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结构吊装设计.pdf
《工业厂房结构吊装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厂房结构吊装设计.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为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设计,是建筑施工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结构安装工程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中的问题。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选择起重机类型、型号。2、主要结构构件的吊装工艺。3、确定厂房吊装方案,起重机的开行路线。4、两个阶段施工平面图设计:(1)柱、屋架预制阶段布置图;(2)吊装阶段构件平面布置图。5、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必须有起重机类型、型号,构件的吊装工艺,厂房吊装方案确定的理由,分析计算过程,两个阶段施工平面布置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简图。(2)两个阶段施工平面图各一张
2、(A3 号,比例 1:500)。在第二图中要另表示出中间屋面板吊装验算示意图和起重机第二次开行路线示意图。三、设计条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厂单层钢筋混凝土装配式车间,该车间共三跨(即 12 米、18 米,24 米),其平面位置、厂房轴线尺寸和剖面图如附图 1,2,3 所示。2、施工技术经济条件(1)地质:由勘测报告知,土壤为一级大孔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 15T/m2,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67 米;(2)吊装前基础已施工完毕并回填平整至-0.20 米;(3)柱、顶应为屋架及 12 米跨两铰拱屋架,均为现场预制;吊车梁、联系梁、基础梁及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在预制构件加工厂制作,用汽车运入现场并
3、排放;(4)钢天窗梁系,分两段在金属结构厂制作,运到现场拼装并排放;(5)结构安装工程承重构件一览表附表一;(6)施工单位现有 W1-50。W1-100 和1252 型履带起重机可供选用,其工作性能见图 4,5,6 所示工作性能曲线;起重机外形尺寸如图 7 及附表二;(7)工期:自 2013 年 3 月 1 日至 10 月 30 日。3、设计参考数据(1)柱的预制平面图中柱脚距基础中心 80cm 以处,吊具重 200kg;(2)横吊梁重 500kg;天窗架加固附加重 500kg;(3)鸟嘴架可外伸 3m 重 500kg。表一 预制构件一览表 轴线或 跨间 构件名称及编号 图纸名称 构件 量(T
4、)构件形状及主要尺寸 备注 A 柱 ZA 6.4 工字形 400800 E 柱 ZE 6.9 H 柱 ZH 6.9 K 柱 ZK 3.62 工字形 400600 抗风柱 Z1-1 5.75 Z1-2 5.81 Z1-3 3.94 基础梁 JL-1 1.67 2504505950 A.E 吊车梁 DL-g GB-108A 2.84 可平卧起吊 E.H 吊车梁 DL-3 GB-108A 1.63 H.K 吊车梁 DL-1 GB-108A 1.38 联系梁 1.08 2405005950 续表一 轴线或 跨间 构件名称及编号 图纸名称 构件 量(T)构件形状及主要尺寸 备注 A.E 跨 预应力拱形屋
5、架YGJ-24 GB-324 7.15 E.H 跨 预应力拱形屋架YGJ-18 GB-324 4.46 H.K 跨 两铰拱屋架 WJ-12B GB-313-12 页 2.17 A.E 跨 9m钢天窗架 GB-202 0.524 E.H 跨 6m钢天窗架 GB-202 0.324 AE 及EH 跨 天窗侧板CB GB-202 0.64 5950 长 屋面板 预应力大型板YDB-1 1.02 15006000240 按起重计 常用几种履带式起重机工作性能曲线与机体主要尺寸 DFELCHRBA 机体主要尺寸 单位:m A B C D E F W-501 3.42 2.86 1.55 1.00 0.9
6、2 2.90 W-1001 4.00 3.20 1.70 1.09 1.30 3.30-1252 4.00 3.20 1.70 1.09 1.30 3.54 0246810 12 14 16 18 2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10121416184268H-R(L=30米)H-R(L=27米)H-R(L=25米)H-R(L=23米)H-R(L=18米)H-R(L=13米)T-R(13米)T-R(18米)T-R(23米)T-R(25米)T-R(27米)T-R(30米)回转半径R(米)H(米)T(吨)附表一 W-1001 1212620426481016810 12 1
7、418246108161418201614182422H-R(L=21米)H-R(L=18米)H-R(10米)T-R(18米)T-R(10米)T-R(21米)H(米)T(吨)回转半径R(米)附表二 W-501 12121402248641010861218162028641016141820161418222426H-R(L=25米)H-R(L=20米)H-R(L=12.5米)T-R(12.5米)T-R(20米)T-R(25米)T(吨)H(米)回转半径R(米)附表三 -1252 为期一周的工程测量实训已经圆满结束了,通过此次实训,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学校的主教楼,在这
8、天气多变的情况下,我们也克服啦种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实训任务。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成员间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让实训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测量实训中,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工作经常交换来做,让每个人都尽可能熟悉具体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所得数据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坚持重测、重新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不断在教训中获得宝贵经验.在这里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实训之初,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通过实际的测量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主要是熟悉了水准仪、全
9、站仪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发愁,当真正接触的时候,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但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则需要经过不
10、断地操作练习了.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全站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点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1)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2)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则一定要重新测;(3)要注意计算问题,计算最好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
11、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通过这次实训,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测量学的严谨性,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学才有“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要求做到“步步有检核”.当然,搞好测量既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整个测量实训来说,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这其中也反映出了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在以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成员间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让实训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测量实训中,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
12、实践,工作经常交换来做,让每个人都尽可能熟悉具体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所得数据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坚持重测、重新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不断在教训中获得宝贵经验.在这里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实训之初,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通过实际的测量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主要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
13、,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发愁,当真正接触的时候,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但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则需要经过不断地操作练习了.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全站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点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
14、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1)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2)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则一定要重新测;(3)要注意计算问题,计算最好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通过这次实训,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测量学的严谨性,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学
15、才有“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要求做到“步步有检核”.当然,搞好测量既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整个测量实训来说,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这其中也反映出了我们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逐一克服,不断提高我们的测量水平。后的学习中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成员间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让实训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测量实训中,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工作经常交换来做,让每个人都尽可能熟悉具体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所得数据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坚持重测、重新计算,一次次地练习
16、,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不断在教训中获得宝贵经验.在这里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实训之初,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通过实际的测量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主要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
17、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发愁,当真正接触的时候,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但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则需要经过不断地操作练习了.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全站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点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1)实验仪器的整平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厂房 结构 吊装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