学校,没有明显泛化,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4)与其他疾病鉴别:来访
7、者无家庭遗传疾病,自幼身体健康,可排除躯体疾病4.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无明显生理原因(2)社会原因:求助者刚进入大学,对新环境不太适应;经历了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缺乏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指导。(3)心理原因:性格敏感,自尊心强;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本身很优秀,一次考试不理想自己就没有希望了等。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五、咨询目标的制定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果,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善抑郁、焦虑、烦躁的情绪状态,解
8、决心理问题增强其自信心。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六、咨询方案的制定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动力学认为:考试焦虑与早年考试的创伤性经历和个性缺陷有关。由于家庭教养的方式,导致求助者性格内向,过分追求完美,加之在小学阶段因考试受挫受到父母的过度惩罚,使这种痛苦的经历沉淀于内心深处而不会磨灭。对于考试求助者的认知产生偏差,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至极,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加上教养方式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和自身压力过大,由此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
9、的异常。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治疗和矫正,发展下去,求助者将会出现严重的人格障碍。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 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著作中也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
10、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ABC 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 ABC 理论中,A 代表诱发事件,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案例 分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