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阶段性综合检测.pdf
《第七章阶段性综合检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阶段性综合检测.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由于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A B C D 解析:选 C。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
2、代。均为“用进”的实例,为“废退”的实例。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2.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多选)()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解析:选 CD。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原理,我们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病菌中有少量个体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本身就存在着能够抵抗某种抗菌素的可遗传变异,当人们使用抗菌素后,抗菌素对病菌
3、起到一个选择作用(注意:这种选择不能称为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的),绝大多数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死亡,少数产生了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遗传给后代,使后代亦具有了抗药性这一特性。3.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解析:选 D。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 A、B、C 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D 项表明了自然选
4、择中起作用的正确条件。4.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解析:选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进化的结果是使种群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5.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 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 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
5、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解析:选 C。密集喷洒杀虫剂后,种群数量减少了 99%,说明该种群中有少量个体有抗药性基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杀虫剂不能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只是对抗药个体起到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6.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下的地雀物种 B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
6、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选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群岛上各种地雀进化过程的正确解释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经过生殖隔离后逐渐进化形成的。那些原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从南美大陆迁来后,在不同群岛上(地理隔离)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基因库会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
7、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7.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解析:选 B。由于 aa 个体不能产生后代,所以后代中 a 的基因频率降低。又由于 Aa 个体具有繁殖能力,所以 a 基因不可能消失。8.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经过基因突变后,原有的等位基因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 99.5%,则色
8、盲基因的频率为 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选 B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经过突变后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以改变,如 A 与 a 中的 a 可以突变出 A1,与 A 共存时 A1为显性;女性中的正常者包含有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色盲基因的频率应大于 0.5%;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
9、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解析:选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 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错。基因库随着种群的繁殖而具有延续性,同样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也具有连续性,C 对。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大而减小,反之,种群数量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就越大,D 错。10.由于真菌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的颜色都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类增长率最可能的结果是()解析:选 D。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由于所有的树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所以在生存斗争中,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蛾
10、类易于生存下来,并产生子代个体,这种情况逐代进行就会使个体中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个体数越来越多。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在群体中可能还会有棕色等其他颜色的个体存在。11.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抗病两种纯种水稻杂交,让 F1自交三代,在自然状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AY 逐渐增大、R 逐渐增大 BY 基本不变、R 逐渐增大 CY 基本不变、R 基本不变 DY 逐渐减小、R 逐渐减小 解析:选 B。在自然状况下,短期内对糯性和非糯性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 Y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对是否抗病的选择作用非常明显,抗病
11、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病的个体会死亡,所以抗病基因的频率会增大。12.某植物种群中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A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 解析:选 C。由图乙分析可知,aa 的繁殖成功率较低,而 AA 的繁殖成功率较高,所以会使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减少,而 A 基因频率增加。13.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 a 基因的基因频率是()A12.5%B50%C25%D无法估计 解析:选 B。由于自交一代后,产生的
12、AA 个体和 aa 个体的数量是相等的,所以不会改变基因频率,由于 AA、aa 比例相同,Aa 自交后代中 AA、aa 比例也相同,所以 A 与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14.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 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 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选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 a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 AA 或 Aa,发病率为 19%,可知正常概率为 81%,a 基因频率为 9/10,A 基因频率为 1/10,可推出妻子为 AA 的概率为1/101/1019%1
13、/19,Aa 的概率为29/101/1019%18/19。与正常男性婚配,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1/1918/191/210/19。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 B C D 解析:选 B。生殖隔离不一定来自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也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当基因库出现较大的差异时就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导致了
14、物种的多样性,新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自然选择导致生物进化是定向的,但变异是不定向的。16.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的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的有关推断,正确的是()年 AA(%)Aa(%)a(%)1 30 40 30 2 25 50 25 A该种群朝着 Aa 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较易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选 B。错选 A 项的原因为:知识理解不透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阶段性 综合 检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