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初二数学三周教学大纲.pdf
《支教初二数学三周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教初二数学三周教学大纲.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支教初二数学三周教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共十二课时)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第14章 勾股定理 第 1 课时 13.1.1 命题 13.1.2 定理与证明 第 2 课时 13.2.1 全等三角形 13.2.2 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 第 3 课时 13.2.3 边角边 13.2.4 角边角 第 4 课时 13.2.5 边边边 13.2.6 斜边直角边 第 5 课时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3.3.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第 6 课时 13.4.1-5 尺规作图 第 7 课时 13.5.1-3 逆命题与逆定理 第 8 课时 章节测试 第 9 课时 讲解卷子 第 10 课时 14.1.1-3 勾
2、股定理 第 11 课时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 12 课时 最后一课.二、课堂规划 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的形式)以及所留习题(5-7 分钟),开始讲授本节课内容,尽量采取引导和讨论的方式.中间穿插一个有关数学或者发明的小故事(课堂惯例,增加课堂趣味性)(20-35 分钟).最后把本节课所讲内容串一遍,布置一道课后思考题.预习下节课内容.三、上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学生不认真听课、跑神:适当提高讲课音量,放慢讲课速度,进行适当的提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的趣味性.2.有学生在窃窃私语或者与他人交谈:稍微停顿一下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直截了当地询问他是否有什么问题.3.揪
3、住某个问题不放或者钻牛角尖:若是有意义的问题可直接与其讨论但要把握好度,若无意义或自己并不是非常明白可下课与其讨论.4.趴桌子上睡觉:询问他是不是没有休息好或者身体不舒服,课堂上禁止睡觉.5.穿小纸条:让穿小纸条的同学注意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他们了,但不要直接指出来,课下可以找其询问情况.6.提问后学生站起来但一直不说话:降低问题的难度,说一些鼓励的话,引导其说出答案.若回答了要表扬一下,还是不说话的话课下需要找他谈一谈,以后多注意一下他.7.上课捣乱,不听话,不守纪律:该严厉时就严厉,该批评是就批评,但以后课上课下都要适当关注这些孩子.四、教学方式:引导思考 教授思维方式 养成积累习题的习惯 共
4、同探讨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能准确判断什么是命题,如何改写为标准的命题.掌握证明题的格式.教学方式:讲授,思考,提问,探究,分组竞争.重点:命题、命题的条件及结论的判断.教学过程:1.趣味引入:请同学们提出一些”亘古不变”的事实或者现象,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三角形内角和 180”、”打鸣的一定是公鸡”、”农历每月中旬的月亮最圆”和”冬天会下雪”等以此来介绍什么是定理及其作用.(5min)2.命题:什么是命题?即判断某一事件的语句,表判断的陈述句.举例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下雨就不上体育课;”如果那么”造句.(5
5、min)3.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今天是个大晴天;我爱你;蝴蝶会飞 4.命题的改写:一个命题应包括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如果+条件,那么+结论”.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果一个图形是三角形,那么它的内角和是 180”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改写,抢答(提问):下雨天不上体育课;等边三角形的三条变相等;直角都相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直角.5.真假命题:有些命题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条件”两个角是对顶角”成立的情况下,结论”这两个角相等”也是成立的,这类命题叫做真命题,简单地说就是正确的.而有些命题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结论不一定成立,这类命题就是假命题,即错误的.如”两个锐角的和是
6、直角”,谁能告诉我这个命题为什么是假命题?6.真假命题的判断:正如上一个同学的判断过程一样,如果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很简单,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举一个符合这个命题条件而不满足结论的列子,就可以证明这是个假命题.而真命题的判断则需要逻辑严密的推理,或者说这个命题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情况如”太阳从东边升起”.7.定理与证明:什么是定理?简单地说真命题就是定理,比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定理的应用就是证明,我们可以用一些基本的定理来证明更为高级的定理,比如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谁能告诉我这个命题怎么证明它是真命题是正确的?只需要告诉我思路就可以.我们在这
7、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简单的证明的过程,如果我们把证明规范化,那就是由一个条件得出一个结论的过程,一个条件对应一个结论,必须一一对应,在这里我们学习两个数学符号因为”和所以”.证明题的格式如此.课堂小结,课后习题完成.课堂总结:13.2.1-2 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条件 教学目标:通过作图或者模型,学生能够理解全等三角形,初步分析如何判断两三角形全等。教学方法: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入全等三角形 通过作图或者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全等三角形 结合 PPT 和绘图软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全等并初步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 重、难点:由已知的有限条件画出三角形并判断其是否全等 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命题,命题的
8、条件和结论.证明题的格式.课后题答案.课堂引入:在屏幕上放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艾菲尔铁塔,以建筑物中的全等三角形引入课堂 全等三角形的介绍: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请同学们判断屏幕上的几组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把互为全等三角形的三角形相连线 以为对称轴画出的对称图形,已知,求出、的大小三角形全等与三角形的位置和摆放方式无关 如何简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六要素:三个角三条边,条件从少到多一一分析能否用来判断三角形全等 一个条件:一个角相等;一条边相等 两个条件:两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一条边一个角相等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来 两个角为 3
9、0和 60的三角形 两条边为 15cm 和 20cm 的三角形 一条边为15cm,一个角为 45的三角形 三个条件:三个角相等;三条边相等;两个角一条边相等;两条边一个角相等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来 三个角都为 60的三角形 三条边都为 12cm 的三角形 两个角为30和60,一边为15cm的三角形 两条边为 15cm和20cm 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通过同学们和老师的操作,大家会发现,如果只有一组或两组条件相等,并不能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判断两三角形全等至少应该有三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课堂小结,课后习题完成 课堂总结:13.2.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
10、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3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 1 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1)(2)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11、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 2 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 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 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 AB=AB,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
12、两块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 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 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 画一个ABC,使 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 BC=BC;2分别以 B、C为圆心,线段 AB、AC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A;3连接线段 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
13、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 1】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钢架,AB=AC,AD 是连接点 A 与 BC 中点 D 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 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D 是 BC 的中点,BD=CD 在ABD 和ACD 中,.ABACBDCDADAD ABDACD(SS
14、S)【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 1 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 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 AC=FE,BC=DE,点 A、D、B、F 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 AC=FE,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 AB=FD,只要 AD=FB 两边都加
15、上 DB 即可得到 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 与 EF 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 P73 练习题第 2 题 13.2.3 三角形
16、全等判定(SAS)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难点:应用结合法的格式表达问题 3关键: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具准备 直尺、圆规 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操作分析 【动手画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支教 初二 数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