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质量通病技术管理措施.pdf
《堤防工程质量通病技术管理措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堤防工程质量通病技术管理措施.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质量通病技术措施 一、土方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一)填方出现弹簧土 1.表现形式 填土受碾压(夯实)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感觉。在人工填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弹簧土(又称橡皮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2.产生原因 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土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
2、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内不易消失。3.防治措施(1)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定。(2)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0.5m 以下。(4)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5)取土区或土料场开沟爽水,降低料场土含水量、采取翻晒等措施,使土料含水量控制在适宜范围。4.治理方法(1)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弹簧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2)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
3、压)实。(3)将弹簧土挖除,重新回填好土。(二)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1.表现形式 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将使填土场地、地基在荷载下变形量增大,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或导致不均匀下沉。2.产生原因(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 8的土及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或机械碾压行驶速度太快。(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3.防治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试
4、验取得的。为使回填土在压后达到最大密实度,应使回填土的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偏差不大于最优含水率2%。在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率。含水率大于最优含水率范围时,应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方法降低含水率;或采取换土回填,或均匀掺入干土,或采用其他吸水材料等来降低含水率;含水率过低,应洒水湿润。(2)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率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3)加强对土料、含水率、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4.治理方法(1)土
5、料不合要求时应挖出换土回填。(2)对由于含水率过大,达不到密实度要求的土层,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及其他吸水材料,重新压(夯)实。(3)当含水率小时,应预先洒水润湿。当碾压机具能量过小时,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4)因每层铺土厚度不符合工艺性试验要求致压实度不满足的,应返工处理。二、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一)蜂窝 1.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深度一般未见钢筋);位于墩墙底部与底板接触处的蜂窝通常称之为“烂根”。2.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砂、石子、胶凝材料、拌和水等计量
6、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混凝土浇筑前基面未座浆或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砂浆流失。(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6)墩墙底部与底板的接缝不严漏浆。(7)墩墙混凝土浇筑前未作座浆处理。3.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定期校核计量,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3)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情况
7、,防止漏浆;墩墙模板施工时,在模板底部垫 1cm2cm 海绵,避免漏浆。(4)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墩墙部位混凝土浇筑面高出底板面 5cm,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凿毛并冲洗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基面进行座浆处理,避免烂根和浇筑冷缝。(5)现场出现蜂窝后,若蜂窝面积较小,可以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厚度大于 1.5cm 时分两次),做好养护工作;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碎石等颗粒,尽量切割成规则的几何形状,形成里口大、外口小的喇叭口,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涂刷水泥净浆后,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掺入适时微膨胀剂)大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二)麻面
8、1.表现形式 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2.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和易性差,产生离析泌水。(6)混凝土过振导致离析泌水。(7)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或贴角、混凝土流道底面等斜面的气泡不易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3.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
9、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玻璃胶、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2)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既要防止过震,又有避免欠震,控制至排除气泡为宜。(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砂石材料级配和计量、混凝土搅拌时间和坍落度,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防止离析和泌水。(4)对麻面缺陷,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水泥净浆或 1:2 水泥砂浆处理,并认真养护。(三)空洞 1.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已见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2.产生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或振捣不到位
10、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浇筑前部分杂物因冲洗堆积在一起,未能及时清除。(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未能及时清除。3.防治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结构复杂或狭小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或者适当调整混凝土塌落度,加强分层振捣密实;或采用自流平混凝土浇灌。(2)预留孔洞浇筑,应两侧同时下料,结构断面较小部位,可在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3)混凝土浇筑前应及时清除杂物,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仓。(4)出现空洞,必须将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
11、力水冲洗干净;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湿润后用比结构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细石混凝土(掺入适量微膨胀剂)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突出结构面的混凝土,待强度达到 50%后凿除,表面用 1:2 水泥砂浆抹平。(四)缝隙、夹层 1.表现形式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2.产生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未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良好振捣。3.防治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
12、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水平缝处应铺一层 10-20mm,垂直缝处刷一层净浆,其水灰比较混凝土减少 0.03-0.05,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 1:2 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较宽的缝隙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参照空洞缺陷方法处理,较窄的缝隙可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五)缺棱掉角 1.表现形式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2
13、.产生原因(1)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过早拆除侧面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成品保护不好,棱角混凝土被碰掉。3.防治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 1:2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
14、混凝土捣实补 好,认真养护。(六)表面不平整 1.表现形式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2.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至面层时,未采用长刮尺整面;或整面时局部区域混凝土低洼未及时填平。(2)混凝土浇筑后,未能配备足够人员按规定时间、规定次数完成收 面、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3)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发生不均匀下沉;对销螺栓未完全紧固,致使浇筑过程中因侧压力过大使模板变形、跑模。(4)模板的孔洞未按要求处理封堵,致使浇筑后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突起;模板间使用的双面胶未按要求使用,致使浇筑后产生印痕;模板后的竖向支撑钢管间距过
15、大或模板未能紧贴,致使浇筑过程中因侧向压力生不平。(5)混凝土刚开始初凝,有人在上面行走或堆物,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3.防治措施(1)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混凝土浇筑至面层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长刮尺将大面整平。(2)及时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找平、压实、抹光,覆盖塑料薄膜;未终凝的混凝土严禁上人,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施工。(3)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4)除局部明显洼坑或表面严重不平整的混凝土面层凿除、打毛浇筑同标号混凝土以外,一般大面不平整混凝土都不易处理,但影响质量评定。
16、因此,浇筑前要将技术交底到现场每个工人(由各施工队长负责),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层层落实,将质量隐患解决在浇筑前,浇筑中,而不是浇筑成型后。(七)挂帘 1.表现形式 新老混凝土接合处沿缝面粘附于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2.产生原因 上下层模板结合不紧密,有缝隙。3.防治措施(1)立上层模板时,基面应人工找平,并利用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预留的对拉螺丝将模板固定牢固并将缝隙用海绵条等填实,确保浇筑时不出现漏浆挂帘。(2)产生挂帘后,采用角磨机(金属磨盘)在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八)混凝土表性裂缝(含表面龟裂)1.表现形式 混凝土表面出现一定规律(或无规律),缝深 2cm(一般不到达钢筋保护层)的纵
17、向或横向裂缝;或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缝宽、缝深很小,形如发丝的裂缝。2.产生原因(1)混凝土水灰比大,浇筑振捣使面层形成水泥砂浆甚至离析,混凝土凝固过程中表面水分过快散失,导致干缩裂缝。(2)混凝土浇筑找平、压面、收光以后,因空气特别干燥或风较大,表面失水太快,导致龟裂。(3)混凝土养护不当、不及时,养护时间短,无论未拆模还是拆模以后,都有可能发生表面龟裂。3.防治措施(1)控制混凝土质量,如大面面层发现离析泌水的水泥砂浆应予刮除更换同标号干硬混凝土振捣;对墩墙上部浇筑过程中较多的水泥砂浆可掺入同标号干拌混凝土,与水泥砂浆人工拌匀后,插入振捣器振捣。(2)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及时进行表面找平、
18、压面、收光,覆盖塑料薄膜保湿;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是控制龟裂的重要环节。如面层混凝土水泥砂浆偏多现象不严重,可通过铺一层细石子或增加压面力度和次数避免或及时消除干缩龟裂。(3)混凝土浇筑以后面层及时保湿养护,气候干燥时,没有拆模的混凝土立面也需浇水养护;尽量推迟拆模时间;拆模后立即涂刷养护剂,或挂土工布保湿养护。三、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一)轴线位移 1.表现形式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
19、现柱、墩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设计要求的轴线位置有偏移。2.产生原因(1)轴线放样产生误差。(2)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发现纠正,造成误差。(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6)对拉螺栓、顶撑、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堤防 工程质量 通病 技术管理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