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计算》说课稿.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个人所得税计算》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所得税计算》说课稿.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五年专教材税法第八章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的一个要点。个人所得税于 1799 年在英国创立,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税种,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开征了这一税种。我国于 1980 年开征了个人所得税,统一适用于中国公民和在我国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我国税制中,个人所得税也不失为一个收入弹性和增长潜力较大的税种,而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又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除教会学生正确计算出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之外,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
2、育。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本节的教学目标拟定为:(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规范解题。3、说重点难点:工资、薪金所得是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基本收入,纳税人应留一定的生活费用,其每月的收入不应全额纳税,而应有一个费用扣除标准,所以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由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繁琐,所以运用速算扣除数计算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因此,本节的难点是速算扣除
3、法的使用。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导入法、问答法;质疑法、精讲法;举例法 2、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能力。学生之前已学过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计算,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也熟悉,所以,只要教法得当,学习应纳税额的计算应该不是很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3、教学课时:2 课时 4、教学用具:教师整理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结合实际预习教材 三、说思路 1、课前准备:上课前让学生去调查所熟悉的人月工资所得及他们的纳税情况。2、课时探索:情境引入新授教学巩固练习反思体验布置作业。3、课后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人所得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 计算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