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保健学》第十三、十四章.pdf
《《老年医学保健学》第十三、十四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医学保健学》第十三、十四章.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年医学保健学 主编:王兵 骆书信 员文锁 -217 第十三章 医学新技术 第一节 核磁共振(MRI)知识简介 磁共振扫描是使用强磁埸使人体组织内的原子核磁化,用射频脉冲给予磁化的原子核一定的电磁能,人体原子核接受了电磁能在弛豫过程中又释放出来,并形成磁共振信号,电子计算机将信号收集起来,按强度转换成黑白的灰阶,按位置组成二维或三维的形状,灰阶与形状最终组成 MRI 图像,供临床诊断与分析。它是一种崭新的无幅射损伤,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患者即安全又可靠,不会造成任何损害。该机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各个 器官、各种组织、各个 系统的多方位、多层面检查。可进行多种序列的扫描,组织对比度高,病变
2、显示清晰,可进行心脏电影扫描,不使用造影剂可进行各腔室及大血管成像。可以从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完成 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间隙与脊柱关系,这是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无法比拟的。磁共振机扫描软组织,其对比度好,能清晰显示四肢及关节的解剖关系及半月板、韧带、肌腱、透明软骨、软骨下关节面、滑膜等组织,可与有创伤的关节镜检查相比美。有人形容磁共振图像宛如一幅解剖图谱,其清晰度、组织间相互关系,让人一目了然。确实是现代高科技大大促进了医疗工作的发展。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 一、中枢神经系 、脑血管病变:缺血性、出血性、双重性中风,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感染与炎症:各种细菌、病毒、霉菌性脑
3、炎,脑膜炎,肉芽肿,弓形体脑炎,脑囊虫病,脑包虫病等。、脑部退行性病变:各种脑萎缩,动脉硬化性脑病,Atzheimer 与 pick 病,Huntington氏舞蹈病,Witson 病,Leigh 氏病,一氧化碳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FaHr氏病,帕金森氏综合症,Shy-Drager 氏症,运动神经元病的异常铁沉积等。、脑白质病:多发性硬化,Bato 氏同心圆性硬化,弥漫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异染色性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等髓鞘发育障碍等。、颅脑肿瘤:各种胶质瘤及分型,胶质瘤病,转移瘤,脑膜瘤,垂体瘤,生殖细胞瘤,淋巴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各种神经纤维
4、瘤,脊索瘤,骨髓瘤,肿瘤出血等。、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病变:各种脑积水,各种囊肿,脑室内肿瘤,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囊虫等。、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大脑和小脑发育不良,脑灰质异位症,胼胝体发育不良,神经管闭合障碍,Dandy-Watker 综合症,Chiari/畸形,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等。、脊髓与脊柱病变:颈椎病分期,椎间盘病变,外伤及骨折,脊髓损伤,椎管狭窄的各种原因,脊髓脊柱炎症,转移瘤,脊髓空洞及原因,各种血肿,脊髓动静脉畸形,蛛网膜囊肿,髓内、外肿瘤等。二、体部 、五官与颈部病变:眼、耳、鼻、鼻窦、喉、颈部软组织的各种病变。、肺与纵膈病变:
5、肺、纵膈内肿瘤及继发性改变,炎症,结核,淋巴结肿大、纤维化,肺大泡,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等。、心脏与大血管病变:肿瘤,血栓,动脉瘤,大动脉炎,各种心肌病,继发性心脑血管改变,心包积液,室壁瘤,急、慢性心肌梗塞,风心病瓣膜改变,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老年医学保健学 主编:王兵 骆书信 员文锁 -218 、肝胆系统病变:肝囊肿,肝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急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继发性食道胃静脉曲张,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癌,胆结石,梗阻性黄疸定位等。、肾脏与泌尿系病变:泌尿系各种肿瘤、囊肿、积水、炎症等。、胰腺病变:胰腺、胰岛细胞癌,急慢性胰腺炎,假囊肿形成等。、盆腔病变:各种肿瘤,炎症,淋巴结
6、肿大及血管病变等。、关节、肌肉病变:肿瘤,炎症,损伤等。特别是对关节软骨与韧带损伤的显示为其他影像学所无法比拟。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优点 一、对比度高:与 CT 机相比,CT 只有一个成像参数,即 X 线吸收系数。MRI 至少有四个成像组织参数,即 T1、T2、N(H)和流速。MRI 成像可充分应用上述参数。MRI 软组织对比度明显高于 CT,例如:能很好地区分脑的灰、白质和神经核团,不用造影剂显示心脏房、室和大血管管腔。选择适当脉冲序列,可使关节软骨、肌肉、韧带、椎间盘、半月板等成像而直接显示。二、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学特征:T1WI 对正常解剖结构显示较好,T2WI 对病变信号较为敏感,与周围组织
7、相比,T1、T2 的延长与缩短,T1、T2 值以及病变区域和正常区域信号强度比等测量,在病变发现以及定性诊断上都有意义。三、对心脏大血管形态和功能诊断有提高:利用流室效应,T1WI 和 T2WI 心脏和大血管室腔均表现为低信号,可诊断心脏大血管病变,区分动脉和纵膈,肺门淋巴腺,区分纵膈肿块和动脉瘤。利用“流入增强“效应和流动引起相位改变,不同造影剂可行非创伤性 MRA和 MR 心脏电影检查,还可进行心脏动态血流速度分析。四、无骨伪影:CT 检查.对于骨的边缘如枕骨枕内粗隆、枕骨髁等处可出现条索状伪影。严重影响后颅的检查质量和对病变的诊断。MRI 无骨伪影,对于颅凹的图像质量和对病变的诊断显著优
8、于 CT。五、任意方位断层。CT 主要是横轴断层,冠状、矢状位扫描方位断层比较困难,有的部位甚至无法进行。MRI 扫描在病人体位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换层面,可行多方位,多层面断层扫描,在显示病变范围,立体的观察病变上是很有帮助的。六、MRI 是无损伤的安全性检查。高能量的 X 线对人体有辐射损害。从能量看,MRI 的RF 只有 CT 的 ,不会切断生物体内碳氢链结合,较为安全。七、空间与辨别力高。MRI 的波长为长波,X 线的波长为短波;这种差别使 MRI 空间分辨力下降。但由于 MRI 图像重建技术进步,使用 60-FOV 表面线圈,256256 距阵,空间分辨率达 0.23mm,与 CT
9、机无差别。核磁共振(MRI)与 X 线、CT 在各系统检查诊断对比如下:中枢神经系统 优点 缺点 线 高度普及 矢状面成像困难 对出血诊断高度敏感 骨伪影 需建立诊断标准 脊髓直接成像困难 对钙化、骨病诊断困难 .任意方位断层扫描 .组织对比度高 .无骨伪影 .脊髓可直接显示 老年医学保健学 主编:王兵 骆书信 员文锁 -219 .能显示神经核团 .GD-DTPA 可鉴别肿瘤水肿 循环系统 优点 缺点 线 因 CT 电影 DSR 尚末普及 CT 一般不能进行该系统检查 MRI 、不用造影剂可区别心肌。心脏。大血管 、能显示缺血部位 、分辨力高 腹部疾病 优点 缺点 线 已建立诊断标准 运动、空
10、气可出现伪影 CT 钙化诊断 只能断层 适于动态扫描 MRI 任意方位断层扫描 呼吸时可产生伪影 瘤栓的诊断 动态扫描慢 组织对比度高 运动系统诊断 优点 缺点 线:显示骨与钙化 CT:MRI:任意方位断层扫描 显示软骨、半月板、肌腱、椎间盘 对肌肉、骨髓受侵害的判断 测定肌肉的代谢 CT 与 MRI 各有优势。在临床上,用于功能检查诊断,应选用其优势,以达到明确诊断之目的。为求证医学取得更可靠的证据,促进临床治疗学的发展。(王兵、员文锁)第二节 CT 知识简介 我们通常所说的 CT,实际上是指 X 线 CT。其中文含义是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是x-ray computed tomogr
11、uphy 的英文缩写 CT。CT 机的发明是医学影象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知道,线透视或拍片,是对人体某些部位的平面检查,即所谓一维空间观察。后来发展的 X 线断层摄影可对人体进行二维空间的观察。即可以显示冠状面和失状面的摄像。而 CT 对人体可以进行三维空间的观察,即可以显示冠状面、失状面和横断面的摄像。同时,CT 又具有很高的密度分 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提高了图象的清晰度。因此,CT 机以其先进性和优越性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同时,该机检查对人体又是无损伤性检查法,所以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CT 机在我国省、市、县级以上医院已基本普遍应用,作为一个医学生和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当对 CT机的临床
12、应用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老年医学保健学 主编:王兵 骆书信 员文锁 -220 CT 机是英国人亨斯菲尔德在前人美国塔夫脱大学物理学教授科马克博士的研究的基础上发明的。1971 年第一台 CT 机首先在英国的医院应用于临床,1974 年美国人利得来工程师设计出全身 CT 机,并应用于临床,开创了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新纪元。我国于 1990 年制成D31 型国产全身 CT 机,开始普及应用于我国医院。CT 成像的原理:是利用笔型或扇面形 X 线照人体长轴对检查部位作 360 度的匀速转动进行扫描。X 线穿过人体某一层面的组织后由探测器接受。不同密度的组织对 X 线的吸收量不同,组织密度越高,吸收 X 线
13、量越多,探测器接收的信号就越弱;组织密度越低,吸收X 线量越少,探测器接受的信号就越强。把这种减弱的 X 线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入电子 计算机,经过电子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最终将数据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图像。这个全过程就叫做 CT 扫描。CT 机由四个部分构成:(1).X 线发生系统(高压发生器和 X 线球管);(2).X 线探测系统(探测器、检测回路和模数转换器);(3).电子计算机系统(电子计算机、磁盘和磁带、显示装置、照像机);(4).操纵控制系统。CT 机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由单个到数个探测器,多达数百个探测器等。所谓 CT 机的“代”即表示
14、CT 机在不断研制更新过程中的标志性进展。CT 机的研制由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已发展至今天的第五代,决定 CT 机性能的主要部件是:(1).X 线球管系统;(2).探测器的性能;(3).电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第五代CT机的特点是:电子束体层成像系统取代了X线球管旋转成像系统,它利用高压真空技术,由电子枪发出电子束,应用磁控制使之冲出大环形靶面,放射出1mm的X线束再通过人体进入探测器,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显示 CT 像。该代 CT 机扫描时间达 1/20 秒,最高速度可达 0.01秒主要可用于心脏功能和动态的研究、血液流量的测定、三维图像的建立以及全身快速扫描,开辟了 CT 机应用的
15、新领域。下面让我们介绍一些有关 CT 的基本术语及其涵义。(1).扫描(scaning):即 X 线管围绕人体被检测的层面旋转照射一次的动作。(2).平扫描(simple scaning):不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凭借组织器官以及病变组织密度天然差别进行扫描的检测方法。是 CT 的常用方法。腹部检查需口服或灌入碘水或医用硫酸钡以利于区别胃肠组织器官,也属于平扫。(3).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经静脉注入离子型造影剂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扫描的检查方法谓之增强扫描。某些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因其 CT 值相近,平扫不易分辨,增强扫描能使心血管系统、组织密度及病变的内部结
16、构密度增加,有利于对组织器官和某些病变的辨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此法也是 CT 检查的常用方法。(4).CT 值(CT value):表示该部位 X 线吸收的单位。通常把水的吸收值作为 0,致密骨或钙化等 X 线吸收值作为+1000,期间分为 2000 等分,这个吸收系统称之为 CT 值。物体密度越高,吸收的 X 线量越多,CT 值就越大;反之,密度越低,CT 值则越小。CT 值的单位称之为享氏单位。缩写为 HU。(5).灰阶(gray scall):不同的CT值构成浓淡不同的图像,在显示器上所现出的亮度信号之等级差别,它是适应人视觉的最大等级范围。(6).层厚:即 CT 扫描的每个层面的厚度
17、,用毫米单位表示。(7).层距(interval):即 CT 扫描的每个层面之间的距离。亦用毫米单位表示。(8).等密度:即扫描图像以某一 CT 值为标准而进行等密度显示。它的作用是从图像上看出相同 CT 值的各个部分,有利于诊断。(9).密度分辨率:又叫做对比分辨率。它可以区分最小密度的程度,以 mm%来表示。(10).重建(reconstraction):扫描后所获得的衰减 X 线值,经过检测器换成电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经过大量数字计算,函数处理,数模转换后重建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就是重建过程。老年医学保健学 主编:王兵 骆书信 员文锁 -221 根据 CT 软件的功能,可以重建横断面
18、、失状面、冠状面或者任意曲面的断层像。(11).动态扫描(dynamic scaning):即有设定部位,从扫描起始位到终止位,自动的进行逐层扫描,并自动处理后显示图像。动态扫描多用于某器官对造影剂的充盈和排泄之状态,可鉴别与正常组织密度相似的病变,以及了解血管充盈情况。(12).快速连续扫描(bast cotinuous scaning):即对某一感兴趣区自动地进行多次快速扫描,了解器官功能活动情况,同时亦可了解造影剂充盈及排泄状态,常用于显示同一层次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13).定位扫描(scanogzam):也称电子计算摄影。固定 X 线球管,检查床呈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放射 X 线,经
19、电子计算机处理,在监视器上呈现出一幅所摄部位图像,而后在此图像上作出扫描层次、方向、层距及扫描次数等计划。(14).目标扫描(obJect scan):单独扫描某感兴趣区,而对其它截面不予扫描。(15).高分辨率重建(target Reconstraction):专为显示骨骼的细节而设置的某些CT机的特殊软件,对骨骼的细微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6).多平面图像重建(MPR):应用多层扫描数据,由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空间的任何平面、曲度的重建,为诊断提供多平面图像。作为一名医学保健工作者,必须了解 CT 机检查的一般知识。懂得并学会阅读各种 CT 片,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王兵)第三节 EC
20、T、SPECT、PET 有关知识简介 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min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分为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 photors eminion computed tomographg 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hotors eminion tomogiaphy PET)两类。自 1979 年第一台 SPECT 问世以来,随着新技术,新软仵的出现,SPECT 和 PET 之间的互通性增多。所以,SPECT 和 PET,都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获取横向断层图像的核医学设备。ECT、SPECT 和 PET 的成像原理是:放
21、射性同位素通过血液分布在病变区和非病变区,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扫描部位的连续横向断层的反映放射性同位素分布的图像。由于病变区的放射性同位素度分布不同,所以扫描新得出的图像也不同,据此进行临床诊断。(王兵)SPECT 机在临床的应用 (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SPECT 脑血流显像不仅反映脑的形态变化,亦可反映脑的功能变化。只要脑血流量发生变化,SPECT 脑血流显像便有相应的改变。而线和 CT 检查是要在出现形态学改变后才能发现异常。因此,SPECT 脑血流显像可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做出早期诊断。SPECT 脑血流显像可以看到手术后病灶区
22、的血流量较手术前明显增加,而 X 线,CT 及 MRI 对此类变化不能检出。、用于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灌注储备力:许多脑血管病常表现为隐匿性;只有发展到了严重狭窄,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才会被发现。SPECT 脑血流负荷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些病灶。、用于评价和指导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观察予后。、用于研究脑梗塞后神经功能联系障碍。、用于评价脑梗塞后体外反搏治疗的疗效。老年医学保健学 主编:王兵 骆书信 员文锁 -222(二)、SPECT 用于诊断自发性脑出血。(三)、在脑性瘫痪定位诊断方面,脑 SPECT 优于 CT 和 MRI。(四)、用于判断脑萎缩的轻重及
23、估计予后。(五)、SPECT 对钩端螺旋体脑炎的诊断优于 CT。(六)、用于对癫痫的诊断。(七)、用于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等等。CT、MRI、ECT、SPECT、PET 均属于断层扫描装置,都有其相对的适用范围。临床医师应对其成像原理,技术性能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有所掌握,以便在临床检查诊断中,合理正确选用。(王兵)第四节 热扫描成像系统简介 热扫描成像系统,简称为热 CT,是继 X-CT、MRI、彩超、SPECT 等医学组织形态学影像检测技术之后,又开辟的以功能学为主的全新的影像技术。该系统的探测器采用了特殊扫描方法,接受人体发射的特定波长的热幅射,所以能够测出热源的深度分布。该系统探测器灵
24、敏度高,能测出人体内部由于功能异常在而产生的 0.1 摄氏度的变化。可以对人体全身各个部位进行扫描。这种系统的优点是能被动接受人体的热幅射,不像其他医学影像设备需要用线,超声波,放射性同位素,强磁伤等通过人体而检测,因而,它是对人体绝对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称之为绿色 CT。与以往的组织形态学影像技术不同,开辟了以功能学为主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领域。它具有目前其他影像学诊断设备新无法做到的人体器官代谢功能显示性能。由于人体的功能性变化先于形态学变化,因而热 CT 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经过多年实践,不断改进,积累大量临床资料分析与对比,证明热 CT 系统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5、一、诊断原理:人体是一个代谢基本平衡的热辐射体,时刻向外辐射热量。人体辐射率高达 0.98,几乎接近黑体辐射。我们知道,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波长范围为 0.72-1000m,红外线又被划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划分界线以m 为单位,近红外为 0.72-1.5m,中红外为 1.5-5.6m,远红外为 5.6-1000m。人体辐射的峰值波长在 8-12m 之间。主要红外线辐射能量分布范围在 2-20m,此能量根据波划分为远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它是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能量。人体内的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要释放能量而产生热量,故而形成热辐射。不同的细胞产生的热量不相同,其热量辐射由体内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年医学保健学 老年医学 保健 第十三 十四
限制150内