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医学院《消化系统-小肠》讲义(精编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最新医学院《消化系统-小肠》讲义(精编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医学院《消化系统-小肠》讲义(精编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化系统-小肠讲义 第一节 小肠的解剖与生理 一、小肠的解剖 1.小肠分三部分 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止于 Treitz 韧带(屈氏韧带)约 25-30cm 空肠:起自十二指肠,交界处有十二指肠悬韧带,起固定肠管作用 回肠:起自空肠,但无明显界线标志,占小肠全长的 3/5 2.小肠的长度:约 3-5.5 米 空肠、回肠全部在腹腔内,通过小肠系膜从左上向右下附着在腹后壁,活动度甚大。肠管自上而下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肠壁分为三层,由内向外为黏膜层、肌层、浆膜层。3.小肠的血供:来自肠系膜上动脉 腹主动脉(在胰腺颈部下缘穿出)肠系膜上动脉(跨过十二指肠横部)肠系膜根部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中结肠动
2、脉+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12-16 支空肠、回肠动脉 回肠动脉可有 3 级、4 级动脉弓,直支较短。空肠动脉仅有初级动脉弓,直支较长。所以,能从外观上大致判断回肠与空肠。4.静脉回流 分布与动脉相似,最后集合成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干入肝 5.淋巴系统 小肠的淋巴系统非常丰富,小肠粘膜内有许多乳糜管,肠系膜动脉周围有许多淋巴结,这些乳糜管和淋巴结不仅有抵抗细菌的作用,也有吸收作用,肠道 60%的脂肪酸经乳糜管入乳糜池,经胸导管入血。由于小肠有许多淋巴结,所以在器官移植中小肠移植非常困难。6.小肠的神经支配:疼痛由内脏神经的传入纤维传导。二、小肠的生理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粘膜分
3、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肝、胰腺)小肠分泌多种胃肠激素:肠促胰泌素、肠高糖素、生长抑素、肠抑胃肽、胃动素、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多肽、胃泌素、脑啡肽、神经降压素。小肠淋巴组织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参与抗体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反应。肠固有层中浆细胞分泌:IgA、lgM、IgE、IgG 三、小肠的运动 1.向下的蠕动:将食物向下推行,空肠运动 1721 次/分,回肠约 1012 次/分,食物到达回盲部约 1.53 小时,食物全部通过小肠约 57 小时。2.局部运动:有节率的分节运动;来回的摆动。第二节 炎性肠病 一、肠结核(tuberculosis of intestine)肠结核:由结核杆菌侵
4、入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病因及病理:原发少见。传播多为继发性:1)肺结核;2)血行转移;3)直接蔓延 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回盲部 病理表现为:溃疡型、增生型 A.溃疡型:多见于回肠末端 肠壁淋巴结核,发生干酪样坏死,肠黏膜脱落,溃疡形成,易形成小肠的环形瘢痕狭窄 如伴有腹膜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多有渗出和粘连,可形成腹腔脓肿或肠瘘 B.增生型:多局限于回盲部 肠黏膜下层大量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变硬,易致肠腔狭窄和梗阻 临床表现:20-40 岁中青年多见 溃疡型肠结核病人多有体弱、消瘦、午后低热、盗汗和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 腹痛:右下腹的慢性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绞痛,腹泻、便稀多见
5、体征:右下腹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 增生型肠结核:患者全身表现较轻,可引起从不全到完全性肠梗阻 溃疡型和增生型肠结核:均可引发腹腔脓肿或肠瘘 治疗:原则是先进行抗结核和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症: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穿孔合并急性腹膜炎 慢性肠穿孔形成腹腔脓肿或肠瘘 不能控制的肠道大出血 手术原则:小肠结核应切除病变肠段作端端肠吻合术.回盲部结核应作右半结肠切除及回肠-结肠端端吻合术.肠瘘、急性穿孔应视患者情况行适当的手术.二、肠伤寒穿孔 肠伤寒本身属内科病,靠药物治疗即可,但肠伤寒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要外科治疗。肠伤寒引起的穿孔,病死率较高,城市发病率较低,在一些炎热地区仍有流行。病因和病理:
6、由沙门氏菌属伤寒杆菌引起,病变主要发生在网状内皮系统,以肠道内淋巴增生、坏死为主。病理变化主要是小肠下端的淋巴滤泡和淋巴结水肿,继而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当溃疡较深时,腹内压增高即可出现穿孔,穿孔一般发生在回肠末段 50cm内,约占 80%,因此处淋巴最丰富;穿孔一般为单发,也可多发,有的病人可出现 10 个穿孔。此处需要提醒的是:肠伤寒极少引起腹膜反应和粘连,穿孔后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不是形成包裹。临床表现:持续发热、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 临床表现分为伤寒本身的表现和穿孔引起的急腹症 伤寒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食欲下降,右下腹痛,神志迟钝、表情淡漠,重者可出现昏迷、谵妄,脉搏相对缓慢
7、是本病的特点,在起病 7-11 天可出现上腹部、胸部玫瑰疹,2-3 天后消失,可出现脾肿大,腹泻为水样便。伤寒引起穿孔的临床表现:右下腹疼痛,迅速遍及全腹,出现呕吐、腹胀,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70%病人出现膈下游离气体。化验:WBC 升高达 20000 以上,伤寒凝集实验(肥达氏反应)阳性。有一种伤寒症状很轻的病人,由于症状不典型或症状较轻,病人可正常工作,这种病人往往不就诊,或误诊,此型伤寒为逍遥型伤寒,患者症状虽轻,但溃疡依然存在并且发展,可突然出现穿孔,对此型病人的诊断要仔细,容易误诊为阑尾炎,因此,对夏秋季节突然出现的右下腹疼痛合并腹膜炎的要注意是否是
8、伤寒穿孔。治疗:1.药物治疗:氯霉素、氨卞青霉素等。2.手术治疗:一旦确诊为伤寒穿孔应立即手术,手术方式有穿孔修补术、肠切除术、短路术等。预后:伤寒穿孔的预后与手术早晚密切相关,24 小时内手术,死亡率 10%,24-72 小时内手术死亡率 30%。三、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病因不明 病理:病变多见于回肠末段,但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从口唇到肛管,亦可呈阶段性分布 呈炎症性改变且波及肠壁全层,黏膜水肿突入肠腔呈铺路石样改变、肉芽组织形成、肠壁增厚、可引起肠腔狭窄 浆膜面充血水肿、纤维素渗出 受累肠系膜水肿、增厚、淋巴结肿大;肠管间粘连,可行成内、外瘘 临床表现:病程缓慢,腹
9、泻、腹痛、低热、体重下降、大便潜血可呈阳性 不完全性肠梗阻,内瘘、粘连可有腹块表现 治疗:多采用肠短路术、狭窄成形术、病变切除术等,但术后复发率高 手术适应症:出现肠梗阻、狭窄、慢性肠穿孔、肠瘘及难以排除肿瘤、结核者需手术治疗 四、急性出血性肠炎(出血、坏死)又称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急剧起病、病变主要发生在小肠、偶尔发生在结肠的肠道炎性疾病。血便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病因不明 病理:病变呈阶段性、严重者融合成片;肠黏膜水肿、出血、溃疡,可发生穿孔。肠腔内充满血便及坏死性物质,囊样积气;常累及肠系膜及腹膜,并发腹膜炎;显微镜下见炎性细胞浸润,各层肠壁充血、水肿,肠腔外有渗出物及纤维素沉着;病变肠管
10、血管内有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阻碍,使肠管坏死、出血,为本病特征;常并发肝、肾、肺及脾脏的实质损害。临床表现: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 A.腹泻便血型:患者主要以腹泻、便血为主,中毒症状和腹膜炎症状较轻,出现较晚。本病的大便为果酱样或高粱米泔水样,粘液较少,具有特殊的腥臭味。B.肠梗阻型:患者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有肠梗阻的表现。C.腹膜炎型:患者一般症状较重,中毒表现明显,部分患者有中毒性休克,腹部有明显的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D.毒血症型(中毒型):这类患者肠管症状较轻,体症较轻,但全身中毒症状非常重,多伴 有中毒性休克,病死率很高。辅助检查:腹部 X 线检查,表现为肠胀气,
11、当粘膜破坏肠内压较高时气体进入肠壁,形成肠气肿症。治疗:内科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平衡、抗炎。外科治疗:将病变肠管切除,范围稍微大一些。手术指征:1、腹膜刺激症状明显,怀疑肠穿孔者。2、内科治疗无效、中毒症状加重、腹部症状加重。3、有肠梗阻症状,内科治疗无效。4、反复肠道大出血。第三节 肠梗阻 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 2)动力性肠梗阻: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分
12、两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管血运障碍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4)假性肠梗阻 有无血运障碍分二类 1)单纯性肠梗阻: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2)绞窄性肠梗阻:梗阻并伴有肠管血运障碍,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按部位分:1)高位肠梗阻(空肠上段)2)低位肠梗阻(回肠、结肠)闭袢性肠梗阻:低位肠梗阻因有回盲瓣作用,肠内容物只能从空肠进入结肠,而不能反流,故又称为“闭袢性肠梗阻”,任何一段肠管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均属于闭袢性肠梗阻。病理生理:A.肠管局部变化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1)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多 2)梗阻以
13、上肠管膨胀(气体、液体积存)3)梗阻以下肠管瘪陷、空虚或仅存积少量粪便 4)膨胀和瘪陷交界处为梗阻所在,对手术至关重要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肠腔压力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增厚、呈暗红色动脉血运受阻肠管变成紫黑 色坏死、穿孔。肠腔、腹腔内有血性渗出液,最后为粪臭的渗出物 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1)梗阻以上肠腔扩张、肠壁代偿性肥厚。2)腹壁视诊常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波。B.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主要由于体液丧失、肠膨胀、毒素的吸收和感染所致。1、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肠梗阻时,吸收功能障碍,胃肠道分泌的液体不能被吸收返回全身循环而积存在肠腔,同时肠壁继续有液体向肠腔内渗出,导致体
14、液在第三间隙的丧失 不同部位的梗阻,引起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不同:1)高位梗阻:大量呕吐易脱水,丢失胃酸、Cl 引起碱中毒。2)低位梗阻:丢失碱性消化液,组织灌注不良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2、感染和中毒:梗阻以上肠腔内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毒素,渗透至腹腔内,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和感染、中毒。3、血容量下降:肠膨胀影响肠壁血运,大量血浆渗出至肠腔和腹腔,如有肠较窄则丢失大量血浆和血液 4、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呼吸和心脏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是一致具有的 共同表现:(腹)痛、(呕)吐、(腹)胀、闭(停止排气、排便)痛梗阻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系统-小肠 2022 最新 医学院 消化系统 小肠 讲义 精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