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三).docx





《2017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三).docx(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三)1单选题(江南博哥)甲、乙二人同村,宅基地毗邻。甲的宅基地倚山、地势较低,乙的宅基地在上将其环绕。乙因琐事与甲多次争吵而郁闷难解,便沿二人宅基地的边界线靠己方一侧,建起高5米围墙,使甲在自家院内却有身处监牢之感。乙的行为违背民法的下列哪一基本原则?A.自愿原则B.公平原则C.平等原则D.诚信原则正确答案:D知识点:第1章 第1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熟悉)教材页码:P8-14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法的基本原则,为重要考点。民法典第132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该条规定了“禁止权利滥用原
2、则”,用以规范滥用民事权利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的行为一旦被认定为滥用民事权利,滥用民事权利者将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如:不产生权利行使的固有效果;权利人失权即义务人获得相应的抗辩;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等)。根据通说观点,滥用民事权利的行为主要包括三类:第一,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行使权利;第二,行使权利违反公共利益;第三,以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方式行使权利。本题中,乙在其宅基地上建造围墙,固然系行使其宅基地使用权,但乙以如此方式行使宅基地使用权,乙自己所得利益极少,而甲所受损失极大,乙的行为属于“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行使权利”,构成滥用民事权利。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
3、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该条规定了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主要在以下方面发挥功能:第一,控制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第二,情势变更;第三,附随义务的创设;第四,格式条款的内容审查;第五,合同解释;第六,法律解释以及法律漏洞的填补。诸多的功能,使得诚实信用原则能够作用于整个民法领域,成为民法的“帝王条款”。就“控制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这一功能而言,诚实信用原则设定了行使民事权利的“内在限度”,凡以悖于诚实信用之方式行使民事权利,即有可能被认定为滥用民事权利。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子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权利行使领域的反向规定;诚实信用原则是权利滥用原则的制度
4、基础。本题中,乙行使其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构成滥用民事权利,系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故D选项当选。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该条规定了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平等原则”。根据平等原则,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形式平等或机会平等)。平等原则包含三项内容:第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平等;第二,在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第三,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本题中,乙滥用民事权利的行为,不会对甲、乙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产生影响,甲、乙仍属所有权法律关系、相邻关系等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主体。乙的行为并未违背平等原则。故C选项
5、不当选。民法典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该条规定了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对立物。民法以追求形式平等为原则,以追求实质平等为例外;当遵循平等原则(形式平等)会产生严重的实质不公平时,在法定的例外情形,适用公平原则予以纠偏,合理确定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免造成对实质公平的过度违反。公平原则只能适用于法定的例外情形。比如:在法定的特定侵权场合,根据公平原则,确定是否需要及如何承担“公平责任”。再比如:根据公平原则,判断约定的违约金是否“过分高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适当减少约定之违约金的数额。本题中
6、,乙的行为属于滥用民事权利,乙将承担相应的不利法律后果,因此在甲、乙间成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既符合形式平等,又符合实质平等,无须动用公平原则予以纠偏。乙的行为并不构成对公平原则的违反。故B选项不当选。民法典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本条规定了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自愿原则”。根据自愿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可自主创设(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的核心内容包括:合同自由、遗嘱自由、所有权行使自由、(民法典侵权编上的)自己责任。在民法领域,对他人意思自治的不法或不正当干预,构成对自愿原则的违反。
7、本题中,乙滥用民事权利的行为并不构成对甲意思自治的不当干预,不构成对自愿原则的违反。故A选项不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2单选题肖特有音乐天赋,16岁便不再上学,以演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肖特成长过程中,多有长辈馈赠:7岁时受赠口琴1个,9岁时受赠钢琴1架,15岁时受赠名贵小提琴1把。对肖特行为能力及其受赠行为效力的判断,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肖特尚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B.受赠口琴的行为无效,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C.受赠钢琴的行为无效,因与其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当D.受赠小提琴的行为无效,因与其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当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1章 第2节 自然人的
8、民事行为能力(掌握)教材页码:P42-45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事行为能力,为重要考点。民法典第18条第一款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18条第二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据此,肖特虽系未成年人,但已年满16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A选项错误。民法典第20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14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据此,7岁时,肖特作为无民事行为能
9、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理,作为受赠人订立的口琴赠与合同,无效。须注意:该口琴赠与合同虽系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法律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亦属无效。故B选项正确。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9岁时,以及15岁时,肖特均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未经法定代理人代理,作为受赠人订立的钢琴和小提琴赠与合同,属于“纯获法律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故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3单选题齐某扮成建筑工人模样
10、,在工地旁摆放一尊廉价购得的旧蟾蜍石雕,冒充新挖出文物等待买主。甲曾以5000元从齐某处买过一尊同款石雕,发现被骗后正在和齐某交涉时,乙过来询问。甲有意让乙也上当,以便要回被骗款项,未等齐某开口便对乙说:“我之前从他这买了一个貔貅,转手就赚了,这个你不要我就要了。”乙信以为真,以5000元买下石雕。关于所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乙可向甲主张撤销其购买行为B.乙可向齐某主张撤销其购买行为C.甲不得向齐某主张撤销其购买行为D.乙的撤销权自购买行为发生之日起2年内不行使则消灭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1章 第4节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运用)教材页码:P101-106参考解析:本
11、题主要考查第三人欺诈时的民事法律行为 ,为重要考点。民法典第149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据此,因第三人欺诈订立的合同,受欺诈人之撤销权受有“特别限制”,即,若受欺诈人的合同相对人或者利益第三人(指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的利益第三人)在合同成立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欺诈的事实,受欺诈人享有撤销权(即有权诉请撤销该合同);反之,若受欺诈人的合同相对人以及利益第三人在合同成立时不知道并且亦不应当知道第三人欺诈的事实,受欺诈人不享有撤销权(即无权诉请撤销该合同),受欺诈
12、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只能请求实施欺诈的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本题中,乙与齐某订立的蟾蜍石雕买卖合同,属于因遭受第三人甲欺诈所订立的买卖合同,并且受欺诈人乙的合同相对人齐某在合同成立时知道第三人甲实施欺诈行为的事实,所以,乙享有撤销权,有权诉请撤销与齐某间的买卖合同。故B选项正确。同时,因甲、乙间并未成立合同,所以,乙无从诉请撤销与甲之间的合同。故A选项错误。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须注意:虽然民法典第148条与第149条都是关于“欺诈”的规定,但内容并不相同。民法典第149条是关于“
13、因第三人欺诈订立的合同,受欺诈人的撤销权受有特别限制”之规定。而民法典第148条是关于“因合同一方当事人实施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受欺诈人享有撤销权”之规定,此种情形,受欺诈人的撤销权仅受两个一般限制(第一个,撤销权须以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行使;第二个,适用五年最长除斥期间以及一年短期除斥期间),而不受特别限制。本题中,甲与齐某间亦成立一蟾蜍石雕买卖合同,并且该买卖合同系因合同当事人齐某对甲实施欺诈行为订立的买卖合同,受欺诈人甲享有的撤销权仅受两个一般限制,而不受特别限制,甲有权诉请撤销与齐某间的石雕买卖合同。故C选项错误。民法典第152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
14、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民法典第152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据此,就乙与齐某的买卖合同而言,乙因遭受欺诈而享有的撤销权,受双重除斥期间限制:第一,短期除斥期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第二,最长除斥期间,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故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4单选题甲公司开发的系列楼
15、盘由乙公司负责安装电梯设备。乙公司完工并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甲公司一直未支付工程款,乙公司也未催要。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乙公司组织工人到甲公司讨要。因高级管理人员均不在,甲公司新录用的法务小王,擅自以公司名义签署了同意履行付款义务的承诺函,工人们才散去。其后,乙公司提起诉讼。关于本案的诉讼时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公司仍可主张诉讼时效抗辩B.因乙公司提起诉讼,诉讼时效中断C.法院可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D.因甲公司同意履行债务,其不能再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正确答案:A知识点:第1章 第5节 无权代理(掌握)教材页码:P114-116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权代理,为重要考点。民法典第192
16、条第一款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民法典第192条第二款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本题中,乙请求甲支付工程款之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已经经过,债务人甲享有时效经过的抗辩权。不过,根据民法典第192条第二款的规定,时效经过的抗辩权可“明示放弃”。所谓“明示放弃”,指时效期间经过后,债务人明确表示“同意履行义务”。明示放弃时效抗辩权的法律效果是,重新起算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的时效抗辩权因此消灭。明示放弃时效利益的行为是一种有相对人的单方法律行为,自放弃时效抗辩权的意思表示到达
17、对方时生效。问题在于,法务小王是否有权代表或者代理甲公司向乙公司作出明示放弃时效抗辩权的意思表示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小王并非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无权代表甲公司为此意思表示。其次,小王不享有相应的代理权,无权代理甲公司为此意思表示。因此,小王擅自以甲公司的名义对乙公司作出的放弃时效利益的意思表示属于无权代理,并且亦不构成表见代理。虽然民法典第170条第一款规定:“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同时民法典第170条第二款规定:“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
18、抗善意相对人。”但是,对于新录用的法务小王而言,若无明示授权,代理公司作出明示放弃时效抗辩权的意思表示并非小王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因此,小王所实施的意思表示系无权代理行为,并且亦不成立表见代理,乙公司不得主张小王代理甲公司放弃时效抗辩权的法律效果由甲公司承担。甲公司对乙公司仍享有时效抗辩权。故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195条的规定,所谓“时效中断”,是指在“短期诉讼时效期间内”,若发生权利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或者发生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法定中断事由,则此前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失去意义,从中断或者有关程序终结时起重新起算短期诉讼时效期间。时效中断,只能发生在“短期时效期间内”。本
19、题中,乙公司对甲公司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已经经过,此后,乙公司对甲公司的起诉行为便不能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故B选项错误。民法典第193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据此,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经过后起诉的,若债务人未在诉讼中主张时效抗辩权,法院应判决债权人胜诉,而不得主动依职权认定诉讼时效期间经过并判决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故C选项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5单选题庞某有1辆名牌自行车,在借给黄某使用期间,达成转让协议,黄某以8000元的价格购买该自行车。次日,黄某又将该自行车以9000元的价格转卖给了洪某,但约定由黄某继续使用1个月。关于该自行车的归属,下列哪一选项是
20、正确的?A.庞某未完成交付,该自行车仍归庞某所有B.黄某构成无权处分,洪某不能取得自行车所有权C.洪某在黄某继续使用1个月后,取得该自行车所有权D.庞某既不能向黄某,也不能向洪某主张原物返还请求权正确答案:D知识点:第1章 第7节 物权的变动(运用)教材页码:P138-145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付的判断,为重要考点。在庞某向黄某,以及黄某向洪某出售该自行车的连环买卖合同中,根据民法典第224条的规定,黄某自庞某处,以及洪某自黄某处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需要具备下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a)买卖合同有效;(b)让与人具有相应的处分权;(c)须完成公示,即让与人对受让人完成自行车的交付。此处所
21、谓“交付”,采用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和占有改定中的任何一种均可。民法典第226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这是关于“简易交付”的规定。本题中,就庞某与黄某的买卖合同而言,在买卖合同成立之前,买受人黄某已经基于借用合同直接占有该自行车,因此,庞某与黄某间买卖合同生效时,即为简易交付完成之时,黄某于买卖合同生效时取得自行车所有权。故A选项错误。民法典第228条规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这是关于“占有改定”的规定。占有改定就是两个约定。本题中,就黄某于洪某的买卖合同
22、而言,黄某取得自行车所有权后,出卖给洪某,并通过两个约定(第一个约定,自行车归洪某所有;第二个约定,双方成立借用合同之占有媒介关系,由受让人洪某基于该占有媒介关系取得对自行车的间接占有,以代现实交付),对洪某以占有改定的方式完成交付,自两个约定生效时,洪某取得自行车所有权。故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235条的规定,成立返还原物请求权,须两个条件:(a)请求人系物权人(并且该物权包含占有权能);(b)被请求人相对于请求人属于现时的无权占有人。本题中,如前所述,洪某已经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庞某不再是该自行车的所有权人。因此,庞某对黄某,庞某对洪某均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故D选项正确。
23、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6单选题甲遗失手链1条,被乙拾得。为找回手链,甲张贴了悬赏500元的寻物告示。后经人指证手链为乙拾得,甲要求乙返还,乙索要500元报酬,甲不同意,双方数次交涉无果。后乙在桥边玩耍时手链掉入河中被冲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乙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有权要求甲支付500元B.乙应承担赔偿责任,无权要求甲支付500元C.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也无权要求甲支付500元D.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有权要求甲支付500元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1章 第13节 合同的订立(运用)教材页码:P273-287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悬赏广告的效果;拾得遗失物的效果 ,为重要考点。本题中,甲为失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国家统一 法律 职业资格 考试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