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pdf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pdf(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第 1 章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1.1 2009 年上半年试题 5 试题 1(2009 年上半年试题 5)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相比,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的最大优点是(5)。(5)A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 B部署和维护方便、易于扩展 C适用于分布式系统,支持多层应用架构 D将应用一分为二,允许网络分布操作 试题 1 分析 C/S 架构(体系结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成熟起来的技术,C/S 架构定义了工作站如何与服务器相连,以
2、实现数据和应用分布到多个处理机上。C/S 架构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C/S 架构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服务器为多个客户应用程序管理数据,而客户程序发送、请求和分析从服务器接收的数据,这是一种“胖客户机”和“瘦服务器”的架构。其数据流图如图 1-1 所示。图 1-1 C/S 架构的一般处理流程 在一个 C/S 架构的软件系统中,由于客户应用程序是针对一个小的、特定的数据集,如一个表的行来进行操作,而不是像文件服务器那样针对整个文件进行;对某一条记录进行封锁,而不是对整个文件进行封锁,因此保证了系统的并
3、发性,并使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减到最少,从而改善了系统的性能。与二层 C/S 架构相比,在三层 C/S 架构中,增加了一个应用服务器。可以将整个应用逻辑驻留在应用服务器上,而只有表示层存在于客户机上。这种结构被称为“瘦客户机”。三层 C/S 架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如图 1-2 所示。图 1-2 三层 C/S 架构的一般处理流程 在三层 C/S 架构中,中间件是最重要的构件。所谓中间件是一个用 API 定义的软件层,是具有强大通信能力和良好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软件管理框架。它的功能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或者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实现客户机群和服务器群之间的通信。其工作流
4、程是:当客户机里的应用程序需要驻留网络上某个服务器的数据或服务时,搜索此数据的 C/S 应用程序需访问中间件系统。该系统将查找数据源或服务,并在发送应用程序请求后重新打包响应,将其传送回应用程序。在三层 C/S 架构中,表示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客户的输出(出于效率的考虑,它可能在向上传输用户的输入前进行合法性验证)。功能层负责建立数据库的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访问数据库的 SQL 语句,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数据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库存储和检索,响应功能层的数据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功能层。B/S 架构风格就是上述三层应用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具体结构为:浏览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
5、器。B/S 架构主要是利用不断成熟的 WWW 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 种脚本语言,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的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在 B/S 架构中,除了数据库服务器外,应用程序以网页形式存放于 Web 服务器上,用户运行某个应用程序时只需在客户端上的浏览器中键入相应的网址(URL),调用 Web 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工作,最后将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用户。可以说,在 B/S 模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应用(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集中特征。基于 B/S 架构的软件,系统安装、修改和维护全在服务器端解决。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仅仅需要
6、一个浏览器就可运行全部的模块,真正达到了“零客户端”的功能,很容易在运行时自动升级。B/S 架构还提供了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统一服务的最现实的开放性基础。试题 1 参考答案(5)B 1.2 2009 年上半年试题 11 试题 2(2009 年上半年试题 11)UML 2.0 支持 14 种图,它们可以分成两大类:结构图和行为图。以下(11)说法不正确。(11)A部署图是行为图 B顺序图是行为图 C用例图是行为图 D构件图是结构图 试题 2 分析 UML 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
7、文档。它记录了对所构造的系统的 决定和理解,可用于对系统的理解、设计、浏览、配置、维护和信息控制。UML 适用于各种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种应用领域以及各种开发工具,是一种总结了以往建模技术的经验并吸收当今优秀成果的标准建模方法。UML 标准包括相关概念的语义,表示法和说明,提供了静态、动态、系统环境及组织结构的模型。它可被可视化建模工具所支持,这些工具提供了代码生成器和报表生成器等。UML 标准并没有定义一种标准的开发过程,但它比较适用于迭代式的开发过程,是为支持大部分现存的面向对象开发过程而设计的。UML 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它将系统描述为一些独立的相互作用的
8、对象,构成为外界提供一定功能的模型结构,静态结构定义了系统中重要对象的属性和服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行为定义了对象的时间特性和对象为完成目标而相互进行通信的机制。UML 2.0 包括下列 14 种图:(1)类图:展现了一组类、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向对象系统的建模中所建立的最常见的图就是类图。类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包含主动类的类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进程视图。(2)对象图:展现了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描述了在类图中所建立的事物的实例的静态快照。和类图一样,这些图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或静态进程视图,但它们是从真实案例或原型案例的角度建立的。(3)构件图:展现
9、了一个封装的类和它的接口、端口以及由内嵌的构件和连接件构成的内部结构。构件图用于表示系统的静态设计实现视图。对于由小的部件构建大的系统来说,构件图是很重要的。构件图是类图的变体。(4)组合结构图:它可以描绘结构化类(例如构件或类)的内部结构,包括结构化类 与系统其余部分的交互点。它显示联合执行包含结构化类的行为的部件配置。组合结构图用于画出结构化类的内部内容。(5)用例图: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一种特殊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图给出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这些图在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上是非常重要的。(6)序列图(顺序图)和通信图:两者都是交互图。交互图展现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或角色以
10、及它们之间可能发送的消息构成。交互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序列图是强调消息的时间次序的交互图;通信图也是一种交互图,它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或角色的结构组织。序列图和通信图表达了类似的基本概念,但每种图强调概念的不同视图,序列图强调时序,通信图强调消息流经的数据结构。(7)状态图:展现了一个状态机,它由状态、转移、事件和活动组成。状态图展现了对象的动态视图。它对于接口、类或协作的行为建模尤为重要,而且它强调事件导致的对象行为,这非常有助于对反应式系统建模。(8)活动图:将进程或其他计算的结构展示为计算内部一步步的控制流和数据流。活动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它对于系统的功能建模特别重要,并强调对象间
11、的控制流程。(9)部署图和制品图:展现了对运行时的处理结点以及在其中生存的构件的配置。部署图给出了体系结构的静态部署视图。通常一个结点包含一个或多个制品。制品图展现了计算机中一个系统的物理结构。制品包括文件、数据库和类似的物理比特集合。制品常与部署图一起使用。制品也展现了它们实现的类和构件。(10)包图:展现了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它们的依赖关系。(11)定时图(时序图):是一种交互图,它展现了消息跨越不同对象或角色的实际时间,而不仅仅是关心消息的相对顺序。(12)交互概览图:是活动图和序列图的混合物。以上图形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结构图和行为图。结构图表示系统的静态结构,属于静态模
12、型,包括类图、组合结构图、构件图、部署图、制品图、对象图和包图;行为图表示系统的动态结构,属于动态模型,包括活动图、交互图、用例图和状态图,其中交互图是顺序图、通信图、交互概览图和定时图的统称。试题 2 参考答案 (11)A 1.3 2009 年上半年试题 65 试题 3(2009 年上半年试题 65)目前,企业信息化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65)。(65)A层次结构 B关系结构 C网状结构 D链表结构 试题 3 分析 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库模型建立起来的。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模型、多维模型等。下面,主要分析层次模
13、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特点。层次模型是一种按照树状结构来组织数据的方式,对应数据结构中的树结构。层次模型主要用于早期大型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和对 XML 文档数据的描述。这种模型适合描述两种数据之间存在一对多的父子关系的客观对象,例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生物分类、XML 文档等数据。网状模型是一种按照网状结构来组织数据的方式,对应数据结构中的图结构。在此结构中,每个节点都可能与其他节点之间建立关系。网状模型适合于描述具有冗余数据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关系模型最早是由 E.F.Codd 于 1970 年基于关系代数理论提出的,目的是使得数据库 管理系统独立于各种应用程序。关系模型的基本数据结
14、构是用来描述实体的表,表是数据行的集合,表中的列描述了数据行的属性。数据库中的多个表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目前,企业信息化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关系结构,即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关系型数据库。试题 3 参考答案 (65)B 1.4 2009 年上半年试题 66 试题 4(2009 年上半年试题 66)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66)。(66)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B系统分析工作 C系统设计工作 D系统实施工作 试题 4 分析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
15、方法之一。由于它是假定被开发的系统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因此,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结构化方法遵循系统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使用一定的开发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一般是先将系统的功能看成是一个大的模块,再根据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模块分解或组合。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 4 条:(1)用户参与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是各级各类管理者,满足他们在管理活动 中的信息需求,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直接目地。由于系统本身和系统建设工
16、作的复杂性,用户需求的表达和系统建设的专业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需要逐步明确、深化和细化。而且,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在实现各种功能时,人与计算机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密切配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用户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有较深入的了解,专业人员也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和使用方面的习惯与要求,以协调人一机关系。总之,用户必须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建设者的一部分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直接参与工作。用户与建设工作脱节,常常是系统建设工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关系到一个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决策的水平,是涉及该组织的全局,与近期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问题。此组织的主要领导必须十分重视
17、,亲自领导和直接参与这一工作,特别是用户的高层领导。国内外经验表明: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决策者的参与和重视,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为了建立系统建设的科学秩序,保证建设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结构的方法强调在进行技术设计和实施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论证,进行逻辑方案的探索,弄清系统要为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即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尽量避免过早地进入物理设计阶段。(3)“自顶向下”的原则。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各阶段,结构化方法强调在工作中贯彻执行“自须向下”的原则,先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功能,然后逐级分解,逐步细化。系统测试也从总体功能开
18、始,先检查有关总体问题,然后逐级向下测试这一原则使建设者在系统建设整个过程中始终把握全局,致力于总体目标与功能的实现,把以下各级作为实现总体功能与目标的保证,这有利于各部分的合理分工、协调与正确配置。“自项向下”的原则在应用时并不完全排斥“自底向上”原则,在结构化方法中,“自顶向下”原则是主导原则,“自底向上”是辅助原则。(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结构化方法强调各阶段工作成果描述的标准化。每一工作阶段的成果,必须用明确的文字和标准化的图形、图表,完整、准确地进行描述,这不仅作为一个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和管理决策的依据,并且作为系统建设必需的文件进行交流和积累存档,有的文件还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
19、据。工作成果描述的标准化,可以防止由于描述的随意性造成建设者之间的误解而贻误工作,便于工作交流和各阶段的交接,便于今后对系统进行检查、修改和补充。结构化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遵循用户至上原则。(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3)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4)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结构化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由此可见,结构化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结构化方法的缺点是: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
20、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若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试题 4 参考答案 (66)A 1.5 2009 年下半年试题 9 试题 5(2009 年下半年试题 9)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不包括(9)。(9)A结构化方法 B关系方法 C原型法 D面向对象方法 试题 5 分析 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快速原型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数据规划法、信息工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1)结构化方法。请参考 4 的分析。(2)快速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并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
21、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应用快速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系统检测等阶段。用户仅需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对应用系统的简单描述,开发者在获取一组基本需求定义后,利用开发工具生成应用系统原型,快速建立一个目标应用系统的最初版本,并将它提交给用户试用、评价,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从而形成新的版本,再返回给用户。通过这样多次反复,使得系统不断地细化和扩充,直到生成一个用户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止。快速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3)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22、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是企业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也就是说,后两种方法是在 BSP 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SP 方法的目标是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的和长期的信息需求。(4)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由世界级的信息系统大师詹姆斯?马丁提出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这个方法认为,一个企业要建设信息系统,它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一个好的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应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有非常明显的异质性和专有性,好的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必将 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
23、制胜法宝。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点主要有: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企业数据环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信息系统建设极大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企业的数据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静态的、独立的信息资源通过战略数据规划重建企业数据环境,使其成为集成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对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是更为迫切的任务。四种数据环境。在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中共有四类数据环境,即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建设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这里的主题数据库并不是指数据库的大小,也不是指数据库的功能,而是指哪些数据库是面向企业的业务主题的,哪些不是面向业务
24、主题的。所谓业务主题,就是指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比如,对于一个汽车制造企业来说,生产整车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相应地,围绕核心业务建立的数据库就是企业的主题数据库;而对于一个物流企业来说,围绕着物流业务处理的数据库就是企业的主题数据库。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软件开发。(5)信息工程方法。信息工程方法与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两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他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信息工程方法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其他方法相比,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信息工程不仅是一种方法,它还是一门工程学科。它第一次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了。所谓工程化,就是
25、指有一整套成熟的、规范的工程方法、技术、标准、程序和规范,使得开发工作摆脱随意性和多变性,其目标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走上智能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道路。(6)面向对象方法。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将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许多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所组成的系统。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传统的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点是面向过程,系统被分解成若干个过程,而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采用构造模型的观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共同的目标是建造一个问题域的模型。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初始元素是对象,然后将具有共同特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集成 项目 管理 工程师 考试 试题 分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