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与气候专题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与气候专题汇总.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5 复习专题:大气与气候 考向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讲基础】(一)大气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1)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有散射和反射。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反射作用中以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大气逆辐射射就越强“大气返大地”:大气
2、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考点分析】1.知识关联(1)15 2.易错点 (1)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是在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刻(即午后 2 时),并非在夜晚。(2)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大小、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一般地,陆地气温年、日较差较大;海洋气温年、日较差较小;高原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但日较差大;温带内陆干旱区气温年、日较差较大;热带沙漠区气温日较差较大,但年较差小。3.方法技巧 (1)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纬度 纬度高,
3、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海陆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地形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洋流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对点训练】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逆温现象 1、15 (三)逆温现象:上层空气的温度大于下层空气的温度则出现逆温 1、地面辐射逆温(主要发生在夜晚)2、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3、地形逆温:在低洼地区(谷地、盆地)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 斜坡下沉流入低洼地区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称为地形逆温。易错点:逆温并不是只有弊端,它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带来以下好
4、处: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对点训练】大气的逆温现象 考点二、大气运动 (四)热力环流(四)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15 1、垂直面上的等压线凸向:高压凸向高空(高空气压低);低压凸向低空(低空气压高)2、影响气压的因素:主要是海拔、气温、空气运动(1)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2)近地面:气温越高的地方
5、,气压越低;反之则高(3)从空气的运动状况看:空气上升处,气压低;空气下沉处,气压高 3、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海陆风(3)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 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
6、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 b)。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考点分析】1.知识关联 2.易错点 (1)同一地点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2)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15 (3)热力环流中,有一个规律“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近地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中不存在该
7、规律。(4)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5)注意等压面、等温面等等值面都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而不是水平方向上的分布。(6)风是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不叫风。(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而不风吹去的方向。如北风是指从北方吹过来的风。3.方法技巧 (1)等压面的判断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 A)。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 A)。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气压)为高(气压),凹低为低”(如图
8、B)。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如图 B)。【对点训练】热力环流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大湖效应,冷空气经湖面后,会增温增湿,所以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是因暖空气遇冷空气,而导致暖空气上升,形成降水,所以该降水过程类型暖锋。降雪只发生在气温低冬季。【对点训练】多雾 大湖效应(五)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在等压线图上表现为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2、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从而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它在北半球向右,南半
9、球向左。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4、高空中的风受 1 和 2 两个力的作用,风向和等压线平行。5、近地面的风受 3 个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3045 度)方法技巧: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意地点的风向步骤:(1)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地的切线,并通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短箭头,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2)确定南北半球,顺着水平梯度力的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 3045 度(高空偏转 90 度)作短箭头,即为该地的风向。15 (六)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与天气 2暖锋与天气 我国的典型天气:快行冷锋-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暖锋-一场春雨一场
10、暖 3、我国常见的几种准静止锋(1)江淮准静止锋:在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2)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出现;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冻雨天气(被锋面控制)。在云贵高原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被西南暖气团控制)昆明“春城”的形成与此有关。(3)天山准静止锋:冬半年出现;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被天山阻挡)15 4、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5、锋面气旋 (1)天气 15 锋面气旋判断原则:先确定南北半球;再确定冷暖气团的位置;最后根据气流的方向来确定冷暖锋位置 考点分析:1、知识关联(1)气团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密度)对天气的影响(2)锋面冷
11、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及特点(气温,气压,风,降水等)(3)气旋、反气旋垂直气流、水平气流流向对天气的影响。(4)锋面气旋判断南、北半球判断冷气团、暖气团、冷锋、暖锋判断天气变化。2.易错点 (1)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2)台风中心是无风的,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 12 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3)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而飓风
12、发生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4)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5)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6)锋前、锋后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过去的区域为锋后。3.方法技巧 (1)判断锋面气旋的技巧 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锋面气旋不同位置,天气特点
13、不同。西侧是冷锋控制下的降温、雨雪天气,东侧是暖锋控制下的连续性降水天气,中心是低压控制下的阴雨天气。不同位置气温、气压、风向、风速不同。【对点训练】天气系统(七)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1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15 2气压带、风带的气候性质 (1)气压带 (2)风带 3.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见右上方图)4.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低压带气流上升,成云致雨 高压带气流下沉,晴朗少雨 赤低热湿 副低温湿 副高热干 极高冷干 信
14、风带:较高纬较低纬,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热干(迎风坡例外)西风带:较低纬较高纬,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温干(离岸风例外 极地东风带:较高纬较低纬,蒸发弱,水汽含量少冷干 15 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就北半球而言)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候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高温、干燥 炎热、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范围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
15、南南部和海南岛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熟或三熟 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 【对点训练】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八)气候类型的判读 1、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 2、非地带性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东北部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纬度低 2、暖流经过 3、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受西南季风和赤道低压的控制(2)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赤道地区成因:地势高,气温低,形不成对流
16、雨 15 马达加斯加岛岛西侧信风背风坡;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西北季风和信风的交替控制 南非2030大陆东岸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雨季受东南信风控制从海上带来水汽降水;旱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陆地面积: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中美地峡西侧(墨西哥高原和古巴岛)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湿季受信风控制;旱季处在副高控制;地形:墨西哥高原,地势较高,墨西哥湾暖湿气流难以进入。总结:热草地带性成因: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非地带性成因:地势高;地形;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索马里半岛东南侧的赤道附近成因:风向与地形: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半岛南部海岸线走
17、向为东北-西南走向,风向与海岸线平行,不易登陆抬升形成降水;夏季,西南风影响下,南部沿岸形成水平离岸流,海底冷水上泛,形成寒流;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至赤道;南非 2030 大陆西岸;澳大利亚西部沿海,成因:东南信风(离岸风)寒流的降温减湿 总结:非地带性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风向、地形、洋流 (4)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成因:西风的背风地带,下沉气流,焚风效应,降水稀少 气候特征:冬季气温较高 伊比利亚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地形: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高山紧逼海岸,地形封闭,西风难以到达;高原面积较大,大陆性较强;气候特征:夏季凉爽 伊朗大气环流和地形:夏季受副高控制,再加上沿岸地
18、形对海洋水汽阻挡,降水少;冬季,受极地大 15 陆气团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5)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殊性表现-降水的时间分布:冬春多雨,夏秋少雨 成因:气旋活动: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相遇,多锋面雨,受到山脉阻挡、抬升,雨带停留时间长;大气环流和地形:夏季受副高 控制,且位于东北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6)北美五大湖附近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殊性:冬季温暖潮湿,夏季凉爽 成因:冬季“大湖效应”,五大湖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群,因此使得沿岸地区受到五大湖的影响很大,使得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大于其他地区;夏季由于湖泊的
19、调节作用,使得该地区气温又比其他地区要低一些。(7)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一直延伸至拉布拉多高原成因:地形:平原横贯,使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夏季受北上的 暖空气影响,加大了气温的年较差 总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类型细分及成因 类型 成因 典型地区 干旱型 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亚欧大陆内部、南美洲温带内陆 湿润型 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 北美大陆的温带大陆中东部地区 凉爽型 地形地势 伊比利亚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内陆地区 干热型 极地大陆气团;副高;地形 伊朗高原 地形 巴塔哥尼亚高原(8)温海:南美 VS 北美(西欧)同为夏季,南美气温更低,降水更多 原因:洋流:北美(西欧)受暖流的影响,南美受寒流
20、的影响;地形:南美山脉直逼海岸,西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大。(9)加拿大东北部极地气候 向南延伸地形:加拿大东北部海岸线曲折,使得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长驱直入;寒流的影响。(10)我国贵阳冬季降水多成因: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与南部的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受到地形的阻挡、抬升,雨带停留时间长。15 3、气候的判读:(1)判断南北半球 (2)以温定带 (3)以水定型 T 低15:热带气候类型(1)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2)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 干湿两季(最多月不超过 400mm,降水渐变)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最多 月超过 500mm,降水有突变现象)(
21、3)年干型热带沙漠气候 0 T 低15:亚热带气候类型(1)夏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2)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T 低0:温带气候类型(1)年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2)夏雨型:温带季风气候 考点分析:1、知识关联(1)气候类型判断依据: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典型植被等。(2)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不同两地气候影响因素 差异分析。(3)气候特征描述在高考命题中,有关气候特征的题目多以气候统计图、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气 候特征。在回答气候特征类题目时要注意:第一,要确定出气候类型,其次,从气温和降水特征两 方面描述气候类型;第三,要注意季节变
22、化明显的气候要答出季节变化;第四,要回答出这种气候 的独特性。如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温带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等。(4)气温特征的描述气温的年均温的高低,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气温的日较差 气温的年较差;大陆性特征明显还是海洋性特征明显 降水特征的描述年降水量的大小;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少;降水季节的变化大小 雨季的长短;年际变化(季风气候考虑)(5)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因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陆位置:沿海夏低冬高,内陆夏高 冬低;地势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盆地地形不容易散热;)地表物质的性质(比热容不同);海上洋流(同一纬度);阴坡阳坡阳高阴低(山区考虑
23、);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考虑)(6)降水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候类型);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内陆少;地形:迎背风坡(同是迎风坡考虑抬升差异);海上:洋流(暖流降水多,寒流少);从控制该地降水因素的时间长短去分析;雨岛效应(热岛效应)多雨:气流上升;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低压槽;锋面控制;地形迎风坡;迎岸风 暖流沿岸;夏季风影响 少雨:气流下沉;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高压脊;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背风坡;离岸 风;寒流沿岸;冬季风影响 2.易错点 (1)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 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 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2)分析气候类型
24、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3)利用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注意坐标数值的大小、刻度,不能只看柱的长短。(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雨热是否同期,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热量和降水的多 15 少等。3.方法技巧(1)根据提供的自然环境、区域图等信息推断气候特征 (2)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若两地的气候类型,海
25、陆位置,洋流性质,地形都接近,且降水差异大,则从控制该地降水因素的时间长短去分析;(3)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如下 气温日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在纬度差别大的情况考虑,同一地区、同一纬度带不考虑)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大 地形:同一纬度山地、平原、高原、凹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较总结(1)、凹地(如盆地、谷地)日较差、年较差大于同一纬度的平原,平原大于同一纬
26、度的山地。(2)、高原则比同纬度平原日较差较大而年较差较小,不可混为一谈。地表性质:考虑不同比热容的的性;比热越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日较差则小;反之则大 气温年较差规律: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在纬度差别大的情况考虑,同一地区、同一纬度带不考虑)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因而气温年较差陆地比海洋大。地形:同一纬度山地、平原、高原、凹地的气温年较差比较总结 凹地(如盆地、谷地)日较差、年较差大于同一纬度的平原,平原大于同一纬度的山地。15 高原则比同纬度平原
27、日较差较大而年较差较小,不可混为一谈。(4)夏季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1)正常年份:4、5 月南部沿海;6 月长江中下游(梅雨);7、8 月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9 月长江以南;10 月离开大陆,雨季结束(2)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对点训练】气候(九)全球气候变暖 考点分析: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口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化石燃料用量增加,CO2 排量增多;(2)过度砍伐森林,使得吸收 CO2 的能力下降 2、全球变暖的影响:对海平面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 蒸发加大,降水量有些地方增多,有些地方减少(如干旱地区和温带地 区因蒸发变得更加干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俄罗斯、加拿大等地因上升气流有所加强,降水将增加),使得旱涝灾害加剧,地表径流改变,从而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用水的供需矛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高纬度国家来说,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业增产;对低纬度国家来说,旱涝 加剧,农业可能减产。3、应对措施 减少排放,增加吸收,适应变化,加强管理。【对点训练】全球气候变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