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基本概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基本概念.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的会计法规,认可的是实际成本法;大多数外资企业和国外 ERP 软件,均要求标准成本法,所以其间产生了矛盾,同时,也产生了需求:在中国投资的国外企业,要求会计体系符合中国会计制度要求,即实际成本法;同时提供国外母公司的报表要求,即标准成本法;我们见过这种既能满足标准成本法,同时又能满足实际成本法核算要求的 ERP 软件吗 可能有人会说,有的,XXX 软件就行;但可能不是这么简单;应用 ERP,并且支持两种差异巨大的会计核算体系,其难度是显而易见;这里就简单说几点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和 ERP 系统设计思路:1、业务数据按单据设计规则,在保存或审核确认时,即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保存在业务系统的凭证库
2、中;如果业务人员要修改业务数据,会计凭证也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而变化;2、采购差异数据、生产差异数据的汇集,是利用业务系统会计凭证传到总账系统中后,财务归集计算得到的;业务系统不进行成本计算,只作标准成本数据搜集、分析、汇报与管理;3、所以业务数据,必须在作业开始前,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数据,如标准工时、标准成本等;4、;这几点,在实际成本法核算体系下,肯定不好用;当然,实际成本法也有一套类似的管控方法;但是均是在实际业务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与总结后,再用之检查和指导业务;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实际成本法是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而标准成本法,是先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标准成本 一种成本计算
3、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一标准成本的性质: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在典型的实际成本制度中,间接费用是按事先规定的比率分摊到产品中去的,而标准成本制度也同样的办法处理;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计算方法不同;实际成本制度采用每种产品实际发生直接成本数额;而标准成本制度则采用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中,产生的标准单位成本,有的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用标准成本记账,有的会计制度规定存货,既用标准成本,也用实际成本记账;二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
4、:就直接材料来说,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就是制造单位产品时所需要的标准材料用量和这些材料在正常情况下的价格标准价格的乘积;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确定标准直接人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是标准小时工资率和标准工时的乘积;而一批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则是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产品数量的乘积;在标准成本制度中,也采用事先规定的间接费用率,但一批产品的间接费用乡则是事先规定的间接费用率和标准数量的乘积;除了这个差别以外,不论是实际成本制度,还是标准成本制度,对间接费用的处理都是一样的;标准成本在分批法和分步法中都能应用;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称为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称为逆差或亏损
5、差额,反之,则称为顺差,或盈余差额;三标准成本具有下列用途:标准成本可用于控制成本;评价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把实际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进行比较,标准成本便为这种对比提供了基础,顺差表示经营的结果优于预期的人而逆差则表示经营的结果不如预期的;因此,这种差额的计算对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用于决策;标准成本通常用来作为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特别是在确定不属于同批产品的销售价格时,更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使成本计算更合理;同样的产品有同样的成本;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 实际成本 开放分类:金融会计 实际成本 historical cost:实际成本的概述 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
6、或其他等价物;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的异同 估计成本则是尚未实际发生的,而是根据一定资料预先估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在平时核算时可以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等,但最终必须要调整为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概念主要是针对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但实务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销售实际成本等,所以实际成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实际发生的耗费代价,相对于估计成本而言,实际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可以明确确认和计量的成本;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便可以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
7、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估计成本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估算成本,如购进存货要花费买价、运杂费和仓储费等等;没有历史资料,而根据技术资料测算的估计成本,如产品第一次投产的估计成本;由于历史资料和技术资料细目过多,所以采用估算的办法来预计成本;是预测、决策成本、在决策时,尽管成本并未实际发生,但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发生的成本额;在财务会计中,估计成本往往是实际成本计算的一种手段,如计划成本和定额成本等,它们可以按成本项目分别估计,也可以按成本总额估计,通过对估计成本的调整,既能计算出实际成本,又能计算出估
8、计成本的差异,便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在管理会计中估计成本主要表现为预测和决策成本,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这种成本可以有历史资料也可根本没有历史资料,估计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成本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更有效地进行长短期的投资决策,同样能为企业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据;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只是相对而言,它们的成本构成内容可能是相同的,在尚未实际发生之前,可能是估计成本,发生后便成为实际成本,经过调整加以重新确定后的预计成本又成为估计的成本;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
9、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1 实际成本核算法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
10、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2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
11、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2.1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2.2 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采
12、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3 实例比较说明 我们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
13、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实际成本法下:取得材料: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材料入库:借:原材料实际成本;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计划成本法下:取得材料: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材料入库: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贷:物资采购;或借:物资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
14、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通过两种成本的比较,使得采购部门不断关注其计划成本,结合更多的影响因素,不断降低其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也为制定更完善的计划成本做准备;成本计算
15、详细内容 一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成本计算法、间接成本计算法、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 3、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1 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2 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3 在产品定额
16、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 1、品种法;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2、分批法;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3、分步法;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各步骤归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后从各步骤一起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结转出来,再汇总计算
17、产成品成本;4、分类法;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三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1、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3、基本账务处理程序 1 直接材料的账务处理;2 直接人工及福利费的账务处理;3 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P158 例 5-18 A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将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
18、外的各受益对象;B 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只在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第二步辅助生产车间的对外分配;4 制造费用的分配 5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6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四成本还原 逐步结转分步法下采用综合方式结转半成品成本,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成本还原的概念:将本步骤产成品所耗用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上步骤各成本项目的成本,以求得产成品原本的项目成本;还原的方法叫做成本项目比重分解法;参考资料:云南信息港 企业如何选择正确的成本计算方法 无论是否实施了ERP系统,在实际的企业运作过程中,都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情况;
19、例如销售人员总是有一些例外的订单交给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却又无法及时按要求生产,最后都归咎于生产部门;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作了如下改革:将例外订单的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由生产部门变成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只负责根据例外订单的要求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这样的改变使得销售人员不再随便签定例外订单,即使签定例外订单,也要有很高的利润;如此一来,企业既可以按计划生产,又可以在真正需要例外生产的时候,经销售人员进行成本计算后按客户要求生产,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能够轻松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通常,管理者将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职能看作一个价值链,产品通过整个过
20、程的流动,体现出其附加价值;价值链被视为一个整体,管理者控制着整个价值流的总成本;在上面例子中,例外订单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的改变,实际上是管理者对价值流控制与计划的体现;-在 ERP 系统中,价值流的体现主要通过管理会计来表现;通过管理会计模块,可以方便地查询公司的成本构成和各种影响因素,帮助工程师分辨出可降低成本的高价值活动,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管理会计通过制定标准 Standards、预算 Budgets 和分析差异 Variances 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解释经营结果;由于制定标准需要采集准确数据,需要 ERP 其它模块的数据支持,因此在 ERP 实施过程中,一般将 COContr
21、olling模块放在第二个阶段或更后一些时候实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行使计划、控制与决策职能;区别见图表 1.-在表 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者和会计师更加关注预算和其他管理会计方法;衡量经营业绩的方法对管理者的行为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是以利润为目标,管理者就会关心增加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因为出色的服务会带来高销售额与利润;如果这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以降低成本为标准,管理者就不会那么关心服务质量,而尽量节省费用以降低成本;-鉴于标准、预算和分析差异等对员工
22、行为的影响,各级企业主管应该仔细分析,选择切实可行且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法来制订相关计划与决策;-首先要明确的是有关成本的几个基本概念:产品制造成本与产品完全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是指用来制造产品的所有资源的成本,是价值链的中间一个环节;产品完全成本是指产品整个价值流上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制造成本中含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所有制造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车间水电费、修理费、维护费、租金、保险费、财产税和厂房设备折旧等;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要系统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配,
23、例如制造企业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通常可使用分批法或分步法;-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在耗用材料、工时和加工复杂程度方面相差很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按照客户的特殊要求生产,在各行业中分布很广,包括飞机制造业、家具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在分批法中批别是主要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把成本精确地分配到各批,以找到所有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由于各批差别很大,一般不在各批之间平均分配成本;-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从每一批产品开工时就开始记录该批成本,分批成本单就是生产成本帐户的明细帐;成本发生时记入分批成本单;产品完工时,成本转入产成品帐户;产品销售时,成本又转入产品销售成
24、本帐户;通过领料单和工时卡可以辨认各批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但是制造费用包括各种不能直接归集到具体批次的成本,比如冷气费、设备折旧费与保险、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水电费等的归集,而管理者希望了解包括制造费用在内的各批产品成本,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成本分配标准的一定比率向各批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下面是计算与运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的六个步骤:选择成本分配标准,要求最好地反应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一般一年一次;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取得各批产品的分配标准实际数据;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每批产
25、品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各批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分批法是一种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利用分批成本单累计各批成本;-分步法适用于连续几个步骤加工,大量生产类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普遍运用分步法的行业有石油业、食品及饮料加工业和化工及制药业等;-在分步法中,必须按照各工序的次序归集生产成本以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会计人员要先确定各步骤的总成本,然后在完工转出产品和期末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摊;那么,怎样把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摊 怎样计算单位成本 会计人员运用了产品约当产量的概念解决这个问题,产品约当产量是将未完工产品数量表示为产成品数量时所使用的一个计量标准,例如 4 只加工程度分别为
26、 25%的在产品,它们的产品约当产量为 1 约当产量;-下面是分步法的计算步骤:汇总完工产品及在产品的数量;计算产品约当产量要求分别计算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的约当产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汇总成本;计算约当产量单位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通过对一个车间的期间业务活动的产品成本报告分析,可以比较车间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和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过高就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员工就会得到奖励;-分步法与分批法不同,分批法的生产成本帐户表现在分批成本单上,分步法的每个生产车间都有一个独立的生产成本帐户,在分步法中的产品成本从上一个生产成本帐户转
27、到下一个生产成本帐户,因此在分步法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将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加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方法,这种分类法简化了人工成本的归集,降低了记帐费用;-一个企业采用分批法还是分步法,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性质;在传统行业,企业一般都按批组织生产,而大量生产的企业一般把生产过程划分为车间,一道生产工序为一个车间,产品在各车间之间的流转是连续不断的和重复的;扩展成本计算及 ABC 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产品是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因为这些成本容易归集到特定产品中;困难的是制造费用的处理,它们很难精确地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到目前为止,许多公司还在采用直接人工分摊标准,即
28、按照直接人工时间或机器时间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制造费用,这样做导致了不精确的计算,例如加工中心设备,因为在高度自动化加工的加工中心设备中,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直接人工工时不相关,此外还有许多因素间接影响生产成本,更不用说价值流中的所有成本了;同时管理者不仅仅要注重某一车间或某一产品的成本,因为这样会歪曲作业活动成本,还需要将整个作业活动延伸到作业活动跨越的部门;-ABC法 Activity Based Costing 的依据是生产加工产生作业活动,作业活动耗用资源;因此 ABC 法不是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方法,而是用以发现分批成本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的一种方法,ABC 法的独
29、特之处在于它以作业影响成本的因素为中心并视之为基本的成本对象,会计人员利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汇总生产的所有作业活动成本,进而确定产品成本;相反,传统方法发展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时依赖于一般通用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而不是根据组织中的作业进行;因此要实行 ABC法,一般的会计制度满足不了要求,由于 ABC 实行的条件要求具备强有力的计算机环境,利用光学扫描、条形码和机械化等系统,故所花费的成本比传统方法要高,但由于它的成本计算更准确,能够提供给管理者更有用的成本信息,能够使工程师利用其提供的资料评价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因此现在也有很多企业青睐这种方法;-在 ABC 法中,生产成本人工
30、和制造费用是利用不同作业工具分配到产品中去的,这种对产品成本的细分可以明确指出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需要如下步骤:确定加工活动;预算每一作业活动的总成本;为每项作业活动确认主要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并将其作为分配标准;预算每项分配标准的总数量;将第 2 步中的已预算总成本除以第 4 步中已预算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得出每项作业活动的成本分配率;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利用 ABC 法改进分批成本计算法,一般由来自设计、生产以及会计部门的代表组成一个职能交叉的小组负责,改进的分批成本按如下步骤计算:确定某个批次作为选定的成本对象;确定该批次的直接成本类别;确定与该批次相关的间接成本集
31、合;选择将间接成本集合分配到各个批次的成本分配基础;计算单位成本分配基础的间接成本分配比率,并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批次中;-以上五个步骤中改进的是第 3 步和第 4 步,在常规分批法中,采用单一的间接成本集合方式,其成本分配基础仅限于此次确定的某一个批次;改进后根据仔细分析采用多个间接成本集合方式,根据因果关系条件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作为成本分配基础分配到各个批次中去;改进后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它报告的成本数字更好地计量了不同批次、产品或客户等对组织的资源的不同耗用情况;-以 ABC 法为基础的管理过程,是通过加强对那些能够推行组织战略的活动进行管理,消除非增值的活动,统一规划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并促进作业成本、时间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来努力取得更好效益;-成功管理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决策,成功的管理会计系统为制定决策提供了支持,它是决策和行动的信息来源;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车间、生产过程和管理者,选择会计系统依赖企业自身的特殊环境,因为任何一个会计系统都不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终之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